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P7

  ..续本文上一页是一直这样下去,就如如不动下去了。起座也是一样,都在这个境界上,这样你一定成就。

  谁相信啊?谁信得过啊?你们诸位里头哪个信得过了?我看没有真信。然后不信,我是“贵州驴子三脚头”,踢了两脚头了,已经给你们两套了,你们再没有办法,我只好踢第三个脚头。那你们就喜欢了,那可是差等的脚头,我的口音听懂吗?贵州驴子踢三踢就完了。第三踢来了啊!坐好,大家坐好,不要闭眼。将来你要练采宇宙精华,也可以从这里体会。不要闭眼哦,看着啊,你们看我吧!

  把我当成假佛吧,像电影上的佛,看我这地方。看着啊,看我眉间啊,我的眉间跟你们不同,还比你们亮一点,你看你们年纪轻轻,一脸的晦气色,真糟糕!看这里啊!眼睛看着,然后眼睛不要眨,不要用力哦,然后把看的注意力拿掉,不看,眼睛还是张着的。注意哦,眼睛张着看我这里,把看的注意力拿掉,然后,一片白茫茫,是不是啊?慢慢把眼皮闭下来,上下眼皮慢慢地关起来。两个眼睛还是看着我,可是眼皮关起来看不见了,只看到前面的亮光,一阵白茫茫的,是不是?(众答:是)

  然后,忘记了一切,跟这片亮光定在一起。“心(没有心)注于眼;眼注于空”,跟空合一,空即是我,我即是空,用两个眼珠子像插头一样,插上来以后,眼睛都忘掉了,一片光明。《阿弥陀经》跟你讲,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我加上黑色黑光;光色有变,色空变动,我一切不变,对不对?这一下对了吧?哎,如如不动,色就是空,不求空。最后忘记了眼睛,丢开眼睛,身心内外,一片光明。(止静片刻)

  好,诸位,慢慢张开眼睛,再来,看到我这里,然后闭起来;张开眼睛,看到我这里,然后闭起来。再一次张开眼睛看我这里,然后闭起来,前面白茫茫一片定住(又止静)。《楞严经》上佛告诉你,“开眼见明”,张开眼睛看到明,“闭眼见暗”,眼睛闭起来看到的,迷迷糊糊的这叫做暗。明、暗有变动,那个能见明见暗的在这里如如不动,自性本空。

  我现在讲一句话,放参,大家休息。如果你体会到,在那个境界上不想动,不愿意下座,就不下来。没有体会到你尽管自由,休息一下。

  这个事情不能讲客气的啊,是你们自己的事,不要说对我不好意思,下座就下座。辛师,你下座就下座,坐着玩玩就玩玩,你要记录就记录吧!

  

  

  第五堂

  内容提要:

   如何数息

   人的出生

   呼吸和念头

   长养气 报身气 根本气

  刚才,我给你们演了三出戏,你们在这个戏法上懂不懂,是你们的事,我不管了,讲不讲是我的事。

  刚才的都过去了,过去心不可得,跟你讲未来心了,真正走到小乘修定来了,让你们知道如何修定。你们都学过六妙门,都晓得六妙门第一数息,第二随息,第三止息。这个息字是我加上的,其实都有个“息”字啊。第四是观,第五是还,每六是净。

  这六个字,智者大师从《修行道地经》《达摩禅经》抽出来的,智者大师开创了天台止观,叫做小止观六妙门,是不是啊?你们都不讲话,好难办哦!我的办公室本来是“南办”嘛。结果大家打起坐来,在那里观呼吸,数来数去,对不对啊?你看现在不论日本中国的禅宗,有些禅师,到处传的都是数息,坐在那里打坐,听这个呼吸,进来出去,一二三,这样数下去,我就哈哈大笑。

  怎么数的知道吗?有一个方法是,一来一往数一,数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再重头从一数到十。或者十一,十二一直下去,这个方法是最差的。

  好的一种方法是倒转来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这样来来回回数,你们大部分用的是哪个数法?我先问问看。(答:来回数)一般是来回数。对了,就是这样老实的对话,你不要讲道理,问答是问你这一句话,这是白的黑的?白的就答白的,结果你又讲起道理来,就不对了。刚才古道师说,一般是随这个息数,那是第二步了。我现在问大家,你们答问题就要脑子清楚啊!

  大家都在那里数息,还要问问大家,不要不好意思答复我,现在是讨论啊。譬如呼吸一进一出,你是在出去的时候数一,再出去的时候数二,还是进来的时候数一,再进来的时候数二;你们用的是哪个方法啊?你们注意了没有?

  僧甲:根据身体情况。

  南师:啊,变动的!不可以变动,认清楚也可以变动;但你是根据身体随便弄啊!先讲数息这个法门,我们为什么看鼻子的呼吸,数来数去,原理在哪里,知道吗?

  僧甲:摄心,专注一缘,制心一处嘛!

  南师:制心一处,处在什么上面?制在息的上面嘛!你答话答得对,方法你也讲得对,是摄心用的。先要了解一个问题,你们学这个的注意,我们整个的身体那么多方法,采用呼吸的法门,呼吸属于心法,还是色法啊?

  僧甲:这个属于色法,风大嘛!

  南师:我们这个身体色法,地水火风四大,为什么一定走风大这个法门?了不了解?不了解;只晓得一般修安那般那出入息就是这样。

  什么叫安那?出息。什么叫般那?入息(按:有经典解释不同)。反正一呼一吸,梵文叫安那般那,中文叫出息入息。可是翻成中文,有一点你们要注意哦!所以修禅宗的,就要参究,为什么不翻成“出气入气”,一定翻成“出息入息”?注意这个息字。再退回来讲,这个息字中国字是怎么写的?是“自心”,叫做息。自心就是息,不叫做“气”了,这个要了解。

  再进一步,为什么修这个法门?你们大概没有好好研究《修行道地经》《达摩禅经》吧!一定没有,只是拿到这个六妙门。所以我对天台宗的朋友很不客气说,我说你们害死人啊!智者大师用这个方法,他自己得了好处,后世讲不清楚,乱搞了一千多年,和尚们及在家人学佛的,就在那里吸啊呼啊,天天在那里数息,我说你是学会计吗?老是记一二三四……数字记了几千年,一坐数千息,有什么用啊!

  《修行道地经》告诉你,这是了生死的方法,同时也是转变色身,可以祛病延年,最后了生脱死。安般法门就有这样重要。所以《修行道地经》,要你修这个法门时,先了解人是怎么入胎的。《佛为阿难所说入胎经》告诉我们人是怎么入胎的,从这里先切断讲起;而三十七菩提道品、十二因缘,和这些都有密切关系。

  丁师尽管听,听了以后当下即空。你一路下去啊。

  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这一念无明一动,行就是动,动了以后就入胎了,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入胎变成胎儿,就是我们现在这个生命了,在胎儿阶段叫名色。这一步先提一下,这个道理不讲了,先讲后面的。

  我们这个生命,在娘胎里头九个多月,七天一个变化,注意,非常科学的。佛在几千年前告诉我们,一个男人的精虫和女性的卵子配合时,自己的灵魂一转进去,就变成了胎儿。在娘胎里一股息,一股气,一股风力,每七天一个变化,每七天一转,使你生骨头,使你生肉,使你生眼睛,讲得清清楚楚。《佛为阿难所说入胎经》虽然没有现在医学讲的生命科学那么详细,可是你要知道,他老人家在两千多年以前,又没有显微镜又没有其他仪器,他却完全清清楚楚,讲得比现在科学还要清楚,为什么?

  胎儿在娘胎里头七天一个转变,没有呼吸的噢!怎么成长呢?靠肚子脐带这里和母亲连着,用来呼吸,以及吸收营养,生命因此长大的,是不是这样?应该都知道吧!

  所以我常常吩咐大家注意,什么叫佛法?佛法是科学,这些都不是我讲的哦!佛在几千年前都吩咐你们了,可是你们是佛的弟子,统统不看、不留意、不研究,怎么对得起本师释迦牟尼佛啊!

  胎儿在娘胎里,是这样抱着的打坐姿态,我们看一个怀孕的母亲,如果她肚子尖尖的,就知道会是男孩子。因为男性在娘胎里头,背脊骨尖尖的,背向外面,面向里头。生女孩呢,这个妈妈肚子圆圆的,胎儿脸向外面,背向妈妈的背脊骨的。这个是自然的道理,很奇怪,这就是问题了,这就要参啰!所以你看,水里头淹死的人,男尸浮起来是趴着的,而女尸是仰着的。这是阴阳完全不同。为什么不同?现在不讲,跟你们讲太多了,你们也装不了,这都是大科学。

  这个胎儿这样坐着,他怎么到生的时候会调过头来呢?又是一股气的作用,七天一个气的变化;实际上不只是七天,是七个钟头,七分钟,都在变化。我们现在也是一样,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所以胎儿到了九个多月,三十八个七天以后,业报该生的时候,“哗”,那个气转过来,这个胎儿头转向下面了,然后朦朦然,就像刚才我叫你们眼睛闭着,好像有光,好像没有光,隐隐约约就从这个路道出来了。现在的科学家幻想,叫做什么“时光隧道”。

  等到胎儿一出生的时候,要请接生婆接生。以前我们生的时候没有医生,也没有护士,我们那边乡下老辈子叫洗生婆。

  你们注意喔!我们的生日,佛告诉我们叫“母难日”,就是母亲受苦受难,生死关头的一天。生不好母亲就死掉了,那是很痛苦很痛苦的啊!所以说,人一定要尊重父母,因为生你的时候,母亲是拿生死来换你这条命的。胎儿在胎里头要挤出来,这个生命也很难受的。所以菩萨、罗汉入胎再来度众生,功夫定力不够的话,一入胎就迷了。能够住十个月到生出来,那个阶段完全不迷,跟现在坐在那里打坐一样,清清爽爽,那就是大定力了。这就是靠你现在,把念念清净的这个定力,永远维持住,才能入胎不迷,住胎不迷,出胎不迷。这样勉强可以叫做“再来人”,是菩萨应化、罗汉应化来的。所以叫“如来应供”;不一定是受众生供养,也是来供养众生的。

  你们在家人生孩子,特别注意啊!胎儿从娘胎一出来以后,这个洗生婆拿起剪刀把脐带喀哒一剪断,赶快把他扎好,扎好了向内收下来,就是我们现在的肚脐。这个时候洗生婆对婴儿有个动作最重要,这时婴儿还没有声音,还没有呼吸的喔…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