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答問青壯年參禅者 第叁天▪P7

  ..續本文上一頁是一直這樣下去,就如如不動下去了。起座也是一樣,都在這個境界上,這樣你一定成就。

  誰相信啊?誰信得過啊?你們諸位裏頭哪個信得過了?我看沒有真信。然後不信,我是“貴州驢子叁腳頭”,踢了兩腳頭了,已經給你們兩套了,你們再沒有辦法,我只好踢第叁個腳頭。那你們就喜歡了,那可是差等的腳頭,我的口音聽懂嗎?貴州驢子踢叁踢就完了。第叁踢來了啊!坐好,大家坐好,不要閉眼。將來你要練采宇宙精華,也可以從這裏體會。不要閉眼哦,看著啊,你們看我吧!

  把我當成假佛吧,像電影上的佛,看我這地方。看著啊,看我眉間啊,我的眉間跟你們不同,還比你們亮一點,你看你們年紀輕輕,一臉的晦氣色,真糟糕!看這裏啊!眼睛看著,然後眼睛不要眨,不要用力哦,然後把看的注意力拿掉,不看,眼睛還是張著的。注意哦,眼睛張著看我這裏,把看的注意力拿掉,然後,一片白茫茫,是不是啊?慢慢把眼皮閉下來,上下眼皮慢慢地關起來。兩個眼睛還是看著我,可是眼皮關起來看不見了,只看到前面的亮光,一陣白茫茫的,是不是?(衆答:是)

  然後,忘記了一切,跟這片亮光定在一起。“心(沒有心)注于眼;眼注于空”,跟空合一,空即是我,我即是空,用兩個眼珠子像插頭一樣,插上來以後,眼睛都忘掉了,一片光明。《阿彌陀經》跟你講,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我加上黑色黑光;光色有變,色空變動,我一切不變,對不對?這一下對了吧?哎,如如不動,色就是空,不求空。最後忘記了眼睛,丟開眼睛,身心內外,一片光明。(止靜片刻)

  好,諸位,慢慢張開眼睛,再來,看到我這裏,然後閉起來;張開眼睛,看到我這裏,然後閉起來。再一次張開眼睛看我這裏,然後閉起來,前面白茫茫一片定住(又止靜)。《楞嚴經》上佛告訴你,“開眼見明”,張開眼睛看到明,“閉眼見暗”,眼睛閉起來看到的,迷迷糊糊的這叫做暗。明、暗有變動,那個能見明見暗的在這裏如如不動,自性本空。

  我現在講一句話,放參,大家休息。如果你體會到,在那個境界上不想動,不願意下座,就不下來。沒有體會到你盡管自由,休息一下。

  這個事情不能講客氣的啊,是你們自己的事,不要說對我不好意思,下座就下座。辛師,你下座就下座,坐著玩玩就玩玩,你要記錄就記錄吧!

  

  

  第五堂

  內容提要:

   如何數息

   人的出生

   呼吸和念頭

   長養氣 報身氣 根本氣

  剛才,我給你們演了叁出戲,你們在這個戲法上懂不懂,是你們的事,我不管了,講不講是我的事。

  剛才的都過去了,過去心不可得,跟你講未來心了,真正走到小乘修定來了,讓你們知道如何修定。你們都學過六妙門,都曉得六妙門第一數息,第二隨息,第叁止息。這個息字是我加上的,其實都有個“息”字啊。第四是觀,第五是還,每六是淨。

  這六個字,智者大師從《修行道地經》《達摩禅經》抽出來的,智者大師開創了天臺止觀,叫做小止觀六妙門,是不是啊?你們都不講話,好難辦哦!我的辦公室本來是“南辦”嘛。結果大家打起坐來,在那裏觀呼吸,數來數去,對不對啊?你看現在不論日本中國的禅宗,有些禅師,到處傳的都是數息,坐在那裏打坐,聽這個呼吸,進來出去,一二叁,這樣數下去,我就哈哈大笑。

  怎麼數的知道嗎?有一個方法是,一來一往數一,數二叁四五六七八九十,再重頭從一數到十。或者十一,十二一直下去,這個方法是最差的。

  好的一種方法是倒轉來數,一,二,叁,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九,八,七,六,五,四,叁,二,一,這樣來來回回數,你們大部分用的是哪個數法?我先問問看。(答:來回數)一般是來回數。對了,就是這樣老實的對話,你不要講道理,問答是問你這一句話,這是白的黑的?白的就答白的,結果你又講起道理來,就不對了。剛才古道師說,一般是隨這個息數,那是第二步了。我現在問大家,你們答問題就要腦子清楚啊!

  大家都在那裏數息,還要問問大家,不要不好意思答複我,現在是討論啊。譬如呼吸一進一出,你是在出去的時候數一,再出去的時候數二,還是進來的時候數一,再進來的時候數二;你們用的是哪個方法啊?你們注意了沒有?

  僧甲:根據身體情況。

  南師:啊,變動的!不可以變動,認清楚也可以變動;但你是根據身體隨便弄啊!先講數息這個法門,我們爲什麼看鼻子的呼吸,數來數去,原理在哪裏,知道嗎?

  僧甲:攝心,專注一緣,製心一處嘛!

  南師:製心一處,處在什麼上面?製在息的上面嘛!你答話答得對,方法你也講得對,是攝心用的。先要了解一個問題,你們學這個的注意,我們整個的身體那麼多方法,采用呼吸的法門,呼吸屬于心法,還是色法啊?

  僧甲:這個屬于色法,風大嘛!

  南師:我們這個身體色法,地水火風四大,爲什麼一定走風大這個法門?了不了解?不了解;只曉得一般修安那般那出入息就是這樣。

  什麼叫安那?出息。什麼叫般那?入息(按:有經典解釋不同)。反正一呼一吸,梵文叫安那般那,中文叫出息入息。可是翻成中文,有一點你們要注意哦!所以修禅宗的,就要參究,爲什麼不翻成“出氣入氣”,一定翻成“出息入息”?注意這個息字。再退回來講,這個息字中國字是怎麼寫的?是“自心”,叫做息。自心就是息,不叫做“氣”了,這個要了解。

  再進一步,爲什麼修這個法門?你們大概沒有好好研究《修行道地經》《達摩禅經》吧!一定沒有,只是拿到這個六妙門。所以我對天臺宗的朋友很不客氣說,我說你們害死人啊!智者大師用這個方法,他自己得了好處,後世講不清楚,亂搞了一千多年,和尚們及在家人學佛的,就在那裏吸啊呼啊,天天在那裏數息,我說你是學會計嗎?老是記一二叁四……數字記了幾千年,一坐數千息,有什麼用啊!

  《修行道地經》告訴你,這是了生死的方法,同時也是轉變色身,可以祛病延年,最後了生脫死。安般法門就有這樣重要。所以《修行道地經》,要你修這個法門時,先了解人是怎麼入胎的。《佛爲阿難所說入胎經》告訴我們人是怎麼入胎的,從這裏先切斷講起;而叁十七菩提道品、十二因緣,和這些都有密切關系。

  丁師盡管聽,聽了以後當下即空。你一路下去啊。

  十二因緣,無明緣行,這一念無明一動,行就是動,動了以後就入胎了,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入胎變成胎兒,就是我們現在這個生命了,在胎兒階段叫名色。這一步先提一下,這個道理不講了,先講後面的。

  我們這個生命,在娘胎裏頭九個多月,七天一個變化,注意,非常科學的。佛在幾千年前告訴我們,一個男人的精蟲和女性的卵子配合時,自己的靈魂一轉進去,就變成了胎兒。在娘胎裏一股息,一股氣,一股風力,每七天一個變化,每七天一轉,使你生骨頭,使你生肉,使你生眼睛,講得清清楚楚。《佛爲阿難所說入胎經》雖然沒有現在醫學講的生命科學那麼詳細,可是你要知道,他老人家在兩千多年以前,又沒有顯微鏡又沒有其他儀器,他卻完全清清楚楚,講得比現在科學還要清楚,爲什麼?

  胎兒在娘胎裏頭七天一個轉變,沒有呼吸的噢!怎麼成長呢?靠肚子臍帶這裏和母親連著,用來呼吸,以及吸收營養,生命因此長大的,是不是這樣?應該都知道吧!

  所以我常常吩咐大家注意,什麼叫佛法?佛法是科學,這些都不是我講的哦!佛在幾千年前都吩咐你們了,可是你們是佛的弟子,統統不看、不留意、不研究,怎麼對得起本師釋迦牟尼佛啊!

  胎兒在娘胎裏,是這樣抱著的打坐姿態,我們看一個懷孕的母親,如果她肚子尖尖的,就知道會是男孩子。因爲男性在娘胎裏頭,背脊骨尖尖的,背向外面,面向裏頭。生女孩呢,這個媽媽肚子圓圓的,胎兒臉向外面,背向媽媽的背脊骨的。這個是自然的道理,很奇怪,這就是問題了,這就要參啰!所以你看,水裏頭淹死的人,男屍浮起來是趴著的,而女屍是仰著的。這是陰陽完全不同。爲什麼不同?現在不講,跟你們講太多了,你們也裝不了,這都是大科學。

  這個胎兒這樣坐著,他怎麼到生的時候會調過頭來呢?又是一股氣的作用,七天一個氣的變化;實際上不只是七天,是七個鍾頭,七分鍾,都在變化。我們現在也是一樣,只是自己不知道罷了。所以胎兒到了九個多月,叁十八個七天以後,業報該生的時候,“嘩”,那個氣轉過來,這個胎兒頭轉向下面了,然後朦朦然,就像剛才我叫你們眼睛閉著,好像有光,好像沒有光,隱隱約約就從這個路道出來了。現在的科學家幻想,叫做什麼“時光隧道”。

  等到胎兒一出生的時候,要請接生婆接生。以前我們生的時候沒有醫生,也沒有護士,我們那邊鄉下老輩子叫洗生婆。

  你們注意喔!我們的生日,佛告訴我們叫“母難日”,就是母親受苦受難,生死關頭的一天。生不好母親就死掉了,那是很痛苦很痛苦的啊!所以說,人一定要尊重父母,因爲生你的時候,母親是拿生死來換你這條命的。胎兒在胎裏頭要擠出來,這個生命也很難受的。所以菩薩、羅漢入胎再來度衆生,功夫定力不夠的話,一入胎就迷了。能夠住十個月到生出來,那個階段完全不迷,跟現在坐在那裏打坐一樣,清清爽爽,那就是大定力了。這就是靠你現在,把念念清淨的這個定力,永遠維持住,才能入胎不迷,住胎不迷,出胎不迷。這樣勉強可以叫做“再來人”,是菩薩應化、羅漢應化來的。所以叫“如來應供”;不一定是受衆生供養,也是來供養衆生的。

  你們在家人生孩子,特別注意啊!胎兒從娘胎一出來以後,這個洗生婆拿起剪刀把臍帶喀哒一剪斷,趕快把他紮好,紮好了向內收下來,就是我們現在的肚臍。這個時候洗生婆對嬰兒有個動作最重要,這時嬰兒還沒有聲音,還沒有呼吸的喔…

《答問青壯年參禅者 第叁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