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所以它是无生的,无生就是法身。
从开始就无生,所以一切的业、烦恼、痛苦也是无生。因为从本以来就是无生,因此最后的灭也是没有,所以,无灭就是报身。
既然最初的生没有,也没有最后的灭,当然中间的住也就不可能存在,所以无住就是化身。
如此,无生就是法身,无灭就是报身,无住就是化身。而法、报、化三身的体性是完全无分别的,这就是法界体性身。所以在轮回中的幻相,本身就是法、报、化及法界体性身的体性,这就是四身的教法。
轮回中的众生因为没有见到自己的体性,不知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不断在轮回中流转,不断的迷惑着。实际上,这四身在自己的心性中是完全具足的。
不管现在伤害我们的是人或是非人,实际上都是促使自己、激励自己,让自己能够熟练世俗谛菩提心和胜义谛菩提心的善友,事实上对自己的恩德是很大的,我们要做这样的思惟。
由于我们的心散乱异常,根本没有依止于菩提心的对治法上,心中生起了贪、瞋、痴烦恼,自己却完全不知道,而伤害我者让我知道自己心中贪、瞋、痴的生起。他们实际上是上师、是佛的化身,我们要一再地这样思惟。
总而言之,有如依着上师赐予的教法,让心中生起菩提心般,依着伤害我的众生,让我身上产生种种病痛,然后在心中生起胜义谛菩提心和世俗谛菩提心。所以伤害我的众生,实际上就是上师、就是佛的化身,自己要心甘情愿的接受这个伤害,我们应一再做如是的观想思惟。
三、行 为
接着,依特别殊胜的方便行为,如累积资粮、清净罪障等,将恶缘转成菩提道。
(一)、积聚资粮
首先第一个胜方便就是累积资粮。当遭受他人的殴打、侮辱,或因病痛而产生种种痛苦时,心中常会想:「若是没有这些痛苦,不知有多快乐。」但在这时候,我们应如此想:「痛苦其实是在告诉我们,如果你不想要痛苦而想要快乐,你必须行乐因来累积资粮。」其实这些痛苦与快乐或他人的伤害,都是在告诉我们要行善。
有了这样的认知后,我们在上师、三宝前就应该尽力的供养,承侍出家僧众或供食子给魔。总之,就是要用我们的身、口、意三门尽力的累积资粮,要尽力的行皈依三宝,然后发菩提心。
我们应尽力的向上师、三宝献曼达,并且殷切的向上师、三宝祈请:「如果自己生病比较好,那么祈求你们加持我,让我生病;如果我病愈身体健康比较好,祈求你们加持我,让我所有的病痛都能痊愈;如果死亡对我比较好,那么也祈求你们加持我,让我死亡。」这就是在灭除我们的希求、畏惧、疑惑。我们应如此不断的祈求。
(二)、净 障
当人或非人伤害我们,让我们的身心产生种种痛苦时,我们要做这样的思惟:「这些伤害我者,其实是在告诉我,如果我不想身心受到痛苦,我就不应该造苦因的恶业,这些伤害我者,他只是在促使我去除恶业。」
对无始以来所造的杀、盗、淫等恶业产生深切的后悔,这就是破斥力。对过去所造的恶业加以忏悔并且发誓:「今后纵使自己死亡,也不再造杀生等恶业。」这就是去除恶业的誓愿力。我们忏悔的依止处是三宝,我们向三宝献曼达,然后发菩提心,这就是依止力。一切恶业的对治法就是修空性、无我及念诵咒语,这就是对治力。当我们忏罪时,若能够具足以上所说的四力,就能将过去的罪业忏除清净,所以我们应如法的依四力忏悔。
(三)、供 魔
对伤害我们的魔、鬼等这些魔障,我们向他们供养食子,然后对他们说:「你们让我心中的菩提心宝成熟,你是帮助我的友人,对我有大恩,也希望你们能帮助我,让我的身体能承担所有其他众生的痛苦。」如此般对他们祈请。
如上所讲的方法如果没有办法做到,那么对伤害我们的魔障供养食子后,我们就应对他们修慈心、悲心。首先我们要如此思惟:这些伤害我的魔或鬼等,都是自己过去世的母亲。然后,希望它们都能得到快乐及乐因,对他们生起这样的慈心;希望他们都能脱离所有的痛苦和苦因,对它们生起这样的悲心。并且对他们讲:「往后我一定尽力的帮助你们,让你们得到眼前的利益快乐或未来究竟的利益快乐,希望你们不要来障碍我修行。」我们可以做这种承诺。
(四)、供 护 法
接着,对于自己的护法要尽量供养食子,依着供养食子的仪轨念诵供养,并且祈求自己的护法帮助平息所有的违缘障碍,让所有的修行顺缘都能具足。
当我们遇到突然生起的恶缘时,我们要将它转化成菩提道,在修心七要的正文中就提到取恶缘为菩提道,这就是说我们眼前遇到什么就修什么。当有魔、鬼、妖怪或敌人伤害自己,让自己身心产生极大痛苦时,对这种突然产生的障碍,我们要想:「在这世间上有着无量无边的众生,如我一般身心受着极大痛苦。」 然后对这些有无边痛苦的众生生起悲心,觉得它们非常可怜。在对这些众生生起悲心的同时,我们这样想着:「这些众生所有的痛苦,全都聚集在我身上,由我现在所受的苦来替代一切众生的苦,让所有众生都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或者缘着这些伤害我者,不管眼前的或未来的伤害者,依着他们,我们这样想:「他们是帮助我生起菩提心的善友,他们就如同上师、如同佛一样,对自己的恩德极为广大。」
有时,当我们看到不管是人或是畜生的其他众生有痛苦时,或是听闻到其他众生的痛苦时,我们应该马上想到,将他们的痛苦取来由自己承担,对他们生起悲心,希望他们都能脱离痛苦,也可以说藉由自己身心上所受的痛苦来代替他们承受痛苦。
还有,当我们或其他众生心中生起极大的贪、瞋、痴、慢、嫉时,就在心中至诚的想着:「其他众生心中所有的贪、瞋、痴等烦恼,全部聚集在自己身上,让他们心中的贪、瞋、痴消失。」我们心中要做这样的思惟。
以上所讲转恶缘为菩提道的这些殊胜方便法,其实就是要灭除我们的期望及疑惧。在究竟成佛时,是完全没有亲、敌的期待跟疑惧。虽然在究竟成佛时没有亲跟敌的分别,但是我们在修持时,就是将仇敌看成是自己的亲友,这种意义就好比一棵弯曲的树,我们用方法将它直立起来,这是噶当巴的善知识们所使用的修持方法。
肆、归纳为一世修持
总摄教授心
应修习五力
再来讲第四个重点,就是「明示结合一生的修持」,本颂中「总摄口诀心要,归纳为五力」。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把修心的口诀聚集起来,共有五力,我们就依着这五力修持。
首先是引发力,就是从今天起或是在这个月,或说在今年,或说在自己活着的时候,或将时间拉长一点,一直到自己未成佛间,愿自己永不离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这就是所谓的动机,或称为引发力,这种心必须很强烈且一再地生起。
第二是娴熟力,就是对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这两种菩提心必须一再地修持,让它娴熟。
第三是善种力,为了要让非常殊胜、非常好的菩提心能够在自己心中生起,并且能够不断增长,自己要尽力的行布施等善行,也就是要尽力的累积资粮。
第四力就是破斥力,不论如何,当我们内心珍惜自己,或为了自己而生起自私自利这种不好的心念时,我们就要思惟:「由于自己的这种我执,这种恶心念,从无始以至今日,都让我尝到种种痛苦。不仅过去由于我执以及自私自利的念头,使自己在过去遭受无量的痛苦,连我这一世身心所遭受的痛苦、所造的恶业,以及未曾听闻这个教法,全都是因为我执,都是因为我珍惜自己的这种不好心念而产生的。因此我应努力将我执、珍惜自己的这种心念去除才对。」
第五是愿力,当自己身、口、意三门行善后,要一再地发愿。如何发愿呢?就是希望自己,从今日起直至未成佛间,都不离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且让这两种菩提心娴熟,而且也愿我们在遭遇任何违缘障碍时,都要认为这些恶缘是来帮助自己修菩提心的善友。
当我们供养上师、三宝,供护法食子,向上师、三宝、护法祈求时,都要不断的祈求,自己从今天开始一直到未成佛间,都能让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非常的娴熟,能够不断的修二菩提心。
这五力可以说是总集了所有修心的教法,因此我们修心时就是依着这五力来修持。将这五力再归纳起来,第一个引发力,就是承诺从今天开始一直到未成佛间,都依着菩提心修持。第二个娴熟力,就是要一再地修持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达到非常熟练的地步。第三个善种力,就是为了让菩提心生起、增长,要不断的累积资粮、不断的行善。第四个破斥力,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消除自利的想法。第五个愿力,就是行任何善之后所做的回向和发愿。所以说这五力是集结了大乘教法的口诀和修持的精要。
大乘死教授
五力重威仪
依着甚深教法,在临终时该如何修持呢?当我们这一世即将死亡,要进入下一世的时候,我们该如何修持?
本颂中讲到,大乘死的教授,五力重行止。依着这个教法,当一个修心的行者寿命将尽的时候,应该做怎样的修持?首先应该将自己的衣、食、资具、受用等等,供养给上师、三宝及僧众。凡是功德、福德最大的,我们就将自己的衣、食、资具、受用,全部供养他们,并且,当供养时要对自己的财物没有一点贪恋执着,这是善种力。
第二、要依愿力来修持,观想上师、三宝安住在自己面前的虚空中,然后在所有上师、三宝圣众前行七支净供,即忏悔无始以来所造的罪业,随喜所有其他众生的功德等。
我们要祈求上师三宝加持自己,让自己在死后的中阴境界中,以及未来生生世世中,都能够纯熟的修习世俗菩提心跟胜义菩提心。并且也祈求加持让自己在生生世世中,都能遇到教导大乘修心教法的上师、善知识。我们要至诚恳切的这样祈求,而且是一再地这样祈求跟发愿。
第三、接着就是破斥我执以及珍惜自己的自私心念…
《修心七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