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答問青壯年參禅者 第叁天▪P4

  ..續本文上一頁行的人,一個觀念首先告訴你,十念法最後一個“念死”,這一下就死,喔!原來這樣痛苦啊!啊,原來是這樣就死啦!嘿喲,死就死吧!格老子,看你痛死到什麼程度!所以八智八忍不是佛學的一個名辭,是功夫啊!法智忍,忍住就過去了。譬如我們練武功,有時候練這個手,假使千萬斤壓力下來,一定斷的,我准備斷!你忘了它,反而沒事。心念跟氣配合了,這一下,念頭一動,千萬斤東西都挑了。

  所以能修到止息,身體內部的變化就很大了,非常非常大,將來你們去體會。尤其這個時候,如果你飲食多了,據丁師前天報告,你們聽到的,除非他說假話,他說打起坐來,看到五髒,對不對?後面那個丙師他做白骨觀,覺得白骨發光,對不對?他們說的都不是假話。這種境界,如果到止息,隨時都現成的,你們能這樣來見我,那我就恭喜你了。我會說,你快了你快了,你們將來上去要帶我一把啊!

  這個時候,全身上的氣血流通,一切都知道了。如果胃中有多的飲食沒有消化,覺得這一坨非常討厭,還要等它自然消化完了,把它排走再說。所以,真講少林武功,達摩武功,到這個階段一出手,嘩!就那麼輕輕一動,千萬斤力量,不是“嘿,嘠”,那耍什麼花樣!它是自然的,任何一動都有排山之力,這樣聽懂了吧!好!到這裏,這個裏頭變化很多了,慢慢再補充告訴你們。

  剛才講六妙門的“止”,還沒有講到“觀”呢!修“安那般那”到這個階段,剛才乙師所講的,旁邊還有個妄念,這個妄念跟著你的氣息,自然就會止了。跟著你這個氣息下去,降伏了妄念,等于這個蠟燭亮光起來,冒的煙沒有了。到這個境界,就要有個環境專修下去了。你們年輕修下去很快,算不定七天半個月,就證到一個果位。沒有別的果嘛,你們中原蘋果很多,拿個蘋果也當果吧!對不對?(衆笑)

  我問你,什麼是“觀”?現在我講了半天,這樣形容把經驗告訴你,聽懂了沒有?聽懂了這個就叫做觀,已經看到了嘛!觀就是看到,對不對?這下明白了沒有?所以,“即止即觀,即觀即止”,還另外有個什麼觀啊!

  可是修密宗的不同,密宗修到這一步境界,之所以變成密宗,因爲它在這個裏頭起“觀想”了;在呼吸每次進來出去時,有意識地加上七彩光明觀想在修,這個叫密宗修法。就是丙師講的,白骨放光,第六意識故意加一個觀想。看到這些觀想方法,我就笑了,這些對不對?也對,不要輕易批評它不對,這些我都修過的,都會,在我看來“諸法皆如”,都對。何以對啊?講教理給你們聽,是觀想的理論,“諸法無常,皆因假立,立假即真”。謊話說多了,說萬遍也變成真話了,立假即真。你真修到止,這個時候,你用觀想的方法觀成七彩光明在身中,或者你有病的時候,修到止的時候,如果觀虛空中的太陽光,或頭頂上一個月輪、日輪,這個光照到你裏面的五髒六腑,什麼都照空了,一樣可以治病哦!比癌症病人進醫院那個化療的功能還要強。

  我有個學生,四十年前在臺灣基隆,他就聽了我的話,用這個方法。他碰到冷天衣服不夠,人在外面,沒有辦法回家拿,他就觀想自己坐在六月天的大太陽下面曬,一開始冷得牙齒打哆嗦,後來給他一觀成功了,嗨,一身大汗,穿一個短袖就過來了。我說:“你怎麼那麼有本事啊?”“老師,你教我觀的,我這個時候在日輪觀中啊!”這是給你們講“觀”字的要妙。

  這是講六妙門,是天臺宗智者大師從《達摩禅經》《修行道地經》抽出來的,他沒有講到要點!這個觀懂了沒有?就那麼輕松,那麼現成,不要另外有觀。你說:“哎,已經知道了!”這“知即是觀,觀即是知”,懂了吧?

  到這個時候,雜念妄想沒有了,心念呼吸寂止了,內外變化一切清楚,回到本來清淨的地方,心境是非常幹淨的。“還、淨”,這是從修氣息來講的,可是智者大師把“觀”同“還、淨”講到大乘的空、有,講到“心”方面去了,這就是我爲什麼批評智者大師的原因。但是回轉來,我也很恭維他,他老人家太慈悲了,他修到“觀”的時候,拼命向大乘裏引,他爲什麼不照我這樣引法呢?因爲你光修“止”,容易發五神通,就妨礙了明心見性菩提大道,所以他老人家很慈悲,修到“止”這一方面,他就不多談,不像我這樣給你們講,他就引到般若中觀去了,他是這個道理。這樣懂了吧?這個秘密懂了吧?所以諸佛菩薩,他有他的慈悲心,有他的秘密用法,也不能怪,我一方面批評他,一方面恭敬他,這樣懂了吧?你如果修安那般那,修到“止觀”這一步,已經很恭喜你了。

  如果修行到這一步,要注意飲食調整。飲食欲望的痛苦,這個習氣之難除,比男女關系還要難,所以孔子也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其實,“男女”固然嚴重,還不及“飲食”的嚴重,因爲男女大家還有個道德範圍,有點害怕,就是現在那個電腦上黃色網站,有賊膽有賊心,沒有賊(指功能)還做不了。可是飲食很方便啊,看到茶看到水,隨便拿來喝一口,又不犯法,有時候這麼一口水就妨礙了你,有時候不加這口水就不行。所以修行是非常細密非常精密,要一步一步的來。先休息一下再說。

  

  

  第叁堂

  內容提要:

   十六特勝

   如何修呼吸

   最快捷的法門

  修行修禅定,想即生證果,先要轉變“心法、色法”。剛才我大概講了所謂小乘修“有”的方法,先把色法、色身轉變。色法何以要轉變?《楞嚴經》最後,佛有幾句重要的話:“生因識有,滅從色除。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生因識有”是說我們的生命,是由第八阿賴耶識先來投胎的;“滅從色除”,想了生死,先把色法四大了了。“理則頓悟”,禅宗講頓悟,道理可以頓悟,功夫是一步一步有次序的,“乘悟並銷”,你悟到了,就空了。“事非頓除”,可是生命業報,不是你悟到了空就空得了,還是要修的;“因次第盡”,就是悟後起修,一步一步功夫修來的。我們大家都是佛弟子,千萬記住他老人家的話,不要狂妄。記住哦!背來沒有?(衆念:生因識有,滅從色除。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對了,修行千萬把握,記住!剛才我們講“六妙門”,你們真下決心,修安那般那,這是一條最快成就的捷徑。但是,很難的,你忍不住的。你看我們這裏出家的老前輩也好,嫩前輩也好,真的,很多人有聰明有智慧,爲什麼出家修道,永遠不上路?就因爲他忍不住。

  所以我在書上經常講,我有十二個字的咒語:“看得破,忍不過;想得到,做不來。”不管是出家在家,人生都犯了我這十二個字的戒律。道理上看得破,但是忍不過。這一忍好難哪!想得到,理論上懂,做不來。不管佛學道理講得怎麼好,都沒有用,所以重點在修行。剛才大概講了六妙門,以後有機緣,我們再詳細討論。

  真正修安那般那,重點你們千萬注意,“十六特勝”都要背得來,十六個專案叫特勝,特別特別最容易成功的路線。(一)“知息入”,(二)“知息出”,(叁)“知息長短”,(四)“知息遍身”。這個你們都沒有達到,想都不能想,真的到了“知息遍身”,你那個武功不練就到了;除非不出手,一出手都是高手。(五)“除諸身行”。身體空了,身上五陰的行陰空靈了,這個裏頭秘密很多,到了除諸身行的時候,如果你練武功,可以練到踏雪無痕,走路不在地面,而在地上飄了。(六)“受喜”,得初禅,初禅是離生喜樂。(七)“受樂”,身上內部每個細胞發出快樂的感受,那是無比的舒服,不能形容的。所以得到初禅是“心一境性,離生喜樂”,有和世間脫離之感,無比的喜樂。

  (八)“受諸心行”,轉回來,又感覺不同了,這個很深了;心裏一起心動念,這個身體四大已經整個變了。再下來,這個時候,(九)“心作喜”,由初禅真到了二禅“定生喜樂”。(十)“心作攝”,一切雜念妄想沒有了,要用就有,不用完全空;攝是統統把握了。(十一)“心作解脫”,修行到這裏,才不冤枉出家,得解脫道了。解脫就是證道,不證到初果、二果、叁果、四果羅漢,也至少證到初果羅漢的“預流向”。到了心作解脫,是修安那般那來的,這是一部分,完全和色法地水火風四大之身有關。

  下面完全是心法了。(十二)“觀無常”,功夫修到有神通,飛得起來,又有什麼了不起呢!觀無常,諸法皆非究竟,可是你沒有做到不要隨便吹。(十叁)“觀出散”,所以做到了,轉觀這個心的法門,你可以像密宗那些有成就的活佛一樣,將來要走的時候,一彈指之間,整個身體叁昧真火起來化成光明,什麼都沒有留,化一片光走了。所以,我們平常做功夫,你要注意這個,大家都在身體上做功夫,都忘記了“觀出散”,要把所有功夫、身體都丟開,放出去,連放的都要丟掉。

  (十四)“觀離欲”,這個時候,才做到真正的“離欲尊”;這個離欲,《金剛經》上佛叫須菩提離欲阿羅漢,真的離欲了。然後,證滅盡定。(十五)“觀滅盡”,要走就走,我們也可以做到鄧隱峰祖師一樣吧!

  在這個時候到“滅盡定”,所謂涅槃境界,還不算數。(十六)“觀棄舍”,還要丟掉放開,轉到大乘去了。修習這十六特勝要注意,不要被六妙門困住,六妙門是初步,不算什麼,重點在十六特勝。這樣都聽懂了吧?都抄了沒有?記得哦,能記得我才給你講,記不得不講。現在就要背來,全體背來,才給你講;全體不背來,不給你講。古道師帶領,大聲地背(衆背十六特勝)。再來一次(衆再背)。

  剛才講了六妙門,真修安那般那,我想乙師啊,你們師徒回到武夷,好好修,也許明年來看我就不同了,也許不需要買飛機票,一步就跨過來。嘿嘿!

  所以修安那般那,剛才我們討論過的重點,就是這一“知”,你們都知道嘛!這個知性不在氣息,也不在地水火風,也不在空,無所在無所不在。所以,禅宗祖師有一句話:“知…

《答問青壯年參禅者 第叁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