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论 第六品 忍辱▪P5

  ..续本文上一页喜欢对方称赞的声音呢?抑或喜欢发出赞叹声音的动机呢?耳朵一时听到的称赞声音,因为是没有心识的缘故,所以不可能有赞叹我的心,因此不是喜欢这个,而声称赞叹我和我的亲友者,他的心高兴是我自心高兴的原因。你是这样子的吗?

  

  95、或他亦或我 他喜我何益 喜乐属于彼 少分吾不得

  

  但是,不论赞叹我或是亲友,赞叹者他心里高兴对我有什么利益呢?一点利益也没有,理由是:赞叹者心里高兴,那只是赞叹者他的,我从那儿一点也得不到。

  

  96、他乐故我乐 于众应如是 他因喜而乐 何故我不乐

  

  好比母亲高兴,儿子心里就会快乐似的,因为称赞者他心里得到快乐,所以我心中也快乐。如果是这样想,那么赞叹者赞叹敌人等其它一切众生的时候,自己也应该高兴才是,为什么他人赞叹我的敌人等其它人时,赞叹者因心里高兴而得到快乐,我却由于嫉妒的恶心念而心里不高兴、不快乐呢?这是不合理的。

  

  97、是故吾受赞 自心生欢喜 如是不合理 唯是稚童行

  

  因此,我被称赞具有智德贤等功德时心中生欢喜,然他人称赞我的仇敌却不高兴,像这样的生欢喜是不合理的。称赞者非称赞仇敌而是称赞我自己时,称赞者心中得到快乐,这是我希望的,我的心中也感到高兴,但是,称赞我的仇敌时,称赞者心中的快乐,却令我生嫉妒、不高兴。像这样,只是有如孩童喜欢沙屋的游戏行为而已,没有意义。

  

  98、赞等令心散 亦坏厌离心 令妒有德者 复毁圆满事

  

  一位闻思修佛法,或是讲授佛法的修行人,如果贪恋赞叹、名声、利养、恭敬等,那自己的心将会攀缘散乱在这些事上,完全成为修行的障碍。像利养、恭敬、赞叹等这些,将让人不知道三界轮回的本质是痛苦,因而厌离轮回的出离心也会被破坏。不但如此,还会嫉妒、不喜欢有智德贤、闻思修等功德的圣贤之士,跟他们竞争而造恶,像这样,破坏了今生和来世的一切圆满善根和乐果。因此,不应该贪恋赞叹、利养等,而且也绝不可瞋恨那障碍我获得赞叹、利养的人。

  

  99、为除吾之赞 彼等住近处 岂非彼护我 免堕诸恶趣

  

  因此,他人对我的赞叹、称扬等这一切是堕恶道的引导者、激励者。为了去除它,那些伤害我、如仇敌等的所有人,就在我的左右,伤害我、障碍他人对我的称赞,事实上,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护我,不让我被赞叹、恭敬、美名等所欺骗而堕入恶道,才如此做的,不是吗?

  

  100、吾追求解脱 无需利敬缚 解我束缚者 何故瞋恨彼

  

  在有如牢狱的三界轮回中,我被业、烦恼的枷锁束缚着,为了要从中追求解脱,因此我不需被贪恋利养和恭敬的束缚之绳束缚着。诸凡伤害我的敌人,都是帮我解开利养恭敬和业、烦恼等一切束缚的益友,对他们为什么要瞋恨?不可以瞋恨他。

  

  101、吾欲趣痛苦 如蒙佛加被 成门板不放 何故吾瞋彼

  

  这就好象我打开了贪恋利养、恭敬、赞叹、称扬等的大门,想要进入寒热诸苦的恶道屋子里,这时有如佛陀加持似的,那伤害我的敌人,却成为挡住恶道痛苦大门的门板,将大门关上不让我进入,对他为什么要瞋恨呢?不可以瞋恨他。

  

  102、谓此障福德 瞋彼亦非理 无苦行等忍 吾不修忍乎

  

  「要是有了伤害我的敌人,他将会障碍我的福德,如果我得到的利养、赞叹和称扬多一点,依此我能行供养三宝、雕塑佛像、印经典、盖庙建塔、布施贫乞等的福德,由于敌人的缘故,使得这些受损,所以是障碍福德。」虽是如此,对于伤害我的敌人也不该生瞋恨。理由是:要是我能对敌人的伤害毫不介意地修忍辱,再也没有福德等同修忍辱的了。这个意思就是说,对敌人修忍辱是最为殊胜的,这样,能不对敌人修忍吗?

  

  103、若吾因己过 于敌不堪忍 则吾徒障碍 此近住福因

  

  此时若是自己修忍辱,将可获得无量的福德,这个福德因是敌人的伤害,就在自己的附近,若是我不接受,因为自己嫉妒、起贡高我慢、竞争之心等的过失,对敌人所做的一些伤害未能加以忍受,这只是自己障碍自己的福德罢了!

  

  104、无害忍不生 有害才有忍 害既为忍因 何故谓障福

  

  要是没有敌人的伤害损恼,就不会产生修忍的苦行或是福德,有了敌人的伤害损恼,才有修忍的善根福德,像这样,敌人的伤害是修忍辱善根的因,为什么还说敌人的伤害是障碍福德呢?

  

  105、布施时不云 乞者障布施 出家不宜云 戒师障出家

  

  好比有钱人在行布施的时候,绝不会说:「来乞食的人障碍了我的布施。」;有人出家求授沙弥或比丘戒的时候,也不可说:「亲教师、轨范师和僧众们的聚集障碍我的出家。」就有如以上的例子一样,当发了菩提心以后,想修学菩萨学处,不可以说敌人的伤害是障碍。

  

  106、世间乞者众 行伤害者稀 若不伤害他 绝无为害者

  

  一般而言,世间上要是有布施的食物、财富、受用等,就会有很多接受布施的穷人和乞丐,但是来伤害我,让我修忍辱的相当少。它的原因是,如果自己过去世和这一世不去伤害损恼其它众生,无论哪个众生也不会来伤害自己,所以要修忍辱就很难找到修忍辱的对象。

  

  107、是故犹如宝 不难现家中 吾应喜欢敌 菩提行助伴

  

  因此,就像在穷人的家中,没什么困难地就出现宝藏,会让人非常惊奇一样,自己在发了菩提心以后,正当努力修持六度菩提行的时候,若是有敌人伤害我,那正是菩提行的助伴,所以我应该喜欢伤害我的敌人。

  

  108、敌我共修成 是故忍辱果 敌应列首位 彼乃忍辱因

  

  修持菩提的时候,因为是行伤害的敌人和勤奋修忍辱苦行的我,共同修无上菩提,所以当获得忍辱的福德、苦行的结果时(也就是获得佛陀果位、转*轮的时候),帮助我修持菩提的敌人,应该将他列在首位,分给他应得的福德份,因为伤害我的敌人,正是我修忍的因、修菩提的助伴。

  

  109、谓无助忍想 故敌非应供 则何故供养 正法成就因

  

  如果说敌人只想伤害我,他并没有帮助修忍辱的想法,所以敌人不是应该供养、赞叹的。那么又为什么供养自己成就菩提善行的因 ─ 正法宝所依的经典呢?因为它们也没有要帮助我的想法。

  

  110、谓敌非应供 彼有为害意 若如医勤利 如何成就忍

  

  如果说敌人有一定要伤害我的坏想法,跟正法不同,所以不是供养、赞叹的对象。这样的说法不对,如果依着勤于帮助我的人,就像和蔼的医生对待重病的病人似的,我如何成就修忍的苦行福德呢?这样根本无法成就,因为忍辱是要忍伤害才能成就善根。

  

  111、故依瞋重心 若能生忍辱 彼为忍辱因 应供如正法

  

  因此,依着极具瞋心伤害我的敌人,自己要是接受他的伤害修忍辱,则能生修忍辱的大福德,忍具瞋心之敌的伤害是忍辱福德的因。因此,应该像供养正法宝般的供养、赞叹敌人。

  

  

  (三)、应恭敬众生

  

  1、思惟福德田 应恭敬众生

  

  112、是故牟尼说 众生与佛田 众佛令彼悦 圆满达彼岸

  

  因此,佛陀说:「众生田和佛田都是播佛种、成熟菩提果的福田。」有很多过去佛,因为让众生喜悦而达到轮涅圆满、一切功德的彼岸,成熟佛果。

  

  113、成就佛陀法 有情等诸佛 敬佛不敬众 此为何道理

  

  不分远近亲疏,以财施、法施等利益一切众生,具信心的礼拜、恭敬佛陀,这两者同样都是未来于自己心续中,成就佛陀身语意功德的因。没有如恭敬佛陀般的恭敬众生却侮辱、轻视众生,这是什么道理?

  

  114、非说智德等 由果故云等 众生亦有德 是故彼二等

  

  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众生和佛各自心续的功德相同,而是在我心续中获得佛果的助益上相同。如果深具信心的供养佛陀,对自己的成佛有帮助;就跟佛陀利益我一样,赞叹众生、以财以法利益众生,同样也有帮助自己心续成佛的功德。因此,在利益自己这上面来看,佛和众生是一样的。

  

  115、供养具慈者 此乃众生贵 信佛之福德 此亦佛珍贵

  

  佛经云:供养安住于不净观禅定的比丘,其功德不如恭养安住于慈心禅定者。有如此般,凡供养修持慈心的人,所获得的福德也不同于其它,然而修慈心者,所缘的对象是众生,是依着众生才有想要一切众生具足乐及乐因的想法产生,所以这是众生的功德;而具有真诚的信心顶礼、恭敬供养佛陀,依此能获得广大福德,这是佛陀的功德。

  

  116、成就佛有分 故许二相等 然彼非等佛 无边功德海

  

  自己恭敬供养众生和恭敬供养佛陀,这两者都有成就佛陀「力、无畏、相好庄严」等的功德分, 因此主张佛和众生平等。除此外,不具任何过失且功德广大无边有如大海的诸佛们,以及具足所有过失并且不具任何功德的众生,在境的本身上一点也不相同。

  

  117、唯佛聚胜德 于具少分者 虽供三界物 犹嫌不得足

  

  佛陀的功德是所有功德中最殊胜的,佛陀有如齐聚一切功德的结合体,若是有人虽仅具佛陀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毛孔的功德,为了供养他,纵使将三界的情器世间全部供养,也还嫌太少。

  

  118、众生具些许 生胜佛法德 唯此彼二等 即应供有情

  

  自己发了菩提心以后,为了想于将来成佛的缘故,在如法进入菩提行时,若施予佛法和财物让众生满足、高兴,将来自己心续则能成就佛陀的胜功德。就因为众生具有如是部分的功德,我视众生与佛陀相同,而后就应像恭敬供养佛陀般的,也应该恭敬供养众生。

  

  2、思惟佛喜悦 应恭敬众生

  

  119、于诸无伪亲 行利无…

《入菩萨行论 第六品 忍辱》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