..续本文上一页轮,说《妙法莲华经》,在此,佛已去除权智而说实智,不用权宜之法而直说实相奥义。这种极其深奥的法,一般人很难信受。我等诸天子从往昔以来,虽然多次听佛说法,可是从没有听过这样深奥微妙的佛法。今天,世尊讲说此法,我们都很乐意听闻。声闻弟子 中最有智慧的舍利弗尊者如今已蒙佛授记作佛。按照这部妙法的道理,我等诸天子同舍利弗一样,未来必将成佛,成为一切世间中最尊贵、最高尚的圣者。佛道的确是不可思义的,可是佛以其方便之力,随众生的根性,应机说法,引导众生渐入佛道。我们诸天所有的福德善业,包括今世的和过去的以及所有幸运见佛的功德,都将回向于我们未来成就的佛道。
这时,舍利弗又对释迦牟尼佛说:“世尊,我听了您说的这部妙法,已不再有什么疑惑了。今天我在佛面亲自接受无上圣智的记号,将来当成佛为华光如来。对此我均已领略了其中的道理,并信受不疑。可是在座的一千二百多名声闻弟子均已得到心大自在的程度,这些人往昔在初果、二果、三果的阶位上,修习佛的方便法门,佛常教化他们说,佛法能使众生脱离生、老、病、死的痛苦,得到究竟涅槃的快乐。这些在三果位上的有学弟子和在四果罗汉位上的无学弟子,便也各自因为自己已消除了对自我的执着,对常有的执着、对虚无的执着,从而认为自己已得到了涅槃。而今在世尊面前听到这闻所未闻的无上妙法,他们便都陷入重重疑惑之中。啊,世尊!请您慈悲,为在座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四众弟子讲讲这其中的原委,以使他们都能远离疑惑与懊悔。”
释迦牟尼佛对舍利弗说:“我先前不是已经说过,诸佛莫不是为了无上圣智而以种种因缘、譬喻、巧言妙辞等方便法门说法吗?所有这些说法形式,都是为了教化各菩萨的缘故。不过,舍利弗,我今天还将再以譬喻的形式解释这种道理,诸位有智慧的弟子就可以从这种譬喻中领略其中的奥旨。”
“舍利弗,我现在就给你们讲一个譬喻。在某一个国家的某一个城镇内的某一个村落,有一位长者,此人年迈寿高,财富无量,拥有大片田地和众多的宅院以及许多的童仆。他的家园十分庞大,只开了一道院门,常有一二百人,有时甚至五百多人居住在他家中。可是,他家的房子均已年久失修,堂阁破败,墙壁颓落,柱根腐朽,梁栋倾斜。一天,房舍四周忽然同时起火,整个宅院陷入火海之中。这位长者的儿子约有一二十人或三十多人当时正好都在家中。长者发现其家四面起火,顿时大惊失色,心想,我儿子虽然能从大火焚烧的院门中安全逃出,但是诸位儿子不明事故,他们依然在火宅之中嬉戏玩耍,毫不惊惧。大火快烧到他们身边,灼热的火苗正在烘烤着他们,但他们依然不知大难临头,根本没有要求出去的意思。
“舍利弗,那位长者当时又这么想,他自己身手有力,可以用衣、桌案掩护,从房中逃出。可他转念一想,这座宅院只有一道门户,而且还很狭窄,诸子年幼无知,贪恋玩耍,不愿离开,有可能落于火中遭受焚烧,我应当给他们讲清形势的可怕,告诉他们这座房舍已被火烧,你们应该赶紧离开,不要让为火将你们烧了。这样想过之后,这位长者便如实告知诸子,让他们迅速逃离。然而,为父的虽然非常怜悯,好言相劝,但诸位儿子却根本不相信父亲说的,他们依然高高兴兴地嬉戏玩耍,不惊不畏,没有一点想出去的意思,也不知什么是火,什么是舍以及为何会起火,他们仍一个劲儿地东走西跑,打闹嬉戏,若无其事地盯着自己的父亲。
“鉴于这种情况,长者心想:这座宅院已为大火所烧,我及诸子如果不及时逃出,就必然会为火所焚。我现在应该以方便权宜之计,使儿子们得以免去这场灾害。父亲知道诸位儿子以前各自的喜好,认为他们对各种珍玩奇异之物肯定会非常喜欢,便告诉他们说:“我有一些你们可以玩乐的东西,非常稀有难得,你们若不来取,以后肯定会后悔的。现在,大门外有各种羊车、鹿车、牛车,可供玩耍游戏,你们应赶快从这火宅之中出来,到时,你们要什么都会给的。”这时,诸子听父亲说有珍玩之物,正合其心愿,于是个个心情激动,精神高涨,他们互相拥挤,争先恐后地跑出火宅。
“此时,长者见诸位儿子从火宅中安全逃出,在四条大道上露地而坐,他们已没有什么危急之险,所以个个心安无虑,欢喜跳跃。这时,诸子都对其父亲说:“父亲先前曾答应给我们好玩的东西,如羊车、鹿车、牛车等,请您赶快给我们吧!”舍利弗,这时长者便为其诸子为赐一辆大车,此车高大气派,上面饰有各种珍宝,周围装有华丽的栏杆,四面悬挂着宝玲。车上覆盖着帏幔和宝盖,幔盖上装饰着奇珍异宝,宝绳纵横交错,绳上垂挂着各种花朵和缨子。车内铺着重重迭迭的垫褥,放置着红色的枕头。车辕内驾着白牛,此牛肤色纯正洁白,形体优美,筋力强健,行走平稳,速度如风。另外,在车的两旁还有许多仆从,殷勤侍卫,为什么会有这样富丽堂皇的牛车呢?因为这位长者拥有无尽的财富,各种宝藏都放得满满的。于是他想:我的财物无量无数,我不应给诸子劣等小车。如今这些幼童都是我的儿子,对于他们,我个个喜爱,毫无偏袒,我既然有无数无量的七宝大车,就应该公平分给他们。为什么呢?以我的七宝大车来说,将它送给一国之中所有的人,也用不完,何况这么几个儿子。这时,那位长者的儿子们各自乘上华丽的大车,莫不叹为观止。他们能得到如此珍奇之物,的确是超出了当初的愿望。
“舍利弗,在你看来,这位长者平等赐予诸子珍宝大车,是否属于欺妄之举呢?”
舍利弗回答说:“不,世尊,这位长者只是为了使诸子免于火焚之难,保全其性命,这不叫欺妄,为什么呢?保全其它命便已算是得到了玩好之具,何况还设方便权宜之策将他们从那座火宅之中救度出来呢?世尊,如果这位长者甚至不给最小的一个车,也不算是虚妄。为什么呢?这位长者先前曾有这样的意图:我以方便权宜之策使诸子出离火宅,所以说这不是什么虚妄。何况这位长者自知有无量财富,想要诸子得到好处,从而平等给予他们妙好大车。”
释迦牟尼佛告诉舍利弗说:“好!好!就像你所说的,如来佛也是如此,他是所有世间一切众生的父亲,他已永恒而干净地扫除了一切怖畏、衰恼、忧患和愚痴暗蔽,全面成就了佛的知见、十种智力、四种无畏,具有巨大的神通力和智慧力,具足权巧方便法门和智慧超度法门,大慈大悲,永无懈倦,恒求善事,为教化利益一切众生,而生于此欲界、色界、无色界等三界火宅。佛在此火宅之中,为度脱众生的生、老、病、死、优悲、苦恼、愚痴、暗蔽以及贪、瞋、痴三毒之火,便以各种法门教化他们,使他们得到无上的圣智。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所烧煮,皆是因为贪着追求于五欲,不但现世受种种苦难,而且后世也会遭受地狱、畜生、饿鬼之苦,即使后世转生于天上或人间,也会遭受贫苦、受别离、怨憎会等种种苦难。众生淹没在苦海之中,但却不知不觉,不惊不怖,毫无厌倦,欢喜游戏,不求解脱。他们在此三界火宅之中东奔西跑,虽遭大苦而不以为患。舍利弗,佛看到这种状况后便想:我为众生之父,应拔其苦难,给与他们无量无边的佛智慧,使其在佛智慧的美妙境界中欢乐游戏。
“舍利弗,如来佛接着又这样想:如果我舍弃各种方便法门,仅仅以佛的神通力和智慧力直接为众生赞叹如来佛的知见、十种智力、四种无畏,那么,众生是不会因此而得到度脱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众生尚未免除生、老、病、死及忧悲苦恼等各种痛苦,像长者幼子一样无知不化,沉沦于三界火宅之中惨遭烘烧,他们怎能理解佛的微妙智慧呢?舍利弗,就像那位长者一样,他虽然身手有力,但却不同,只是以其方便权巧之法,尽力救度诸子免于火宅焚烧之难,然后再给每个人珍宝大车,如来佛也是如此,他虽然有十种智力和四种无畏,但也不用,他以其智慧支配的各种方便之法,在三界火宅之中救度众生,为他们分别讲说三乘法,即声闻乘、辟支佛乘、佛乘,对他们说:你们切莫乐居三界火宅之中,切莫贪着于粗俗破敝的色相、音声、香气、味道、触觉等五欲之境。如果贪恋外境,爱欲不断,那就会被欲火焚烧。你们这些人应当赶快离开三界火宅,到时,你们都会得到三乘,即声闻乘、辟支佛乘、佛乘。我今天为你们担保,若依法修行,必能成佛,绝非虚妄,你们只管精勤修行吧。”
释迦牟尼佛接着说:“如来佛以这种权宜方便法门诱导众生脱离三界火宅之后,又对他们说:你们应当知道,这三乘之法都是三世十方一切圣佛经常赞叹的法门,这些法通达一切,自在无碍,了脱万缘,无所依求。乘于这三乘之车,以清净的妙法自修自娱,便可得到无量的安稳和快乐。这些清净妙法有:五根(由于五根的增长所产生的与五根相应的五种维持修行、达到解脱的力量)、七觉支(达到觉悟的七种次第或组成部分,即忆念佛法念觉支、根据佛法标准分辩是非真伪善恶的择法觉支、努力不懈修行的精进觉支、闻法生喜的喜支、因断除烦恼,身心安适愉快的轻安觉支、心注一境思悟佛法的定觉支、心无偏颇的舍觉支)、八正道(八种通向涅槃解脱的正确方法,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四禅(用以治惑、生诸功德的四种基本禅定,从初禅、经二禅、三禅到四禅,心理活动渐次发展,形成四种不用的精神境界)、四无色定(为对治色界的束缚、灭除一切外境感受和思想的修行和由此达到的四种精神境界,即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八解脱(通过八种禅定而·弃对色和无色的贪欲)、三三昧(即三解脱门:观人、法二空的空解脱;观诸法无相、本无差别的无相解脱;观生死可厌,不可愿求的无愿解脱)。
…
《妙法莲华经 譬喻品第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