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一天▪P9

  ..续本文上一页正统的华严字母,现在请你继续讲念佛的心得。

  僧壬:非常感恩我们的南老师,给我们这么多善巧方便的开示。记得九十年代,还没见到我们南老师的时候,我看到他的照片,读完他的著作,就常常想,如果哪一天能够见到这位老师,那多幸运哦!佛教里头讲因缘,“诸法因缘生”,因缘成熟了,应该说第二次见到南老师了。刚刚我们听到宏忍法师,这种震撼人心的音声,是发自于自性的声音。“阿”,让我们每个人都能融入这个声音的世界,仿佛这个声音把整个虚空都笼罩了。所以,一切音声都是陀罗尼,这实在是了不起的啊!

  我刚刚讲了念佛,实际上我在念佛以前,也参过禅,就是参话头,参“念佛是谁”。没到灵岩山之前,起了疑情,一直在参。有时候参的时候也会得到一些轻安。念佛的时候呢,我刚刚讲了,就是念“阿弥陀佛”啦,现在改过来还是有点困难。因为我看过《小止观六妙门》《摩诃止观》,数息也数了一段时间,后来我学净土,我改变一下分开念,“阿弥”就让它吸气,“陀佛”就让它呼气,我是用这个方法。刚念我觉得感觉挺好,有时候念得满身轻安,这个时间是不长的,大概有个十分钟二十分钟,基本上达到一种仿佛是忘我的这么一个境界,但只是一瞬之间。所以我念佛基本上是这么念的。念了一段时间,没有妄想,我就停了,有妄想,提一个字,再有妄想,再提一个字。这个提一个字的时候呢,我观照自己这个妄想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如果没有起妄想的时候,第二个字我就不念了,用观照般若这个方法。这样子念的话,效果挺好。这样的方法,是因为我蛮喜欢禅宗的吧!当时我看了《虚云老和尚开示录》《来果禅师禅七开示录》,还看了《六祖坛经》,触动比较大。我想问问题,就是六祖大师第二次听到《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心”这个心到底是个什么心?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就是,二祖慧可大师请教初祖达摩大师,说请祖师为他安心,达摩大师说,把你的心给我。那这个时候,二祖慧可就马上回观返照,寻找那个不安的心,但是找遍了整个身内身外,找不到,这个时候,二祖讲“觅心了不可得”。达摩祖师说,我已经为你“安心竟”,我把你的心已经安好了,这个时候二祖当下开悟。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就是说“觅心了不可得”,就是不可得这一颗心,这个寻找来寻找去都一直不可得的这个心,跟前面《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两个心是不是一样的啊?

  我现在事情比较多,就是起先南老师开示我们的,惠明大师向六祖求法,六祖告诉他,“不思善不思恶”,这个不思善不思恶这颗心,只是第六意识的无分别心。就是说,我经常对这个心,比较触动。有时候我坐在那个地方,就在观心,这个心在不思善不思恶的时候,我的心在何处?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也不可得,什么三心了不可得,这个时候我们的心在哪里?我是这么一个想法啊,不知道是对不对?就是当我们在不思善不思恶的时候,比如二祖说“觅心了不可得”,他去寻找的这个心,是不是他的本心?他怎么去觅心,什么人在觅?谁在觅谁在寻找?这个禅宗里头啊,就是层层剥离,一直在追因啊,一直追到山穷水尽的时候,追到不可再追,就是“百尺竿头”的时候。我就想问这几件事,请南老师给我们开示开示。

  南师:那就是你这几年一直都在这个里头用功吗?

  僧壬:对,都在这里。

  南师:就是提一声佛号。

  僧壬:对,我基本上就可以达到这个,比如说,我坐下来,两分钟马上就可以进入这个境界。

  南师:呃,那晚上我跟你玩玩禅宗吧。

  僧壬:呵呵呵!阿弥陀佛!

  南师:达摩祖师问二祖怎么问的,你找我干什么?不要照你们那么讲。你们是照书本上记的讲,那个禅宗就被你讲死了。是这个姿势,“喝!你心不安,拿心来,我给你安!”二祖说,“找不到心”,文字叫做“觅心了不可得”,你以为二祖那个时候还去找心吗?他这样一问,二祖一愣,心是找不到的,“觅心了不可得”,并不是说听了达摩讲的话,再去找那个心。二祖原来是个大学者,也在香山打坐九年了,那么笨吗?你们书都没读懂。

  达摩祖师说:“拿心来,我给你安!”“师父啊,心找不到。”“好了嘛!”就是这个,“我为汝安心竟”。你们照文字一讲,呀,我已经把你心安好了,还打起桩子来!这叫禅吗?听懂了吧!我现在演禅宗给你们看,你懂吗?

  所以禅宗祖师叫棒喝,这样讲“拿心来,给你安,来!”一下就把你所有的妄心都吓住了,没有了。“师父啊,心没有了,找不到。”“噢,好了嘛!”就这个道理,听懂吗?照你那么解释,东一针西一线,王大娘的裹脚布越拉越臭越长,那还叫禅?

  在大庾岭,惠明最后拿不动衣钵,就说“师父啊,我不是为衣钵,我为求法。”好,什么都不要想,善的不要想,恶的不要想。呃,他停了一下,“我问你,这个时候,你的本来面目在哪里?”这个时候惠明开悟了,开悟是晓得一点点。如果照文字问我,“南怀瑾!你不思善不思恶,现在是什么心啊?”我答“我不思善不思恶这个心。”那你怎么办?六祖也拿你没办法啊。不思善不思恶,这不是一个心吗?不过,这个心在干什么?在不思善不思恶而已嘛!还不是仍然有一个心。懂了吧?这叫禅宗,禅宗不能讲,一讲就错的。就是这个小朋友讲的,这就是事入,也是理入,看你证得来否!证不来,在临济就是说,懂了吧?不懂,去!出去!这叫临济喝。你以为动不动人家一进来就给他“喝!喝!”,那临济不是疯子,一天到晚在喝吗?喝个什么啊!他只是对机应教跟你讲,你听不懂,去去!这叫喝。

  所以云门是三个字“顾鉴咦”,我说你们懂个啥啊!大家乱讲禅宗,顾是怎么顾啊?一进来,他盯住你一看,走几步路盯着,看着你;“鉴”,仔细观察你;最后看你,不对了,“咦,去吧!”“顾鉴咦”那个“咦”,就是看了半天,你这个家伙算是什么参禅!“唏,咦!”江南人一看这个东西臭死了,喜欢说“咦,这个臭死了。”这叫“顾鉴咦”。这是禅宗的教育法,还跟你们坐着这样谈,这样讨论,这样研究?这叫参禅吗?参个什么啊!

  “觅心了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佛都告诉你,空了就对了嘛!你还要去找个心,还在那里东找西找,那就越找越远了。

  嘿!禅宗,所以我说你们现在参禅,语录都看不懂。有些祖师是福州人,他讲那些话是福州音,你乱猜再加文字解释,完了!所以我说,到了广东以后,才懂了达摩祖师答梁武帝的话。达摩祖师初来,先到广东上岸,学的是广东话,广东话在南北朝到唐朝时是国语,福建话是宋朝那个时候的国语,我们现在讲的国语是北方来的,就是河北的话,加上满洲蒙古话改良的。

  所以语录上讲,梁武帝问达摩祖师,“什么是圣人?”你们看到“不识”两个字,认为是“不认识”,错了。“唔识”,广东话“不知道”,闽南话叫做“莫宰样”啊!什么是佛啊?“莫宰样”啊!就是不知道,有个知道,已经不是了。语录不是文字,语录就是白话,你看现在白话文写的“的呢吗呀啊”,就是古文的“之乎者也”,这在当时也是白话。

  休息休息再说,吃了一点禅味了吧?禅,你们没有吃过的,还不知道。所以我是几十年没有讲过禅宗,一讲禅宗,早把你们吓跑了。五祖演曾说,我一辈子也没有讲过禅哪!他说我不敢讲禅宗,我要真提倡禅宗,“门前草深三尺”。怎么叫“草深三尺”?懂不懂?鬼都不上门了!

  不要急,不要催时间,休息一下再来。他们年纪轻,为他们多讲一点。

  讲禅宗是“门前草深三尺”,你们还要恢复禅堂,“你妈听我哄”,呵呵呵呵!

  

  

  第五堂

  内容提要:

  佛为什么来

  你为什么出家

  释迦佛修什么

  诸位回到本位。我们今天第一次见面,今天一天就过去了。你看光阴,诸法无常,一切皆空,过了就没有了,再拉也回不来了。拿文学境界,唐人的诗来形容,“江水东流去不回”呀!你们早晚功课念的,“是日已过”(众说:“命亦随减”)对呀!我们的寿命少活一天,等于鱼一样,少了一口水了。这个生命是无常,你看我们大家约好十六号,这里大家为了欢迎你们这些大师大菩萨来,不晓得怎么弄,紧张得要命。结果忙半天,你看就是那么玩一下,一天就完了,生命多短暂,这个里头都要体会。

  今天刚开始,因为我跟你们都没有见过面,或者见过一两次面,都不了解。平常我跟你们见面,就是随便世法的应酬,你好我好大家好,彼此骗几句话,你骗我我骗你,恭维一顿,“哎呀,老师早,老师好,老师不得了,老师起不了。”都是随便应酬,一讲起真话,就那么短暂。

  现在我们以禅宗来看三藏十二部,看显教,看密宗,看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乱说。为什么世界上有个佛,大家知道吗?从印度开始,到二十八代达摩尊者来中国以后,直到现在,以禅宗的传统,历代禅宗祖师告诉你一句话,“佛为一大事因缘出世”。

  佛本来不需要来的,就为了一件大事情来,什么大事?生死问题。人怎么生来,怎么会死掉?既然人生来又会死掉,何必生来呢?所以当年在杭州,我还年轻,十几岁,到基督教堂听神父讲,上帝创造了人。下课后,我说,你乱讲,上帝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了人,上帝很胡闹的,既然造出来又何必死掉,不是多余吗?你说照他的样子,他的样子就很不好看。造人也不会造,你看前面这一面,眼睛看见、耳朵听见,都在前面,后面什么都不知道。把人造成这样,完全造错了的,鼻子放在这里,完全不对,鼻子倒转来长,我们铅笔一放就放进去了,牙刷有时候就放这里了,嘴巴长这里错了,长头顶这里嘛,吃饭一倒就可以了。眼睛嘛,前面长一只,后面长一只,也不会出车祸。耳朵,上面长一只,下面长一只,地下也听得见。他乱造,还…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一天》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