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他并没有去用功哎!他正在受伤,休息一下,看了这个“五行朝天”蛮好玩的,试试看。结果他多生累劫修行,那个功力的习气业报,一下碰上来了,他的习气流注,那个行阴过来了,现象就出来,所以是“流注生,相生”。
住也是两种,“流注住,相住”,譬如我们修定,那个行阴的流注,念念都在定中,你就产生四禅八定,各种定力的境界。
灭也是两种,“流注灭,相灭”。所以讲修行,重点在这个五阴里头的行阴,行阴一切断了以后,一切皆空。
这不是很简单吗?佛都答复你了,你们去看《楞伽经》原文。你们这部经也没有去摸吧?一定没有去摸。咄!白剃了光头。佛及祖师都吩咐你,把宝贝都给你了,你不去找。这段就在《楞伽经》开头,你只要去看开始那几页,统统在内。《楞伽经》开头有多少个问题啊?(古道师:一零八问)对了。这个半僧还记得,我将来刻个图章给他,他现在是一半和尚,一半不是和尚。一百零八问,佛答复了问题吗?半个都没答复,但他又都答复完了。
一百零八问,问的什么?大慧提的很多,像这个窗子上,有多少灰尘,每一颗灰尘是怎么构成的?连这个都问,乱七八糟,天上地下的事情都问,科学的、宗教的、哲学的都有。佛听了半天,只用一句话说心说性说相答复,实际上就是“一切唯心,万法唯识”。如果要这样详细分析问,问一万年也问不完。这是心意识所造,所以他给一个总的答复,这是《楞伽经》的秘密。
首先大慧菩萨提出来问诸识,心意识的识,不问心,不问妄念。问诸识有几个现象?佛说三种:“转相,业相,真相”。
“转相”,出家修行,成道成佛,你以为修行是修个什么,就是把无始以来的习气,清理干净,一转就是佛。一切众生皆是佛,为什么变成六道轮回的众生?也是这么反过来一转。
“业相”,我们生命活着这股力量,都是业力的作用。业分几种啊?甲师,你不是爱研究吗?(甲师答:善、恶、无记)对,业分三种“善业、恶业、无记业”,归纳性的。我们一切众生随时在无记中,昏头昏脑,什么都不清楚。所以你们诸位学佛,有缘坐在这里的人,也不是一生两生修过的,过去都修过,不过迷路了,无记忘掉了。所以,只有“转相、业相”一转过来,明白了以后,原来就是佛,自性本来清净的“真相”就呈现了。
你看你们也学佛,我也学佛,比你们搞得清楚吧!明明我们都说皈依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一切众生共同的老师,只有一个释迦牟尼佛,老师都告诉我们了,老师的东西都不听,都不记。可是我怎么会记啊?因为有记,才不落在无记中。
第二个问题问了,有几种识?关于“心意识”,我刚才讲,心是本体,意是我们起来的念头,识是发生火花的作用。佛说三种识,“真识、现识、分别事识”。这是简单地讲大原则,只有三种;如果详细地分别,就是八识了。
“真识”是真的自性,本来有的,这是唯心。
“现识”,我们有这个身体,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有山河大地、宇宙万有,这个作用是同一个本体的现识,现量境界。
“分别事识”就是我们第六意识,有分别之识。分别有什么不好?妄念有什么错啊?所以昨天告诉你,妄念自性本空,你去空它干什么?它空你的。所以永嘉大师说分别也不错啊!那你们今天剃了光头,离开父母出家成佛,不靠第六意识来修,靠什么来修?就是靠第六意识!分别清楚了才好修啊!所以到达第六意识一放下,本来清净的真如自性,真相就在这里。
有一点告诉你,现在讲唯识学的,说第六意识在脑里,根本是一塌糊涂的错误,不要听他们乱说,统统搞错了。我常笑,八九百年的唯识学家,乱七八糟的懂个什么!连有些学密宗的也乱讲,说第六意识在脑子里,脑不是第六意识 ,是身识的一种,不过第六意识也通过脑起作用,是不错的,但第六意识不在脑里头。
你翻开玄奘法师《成唯识论》就知道,这第六意识不在身上,当然不在脑子里。你看艺术家画的佛像,圆光有多大,大概是两手臂画个圆那么大,我们第六意识都在这儿。譬如你正睡觉,我在这里一叫某某师,你那里就应了;就是瑜珈,就相应了,就有交感。所以第六意识无所在、无所不在,内外都有。
佛都清清楚楚告诉我们了,后来“唯识(法相)宗”,就是把这八个识翻来覆去在转,转了半天你越转越糊涂。再被佛学家一讲,统统不知道了。然后说,喔哟!“唯识”很高深哟!高深个啥!
整个讲唯识法相学,以《楞伽经》为根本,《楞伽经》告诉你的法门,只有这个路线,什么路线?“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所有佛法全部大要,统统包括了,告诉我们了。“五法”晓得吗?谁记得啊?记得赏吃一颗花生米,记不得你们要供养我花生米。(答:名、相、分别、正智、如如)
“名”就是丁师讲的“概念”,代表一切观念,都是妄念起来的。“相”是一切的现象,都是外境。“名、相”怎么来的?是“分别”而来,一切学问,包括一切佛学,都是第六意识分别出来的。“正智”是不起分别的,也不会被名相骗走,自己清清楚楚。般若智起来,就知道自性本空,“如如”不动,不要你去修的,当下就是,证到“一念不生全体现”境界,也就是佛境界。
五法就那么简单,连出家都不要出家,当然更不要在家了。剃个光头出家着相了,穿了这个衣服,这不是“名相”吗?那我在家呢,更着了名相,这一切都不是。所以古文告诉你,不要“循名执相”,不要跟着概念,被一切的现象骗走,要一切不会受骗才行。
所以另一个地方记载,有人问我们的达摩祖师,“师父啊,你到我们中国来做什么啊?”达摩祖师怎么答复,你们晓得吧?嵩山下来的应该知道啊。他说:“我找一个不受人骗的人,不受人欺的人”。这个话很对了。找一个不受人欺的人,也不受人骗的人,本来清楚的人。
什么叫“三自性”?唯识学上叫“三无性”。就是“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圆成实性”。我们一切心理作用都是由外界引起的,这个外界不一定是物理世界啊!有时候我们坐在那里,没有事,忽然想到什么,马上就行动了,那个心里的外相起来了,分别心起来了,就是依他而起。做功夫的人,我常常引用吕純阳的诗,他也是学禅的,讲得很对:“丹田有宝休寻道”,自己气脉通了,精神很好,还修炼什么丹道啊;“对境无心莫问禅”,不依他而起,对境无心嘛,你本来清净的,本来没有事。
所以一切是依他起性,我们从婴儿开始,受外面的教育,受父母的影响,都是依他而起。于是人就构成了一种思想,以脑子的习惯思维,中文、英文、法文,这些文字教育,你所加上的,都是给你污染的,依他而起。依他起了以后,抓住了,执着了,主观成见就起来了,所以佛学就包括了“五见”(身见、边见、戒禁取见、见取见、邪见)。
五见属于“见思惑”的“见惑”。“身见”,有身体的观念;“边见”,不落在空就落在有,或者有个中观,都落在边见了。世界上哪里是中啊,有中也就有边了。“戒禁取见”,尤其宗教都落在戒禁取见,认为这个不应该,那个不应该,没有应该不应该;这个戒,那个戒,你本来无戒的,本来清净的,那个才是大戒,那个是菩提心戒了。戒律和规矩是人设的,所以立个禅堂的规矩,要守禅堂的规矩,也就是戒禁取见。“见取见”,主观的成见;“邪见”,歪的偏见,邪就是歪的。这“五见”哪里来的呢?“遍计所执”,就是说,你都抓得牢牢的,如果能够不依他起,了知一切本来空,没有一法是固定的,遍计所执就清净了,本来圆成实性也现前了。
八识暂时就不多讲了。至于“二无我”,就是人无我、法无我。你们修行用功修定,证到了“人无我”,身体也空了;昨天讲的十六特胜,知道这个境界,工夫做到时,身体也没有了,我也没有了。人无我以后,也要“法无我”,一切众生都是佛,平等平等。
懂了吧?这就给你上了《楞伽经》的课啰!一部纲要都给你们讲了。那用什么方法修呢?佛说:“无门为法门”。所以十地菩萨在《楞伽经》里头,一地都没有地,也就是说,初地等于十地,十地等于二地,二地等于八地,八地等于六地,六地等于五地,结果搞了半天,什么都不是。所以《楞伽经》告诉你,佛有死亡没有?没有啊!“无有佛涅槃,无有涅槃佛”,涅槃自性,本来在这里。
第三堂
内容提要:
如何对付妄念
人身上的气派
有形工夫
禅定工夫
我们到昨天为止,所讲到的大概是一个路数,第一,只是简单明了,从理入告诉你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些是见地的道理,并没有真正详细解说。第二,见地以后,有关自修的工夫,讲到修安那般那、白骨观,这两个是配合的。像丙师,他学白骨观有一些心得。到时候,白骨观与“出入息”两个路线,成就是一样的。换一句话说,修安那般那(出入息),是了四大当中,从“风大”入手的路线;修不净观、白骨观是从“地大”来的。当然还有些人修水观,是修“水大”过来的。密宗讲修“拙火”,是由“火大”观来的。
也有人修密法,专修空观来的,在嵩山也可以修,但在峨嵋山、五台山、喜马拉雅山顶,那里打坐不是这样坐的,最好是用“狮子坐”法。狮子坐是狗的坐法,动物坐法,两个脚底心一靠,平的,不需要坐垫,眼睛看到虚空,跟虚空合一,忘掉了。这叫狮子坐法,坐在山顶上修。丁师!前面腿放远一点,两个手在两个脚中间,头这样对着虚空,不要翘起来。高山顶上,万里晴空,人统统忘掉,这样修空观。
地水火风空,修五大观,各有区别。整个的修行方法,《楞严经》二十五位菩萨的圆通法门和《圆觉经》上十二位菩萨,都是报告修行经验。其中有修止、修观、修禅那;“禅那”跟“止”两个怎么配;“禅那”跟“观”怎么配;“止观”跟禅那怎么配,翻来覆去二十…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