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行的人,一个观念首先告诉你,十念法最后一个“念死”,这一下就死,喔!原来这样痛苦啊!啊,原来是这样就死啦!嘿哟,死就死吧!格老子,看你痛死到什么程度!所以八智八忍不是佛学的一个名辞,是功夫啊!法智忍,忍住就过去了。譬如我们练武功,有时候练这个手,假使千万斤压力下来,一定断的,我准备断!你忘了它,反而没事。心念跟气配合了,这一下,念头一动,千万斤东西都挑了。
所以能修到止息,身体内部的变化就很大了,非常非常大,将来你们去体会。尤其这个时候,如果你饮食多了,据丁师前天报告,你们听到的,除非他说假话,他说打起坐来,看到五脏,对不对?后面那个丙师他做白骨观,觉得白骨发光,对不对?他们说的都不是假话。这种境界,如果到止息,随时都现成的,你们能这样来见我,那我就恭喜你了。我会说,你快了你快了,你们将来上去要带我一把啊!
这个时候,全身上的气血流通,一切都知道了。如果胃中有多的饮食没有消化,觉得这一坨非常讨厌,还要等它自然消化完了,把它排走再说。所以,真讲少林武功,达摩武功,到这个阶段一出手,哗!就那么轻轻一动,千万斤力量,不是“嘿,嘠”,那耍什么花样!它是自然的,任何一动都有排山之力,这样听懂了吧!好!到这里,这个里头变化很多了,慢慢再补充告诉你们。
刚才讲六妙门的“止”,还没有讲到“观”呢!修“安那般那”到这个阶段,刚才乙师所讲的,旁边还有个妄念,这个妄念跟着你的气息,自然就会止了。跟着你这个气息下去,降伏了妄念,等于这个蜡烛亮光起来,冒的烟没有了。到这个境界,就要有个环境专修下去了。你们年轻修下去很快,算不定七天半个月,就证到一个果位。没有别的果嘛,你们中原苹果很多,拿个苹果也当果吧!对不对?(众笑)
我问你,什么是“观”?现在我讲了半天,这样形容把经验告诉你,听懂了没有?听懂了这个就叫做观,已经看到了嘛!观就是看到,对不对?这下明白了没有?所以,“即止即观,即观即止”,还另外有个什么观啊!
可是修密宗的不同,密宗修到这一步境界,之所以变成密宗,因为它在这个里头起“观想”了;在呼吸每次进来出去时,有意识地加上七彩光明观想在修,这个叫密宗修法。就是丙师讲的,白骨放光,第六意识故意加一个观想。看到这些观想方法,我就笑了,这些对不对?也对,不要轻易批评它不对,这些我都修过的,都会,在我看来“诸法皆如”,都对。何以对啊?讲教理给你们听,是观想的理论,“诸法无常,皆因假立,立假即真”。谎话说多了,说万遍也变成真话了,立假即真。你真修到止,这个时候,你用观想的方法观成七彩光明在身中,或者你有病的时候,修到止的时候,如果观虚空中的太阳光,或头顶上一个月轮、日轮,这个光照到你里面的五脏六腑,什么都照空了,一样可以治病哦!比癌症病人进医院那个化疗的功能还要强。
我有个学生,四十年前在台湾基隆,他就听了我的话,用这个方法。他碰到冷天衣服不够,人在外面,没有办法回家拿,他就观想自己坐在六月天的大太阳下面晒,一开始冷得牙齿打哆嗦,后来给他一观成功了,嗨,一身大汗,穿一个短袖就过来了。我说:“你怎么那么有本事啊?”“老师,你教我观的,我这个时候在日轮观中啊!”这是给你们讲“观”字的要妙。
这是讲六妙门,是天台宗智者大师从《达摩禅经》《修行道地经》抽出来的,他没有讲到要点!这个观懂了没有?就那么轻松,那么现成,不要另外有观。你说:“哎,已经知道了!”这“知即是观,观即是知”,懂了吧?
到这个时候,杂念妄想没有了,心念呼吸寂止了,内外变化一切清楚,回到本来清净的地方,心境是非常干净的。“还、净”,这是从修气息来讲的,可是智者大师把“观”同“还、净”讲到大乘的空、有,讲到“心”方面去了,这就是我为什么批评智者大师的原因。但是回转来,我也很恭维他,他老人家太慈悲了,他修到“观”的时候,拼命向大乘里引,他为什么不照我这样引法呢?因为你光修“止”,容易发五神通,就妨碍了明心见性菩提大道,所以他老人家很慈悲,修到“止”这一方面,他就不多谈,不像我这样给你们讲,他就引到般若中观去了,他是这个道理。这样懂了吧?这个秘密懂了吧?所以诸佛菩萨,他有他的慈悲心,有他的秘密用法,也不能怪,我一方面批评他,一方面恭敬他,这样懂了吧?你如果修安那般那,修到“止观”这一步,已经很恭喜你了。
如果修行到这一步,要注意饮食调整。饮食欲望的痛苦,这个习气之难除,比男女关系还要难,所以孔子也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其实,“男女”固然严重,还不及“饮食”的严重,因为男女大家还有个道德范围,有点害怕,就是现在那个电脑上黄色网站,有贼胆有贼心,没有贼(指功能)还做不了。可是饮食很方便啊,看到茶看到水,随便拿来喝一口,又不犯法,有时候这么一口水就妨碍了你,有时候不加这口水就不行。所以修行是非常细密非常精密,要一步一步的来。先休息一下再说。
第三堂
内容提要:
十六特胜
如何修呼吸
最快捷的法门
修行修禅定,想即生证果,先要转变“心法、色法”。刚才我大概讲了所谓小乘修“有”的方法,先把色法、色身转变。色法何以要转变?《楞严经》最后,佛有几句重要的话:“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生因识有”是说我们的生命,是由第八阿赖耶识先来投胎的;“灭从色除”,想了生死,先把色法四大了了。“理则顿悟”,禅宗讲顿悟,道理可以顿悟,功夫是一步一步有次序的,“乘悟并销”,你悟到了,就空了。“事非顿除”,可是生命业报,不是你悟到了空就空得了,还是要修的;“因次第尽”,就是悟后起修,一步一步功夫修来的。我们大家都是佛弟子,千万记住他老人家的话,不要狂妄。记住哦!背来没有?(众念: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对了,修行千万把握,记住!刚才我们讲“六妙门”,你们真下决心,修安那般那,这是一条最快成就的捷径。但是,很难的,你忍不住的。你看我们这里出家的老前辈也好,嫩前辈也好,真的,很多人有聪明有智慧,为什么出家修道,永远不上路?就因为他忍不住。
所以我在书上经常讲,我有十二个字的咒语:“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不管是出家在家,人生都犯了我这十二个字的戒律。道理上看得破,但是忍不过。这一忍好难哪!想得到,理论上懂,做不来。不管佛学道理讲得怎么好,都没有用,所以重点在修行。刚才大概讲了六妙门,以后有机缘,我们再详细讨论。
真正修安那般那,重点你们千万注意,“十六特胜”都要背得来,十六个专案叫特胜,特别特别最容易成功的路线。(一)“知息入”,(二)“知息出”,(三)“知息长短”,(四)“知息遍身”。这个你们都没有达到,想都不能想,真的到了“知息遍身”,你那个武功不练就到了;除非不出手,一出手都是高手。(五)“除诸身行”。身体空了,身上五阴的行阴空灵了,这个里头秘密很多,到了除诸身行的时候,如果你练武功,可以练到踏雪无痕,走路不在地面,而在地上飘了。(六)“受喜”,得初禅,初禅是离生喜乐。(七)“受乐”,身上内部每个细胞发出快乐的感受,那是无比的舒服,不能形容的。所以得到初禅是“心一境性,离生喜乐”,有和世间脱离之感,无比的喜乐。
(八)“受诸心行”,转回来,又感觉不同了,这个很深了;心里一起心动念,这个身体四大已经整个变了。再下来,这个时候,(九)“心作喜”,由初禅真到了二禅“定生喜乐”。(十)“心作摄”,一切杂念妄想没有了,要用就有,不用完全空;摄是统统把握了。(十一)“心作解脱”,修行到这里,才不冤枉出家,得解脱道了。解脱就是证道,不证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罗汉,也至少证到初果罗汉的“预流向”。到了心作解脱,是修安那般那来的,这是一部分,完全和色法地水火风四大之身有关。
下面完全是心法了。(十二)“观无常”,功夫修到有神通,飞得起来,又有什么了不起呢!观无常,诸法皆非究竟,可是你没有做到不要随便吹。(十三)“观出散”,所以做到了,转观这个心的法门,你可以像密宗那些有成就的活佛一样,将来要走的时候,一弹指之间,整个身体三昧真火起来化成光明,什么都没有留,化一片光走了。所以,我们平常做功夫,你要注意这个,大家都在身体上做功夫,都忘记了“观出散”,要把所有功夫、身体都丢开,放出去,连放的都要丢掉。
(十四)“观离欲”,这个时候,才做到真正的“离欲尊”;这个离欲,《金刚经》上佛叫须菩提离欲阿罗汉,真的离欲了。然后,证灭尽定。(十五)“观灭尽”,要走就走,我们也可以做到邓隐峰祖师一样吧!
在这个时候到“灭尽定”,所谓涅槃境界,还不算数。(十六)“观弃舍”,还要丢掉放开,转到大乘去了。修习这十六特胜要注意,不要被六妙门困住,六妙门是初步,不算什么,重点在十六特胜。这样都听懂了吧?都抄了没有?记得哦,能记得我才给你讲,记不得不讲。现在就要背来,全体背来,才给你讲;全体不背来,不给你讲。古道师带领,大声地背(众背十六特胜)。再来一次(众再背)。
刚才讲了六妙门,真修安那般那,我想乙师啊,你们师徒回到武夷,好好修,也许明年来看我就不同了,也许不需要买飞机票,一步就跨过来。嘿嘿!
所以修安那般那,刚才我们讨论过的重点,就是这一“知”,你们都知道嘛!这个知性不在气息,也不在地水火风,也不在空,无所在无所不在。所以,禅宗祖师有一句话:“知…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