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没有我造得好呢!我们当年研究基督教的时候,我说,你们那个是乱扯,不听不听。
那佛为什么出世?佛为一大事因缘出世,生死问题。为什么我们人会生来,为什么一天天会过去,会老会死去?这个宇宙万有,这个世界形成了,将来有没有世界?会不会毁灭?都是生死问题。佛是为这个事情来的。
古道师告诉你们的,到老师那里谈话有个毛病,讲一半,会问问题,赶快准备。我笑古道师,乱漏消息,这个你准备得了吗?你准备了我也许不问,不准备的我偏要问。
现在我问你,你们都是出家学佛的,佛有十个代号,第一个代号叫什么?谁答出来?(僧甲:如来)你答一半,本来想给你一块,现在只有五毛了。第一是如来应供。所以你要读大藏经啊,古代有一些佛经,有些翻如去,好像走掉了,其实没有走。如来,好像来过这个世界,又像没有来。可以翻如来,也可以翻如去。
佛的号第一句就告诉你了,这就是禅,好像来过,释迦牟尼佛是不是好像来过啊!好像也不是他(指座前的释迦佛像),这是塑造他的样子,他好像来过,也好像不在,其实还在,所以如来如去。如来来干什么?应供。应是什么?答应,需要,相应,我们需要找个对象来崇拜、供养、求法。所以如来应供,是第一个名号。刚才僧甲答复我,“如来,应供”,不对的,那变成十一个名号了。
第二个名号叫什么?(答:正遍知)答对了!无所不知,什么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他不知道,天上天下无所不知,而且他是“正遍知”,不是偏向的“偏”哦。
第三个呢?(答:明行足)你倒蛮不错,年轻人。明行足,一切都明白,大彻大悟。修神通有神通,修智慧有智慧,修什么就是什么。一切的明行不只是通哦,通只不过是个通,光通不明不行哦。所以五通是马马虎虎,小乘境界,大菩萨是五明,什么都透彻了,这叫“明”,所以明行具足圆满。
第四个呢?“善逝”,如去。怎么叫“善逝”?中文两个字你解释,会吗?拿白话来解释,啊,你(僧甲)声音只有这样大?大一点行吗?(答:消逝了)讲文字没有错,他讲得对。消逝的“逝”,讲白一点“死得好”,善逝,好好的死,不是痛死不是苦死,也不是别的死,是走得特别干净。相对的是“如来应供”。
第五个,“世间解”,这是讲入世的话,世间一切无所不理解。上面四个答复这个代号,代号就是绰号了,你们看过《水浒传》吗?你懂不懂《水浒传》的绰号?你讲讲看,把外号跟本名两个关系合起来。
僧乙:我觉得绰号有一定的含义。
南师:对对。怎么样含呢?其实我书上都有,你看“及时雨——宋江”,下雨了,你看多好,夏天正需要,送到江里去了,这个雨一点都没有用。
“智多星——吴用”,智慧很高,本来很好,结果叫“无用”,一点用都没有。
“黑旋风——李逵”,像本如师古道师,经常没有理的时候,就要跟人家打架,道理亏了,只好拿拳头出来乱打。
“霹雳火——秦明”,那个脾气大的人,就蛮好,他们道理很明白。
“两头蛇——解珍”,这个家伙两边挑拨的,这种人啊,现在社会上很多。做老板蛮发财、还升官,两头蛇,东拍马屁西吹牛。你把《水浒传》一百零八将的绰号跟名字一配,原来是骂人的,骂得一塌糊涂。
所以,佛的十个名号,“世间解”,世界上,你讲话讲不过他,他什么都给你解答得了。下一个是“无上士”,没有一个读书人智慧能超过他的,是至高无上的知识分子。然后是什么?(僧乙:调御丈夫)“调御丈夫”,最好的教育家。他晓得怎么教育你;这个该修白骨观,那个该修止观,这个该参话头,那个该念咒子,该念大悲咒,他知道每个人的根器,都清清楚楚的,像调马一样都给你调好。“天人师”,人中之师,天人之师。然后呢?“佛”;还有一个是“世尊”,世界上最了不起的。所以如来有十个代名称,这十个别名是勉强形容。总而言之,他这个人,行为也好,智慧也好,你形容不完的,是多方面了不起的一个人。
现在我们回转来,佛为什么来?禅宗讲,佛为一大事因缘出世,就是告诉我们生死问题,整个的佛法为了了生死问题。所以我常常讲,现在外国科学开始研究生命问题,生命来源。你晓得现在的人为什么到太空上去?那是为了追寻那个生死根本是什么东西来的。人类几千年都在追求这个,所以才有不同宗教,也有哲学、有科学;佛教里头则有禅宗、密宗,各种宗,八万四千法门,大家都是修啊修啊,不知道修个什么!为什么出家要修行,自己也搞不清楚。出家不是玩的,先要搞清楚自己的问题,都是为了如何了生死。生命是怎么来的?怎么去的?参话头叫你参的也是这个。现在人叫你乱参,参个“念佛是谁”,在过去这个是最差等的话头,所以不参这个。这是宋、明以后的事,因为净土宗流行,才参这个话头。
过去叫你参的话头是“父母未生以前本来面目”。爸爸妈妈没有生我以前,我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哪里来的?是参这个。所谓话头,就是问题。现在都参这个“念佛是谁”?这个话头现在最不能用了。像我年轻时候一提这个话头,我就笑,这还要参?你问我“念佛是谁”?我说“是我”,我在念佛;“谁是我呢?”哎,我说那是问题了。那我现在讲话,谁在讲话啊?我怎么会讲话?你怎么会听话?你是谁?是脑袋听话?还是身体听话?还是另外一个东西听话?所以说“念佛是谁”,念佛是我啊!你如果问我讲话是谁,讲话是我啊。我不参这些的,起不了疑情,不会使我觉得是个问题嘛。所谓疑情,是提出怀疑,永远解决不了的问题。譬如云门祖师,人家问他什么是佛?“干狗屎”。那你怀疑,那么伟大的佛,他叫“干狗屎”,这是什么意思啊?这也是问题,所以叫参话头。参话头三个字是研究问题,参话头的路线怎么走?方法怎么走?慢慢讲给你听。
先说佛为一件大事因缘出世,告诉你如何了生死,生死怎么来的。我们今天剃了光头,离开父母家庭出家,不是出来玩的,目标要搞清楚,是跟佛去学,不是研究学问哦,所以我常常叫你们参什么话头啊!我说你们最好参佛,他现成的太子不做,现成的皇帝不干,现成的老婆那么漂亮的两三个,还有很多宫女不要,现成的功名富贵,都不要,为什么跑去出家?也没有人家打他的国家,什么也没有,他为什么走?
我说,那样才叫学佛。你们年轻人学佛,“我说你贵姓啊?你爸爸干什么?”“我爸爸做皮鞋的。”那释迦牟尼佛爸爸不是做鞋子的,他是做皇帝的,他连现成帝王都不做,跑出去出家。我说你们学佛,等于许多读书人告诉我,“老师,我要替你做事。”我说“多少待遇?”“哎,老师,替你做事还要钱吗?”我说我最讨厌这个话,读书人口口声声不要钱,不要名不要利,我说我想求名求利,求不到哎!只好说不要。怎么不要名不要利呀?求不到,假充清高。
释迦牟尼佛什么都现成的,为什么出去出家了?这是话头。你们都是佛学院出来的,有没有研究过他?怎么不参这个话头?
你看佛经把释迦牟尼佛描写得好笨喔!哎哟,今天出了东门,看到老头子,就问旁边的,这是什么?这是老先生、老太太。“怎么那么可怜?”“哎呀,太子,你不知道,人活着慢慢就会变成这样老。”他看了很难过回来了,第一天懂得老。第二天又出西门,看到抬死人,“唉,这是什么?”“人死了,死了就抬出去埋了。”唉呀,很可怜,又回来。
好笨哪!他会那么笨吗?四天出了四门,才知道了生老病死苦,真是把他写得笨透了。“生老病死”是人生四个阶段,一定会老会死,人能不能逃过生老病死?生老病死是谁也逃不了的,但是怎么生怎么死?这是大问题,所以他是为了这个去出家。此是一。
其次,他为什么太子不做,现成皇帝不干要出家?他看到世界上就算做一个了不起的皇帝,把国家整治太平,但是不到二十年还是乱,想几十年天下社会不乱,永远做不到的。其实啊!一年都做不到,人类社会吃饱了就闹事;所以认为做皇帝用政治不能解决问题,那是人性的问题。他出家就是要去找这个答案,他看透了生老病死,自己晓得,就是做了皇帝这个世界他也平不了。那么总有一个方法,使世界永远安定,人生永远平和,因此,他要去找这个,他舍弃太子权位,出家了。
出了家以后,还要十二年修行,为什么不修十三年呢?又不修九年呢?印度当时不是佛教,出家不是他创的啊!印度几千年的文化从古代到现在还是一样,出家修行的人多得很哟。所有印度各种各样学派,婆罗门教、瑜珈学派等等,到印度观光是看不到的,要深入山里,会看到很多人在那里修的。我可以拿照片给你们看,有些人打起坐来,一只手一举十年二十年,就那么举着,那个手看到已经不是手了,像一棵树一样,有些人是跷一只脚。
最近尼泊尔释迦牟尼佛家乡,有个年轻人十六岁跑到森林里头坐了六个月了,现在政府都把旁边围起来,不准人进去打搅他,又怕他饿死了。所以释迦牟尼佛当时出家,他要找一个方法修,他最初修无想定三年。大家都想打起坐来入定,以为什么都不知道才叫入定,如果仍然清楚知道就不叫做入定,这根本是错的啊!以佛的智慧、聪明,修了三年才练习到无想定,把思想整个关闭了,一点都不想,之后,经典上怎么讲?四个字:“知非即舍”。他知道错了!这不是道!这个用人力可以做到,硬把自己脑子聪明变成大笨蛋。
但是你修修看,修到真的心里永远什么都不想,不想的都不想,能够做到这样吗?现在学佛的人第一个错误,一上座都想去除妄想,以为妄想是错。你就问问他,你是想学无想定吗?就算学好了也是个外道,佛修到无想定,但他知非即舍,错了,这不是道。所以说,打坐坐在那里,能够做到无想就是道吗?妄念不起就是道吗?有人说“老师啊,少林寺有个和尚打坐三个月不动。”我说北京很多庙子前面那个石狮子,坐在那里几千年也没有动过,那也得道了吗?所以说,无想不是道哦!
这个无想定还容易,他离开了这个师父阿罗逻,再找一个更高的师父优陀罗罗摩子,学“非想非非想定”,这个更难了。无想定既然不对,佛就另外修个法门,“非想”,不是妄想,“非非想”,并不是说没有想,但不是不知道,也知道,还是有知性。这个难吧!你想想看,你们打坐修过什么定?
非想非非想定,这也是外道的,他也学了,练了三年才成功,这就是最高的定了。结果又是四个字:“知非即舍”,这不是道,走了。印度这些有高深工夫的境界,他什么都学了。尤其这两派最高的他也修到了,知道这个不是道,不是菩提,也不是了生死的究竟,是用人的思想精力可以做到的。等于最高武功也是人练出来的,练得出来的就会有,不练就没有,有生就有灭,这不是道。因为佛要求证的是不生不灭的,所以把不对的都舍掉。
因此一个人跑到雪山,个人修苦行六年,自己找方法。六年当中,在那里修过气功,庙子上《大藏经》戒律部分都有,你们也不看。他也修苦行辟谷,不吃粮食,最后一天吃一颗水果,都干瘪了,慢慢由二三十岁还不到的人,变成老头子。他自己跟徒弟们讲,当时在雪山练气练呼吸,练得头痛脑涨,头脑好像要裂开一样,他知道不对,所以放弃了,气功也不练了,也不辟谷了。这样前后十二年。然后下山再重新吃东两,恢复年轻体力,然后到恒河边菩提树下来打坐。像现在印度,还有个十六岁年轻人学他那样,在森林里六个月了,还有录影出来。
佛为什么经过十二年修持,然后在菩提树下成道,讲出来那么多法?这都是问题。刚才说过佛十个名号,第四个是什么?“善逝”,他还是走了。咦,他为了了生老病死而修行,但他照样的生老病死!这是什么道理啊?他也没有跳过这个过程,也有生,也有老,也有生病,也有死亡。所谓不生不死,不生不灭的东两,到底是什么东西?学佛要从这里开始!这就是话头,疑情,从这里慢慢去追寻。然后你们研究禅宗经典,光看达摩的理入行入不够,还要参看其他佛经。
我们今天到此为止,先提出来,学佛是为什么?为一大事因缘,追的是了生死问题。如何去了?如何去修持?接着再慢慢讨论。不管渐修也好,顿悟也好,什么中观也好,瑜珈也好,我们要好好讨论研究。这几天不是光听哦,你每一句话听了自己要返转来,在身心做一番工夫,才不冤枉来这里一趟。不然不必跑到这里玩了,这个八九十岁老头子不好玩啊!街上好玩的东西多得很呢!既然在这里玩,就要玩个究竟了。
我们今天晚上到这里为止,休息。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一天》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