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论 第九品 智慧▪P9

  ..续本文上一页一切诸众生 恒不生不灭

  

  如上所说,于真实性上,没有因的实有体性灭后变成无实的自性,而且一切因果之法实有的体性是不真实存在的,因此若是观察内外一切情器世间,于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中恒常不生,凡不生者无灭之法,所以不灭。

  

  150、众生如梦幻 若观同芭蕉 涅槃不涅槃 自性上无别

  

  外内情器世间、蕴、界、处的任何法都仅是显现,于心的境上虽然有,但是其体性不是真实存在,如梦一般,如经上所说:「犹如年轻女孩之梦境,见到生子和子死,生则喜死则悲,应知诸法皆如是。」若是以理观察,有如芭蕉树干一样,不管内和外都是无实义、不真实存在。所谓涅槃(解脱)和非涅槃(轮回),这两者于真实性上没有任何差别。龙树菩萨说:「涅槃之自性彼,乃轮回之自性,涅槃无有自性,轮回也无自性。」

  

  

  4、证空性的功用

  

  (1)、于自利上八法一样之理趣

  

  151、故于诸空法 有何得与失 有谁行恭敬 或有谁轻蔑

  

  像前面所说的,外内所集或是蕴、界、处所集的一切法,自己的自性是空的,在这些实有法上,有什么衣、食、财物等可以获得的?因为所获的实物,其自身的体性不存在。同样,对仇敌、小偷、官司等,有什么可以失去的?这也是因为所失去的法,从一开始就没有。同样,有什么众生的朋友和亲人的赞叹、恭敬、承侍?因为他们的体性是没有的;还有,有什么仇敌的欺凌、侮辱?因为他们也是没有自己的真实体性。

  

  152、苦乐由何生 有何忧与喜 自性上若觅 谁爱复爱谁

  

  身心有什么安乐可以获得的?同样,不快乐或痛苦是从什么地方产生?因为一切苦乐受自身的体性,是从本以来就无生。又对毁谤有什么可以不高兴的?因为这一切于胜义上也是像谷响回音般不存在;同样,对称赞等有什么可以高兴的?什么也没有。

  

  于真实性上,若用理观察寻找,哪个有境之心在贪爱呢?这是没有的;又贪爱哪个境呢?境的体性也是没有的。总之,因为境、有境(心)所集的一切法自身的体性不存在。

  

  153、观活者此世 何为此生死 未已生为何 亲友复为何

  

  若用理观察,现在活者的这一世,它自身的体性也是不存在,因此什么是此生寿尽死亡呢?因为开始没有生的自性,死亡也就不合理。因此,生和死两者的体性也是不存在。像这样没有死,那么所谓将生于来世又是什么呢?前世已过去又是什么?于胜义上是从本以来就未曾发生过前世,这一世未曾生,同样未曾死,以及未来也不生。还有自己的亲戚和朋友这些又是什么?因为这一切于胜义上也不是真实存在,像梦、幻一般。

  

  154、一切似虚空 如我应全持 诸求己乐者 争喜诸因故

  

  总之,诸法离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常、断等一切戏论边,有如虚空。和寂天我一样,善于观察实有法之实相的人们,应将此全部记在心中。

  

  (2)、于利他上大悲心自然生起

  

  具有业、烦恼束缚的所有世间凡夫,自己虽想获得身心的快乐,却是不知获得快乐的方法,因为与仇敌间的争斗和喜爱亲友的缘故而生烦忧乐。

  

  155、烦乱与作乐 忧劳及争执 互相刺杀砍 因罪艰困活

  

  由于斗争仇敌,身心尝受极烦乱的痛苦,因为喜亲爱友的诸种因素,以歌舞作乐,由于所追求的欲乐之法没有如愿而忧愁。十分勤劳努力地营求财富受用,又因为这些而与人不和,和他人互相争论,这时甚至互相用刀剑等砍杀、用矛等刺穿对方的身体。像这样由身、语所造的众多恶业,将使今生和来世活得极为艰困,这一切是菩萨行悲心所要调伏的对象。

  

  156、一再生善道 频享众欢乐 死已堕恶趣 久历难忍苦

  

  这些众生因诸佛菩萨的利生事业,有时候会因为受持居士戒等戒律,而一再获得善道人天之身,一再享受长寿、无病、富足等众多欲乐。然而,在那时候没有继续行善,又再杀害其它众生、抢夺他人钱财、邪淫等,因为如是造恶的罪过,死后再堕到地狱、饿鬼、畜生的恶道中,长时遭受寒热、饥渴等难忍的痛苦。像这些都是生起悲心的对象。

  

  157、三有多险地 无证空性法 有空复相违 有中无空性

  

  三界轮回中有很多三恶道等痛苦的险处,又没有证空性获得解脱的方法,轮回之处就是如此。在轮回中,轮回和空性彼此互相冲突,因此于轮回中不听闻空性或证甚深空性,就像黑暗之洲没有光明。

  

  158、于此难忍苦 如海无边际 于此善力弱 寿命亦短促

  

  在这样的轮回之处,是无可譬喻、十分难忍的。难于忍受的生、老、病、死、寒热、饥渴等痛苦,像海一样广大,超越时空边际,在这时候,就如前面说过的,行善的机会非常少,力量也非常薄弱,在这儿,行善的心有如白天的星星,虽然偶尔生起,但是寿命却没有久住的权力,极为短促。

  

  159、于此复为活 无病痛而行 饥劳眠伤害 伴愚行无义

  

  纵使得到善道身而有稍微长寿的机会,但是也将因为要求得长寿而做佛事、为了希望没有病痛而吃药,因缺粮、缺饮的饥渴度日,还有,遭受为人做事的劳苦,晚上昏睡,以及保护自己的财产、生命和身体免受他人伤害,或与凡夫恶友同行等事,而无义于今、后世之所需。

  

  160、无义命速逝 观慧极难得 于此有何法 除灭散乱习

  

  得到些许寿命,却毫无意义地虚度、迅速耗尽。因此能解脱三界轮回的方法,如断定诸法自性无我的观察慧极难获得,在此轮回之处,执着我和我所的散乱,从无始生世以来就一再地串习,哪有突然间就灭除的方法呢?是没有的。

  

  161、于此魔精进 为令堕恶趣 于此邪道多 疑惑又难却

  

  像这样,在轮回中虽然得到善道身,有了些许安住的机会,但是这时候,力大的恶魔非常努力地应用着罪恶,就为了让我们堕入地狱等大恶道。因此,于此轮回之处,充斥着常、断恶见等谬道行为邪说,而且对清净的善恶取舍和业因果的怀疑,也是难以消除。

  

  162、暇满难再得 佛世极难得 惑流不易断 呜呼苦相续

  

  进入这样的境地,要再得到暇满有佛法的人身是非常困难,而逢佛降世间、值遇佛法和追随佛法等更是困难,自心续中如洪流般的贪、瞋、痴、慢、嫉、竞争心等,也是难以全部断除。呜呼!轮回众生将永不间断地尝受这样的痛苦。

  

  163、如是虽极苦 然不见己苦 溺苦流众生 呜呼堪悲悯

  

  就这样,轮回众生们身心虽然永远都只是尝受极大痛苦,但是由于愚痴的力量,却看不到自己有多少痛苦的真相,还贪恋无实义的轮回之幸福圆满妙欲之法,他们是毫无止尽地处在无边的痛苦巨流中。因此,为了这些众生,证空性义的菩萨们说:「呜呼!应生悲悯。」

  

  164、如人数沐浴 复数入火中 如是虽极苦 犹自引为乐

  

  例如,有些疯狂的有情为求获得清凉的触感,一再地进入冰冷的河水中沐浴,当寒气逼身时,又一再地跳入火堆中,就这样处在极寒、极热的大痛苦中,却仍自以为得到快乐。轮回众生也如此般地,有时进入恶道中尝受寒热、饥渴等苦苦的逼迫,有时进入善道中自以为有漏行苦和坏苦是快乐因而虚度时光,为这些应生起悲悯心。

  

  165、犹如无老死 享受诸众生 先遭弒后堕 恶道极苦临

  

  如此,轮回的凡夫众生贪恋妙欲之法,努力追求,把自己当成这一生都不会老也不会死似的,放逸、散乱、懈怠地享受妙欲之法。首先,他们将被阎罗王杀死,之后堕入地狱等恶道中,身心长期遭受剧烈难忍之苦,对这样的众生应生悲心。

  

  166、吾何时能降 福德云所生 己之乐聚雨 息苦火热恼

  

  如此,由于行苦、苦苦、坏苦三苦的火,而十分热恼的轮回众生,因菩萨行布施等的浓密福德雨云降下自身身心乐因的聚雨,他们的痛苦得以全部消除。总之,由福德所聚雨云降下自身身心的乐雨,消除了为苦所逼的众生一切痛苦。我什么时候才能像这样呢?由此思惟而生悲心和发愿。

  

  167、何时心无缘 诚敬集福德 为遭境损者 开示空性理

  

  什么时候才能对诸法不缘、不执、不贪地,虔敬积满福德和智慧二资粮,正确无误地为因执实、执相和二相的所缘境而遭殃的三界等虚空众生,宣说诸法本来离生、住、灭等所有戏论相的大空性?应一再如是思惟,且发菩萨愿。

  

  二、品名

  入菩萨行第九品 ─ 令胜义菩提心不退失、不断增长的般若波罗蜜多。

  

  

  

《入菩萨行论 第九品 智慧》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