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輪,說《妙法蓮華經》,在此,佛已去除權智而說實智,不用權宜之法而直說實相奧義。這種極其深奧的法,一般人很難信受。我等諸天子從往昔以來,雖然多次聽佛說法,可是從沒有聽過這樣深奧微妙的佛法。今天,世尊講說此法,我們都很樂意聽聞。聲聞弟子 中最有智慧的舍利弗尊者如今已蒙佛授記作佛。按照這部妙法的道理,我等諸天子同舍利弗一樣,未來必將成佛,成爲一切世間中最尊貴、最高尚的聖者。佛道的確是不可思義的,可是佛以其方便之力,隨衆生的根性,應機說法,引導衆生漸入佛道。我們諸天所有的福德善業,包括今世的和過去的以及所有幸運見佛的功德,都將回向于我們未來成就的佛道。
這時,舍利弗又對釋迦牟尼佛說:“世尊,我聽了您說的這部妙法,已不再有什麼疑惑了。今天我在佛面親自接受無上聖智的記號,將來當成佛爲華光如來。對此我均已領略了其中的道理,並信受不疑。可是在座的一千二百多名聲聞弟子均已得到心大自在的程度,這些人往昔在初果、二果、叁果的階位上,修習佛的方便法門,佛常教化他們說,佛法能使衆生脫離生、老、病、死的痛苦,得到究竟涅槃的快樂。這些在叁果位上的有學弟子和在四果羅漢位上的無學弟子,便也各自因爲自己已消除了對自我的執著,對常有的執著、對虛無的執著,從而認爲自己已得到了涅槃。而今在世尊面前聽到這聞所未聞的無上妙法,他們便都陷入重重疑惑之中。啊,世尊!請您慈悲,爲在座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四衆弟子講講這其中的原委,以使他們都能遠離疑惑與懊悔。”
釋迦牟尼佛對舍利弗說:“我先前不是已經說過,諸佛莫不是爲了無上聖智而以種種因緣、譬喻、巧言妙辭等方便法門說法嗎?所有這些說法形式,都是爲了教化各菩薩的緣故。不過,舍利弗,我今天還將再以譬喻的形式解釋這種道理,諸位有智慧的弟子就可以從這種譬喻中領略其中的奧旨。”
“舍利弗,我現在就給你們講一個譬喻。在某一個國家的某一個城鎮內的某一個村落,有一位長者,此人年邁壽高,財富無量,擁有大片田地和衆多的宅院以及許多的童仆。他的家園十分龐大,只開了一道院門,常有一二百人,有時甚至五百多人居住在他家中。可是,他家的房子均已年久失修,堂閣破敗,牆壁頹落,柱根腐朽,梁棟傾斜。一天,房舍四周忽然同時起火,整個宅院陷入火海之中。這位長者的兒子約有一二十人或叁十多人當時正好都在家中。長者發現其家四面起火,頓時大驚失色,心想,我兒子雖然能從大火焚燒的院門中安全逃出,但是諸位兒子不明事故,他們依然在火宅之中嬉戲玩耍,毫不驚懼。大火快燒到他們身邊,灼熱的火苗正在烘烤著他們,但他們依然不知大難臨頭,根本沒有要求出去的意思。
“舍利弗,那位長者當時又這麼想,他自己身手有力,可以用衣、桌案掩護,從房中逃出。可他轉念一想,這座宅院只有一道門戶,而且還很狹窄,諸子年幼無知,貪戀玩耍,不願離開,有可能落于火中遭受焚燒,我應當給他們講清形勢的可怕,告訴他們這座房舍已被火燒,你們應該趕緊離開,不要讓爲火將你們燒了。這樣想過之後,這位長者便如實告知諸子,讓他們迅速逃離。然而,爲父的雖然非常憐憫,好言相勸,但諸位兒子卻根本不相信父親說的,他們依然高高興興地嬉戲玩耍,不驚不畏,沒有一點想出去的意思,也不知什麼是火,什麼是舍以及爲何會起火,他們仍一個勁兒地東走西跑,打鬧嬉戲,若無其事地盯著自己的父親。
“鑒于這種情況,長者心想:這座宅院已爲大火所燒,我及諸子如果不及時逃出,就必然會爲火所焚。我現在應該以方便權宜之計,使兒子們得以免去這場災害。父親知道諸位兒子以前各自的喜好,認爲他們對各種珍玩奇異之物肯定會非常喜歡,便告訴他們說:“我有一些你們可以玩樂的東西,非常稀有難得,你們若不來取,以後肯定會後悔的。現在,大門外有各種羊車、鹿車、牛車,可供玩耍遊戲,你們應趕快從這火宅之中出來,到時,你們要什麼都會給的。”這時,諸子聽父親說有珍玩之物,正合其心願,于是個個心情激動,精神高漲,他們互相擁擠,爭先恐後地跑出火宅。
“此時,長者見諸位兒子從火宅中安全逃出,在四條大道上露地而坐,他們已沒有什麼危急之險,所以個個心安無慮,歡喜跳躍。這時,諸子都對其父親說:“父親先前曾答應給我們好玩的東西,如羊車、鹿車、牛車等,請您趕快給我們吧!”舍利弗,這時長者便爲其諸子爲賜一輛大車,此車高大氣派,上面飾有各種珍寶,周圍裝有華麗的欄杆,四面懸挂著寶玲。車上覆蓋著帏幔和寶蓋,幔蓋上裝飾著奇珍異寶,寶繩縱橫交錯,繩上垂挂著各種花朵和纓子。車內鋪著重重疊疊的墊褥,放置著紅色的枕頭。車轅內駕著白牛,此牛膚色純正潔白,形體優美,筋力強健,行走平穩,速度如風。另外,在車的兩旁還有許多仆從,殷勤侍衛,爲什麼會有這樣富麗堂皇的牛車呢?因爲這位長者擁有無盡的財富,各種寶藏都放得滿滿的。于是他想:我的財物無量無數,我不應給諸子劣等小車。如今這些幼童都是我的兒子,對于他們,我個個喜愛,毫無偏袒,我既然有無數無量的七寶大車,就應該公平分給他們。爲什麼呢?以我的七寶大車來說,將它送給一國之中所有的人,也用不完,何況這麼幾個兒子。這時,那位長者的兒子們各自乘上華麗的大車,莫不歎爲觀止。他們能得到如此珍奇之物,的確是超出了當初的願望。
“舍利弗,在你看來,這位長者平等賜予諸子珍寶大車,是否屬于欺妄之舉呢?”
舍利弗回答說:“不,世尊,這位長者只是爲了使諸子免于火焚之難,保全其性命,這不叫欺妄,爲什麼呢?保全其它命便已算是得到了玩好之具,何況還設方便權宜之策將他們從那座火宅之中救度出來呢?世尊,如果這位長者甚至不給最小的一個車,也不算是虛妄。爲什麼呢?這位長者先前曾有這樣的意圖:我以方便權宜之策使諸子出離火宅,所以說這不是什麼虛妄。何況這位長者自知有無量財富,想要諸子得到好處,從而平等給予他們妙好大車。”
釋迦牟尼佛告訴舍利弗說:“好!好!就像你所說的,如來佛也是如此,他是所有世間一切衆生的父親,他已永恒而幹淨地掃除了一切怖畏、衰惱、憂患和愚癡暗蔽,全面成就了佛的知見、十種智力、四種無畏,具有巨大的神通力和智慧力,具足權巧方便法門和智慧超度法門,大慈大悲,永無懈倦,恒求善事,爲教化利益一切衆生,而生于此欲界、色界、無色界等叁界火宅。佛在此火宅之中,爲度脫衆生的生、老、病、死、優悲、苦惱、愚癡、暗蔽以及貪、瞋、癡叁毒之火,便以各種法門教化他們,使他們得到無上的聖智。衆生爲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所燒煮,皆是因爲貪著追求于五欲,不但現世受種種苦難,而且後世也會遭受地獄、畜生、餓鬼之苦,即使後世轉生于天上或人間,也會遭受貧苦、受別離、怨憎會等種種苦難。衆生淹沒在苦海之中,但卻不知不覺,不驚不怖,毫無厭倦,歡喜遊戲,不求解脫。他們在此叁界火宅之中東奔西跑,雖遭大苦而不以爲患。舍利弗,佛看到這種狀況後便想:我爲衆生之父,應拔其苦難,給與他們無量無邊的佛智慧,使其在佛智慧的美妙境界中歡樂遊戲。
“舍利弗,如來佛接著又這樣想:如果我舍棄各種方便法門,僅僅以佛的神通力和智慧力直接爲衆生贊歎如來佛的知見、十種智力、四種無畏,那麼,衆生是不會因此而得到度脫的。爲什麼呢?因爲這些衆生尚未免除生、老、病、死及憂悲苦惱等各種痛苦,像長者幼子一樣無知不化,沈淪于叁界火宅之中慘遭烘燒,他們怎能理解佛的微妙智慧呢?舍利弗,就像那位長者一樣,他雖然身手有力,但卻不同,只是以其方便權巧之法,盡力救度諸子免于火宅焚燒之難,然後再給每個人珍寶大車,如來佛也是如此,他雖然有十種智力和四種無畏,但也不用,他以其智慧支配的各種方便之法,在叁界火宅之中救度衆生,爲他們分別講說叁乘法,即聲聞乘、辟支佛乘、佛乘,對他們說:你們切莫樂居叁界火宅之中,切莫貪著于粗俗破敝的色相、音聲、香氣、味道、觸覺等五欲之境。如果貪戀外境,愛欲不斷,那就會被欲火焚燒。你們這些人應當趕快離開叁界火宅,到時,你們都會得到叁乘,即聲聞乘、辟支佛乘、佛乘。我今天爲你們擔保,若依法修行,必能成佛,絕非虛妄,你們只管精勤修行吧。”
釋迦牟尼佛接著說:“如來佛以這種權宜方便法門誘導衆生脫離叁界火宅之後,又對他們說:你們應當知道,這叁乘之法都是叁世十方一切聖佛經常贊歎的法門,這些法通達一切,自在無礙,了脫萬緣,無所依求。乘于這叁乘之車,以清淨的妙法自修自娛,便可得到無量的安穩和快樂。這些清淨妙法有:五根(由于五根的增長所産生的與五根相應的五種維持修行、達到解脫的力量)、七覺支(達到覺悟的七種次第或組成部分,即憶念佛法念覺支、根據佛法標准分辯是非真僞善惡的擇法覺支、努力不懈修行的精進覺支、聞法生喜的喜支、因斷除煩惱,身心安適愉快的輕安覺支、心注一境思悟佛法的定覺支、心無偏頗的舍覺支)、八正道(八種通向涅槃解脫的正確方法,即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四禅(用以治惑、生諸功德的四種基本禅定,從初禅、經二禅、叁禅到四禅,心理活動漸次發展,形成四種不用的精神境界)、四無色定(爲對治色界的束縛、滅除一切外境感受和思想的修行和由此達到的四種精神境界,即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八解脫(通過八種禅定而·棄對色和無色的貪欲)、叁叁昧(即叁解脫門:觀人、法二空的空解脫;觀諸法無相、本無差別的無相解脫;觀生死可厭,不可願求的無願解脫)。
…
《妙法蓮華經 譬喻品第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