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切諸衆生 恒不生不滅
如上所說,于真實性上,沒有因的實有體性滅後變成無實的自性,而且一切因果之法實有的體性是不真實存在的,因此若是觀察內外一切情器世間,于過去、未來、現在叁世中恒常不生,凡不生者無滅之法,所以不滅。
150、衆生如夢幻 若觀同芭蕉 涅槃不涅槃 自性上無別
外內情器世間、蘊、界、處的任何法都僅是顯現,于心的境上雖然有,但是其體性不是真實存在,如夢一般,如經上所說:「猶如年輕女孩之夢境,見到生子和子死,生則喜死則悲,應知諸法皆如是。」若是以理觀察,有如芭蕉樹幹一樣,不管內和外都是無實義、不真實存在。所謂涅槃(解脫)和非涅槃(輪回),這兩者于真實性上沒有任何差別。龍樹菩薩說:「涅槃之自性彼,乃輪回之自性,涅槃無有自性,輪回也無自性。」
4、證空性的功用
(1)、于自利上八法一樣之理趣
151、故于諸空法 有何得與失 有誰行恭敬 或有誰輕蔑
像前面所說的,外內所集或是蘊、界、處所集的一切法,自己的自性是空的,在這些實有法上,有什麼衣、食、財物等可以獲得的?因爲所獲的實物,其自身的體性不存在。同樣,對仇敵、小偷、官司等,有什麼可以失去的?這也是因爲所失去的法,從一開始就沒有。同樣,有什麼衆生的朋友和親人的贊歎、恭敬、承侍?因爲他們的體性是沒有的;還有,有什麼仇敵的欺淩、侮辱?因爲他們也是沒有自己的真實體性。
152、苦樂由何生 有何憂與喜 自性上若覓 誰愛複愛誰
身心有什麼安樂可以獲得的?同樣,不快樂或痛苦是從什麼地方産生?因爲一切苦樂受自身的體性,是從本以來就無生。又對毀謗有什麼可以不高興的?因爲這一切于勝義上也是像谷響回音般不存在;同樣,對稱贊等有什麼可以高興的?什麼也沒有。
于真實性上,若用理觀察尋找,哪個有境之心在貪愛呢?這是沒有的;又貪愛哪個境呢?境的體性也是沒有的。總之,因爲境、有境(心)所集的一切法自身的體性不存在。
153、觀活者此世 何爲此生死 未已生爲何 親友複爲何
若用理觀察,現在活者的這一世,它自身的體性也是不存在,因此什麼是此生壽盡死亡呢?因爲開始沒有生的自性,死亡也就不合理。因此,生和死兩者的體性也是不存在。像這樣沒有死,那麼所謂將生于來世又是什麼呢?前世已過去又是什麼?于勝義上是從本以來就未曾發生過前世,這一世未曾生,同樣未曾死,以及未來也不生。還有自己的親戚和朋友這些又是什麼?因爲這一切于勝義上也不是真實存在,像夢、幻一般。
154、一切似虛空 如我應全持 諸求己樂者 爭喜諸因故
總之,諸法離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常、斷等一切戲論邊,有如虛空。和寂天我一樣,善于觀察實有法之實相的人們,應將此全部記在心中。
(2)、于利他上大悲心自然生起
具有業、煩惱束縛的所有世間凡夫,自己雖想獲得身心的快樂,卻是不知獲得快樂的方法,因爲與仇敵間的爭鬥和喜愛親友的緣故而生煩憂樂。
155、煩亂與作樂 憂勞及爭執 互相刺殺砍 因罪艱困活
由于鬥爭仇敵,身心嘗受極煩亂的痛苦,因爲喜親愛友的諸種因素,以歌舞作樂,由于所追求的欲樂之法沒有如願而憂愁。十分勤勞努力地營求財富受用,又因爲這些而與人不和,和他人互相爭論,這時甚至互相用刀劍等砍殺、用矛等刺穿對方的身體。像這樣由身、語所造的衆多惡業,將使今生和來世活得極爲艱困,這一切是菩薩行悲心所要調伏的對象。
156、一再生善道 頻享衆歡樂 死已墮惡趣 久曆難忍苦
這些衆生因諸佛菩薩的利生事業,有時候會因爲受持居士戒等戒律,而一再獲得善道人天之身,一再享受長壽、無病、富足等衆多欲樂。然而,在那時候沒有繼續行善,又再殺害其它衆生、搶奪他人錢財、邪淫等,因爲如是造惡的罪過,死後再墮到地獄、餓鬼、畜生的惡道中,長時遭受寒熱、饑渴等難忍的痛苦。像這些都是生起悲心的對象。
157、叁有多險地 無證空性法 有空複相違 有中無空性
叁界輪回中有很多叁惡道等痛苦的險處,又沒有證空性獲得解脫的方法,輪回之處就是如此。在輪回中,輪回和空性彼此互相沖突,因此于輪回中不聽聞空性或證甚深空性,就像黑暗之洲沒有光明。
158、于此難忍苦 如海無邊際 于此善力弱 壽命亦短促
在這樣的輪回之處,是無可譬喻、十分難忍的。難于忍受的生、老、病、死、寒熱、饑渴等痛苦,像海一樣廣大,超越時空邊際,在這時候,就如前面說過的,行善的機會非常少,力量也非常薄弱,在這兒,行善的心有如白天的星星,雖然偶爾生起,但是壽命卻沒有久住的權力,極爲短促。
159、于此複爲活 無病痛而行 饑勞眠傷害 伴愚行無義
縱使得到善道身而有稍微長壽的機會,但是也將因爲要求得長壽而做佛事、爲了希望沒有病痛而吃藥,因缺糧、缺飲的饑渴度日,還有,遭受爲人做事的勞苦,晚上昏睡,以及保護自己的財産、生命和身體免受他人傷害,或與凡夫惡友同行等事,而無義于今、後世之所需。
160、無義命速逝 觀慧極難得 于此有何法 除滅散亂習
得到些許壽命,卻毫無意義地虛度、迅速耗盡。因此能解脫叁界輪回的方法,如斷定諸法自性無我的觀察慧極難獲得,在此輪回之處,執著我和我所的散亂,從無始生世以來就一再地串習,哪有突然間就滅除的方法呢?是沒有的。
161、于此魔精進 爲令墮惡趣 于此邪道多 疑惑又難卻
像這樣,在輪回中雖然得到善道身,有了些許安住的機會,但是這時候,力大的惡魔非常努力地應用著罪惡,就爲了讓我們墮入地獄等大惡道。因此,于此輪回之處,充斥著常、斷惡見等謬道行爲邪說,而且對清淨的善惡取舍和業因果的懷疑,也是難以消除。
162、暇滿難再得 佛世極難得 惑流不易斷 嗚呼苦相續
進入這樣的境地,要再得到暇滿有佛法的人身是非常困難,而逢佛降世間、值遇佛法和追隨佛法等更是困難,自心續中如洪流般的貪、瞋、癡、慢、嫉、競爭心等,也是難以全部斷除。嗚呼!輪回衆生將永不間斷地嘗受這樣的痛苦。
163、如是雖極苦 然不見己苦 溺苦流衆生 嗚呼堪悲憫
就這樣,輪回衆生們身心雖然永遠都只是嘗受極大痛苦,但是由于愚癡的力量,卻看不到自己有多少痛苦的真相,還貪戀無實義的輪回之幸福圓滿妙欲之法,他們是毫無止盡地處在無邊的痛苦巨流中。因此,爲了這些衆生,證空性義的菩薩們說:「嗚呼!應生悲憫。」
164、如人數沐浴 複數入火中 如是雖極苦 猶自引爲樂
例如,有些瘋狂的有情爲求獲得清涼的觸感,一再地進入冰冷的河水中沐浴,當寒氣逼身時,又一再地跳入火堆中,就這樣處在極寒、極熱的大痛苦中,卻仍自以爲得到快樂。輪回衆生也如此般地,有時進入惡道中嘗受寒熱、饑渴等苦苦的逼迫,有時進入善道中自以爲有漏行苦和壞苦是快樂因而虛度時光,爲這些應生起悲憫心。
165、猶如無老死 享受諸衆生 先遭弒後墮 惡道極苦臨
如此,輪回的凡夫衆生貪戀妙欲之法,努力追求,把自己當成這一生都不會老也不會死似的,放逸、散亂、懈怠地享受妙欲之法。首先,他們將被閻羅王殺死,之後墮入地獄等惡道中,身心長期遭受劇烈難忍之苦,對這樣的衆生應生悲心。
166、吾何時能降 福德雲所生 己之樂聚雨 息苦火熱惱
如此,由于行苦、苦苦、壞苦叁苦的火,而十分熱惱的輪回衆生,因菩薩行布施等的濃密福德雨雲降下自身身心樂因的聚雨,他們的痛苦得以全部消除。總之,由福德所聚雨雲降下自身身心的樂雨,消除了爲苦所逼的衆生一切痛苦。我什麼時候才能像這樣呢?由此思惟而生悲心和發願。
167、何時心無緣 誠敬集福德 爲遭境損者 開示空性理
什麼時候才能對諸法不緣、不執、不貪地,虔敬積滿福德和智慧二資糧,正確無誤地爲因執實、執相和二相的所緣境而遭殃的叁界等虛空衆生,宣說諸法本來離生、住、滅等所有戲論相的大空性?應一再如是思惟,且發菩薩願。
二、品名
入菩薩行第九品 ─ 令勝義菩提心不退失、不斷增長的般若波羅蜜多。
《入菩薩行論 第九品 智慧》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