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答問青壯年參禅者 第叁天▪P8

  ..續本文上一頁!他的呼吸本來就在肚臍這裏跟母親相連的。在這個時候,臍帶一剪斷紮好,第二個動作,那個接生婆的手,就插進這個嬰兒嘴裏,把那一坨最髒最黑的東西,像泥巴一樣黑得發亮的東西,統統要挖出來丟掉。如果嬰兒一開口哇,那一坨咽下去就不好了,那個叫胎毒。

  九個多月在胎裏頭,沒有牙齒,也不吃東西,有時候嘴巴完全閉著,同打坐一樣。但是肚臍裏頭吸收下的營養,媽媽吃的,譬如辣的酸的,牛肉、青菜、蘿蔔等等東西,有些剩余的營養,集中到上面,沖到嘴裏來了。剛開始還沒有大便,肛門還沒有開哎,有一點點水分排泄;東西大概都在嘴這裏,所以就要把它挖出來,嘴一挖開,嬰兒呼吸了,沒有呼吸就沒有生命哦。生命在呼吸的風大,嬰兒開口“哇”!“啊”!這一叫是什麼?安那,先開口。這一哇一叫,鼻子裏頭自然的空氣,吸進來了(般那)。

  然後嬰兒鼻子開始呼吸了,這個生命是這樣過來的,呼吸如果不進來,這個嬰兒就死了。所以我們現在鼻子能夠呼吸,這是後天的呼吸,後天生命的氣。我給古道他們講《達摩禅經》,這叫“長養氣”。這還不是真的氣,不是道家說的“先天一炁”。那個嬰兒在娘胎裏頭,七天一個轉變,成長成人,那個是“報身氣”,也叫做報身的業氣,有善業惡業,所以每個人身體不同。至于入胎的時候,這個精蟲跟卵子一攪變成胎兒,那個功能是“根本氣”。所以我笑這些唯識學家,九個緣有個“根本依”,根本依是什麼東西啊?唯識學家認爲根本依是習氣。其實根本依是真的一個功能,就是入胎的那個根本氣,同現在的呼吸氣叁種不同。

  叁種不同,聽到沒有?所以嬰兒一出生,開口哇,他鼻子、嘴裏先安那出氣。所以“阿”是開始,然後般那鼻子氣進來了,拿現在講,這個吸進來的空氣,是現在科學講的氧氣。

  大家都曉得生命,氧氣吸進來到身體,就變成碳氣瓦斯呼出,碳氣是有毒的。所以我們吸氣進來以後,一定又想呼出去了。後天的生命活著,主要靠鼻子吸啊呼啊,吸啊呼啊,呼吸來往,這叫安那般那,要先懂這個原理。

  那麼後天的生命,胎兒剪斷臍帶,紮了以後,就靠鼻子呼吸的氣。所以修安那般那的行者,將來告訴你,真的得法了,修得好,最後打起坐來入定,根本鼻子沒有呼吸了,身體內部的一套,自然有呼吸往來,回到胎兒的狀況,這才能夠得定,才能夠念頭專一清淨。這就是實際的工夫,不然你坐在那裏,吸!呼!數一萬年都沒有用。

  剛才我解釋這個原理,還沒有講到六妙門的數字,先講息的來源是這樣,使你們先了解,再談方法了。照這個情況,就剩明天一天,我們討論就結束了,這次不會講得很圓滿的,每一段你們都要注意,再聽清楚。休息一下。累不累啊?你們問我累不累嘛!好像只有我問你們,還真客氣。

  

  

  第六堂

  內容提要:

   暖壽識

   氣和念

   把心念拉回來

   氣結成了塊

  先認識這個呼吸關系,呼吸是屬于四大裏頭的風大。那麼生命活著,只是這個風大就行嗎?不行!從入娘胎起,一個精蟲一個卵子,百分之七十都是水大構成的。所以我們身體同地球一樣,整個的地球,七分是水是海洋,叁分是陸地。人現在活著,每個都是胖胖的,一個一個的都是一大坨,我是瘦巴巴的。你看一天要多少水進來!水大不夠還不行啊。《圓覺經》《楞嚴經》,各個經典告訴你,四大性離,地水火風,各有各的範圍。所以陰陽五行生克,水多了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都是互相生克。四大性離,各有各的範圍,它們不是結合在一起的。所以我們人活著,今天我在講話,你在打坐聽話,你以爲是個完整的嗎?這裏頭分門別類太大了。

  這個生命,只靠呼吸靠這個水嗎?不是,還有火大。所以研究唯識要懂“暖壽識”叁位一體。暖是有溫度,溫度是火大來的,死了就冷了,溫度沒有了。所以有暖,有溫度,有氣,就有壽命,才能起心意識的作用。

  地大,就是我們這個骨架子、肌肉這些。你們練拳,“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那些筋骨皮是水大跟地大兩個結合的。打了拳一身汗,那是火大逼出來水大,這是生命科學,都要搞清楚啊!

  回轉來再講風大,變成我們呼吸。嬰兒也好,我們也好,一生了病呼吸就粗就大,就要喘氣,那是風大喘的現象。所以我昨天告訴己師,練武功打拳,不要太閉氣,那是下乘法門。你要懂得氣,真正的武功,練到一口氣不閉,“嘩”一拳出去,那是真氣,那是不得了的功力。你慢慢去體會,你這孩子功夫還差得遠啊!你這樣一動一閉氣,已經不是了,將來再慢慢告訴你,我這個老頭子的花樣很多的啊!

  這個呼吸是這樣的,不詳細跟你們講,真要詳細講,地水火風四大變化統統都要講。我們身體活在這裏,是屬于五陰,地水火風空是色陰。這個身體,由嬰兒起,每個細胞裏頭都有空的,我們身體上九個竅,頭上七個,加上下面大小便兩個;其他十萬八千個毛孔都在呼吸,都和空氣,地水火風接觸流通的。所以你練武功也好,做工夫也好,不能只憋住這一口氣,其他都不管。其實,只要這麼一過來,手這麼一動,已經是出去了;到了這一步,武功差不多了,慢慢來吧!

  這個生命,地水火風空是色法,有色就有受,有感覺,所以“色、受”歸到一組去。你們曉得佛學,受陰包括幾個範圍?甲師喜歡研究佛學,講啊!(僧甲答: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普通講“叁受”,還加心理的憂和喜兩個,叫做五受。

  可是你的想陰(思想)同呼吸,地水火風,是不相幹,又是絕對相幹;因爲心動氣就動,氣動心就動。思想是心意識作用。所以我常說,當年和我的老師袁先生兩人從山上下來,到了四川內江,正在街上走;這是講禅宗做法了。我那個老師回過來就一把抓住我的手說:“哎,我問你一個問題,念先動還是氣先動啊?”我們在走路,還在說笑話,突然,他就這麼一問,我說:“念先動。”哈哈,他大笑,把手一放說:“你對了。”我說:“先生啊!”我們當年不叫老師叫先生,“你怎麼突然問我這個問題?”

  他說:“我還有個老師,你沒有見過,還是你們老鄉,浙江人。我學佛跟他開始的,他修持很多年,現在是我供養他,就住在我對門。”

  我說:“哎喲,怪不得,先生啊,我到你家裏,前面進進出出有個老先生,兩夫妻,是你的老師啊?他們兩個人,好像都不大像我們一樣講話。”

  他說:“他正在修持,他主張先修氣,我說先修念,我們這兩天就談這個問題,兩個人意見出入很大!所以我路上就問你。我明天帶你去見太老師,你們兩個談談。”

  念動還是氣動?你如果警覺就知道,自己的念頭一動,氣就跟著動。念和氣是兩回事。所以你打坐做功夫,剛才我們討論,走大乘禅宗直接的路線,心念本空,念念自性空,不是你去空他,他空你的。

  但是念跟氣,兩個是分不開的,像黏住的雙管。所以當人死亡的時候,第六分別意識一昏迷,慢慢氣就跟著斷了。你們聽過我講的生死問題沒有?人是怎麼樣死的?一步一步的變化,都很科學,都要搞清楚。現在簡單告訴你們,詳細的以後有機會再說。

  當人一昏迷,臨死的時候,下面冷到哪個地方,氣就停到那個地方,這個識就散到那個地方。最後一口氣出來,氣就沒有了,第六意識完全散了。所以現在一口氣在,你的心念跟氣是離不開的。可是念跟氣兩個分途,你看,像辛師在那裏注意看書,或者你在注意打拳,這個時候氣跟心兩個專一,當你很專一的時候,那個呼吸一定是停掉的,是不是啊?唉!你們也不去體會。當你專心想問題,想個東西要寫,或看個東西,一刹那,呼吸停住了。或者我們在說話,突然一個陌生人進門,“呃,呃,你是誰啊?”那一下呼吸是停住的。“哎啊!是你呀!”放心了,呼吸來了。念跟息是這樣,永遠不會合,所以道家叫“降龍伏虎”。這個心念像一條龍一樣,龍是什麼意思?變化無常,變動不居是龍。虎是氣,猛虎一下山,這個氣一來就傷人了。所以道家說降龍伏虎,先把念頭降伏,就是《金剛經》的如何降伏其心;如何降伏其虎,就是修氣。

  這個念跟氣兩上不合一,所以剛才把氣分幾層告訴你們。上座修安般法門時,才發現思想亂飛,跟氣是不合一的。平常我們活著,誰管自己的呼吸啊!自己活著幾十年,有沒有管呼吸?不打坐的時候,你們說有沒有?都不知道!什麼時候知道?躺在床上睡不著的時候,才聽到鼻子有呼吸來往,對不對?平常都沒有管,你看這個心跟它是分開的。

  如果一個真有修養的人,就是這樣講話,乃至打拳,曉得心氣本來合一的,不要硬閉著氣,出拳時還要“嗯,哎”!哎個什麼啊!本來合一的嘛!

  你們注意,這個心氣本來合一,可是又兩個分開;因此修行的方法,先走風大,安那般那路線,叫你把心拉回來。等于拿氣做一條繩子,你這個心念像個猴子,外面亂跑,拿這條繩子把這只猴子栓過來,歸在一起。

  打起坐來,先注意自己呼吸,然後又告訴你,呼吸粗的、大的叫“風”;我們的呼吸只到肺部爲止的,叫“喘”;比肺部再深一點,叫“氣”,到丹田到肚臍那裏,那個還只叫“氣”;再進一步,好像停留了,不呼不吸了,那個才叫“息”。

  拿這個做繩子,做釣魚一樣的釣餌,把自己的心釣回來,所以叫你數息,自己注意呼吸,進來出去,出去進來,從一數到十,這個念跟著氣數到十,中間自己曉得,沒有一個雜念妄想岔進來,才算數息成功。如果進來出去數一,進來出去數二,數到“五”的時候,一下想到別的,不算!重新再來,從第一再來,這叫數息。

  如果我知道呼吸進來出去,順著數到十,再倒回來,九八七六五四叁二一,來回都數,呼吸都知道,念頭沒有別的散亂,其實別的也知道,可是有個主要的念頭跟呼吸沒有離開,這樣數息就對了。

  可是這裏頭有個問題,我剛才爲什麼問你,在呼出去的時候記…

《答問青壯年參禅者 第叁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