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种思惟,然后去除惦记着别人过失的心思。
先净重烦恼
断一切果求
我们要观察自己心中的贪、瞋、痴、慢、嫉等烦恼,哪一个是最粗重,我们就依着对治法将一切教法集中起来,去对治我们最粗重的烦恼,尽量让自己最粗重的烦恼去除。
本颂中讲到的「断一切果求」的意思是,依着修心教法修持,如果只是为了要追求这一世的名闻利养;或为了追求来世能够得到好的身相,例如天道的身或是人道的身;或为了来世获得长寿、没有痛苦、受用富足;或为了追求让自己从轮回中解脱出来,只有自己一人证得涅槃,像这种只为利益自己的想法,都必须去除。
弃舍毒食
莫学直报
再来,本颂中讲到「弃舍毒食」。倘若我们身、口、意三门在行善时,夹杂着执着一切是实在的,其实,我们的蕴、界、处等一切法都是无实,可是我们却执着这是实在的,而且也夹杂着只为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这就好像我们吃着有毒的食物一般,因此当我们行善时,这些执着实有、重视自己、珍惜自己、只为自己的念头都要去除。
要是有人对我们造成伤害,这个敌人在伤害我们后又加以忏悔,但是不管他如何忏悔,我们都没有办法接受、忍受,对他所造的伤害耿耿于怀,心中的仇恨不管任何时候都无法去除。这种情形对一个修行者来说是不可以有的,这必须去除,这就是「莫学直报」。
莫发恶语
勿候险阻
当有人用麤恶的语言对待我们,或揭发我们的过失时,我们也绝对不说伤害他的话,或有过失产生时,我们也不说推诿过失、嫁祸他人的话语。「勿候险阻」的意思就是,他人对自己造了一些小伤害,我们不要长时间的等候着机会来报复。
莫刺心处
牦载莫移牛
不要去做一些伤害其他众生的行为,例如发现他人有过失时,绝对不要当众揭发他,也不去持诵会伤害非人的咒语。
降临在自己身上的责任或过失,我们不将它转移给他人,让他人再受到别人的轻视或不悦。
不争先得
不作经忏
不争先得是说别人拥有的财物受用,我们绝对不可以用种种方法让自己个人获得。
不作经忏是说不可以为了要让自己在最后得到胜利、得到利润,却在眼前先让他人得到胜利,自己吃亏。或者说为了想除掉魔或鬼的伤害而去修心。我们要真正依着修心教法修持,要让这个法能够对治自己的贪、瞋、痴的烦恼跟我执。
天莫成魔
乐因莫苦求
本颂中的「天莫成魔」,一般世间人常讲:「若不恭敬自己的神,神就会降魔来伤害自己。」有如这个谚语一样,我们依着修心教法修持,而心中的我慢、骄傲却不断的增长,那么这个法就变成非法了。
我们依着修心教法来修自心,最主要的就是要能调伏自己的身心,然后让自己的身心能合乎正法。若是修心时却让我慢、骄慢都变得非常坚硬,这可以说我们根本没有抓到法的关键、法的要点。这就如世间人所讲的:「鬼从东方出现来害我们,我们却把替身物、赎命物送到西方要给伤害我们的鬼。」因此,要将以上所讲的这些去除,要能够对症下药,去除掉珍爱自己、爱护自己的心念,然后把自己当成所有众生最下等的仆人。
再来,本颂讲到「为自乐莫求他苦」,如果自己的亲人或有人死了,自己想到的却是:「我可以得到他的衣食、资具、财物、法本。」;若功德主、施主生病或死亡,自己却想着:「他们会来修法,会送供养过来,在这时候我可以获利。」等等的想法,又如果是一个跟自己一样的修行者死亡了,自己心里就想:「现在就只剩我一个了,我可以得到所有的名闻利养。」
还有,自己的敌人死亡时,自己心中想着:「从今以后再也没人会来伤害我,我非常的高兴、满足。」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快乐,让他人痛苦的想法,这类的想法务必去除。
以上所讲的就是「明示修心三昧耶誓言」。
柒、明修心学处
诸瑜伽修心
诸导护修一
我们要学习不让修心退失且要不断增长的方法,本颂中讲「以一行一切瑜伽」。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修心的人在修持瑜伽中,身语意三门的任何行为举止,全都要想到利益其他众生。
再来,本颂中讲「以一抑制一切妄想」。这就是说当我们在修持修心教法时,若是生病、受到非人的魔或鬼的障碍、受到别人的批评、自己心中的贪、瞋、痴等烦恼力量很大,让自己不想依着修心教法修持。在这些时候要想,有许多的众生就如同自己一样,受到非人、魔鬼的障碍或心中贪瞋痴力量很强,我们要对这些众生生起悲心,觉得他们很可怜,并且将这些众生心中的过失全部聚集起来,然后自取承受,将自己所有的善根、乐,都施给众生们,在这时候要一再地修施取的教法。
初后做二事
二境皆应忍
二事舍命护
早上刚睡醒时,就先想:「今天不管什么时刻,都要不离世俗、胜义二菩提心。」心中有这样的动机、有这样的想法。接着,在一天当中都要时时的、一再地具有正念正知,让自己能够修这二菩提心。晚上睡觉前,对今天所有身语意三门的行为加以反省,看看今天所做的、所说的有没有违背菩提心,若是有违背,就叙述我们的过失,然后如法忏悔。且发誓言:「在明天,从前的过失不再发生。」倘若反省后自己这一天的所做、所说都没有违背二菩提心,心中生起欢喜心并想着:「今后仍然要像这样修持,不违背菩提心。」
「二境皆应忍」这句话就是说,当自己财物富足时,心中没有骄傲、没有慢心,知道一切都是如幻的、没有意义的,然后将自己所有的都转成利他的方法。有时自己身心非常衰颓,常被人欺侮、轻视,在自己的脚下除了水以外,再也没别的。落魄到这种地步时也不要灰心,知道一切法都是如幻的,并且想到其他众生的所有悲惨、所有没落衰败,全部自取由自己承受,且认为自己可以代他们承受,毫不畏缩。
若是没有世间、出世间的誓言,尤其若是没有大乘修心教法的誓言,在来世一定没有快乐,因此纵使舍掉性命,我们也要加以守护世出世法的誓言。
当学三种难
取三主要因
修三无失坏
成就三无离
「当学三种难」就是说,要在心中的贪、瞋、痴、我慢等烦恼初生起时就能认知,这是非常困难的。纵使心中的贪、瞋、我慢生起,自己也知道,但是接着要制止它、去除它,也是困难的。到最后,我们要完全将贪、瞋、痴的烦恼流断除,也是困难的。所以,当贪等烦恼一开始生起时,要能够马上察觉,要能够知道这是错误的,接着要知道这些有过失的烦恼是要去除的,要以无我见的对治法,如法的加以断除,之后心中要不断想着:「今后,像贪、瞋、痴等这些烦恼不要再生起。」
再来讲本颂「取三主要因」。修法主要的目的之一,是要能够遇到具德的好上师、善知识。第二个主因就是要让自己的心能够具有如法修持的力量,也就是让自己的心胜任、能够如法的修行。最后一个主因是让自己修行的所有一切顺缘具足,如衣、食、住等。若是这三个主因自己都能具足,就心生欢喜并且祈请让其他众生也都能具足这三个主要的因。若是三主因不具足,我们要这样想:「在这世间上,有许多的众生跟我一样,不具足这三个主要的因,像这些不具三主因的众生,他的所有恶因全都在自己身上成熟,由自己来承担,并愿他们都能具足修法的三主因,能够如法的修行。」我们要对这些同我一样的众生生起悲心,深觉他们可怜。
大乘的所有功德完全取决于我们对上师的虔敬,所以我们对上师的虔诚恭敬就绝对不能退失。修心的教法是大乘教法的中心、心髓,因此我们在修心上若能依着修心教法修行要感到高兴,这种欢喜心不要退失了。对于大小一切学处,甚至非常微小的学处,也要不退失的加以守护。总之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我们要能不退失、不退转的加以守护。
我们身、口、意三门不离所有的善,身不造杀、盗、邪淫的恶业,语不造妄语、恶口、两舌、绮语,心不具贪、不具害人的心、不具有邪见,就是要身、口、意三门都能够时时的行善。
于境无党修
遍彻底善习
于怨敌恒修
再来本颂讲「修于境无偏私,彻底善习皆珍惜」这一句话就是说,对六道所有众生及非众生的外在器世间,我们全都不要有偏颇,要完全没有分别的对待,只要是心现出的任何境,这个境就是我们修心的对象,所以要遍学,对于一切境我们都要加以修心,并且修心时,不只是嘴巴讲,念诵文字而已,而是跟正法结合在一起的修心。
「于怨敌恒修」就是,平常时候,若是自己竞争的对象在面前,例如:与竞争者同行;或我未曾害他,他却要伤害我;或业力的关系,自己所不悦的众生出现眼前。这些境都是很难让自己生起悲心跟慈心,因此我们要更特别的对这些对象修慈心和悲心。
对自己有益的有德上师和自己的父母亲,这两个对象,我们一样的去利益他们、承事他们,这福德是非常大的。相反的,若是我们去伤害他们,这恶业也是很大的。所以对这两个对象,我们绝对要去除伤害他们的想法和行为。
不依赖余缘
今当修主要
「不依赖余缘」的意思就是,当我们在修心或是修法时,并不需要顺缘,如衣、食、住处等的具足,或身体非常好、神智清楚,或完全没有人及非人的伤害,在修行时并不需要依靠这一些顺缘。当这些顺缘不具足时,我们要将它变成为我们修世俗、胜义二菩提心的助伴。我们得到人身的这一世,所要做的唯一主要事情就是为了比这一世更重要的来世而修行,也就是说来世比这一世重要,为了来世,我们要修行。在法上也分两种,一个是说法,一个是修法,在这两者中又以修法为主要。
讲到修行,有很多的法门,在众多修行法门中,最主要的就是修菩提心的法门。在修菩提心上依着经、教修持,跟依着上师的口诀专注修持,这两种以依上师口诀专注修持为主要。在我们的行为中,一般行、住、坐、卧的威仪上,又以坐下来修心为主要。再来…
《修心七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