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由于过去我们对自己的珍惜爱护,以及自私自利的想法,让我们遭受轮回的无边痛苦,如果现在还是继续的珍爱自己、执着自我,如此仍旧给自己的身心带来痛苦,根本没有任何快乐。如果还再继续珍爱自己的身心,来世也是只有继续受苦而已。其实当我们观察身心时,根本就没有任何可以执为「我」或「我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将我执的心去掉。
第四引发力,当我们死后在中阴境界时,也要有很强的意愿,不断的修持世俗菩提心跟胜义菩提心,让这二心非常的纯熟。
第五娴熟力,心中要想,过去这一世中,自己曾用何种方法修世俗跟胜义两种菩提心,就依此方法在心中反覆的思惟。一直到断气这之间,对自己这一生所修的二菩提心,要一再地思惟、一再地修持,这就是娴熟力。
在即将死亡时,先以五力如此做,然后真正进入死亡时,我们的行止又是怎样呢?就是应该右侧而卧,称为吉祥卧,然后右手托着右脸颊,将小指塞到右鼻孔,用来阻挡右鼻孔的气息,让气息只从左鼻孔进出。然后,缘着如母众生,愿所有如母众生都能获得快乐,具足快乐以及快乐的因,愿一切的如母众生都能脱离苦及苦因,要这样一再地缘着如父如母的众生来修慈心跟悲心。我们藉着左鼻孔气息的呼出和吸进,将自己心中所有的三世善根,施给一切众生,再将一切众生的罪苦自取承受,在这个时候,就是藉乘着左鼻孔的呼吸,来修施和取的修行教法。
这种修持的作用,就是让心不散乱。在这不散乱中,我们思惟着轮回、涅槃、生死,这些都是我们的心所现的,仅仅是我们心的显现而已。心的体性是连一点实质都没有,一切诸法都是如梦如幻,我们的心不要执着任何境相,心完全的放松着。像这样,以世俗菩提心跟胜义菩提心相互交换着修持,一直到断气为止。
以上就是这个教法的临终教授,一般而言,有很多有关临终的教法,但在这么多的临终教法中,没有一个教法能比这个教法更为殊胜。
以上,就是明示归纳一生的修持。
伍、修心所成之量
诸法摄一要
二证取上首
恒当依欢喜
散能住即成
接下来讲,第五、心修成之量。在本颂中讲到「诸法摄一要」,不管我们修的是小乘或大乘教法,其最根本的目的、最根本的需求是什么呢?就是要对治我们的我执无明,也就是要让我们在轮回中漂流的根本──我执无明消除。
我们这一生中的修行,例如:听闻、思惟、修持佛法,或是为他人讲说佛法,或是礼拜、绕塔庙、行布施、持戒等等,不管修多少法、行多少善,若是不能对治心中的我执,不能对治心中自私自利的想法,那么我们所修的可以说是没有意义的。闻、思、修法,或礼拜、绕塔,或每天修持念诵,所做的这一切要是能够对治我们心中的我执无明,那么这可以说是修心教法在我们心中已经纯熟的征兆。
一个修行者行于修持的道上,心能够依着修心的教法修持,让心中的慈心、悲心跟菩提心不断的增长,让心中的我慢、骄傲、吝啬、瞋恚等等越来越少,就可以说是真正的行在修心教法的道上。要是我们所修的法是真正合乎教法,像刚刚所讲的,就可以说是一个衡量是否为一个修行者的秤,可以用来观察自己是不是一个真正的修行者。
在这一点上,曾有人向阿底峡尊者说:「某某人心中是有佛法的,他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别人都不指责他,他的行为非常好,他是一个真正依着佛法在修行的人。」阿底峡尊者回答说:「一般而言,是不是一个修行者,是要自己来验证的,他人并不是最主要的见证者。」
一般世人根本不晓得自己内心中的念是善还是恶的,有可能只会依着自己外在身、语的行为而说是好的。最主要的是要让自己的心能够不指责自己,也就是不愧于自己。今后我们依着修心的这个教法修持,要观察自己是不是真正的能调伏自己的内心,这个才是最主要的见证者。
所以,一个修行者要让自己的心非常正直,然后观察自己的内心,观察自己的一切行为,观察口所讲的一切话,一定要不愧对自己。经由这样的观察,发觉自己身、口、意所有的行止都是非常好,都是合乎法,这样才可以说就是一个真正行在修持道上的修行者。所以一个修行者真正要行于修持道上,最主要的是不愧对自己。
「恒当欢喜修」的意义是,当自己依着修心的教法修持并修得娴熟后,由于这娴熟的力量,让我们在碰到任何内、外违缘障碍时,都能够依着修心的教法,将恶缘转成为道。当我们面临任何危险障碍时,我们要相信这个就是让我们转成菩提道的境,如果能做到如此,可以说就是修心纯熟的指标。
若是生病或是遇到魔障,或遇到鬼、妖怪、非人等障碍时,不管碰到任何恶缘,心都要能够非常高兴。不但心要能够高兴,而且更要能够将他人所碰到的违缘障碍自取承受,而不觉得自己非常悲惨,让自己能够行在菩提道上。这意思是说,当我们的心散乱时,仍然要能够入菩提道。举例来说,一个马术很好的人,当他骑马时,虽然心是散乱的,但是他却不会从马上掉下来。有如此例般,当恶缘突然间降临在我们身上,虽然受到伤害,但在这时候并没有生起瞋恨之心。相同的,如果让我们起贪欲心的境界突然现起,我们在这时候也不会生起贪。还有像其他种种的恶缘生起时,我们也都能够将所遇到的一切恶缘转成自己修心的助伴。如果我们能做到如此,可以说是修心纯熟的征兆。
我们要按上面所讲的这些方法努力修持,依照修心的次第如法修持。如果只是知道,这是不行的。我们平常就应一再地按照修心的次第实际去做,实际地去修。如果能够知道且还能一再地实修,那么不管眼前碰到违缘困境,或未来突然碰到恶缘障碍,或当我们死亡之时,不管任何时刻,心中都不会起瞋恚之心,不会生起不悦的心,贪恋执着不会生起,并且在碰到境的时候,马上能够依法去做,能够行在菩萨道上。我们必须做到这种程度,如果还没有办法做到这种程度,就必须一再地按照这方法去做、去学。
我们依照修心教法修行后,虽然有了这些修心达成的征兆显现,这也只是我们所依的修心教法在自己身上稍微成熟而已,并不是说我们修心已达究竟,往后可以不必再依照这个修心的教法来修持。因此,在出现这些心修成的征兆时,我们仍然还要继续努力,让这修心的量再继续增长,还是要继续不断的修持。
陆、明修心三昧耶
恒学三总义
转欲住本位
文中所讲「恒学三总义」的三总义是什么呢?就是承诺要依着修心教法修持,做过承诺后绝不违背自己的承诺。第二,当我们在修心时,绝不狂放。第三,在修心时不偏私。
一个依着修心教法修持的人,即便一些微小的戒律也都不会违背,例如居士戒、沙弥戒、比丘戒或密乘中的微小戒律,这些我们都不可以藐视。
在此对三总义的第一个再稍做补充。我们承诺要修心后,不违背所有的戒律,这就是说我们依着修心教法修持,让修心的法跟自己的心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时,在行为上绝对不违背过去所承诺要守护的,例如皈依三宝的居士戒,还有,受菩萨戒发菩提心时,发菩提心的学处也都要如法守护。另外在守护密戒时,同样要依着密乘的戒律如法守护,绝对不可违背。
依着修心的教法修持后,认为自己已将珍爱自己的这一部份去除了,为了让别人看到且知道自己是依着修心教法修持,并且也已到达不珍爱自己、不重视自己的程度,所以就去砍伐非常凶恶的树,所谓凶恶的树,就是有世间的神或龙栖息的树,或有世间神、龙栖息的石头、土地,任意的砍伐、搬动或挖掘它。或甚至认为自己一点也不畏惧痲疯病,然后就跟痲疯病人住在一起,甚至要自取痲疯病人的病、承受他们的痛苦。像这种狂放的行为应该要去除。
修心者的行为,应当按照现今噶当巴善知识也就是种敦巴,他在热振寺所制订的仪轨为依归。总而言之,按照这些噶当巴祖师的指示来修持。一个修行者在行为上应该是温和的、能降伏自心的,而且自己的行为要跟经论和密续中所讲的不相违背。
依着修身教法修持,若是对别人加诸在自己身上的伤害可以接受,却无法忍受鬼、魔、非人等的伤害,或是能忍受鬼、魔、非人等的伤害,却无法忍受他人对我的伤害;对大人物非常恭敬,对卑下的人却是轻视欺侮;对自己的亲人能生起慈心,对仇敌无法生起慈心且生起瞋恚之心。这一切偏私的行为,都表示我们根本没有办法依着修心教法修持,如果依着修心教法修持,对一切众生都不能有分别的。
无始以至今日,我们都只是珍惜自己、重视自己,根本不去珍惜他人、重视他人。现在依着修心教法修持,从今以后我们要舍弃珍惜自己、重视自己、爱护自己的想法,要去重视他人。
自己所做的一切行为,以及嘴里所讲的一切话,都要跟法相吻合,不但要能合乎法,并要让这个合乎法的行为举止持久。
我们依着修心教法修持,并不需要让他人将自己看做是非常神奇、非常好、非常奇特,最主要的,我们要让自己的心能够真正去修持,对自己产生极大利益。因此,一个真正的修心者,并不需要让他人知道自己是一个修行者,而是要能够调伏自己的内心,要让自己的想法、思惟都合乎正法。
不应说残支
全莫思他过
对于世间所有的男女老少,他们若是有所缺失,我们也不应讲不好听的话。例如有人是瞎子或聋子,我们绝对不可当面讲让他心里难过的话,如当着面说「瞎子、聋子」等这些不好听的话。
在法上,要是对所护的戒律有所违犯,例如一个居士犯了居士戒,或沙弥、沙弥尼犯了沙弥或沙弥尼戒,或是比丘、比丘尼犯了比丘、比丘尼戒时,我们也不对他们讲、骂例如「犯戒的人」这种话。
所有一切众生,特别是入佛门的修行者,不管出家或在家都不可能完全没有过失,当我们看到他人有过失时,我们要想:这是因为自己的心不清净,所以看到的是不清净的,他并没有这种过失。在这时候必须做这…
《修心七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