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解宝灯论 1 提出七个难题▪P2

  ..续本文上一页

  前译教法胜幢无畏洲,

  圆持教法之主法自在,

  父子相继传承愿尊胜。

  诸佛智慧显现相好身,

  红衣文殊金刚游戏舞,

  佛法之王全知麦彭巴,

  妙语赫日游舞于心莲。

  自大圣境五台山界中,

  文殊加持入于心间者,

  晋美彭措尊足前祈祷,

  证悟意传祈赐予加持。

  未曾久学辩才智力微,

  诗韵不谙慧浅无证悟,

  发心利众开启智慧门,

  回报师恩显明此句义。

  诸胜佛陀及胜佛子众,

  以大上师具慧胜力舞,

  如海三本护法谛实力,

  加持籍此论著济群生。

  于此三世一切如来之心要,显密诸法甚深究竟之精华,一切有缘弟子修道之无上窍诀门,以咒王阿RA巴札那德开显究竟密意之《定解宝灯论》者;

  全论分三:初善序义;中善论义;后善结义。

  甲一、初善序义

  分三:一、论名;二、译礼;三、礼赞

  乙一、(论名)定解宝灯论

  释名:“定解宝灯论”之义是:若依此善妙论,则在心相续中能彻底断除对真如法性的一切增益损减的疑网痴暗,对极难证悟的甚深实相能无碍生起坚固正信之真实光明慧眼即是定解。为显破能遣除无明愚暗、赐予光明智慧以宝灯而喻之,故以比喻与意义二者而取此论名。

  《定解宝灯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七岁嬉戏玩耍时即兴随口唱出的金刚歌,被后人誉为熔显密精要为一炉之窍诀藏。本论以修持九乘佛法时所必须要抉择的七大难题为因由,遵循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的原则,依世尊二转般若无相*轮之经典与三转开显如来藏光明*轮的了义经典,第二佛陀龙树菩萨与月称菩萨的密意,以及圣者弥勒菩萨的论典,雪域荣素班智达与三大文殊化身之一的全知无垢光尊者的善论,剖析种种因机所设的权宜之宗,建立了究竟圆融具德的宁玛巴自宗。论尾依《般若十万颂》和密乘《大幻化网根本续》等善说以文殊六字总持心咒归摄全论,如此融通显密的旷世稀有论典如同圆满的日月轮,升起于众生福德与信心的虚空中,照亮舍弃轮回求取涅槃的坦途,令面对诸多立宗如堕雾网的凡愚有情面对浩如烟海的经论诸多宗派观点、是非难辩如入重重云雾者豁然开朗。

  作者:全知麦彭仁波切,藏地诸多教派共称为文殊菩萨的化身,早在一千多年前莲花生大师曾授记他将成为“弘扬大圆满的太阳”。

  全知麦彭仁波切自幼对佛法具足信心,尤其具有出离心、大悲心与智慧等大乘种性之功德标志。七岁时宣说了汇集甚深精要的窍诀藏《定解宝灯论》,十五岁时修文殊狮子法,获极殊胜相应验相。“从此时起,对显密诸论之各种典籍,一经过目,便能胜解,只需聆听传承而无劳上师解释”。在阅甘珠尔(经藏)时,仅用了三天,在阅丹珠尔(论藏)时,仅二十五天,并忆持不忘。

  后在圣地嘎姆达仓修行十三年,其间显示诸多不可思议的功德:于光明梦境中面见大威德三尊,授予甚深密法;火供时,不借外火,而用智慧火点燃;修大威德金刚时,将加持品置于影子与阳光交接处,整个上午太阳原地未动;在石渠闭关三年修行阿底约嘎,于阳光下,身无影迹,体空莹澈,于墙石等物,自由穿入,无所障碍……

  将一切甚深意藏,著成广大论典,全部收集在藏文版《雪域语狮子全知大班智达麦彭降央南迦嘉措全集》中,共计二十六函,其上师蒋扬钦则仁波切曾赞叹说:“弥勒密意现量而知,文殊深法现量通达,诸方学识无所不精!”

  一生所度弟子无数,从德格诸大寺至惹恭地区,所有萨迦、格鲁、噶举、宁玛各派大德、善士,研习经论之学者,具三学之堪布,已得生圆次第的密咒者,以及舍弃尘缘一心依山苦修者无不成为其法语弟子。

  法王晋美彭措上师曾说:“全知麦彭仁波切所著的显密诸论,在七世之内,其无比善说的加持,一世比一世增上殊胜”,又说:“凡是我的传承弟子,乃至得到点滴之成就,如对三宝生起刹那信心,皆来自于上师麦彭尊者的加持与恩赐。”

  若欲广知全知麦彭仁波切的深广功德,可详阅敦珠法王与法王晋美彭措上师所著的传记。

  乙二、译礼

  顶礼文殊金刚上师(译礼)

  这是大堪布索达吉翻译时所加的顶礼句,此敬礼句目的主要是消除翻译过程中的障碍。金刚上师是法王如意宝,法王形相上示现为凡夫身,本性则与了义文殊无二无别。

  乙三、礼赞

  颂曰:

  何意蒙闭犹豫网,能解文殊金刚灯,

  心入甚深定解者,见善道眼吾亦信。

  探求甚深真如义的学法者的心蒙蔽于无法断定是与非的犹豫网中,对甚深广大法性理体无所适从,难以证悟。依靠不违教理观察二谛甚深义的无垢正量,即遍知文殊金刚胜灯,能使黑暗疑网顿消于乌有,能使行人顺利远离增益损减的怀疑,径直入于甚深定解之中,二种真实正量即是现见二谛善道真实实相之眼,对此论主亦深生信心。如是而信赞,并劝谕诸欲现见深广真实义者,应对此正量妙眼生起信心。

  甲二、中善论义

  分四:一、略说引言;二、分别广说;三、本品末义:随喜赞叹及摄义之教言;四、归摄宣说的所有要义

  乙一、略说引言

  分四:一、分离两种正量的过失;二、正道与形象道的差别;三、赞叹正道与入正道者的功德;四、以问答的方式宣讲论义

  丙一、分离两种正量的过失

  颂曰:

  呜呼极深真实义,能通定解宝灯者,

  若无汝则此世间,蒙而迷于幻网中。

  甚深实相的真实义,依于观察二谛正量所引得的犹如宝灯般的定解能够通达。若自相续中未生起如是定解,则此世间众生仅以通常的闻思修对甚深实相义昧于取舍,而迷失于犹豫的幻网中。故发悲愍之语曰呜呼。

  丙二、正道与形象道的差别

  颂曰:

  基道果之一切法,决定引得胜解信,

  闻得生信此二种,犹如道及彼形象。

  法相因乘显宗或金刚果乘密宗,对于基的缘起显现与无生空性,道之方便与智慧的二种资粮,果之色法二身等所摄之一切诸法,依靠教理于自相续中所引生的不可动摇之决定胜解信,与只事听闻依文解义而生起的闻得生信,二者的差别,就如同真实道与道的影像一样。依前者可达目的地,依后者则不能到达。

  丙三、赞叹正道与入正道者的功德

  颂曰:

  希有法称月称师,善说一同之光芒,

  照射佛教广天道,摧毁一切黑暗疑。

  具希有功德的吉祥法称论师与开显真实义的具德月称论师,他们的因明与中观诸论善说之光芒如日月光辉,共同照亮本师佛陀广大教法犹如天人之道,以二量无余摧毁昧于深广义的犹如黑暗之疑惑。

  颂曰:

  名言观察之因明,无误取舍与退进,

  尤其佛法及本师,获得定信唯一门。

  依靠观察名言的因明,能开显世俗的正理,依此能无误地取舍正邪善恶与退出外道进入内道。尤其是对真实之佛法与一切智智的佛陀生起不可动摇胜解信的唯一途径。

  颂曰:

  因明论及真实义,抉择胜义之理智,

  如是能明无垢量,胜乘中观此二相。

  此二相即因明论和胜乘中观,胜乘中观以无垢胜义量能明了抉择诸法离一切戏论真实义的理智。

  颂曰:

  善学智慧睁二眼,本师宣说圣教道,

  于彼不随为他转,应赞真实通达者。

  因明中观二相即是现见真实道的胜眼,以此善学智慧所睁正眼,对一切智智本师善巧宣说的广大甚深妙道,能不随他转,对通达此真实正理之士夫,生起殊胜信心并作赞叹!

  丙四、以问答的方式宣讲论义

  颂曰:

  如是思维仙人前,顿到一位流浪者,

  为作推测辩难故,如此询问七疑问。

  正在思维如上内容并具有真实智慧的大仙人前,突然来了一位具有分别念的流浪者,他为了推测仙人的智慧及发难作辩之故,询问了下述七个问题。仙人与流浪者各有内外密的含义,详见《新月释》。

  颂曰:

  随声他宗何智者,将自安心善鉴别,

  所问此难令速答,则明如见内智慧。

  对此七问的回答,若你仅是随声附和往昔智者们的诸多论述,怎能称为智者。应将自心安住于真实智慧中,善加鉴别,如理详细观察,并以教证理证善加建立,速速回答。由此则可推知你内心智慧的深浅,如同日光明照现见外境,而决定了知。

  颂曰:

  多闻象鼻虽伸长,而如井水深法水,

  未受尚求智者名,如同劣种贪官女。

  虽然多闻他论,广知破立,犹如象鼻伸得很长,但对于如同深井之水的显密甚深佛法之甘露水无法感受(即仅多闻而无实证),却沽名钓誉希求智者之名,如下劣贱种之人贪求与王妃行邪淫,将有断命之灾。

  颂曰:

  正见二遮如何说?声缘怎证二无我?

  入定有无执著相?观察修或安置修?

  二谛其中何关要?不一同境何所见?

  中观承认有无否?

  流浪者提出了甚深七问:一、无遮与非遮二者何者为究竟正见?二、声缘阿罗汉证悟二无我与未证悟二无我中,何者应理?三、入于实相定时,是有执著还是无执著?四、修持时,是应观察修还是安置修?五、二谛中,是世俗谛重要还是胜义谛主要?六、于同一水前,六道众生前所见不一有六种显现,究竟有无共同所见境?七、中观应成派自宗究竟有无承认?

  颂曰:

  彼言依靠空性理,此说深奥七难题,

  与不相违圣教义,以理即成请答复。

  对此依于空性实相所提出的七个甚深难题,不要与圣教义相违背,而以理论论证方式予以答复。

  颂曰:

  因明语珠荆棘矛,十万虽刺亦不穿,

  诸大迷惑之难处,应说长舌伸如电。

  因明分别念的语珠荆棘矛,即使是十万条一齐也刺不穿少许,比喻对此七难题如何也不能破立,故成为著名大智者们迷惑为难之处,于此不能如理证悟深义之难处与精要,请你伸出妙辩长舌,犹如闪电般迅速地以教理给予正量的回答。对于“诸大迷惑之难处”应如何理解,详阅《新月释》。

  颂曰:

  如是智慧劝语风,纵微震动仙人心,

  如末劫风摇山王,稍持不语禁行后。

  如是伺察智慧劝请之语风,虽有微弱的摇动,但仙人心中却象是劫末狂风摇动须弥山一样,引起强烈的震撼。在回答前,仙人保持了片刻禁语默言的行为。

  颂曰:

  呜呼百般依苦行,又复观察智慧火,

  连续盛燃彼等亦,此难未能立无垢。

  此后,仙人叹息说:呜呼!这些大智者长时精进依于百般苦行,而且伺察的智慧火连续盛燃,对此诸难也不能给予离一切过失、丝毫不违教理、以正量成立的回答。

  颂曰:

  俱生辩才意力微,亦未承受长学担

  况吾劣者由何答。

  况且庸劣如我者,俱生辩才慧力微小,并且也未以大精进长时承受勤学重担,对此如何能给予回答呢?

  颂曰:

  内愁呼唤妙吉祥,尔时思彼加持故,

  于心显如黎明时,稍得辩才之机缘,

  以理察说善说义。

  内心忧愁地呼唤和祈祷殊胜至尊妙吉祥菩萨,此时,依靠圣尊加持力入于心间,内心显现明朗如黎明时,并获得少许辩才能力的机缘,立即随顺彼经续窍诀善说密义,以因明理证的方法观察而答复。

  

《定解宝灯论 1 提出七个难题》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