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的心安住在无记时,应该做一次完整道体的简修,从暇满难得到念死无常、三恶道苦再到菩提心,对整个法行做一次忆念修,很简单的修过去,或是好好地修皈依及发菩提心。
在藏文的前行六法(六加行)里,有很清楚的三宝皈依境观想法。先观想皈依境在面前,然后向他们祈求:“所有众生及我自无始以来轮回生死,到目前为止都仍在痛苦当中,祈求三宝指引救护我们。”皈依境的观想是随文做观,至于仪轨我就不多讲了。然后要怎么观想我们的周遭呢
观想你自己是维那,右边是你父亲(不管是否仍活着)以及所有六道轮回中的男性众生,他们现人相,正在受六道轮回的苦;左边是你母亲以及所有六道轮回中的女性众生,他们也现人相,也在受六道轮回的苦;前面是你所有的怨敌;然后你带着他们全体去做皈依。
接下来讲皈依境(附录三),在你眼前虚空中,由八大狮子所撑举起来的十一层花瓣的莲华宝座,上层坐着本质是自己的根本上师,外相是释迦牟尼佛的世尊;右边是以弥勒菩萨为主的广行派的祖师们;左边是文殊菩萨为主的深见派祖师们;上边是修行加持派的祖师;前面是所有与你有法缘的师长;这是五方宝座。往下是本尊、佛、菩萨、缘觉、声闻、空行、护法等,这样的十一瓣莲花皈依境。
【问:“这样不就是资粮田吗
怎么是皈依境
】
如果是由如意宝树撑起的为资粮田(附录四、附录五),而由八大雪狮撑举起宝座的,可以是资粮田,也可以是皈依境。
如果有人对此皈依境感到繁复的话,可以将之浓缩成一,也就是说,如果观不出来那么多尊的话,可以观一尊即可。所谓三宝即是佛、法、僧,你可以把佛和本尊们,还有五方宝座里的所有这些祖师们,都融入佛里面去,都变成佛宝;僧宝包括菩萨,包括护法、空行、勇士、声闻、缘觉,还有弥勒菩萨以及文殊菩萨等等,都融入僧宝菩萨像;法宝就是圣众所说的法。接着把佛宝融入释迦牟尼佛,僧宝也融入佛中,法宝也融入佛中。换句话说,那尊释迦牟尼佛像就代表佛法僧三宝,十一层资粮田变成一尊佛像,代表三宝,这样去做观想也可以,不一定要那么的繁复。也可以以上师佛代表一切,涵盖一切,这样去做观想。如果你能够以广大分别抉择来观想,就用广的方式来做观想。
我现在要讲很重要的修行口诀──如何去观想资粮田。刚才我们已经把十一层莲花座架构出来了,现在我们先从最下一层往上观想,由下而上,让资粮田现出来。然后再从上往下观想,让它明显。就这样由下而上,又由上而下,然后从右而中,从左而中,全部观想一次。就好像他看到你,你看到他,然后从右边看到中间,再从左边看到中间,之后安住下来,停在资粮田当中。这样观想资粮田让它明现出来。至于资粮田的位置,太高的话会生起掉举,太低会产生昏沉,太远会和你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在你眼前的虚空中就好。
道次第的修行,是为了自己得到证量的缘故而修的,既然是如此,就不应该数数目,算给别人听,也算给自己听,好象和自己没有关系,这是不对的。应该说,这整个都是为我修行用的,一切的做法都与我相关,应该用这种心情来面对整个法。菩提道次第听受者应该边听边修,边听边与自己的心结合,让所听到的法与自己的心结合后,进而改变自己的心,要这样去修。讲的人更需要如此,边讲要边将所讲的法与自己的心结合,修正自己的心,如果可以这样做,就会使讲说者与听闻者都得到菩提道次第的内涵。如果不是这样,变成做笔记,然后听录音带,之后再讲给别人听,就像在学校一样,这样一点也没用。
对皈依境做广或略的观想,是自己的自由,就象是我们请客吃饭,把皈依境请来,东西摆在这里,与我们没相干,不是这样的,是要真的迎请皈依境,真的佛法僧三宝现在眼前,要有这种想法。而且对我及所有众生的轮回痛苦我很畏惧、深感畏惧,一心的归投依靠,以依赖、求救护的心,来面对皈依境;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如果没有这种心态就没有效果。当你看到别人受苦,被侵害、被迫害,你会掉泪,这种悲心:“怎么这样,好可怜!”就是这样子。你看到所有的众生,堕在轮回中很痛苦,一直在生死中流转,你受不了,很痛苦,很畏惧,一心仰求,一心寄望三宝,三宝是唯一能够救护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众生力量,有那种心情就对了。俗语说:“看到很多人哭,我们一起哭,看到很多人笑,我们一起笑。”现在不是哭笑的时候,但是众生真的有值得我们哭的原因。为什么
因为真的是掉入三有轮回,不光是我自己,所有的众生都同样的在生死中轮回,没有例外,放眼看去都在受生死轮回的苦,这才是该哭的时候,所以要很畏惧、很悲痛地一心仰求三宝来救我们。
皈依的意义是:我们自己畏惧轮回三恶道的痛苦,一心相信三宝能救我们。“惧怕三恶道的痛苦”以及“相信三宝能救我们”,这是皈依的因,“畏”和“信”是皈依三宝的因。再加上看到所有众生的痛苦,我们不能忍受,生起大悲心,然后去求救护,希望三宝能够救护我及所有众生的痛苦。有这种大悲心是大乘不共皈依的主要元素,这是很重要的。我是维那,带领所有的众生一起来行持皈依,我是引领者带着他们做,这是一种观想修,你不用拿着麦克风大声的念。
真正修皈依与发菩提心不在嘴上,口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那是皈依的文词,不是皈依。真正的皈依在于心,心有皈依和发菩提心的内涵,才是真正的皈依与发菩提心。皈依很重要的是那种很真实的畏惧,畏惧轮回及三恶道的苦;还有我是完完全全、一心一意地相信只有三宝能救我,我的苦、乐、得、失、好、坏,完全需要三宝的引导,那样的畏惧和信心就是皈依的内涵。如果不具有这种心念,只是嘴上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变成是空话。如果我们行皈依法门的时候,内心没有我刚才讲的感觉,而是一副坐姿很威严端庄的样子,嘴上念着三皈依,那不是皈依,那是念皈依文。
“既安住已,归依发心,决定令与相续和合。”(41页最后1行) 相续就是心,皈依的时候一定要与“心”和合,可没有说皈依发心决定令与“口”和合吧! 不是只用嘴和合,说说而已。皈依的法门及发心的内涵大家都学过很多了,所以应该把所学到的尽可能运用。“于前虚空明现观想,广行派及深见派,传承诸师。复有无量诸佛菩萨,声闻独觉,及护法众为资粮田。”这是资粮田的内涵,之前讲的是皈依境。
“又自相续中,若无能生道之顺缘,积集资粮,及除逆缘净治业障二助缘者,唯励力修所缘行相之正因,亦难生起。”换句话说,你不能去除“净除罪障”的逆缘,并且聚集“积集资粮”的顺缘,是很难修道的,所以必须有这两个顺缘。倘若我们不能广大行持净罪集资的法门,也应该要以很简要、很殊胜的七支供养,做为我们净罪集资的法行。
七支供养法的第一支,是所谓的礼敬支,礼敬诸佛。礼敬支分三门总礼及个别:身的礼拜、口的礼拜、意的礼拜,有不同的内涵。我们礼敬的对象,(42页第2段)“非缘一方世界及一时之佛,应缘十方过去当来及现在所有一切诸佛,以至诚心,三业敬礼,非随他转。”就是说,别人怎样煽动你,不要被他转动,而是以至诚心,以身口意三业至诚的礼敬。身体的礼敬是指西藏的长拜及短拜(像一般中国人是短拜),还有合掌,这是身体的礼敬。
礼拜时应该双手合掌,依序先从顶门,然后眉间、喉间、心口,碰到这四处然后做礼拜。双手合掌触及顶门,这样是为成佛以后可以成就佛顶髻,就是顶髻功德的缘起。眉间的礼拜可以成就成佛的白毫相(三十二相里头,白毫相是最难成就的,要很多因缘才能成办),同时可以净除自己的罪障,佛的功德有很多是从这里出来的,为成就这个法缘的关系,所以触及眉间。合掌触及喉间,是为了把我们所积造的口业净除,同时以后成佛时,可以成就佛的六十种妙音功德。放在心口是说净除自己意的恶业,以后可以成就佛的意业功德。身的礼拜有两点是很重要的,把我最尊贵的顶门去碰触佛最低下的足,这样称之为身体的礼拜,额头一定要碰地,不碰地的话会有缺失。双手合掌(两手的大姆指微弯于两掌中,代表手中握有宝物),如果掌间是空的,以后成佛,你的净土都是空的,当然就没人去,那不行,要观想里面有如意宝,就好比你供佛时,手里面有宝物,总比双手空空的功德大一点吧!
长拜就是我们的大礼拜,可以做的话,福报积得更大更好。长拜时整个身体覆地所得的功德一如身体所覆盖地的微尘一样多,能得这样多微尘数的转轮圣王果位功德。我们说暇满义大的“刹那刹那义大”,是指我们能用这个暇满人身长拜,积集如微尘数的转轮圣王果,真是刹那刹那的义大。
长拜怎么拜法呢
拜的时候要能够缓慢观想,很专注缓慢恭敬的、慢慢的拜下去,拜下去后不应该停在那里,这样子来世不能做人,你拜下休息很久,就造了以后变为爬虫类的因缘,要赶快起来,才能造作迅速脱离轮回痛苦的缘起,赶快出离三界。地狱道里有些众生是头朝下走路的。如果我们礼拜时额头不着地的话,会有这个危险,额头一定要触地。长拜时手臂要直接往前伸,不要像翅膀一样的往两旁伸,避免以后到边地、没有佛法的地方出生;站起来时一定要用双掌触地站起来,有的人是手握拳头站起来,这不对,这样是畜生道的方式,畜生道是爪是蹄,我们要用人的方式站起来。
总之,七支供养的每一支都可以类比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智慧等六度。这样类比去观想,你能够守护如法礼拜的内涵,遮止不如理的礼拜方式,称为持戒。礼拜时很辛苦,但忍耐其苦,所以称之为忍辱。因为礼拜…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四讲 修习轨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