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昧耶誓约与守戒
1、三昧耶誓约
◎问:为什么说没有这一誓约(三昧耶誓约),所有的修炼都没有意义?
●雪漠:没有相应,便没有成就。佛教所说的上根之人,其“上根”的重要标志就是有大信心;当你俱足了对机和信心之后,当善知识为你开示了心性之后,你们之间就构成了一个誓约,这便是“三昧耶誓约”。这相应的基础,便是誓约。有了誓约,便会“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是“相应”的最有诗意的表述。
◎问:誓约必须明示出来吗?例如俗人中的契约或者书面的合同,或者口头的东西。究竟意义上的誓约是什么呢?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不需要说出来。
●雪漠:这是心灵的誓约,无关乎语言。
◎问:您说当对根本上师升起无上虔信的时候,那“智慧光道”就畅通了,就会得到无上的“加持”。那“加持”之力不仅仅会在心灵上发生质的变化,在其它方面还有所体现吗?
●雪漠:除了心灵的变化,还应该有行为的改变,没有行为,便没有大善。口头上的善,只是在欺骗自己。行善而不言善可能是大善,口言善而无行为则是欺世盗名。
◎问:当我们接收到了加持,借助直至融入了“法界的大力”,觉行也就圆满了吗?
●雪漠:仅仅是得到了外力,还不是究竟成就。外因须跟内因共生大效力,最后无内无外,无来无去,不生不死,才算圆满。
◎问:断了“智慧光道”能重新续起来吗?
●雪漠:可以的。信心重建之日,便是光明再现之时。
◎问:您书里写到“在香巴噶举中,这种光道之说并不是象征,而是一种保证。”怎样理解?
●雪漠:香巴噶举认为,对于俱缘弟子,那二十四个光道是真实显现的,不仅仅是象征。
◎问:请您解释一下“三昧耶尊”?可以理解三昧耶尊就是三昧耶守护神?
●雪漠:由定慧之力生起的智慧载体。真正的三昧耶尊,是所有概念悉皆消失后的明空之心。
2、守护“三昧耶誓约”
◎问:您说:“所有通晓宗教知识者都知道,一个行者可能有无数个上师,但根本上师只有一个。因为一个人真正的“明心见性”只有一次。那位能为你开示心性、让你明白心性的人,便是你的根本上师。”为什么真正“明心见性”只有一次?
●雪漠:因为真正明心见性之后,只要不背誓约,是不可能再糊涂的。
◎问:禅宗有“悟后迷”一说,是不是也是跟信心有关?
●雪漠:这便是坏了“三昧耶誓约”的原因。
◎问:有些人,甚至是身边的朋友,觉悟后也有迷的,尽管他的愿望并非如此,但必要而言,做奴隶似乎更安全实惠些,不是吗?
●雪漠:那又迷了的,并没有真实觉悟。
◎问:这也就是说,开悟之后并非一悟百了,要有一个保任的时期,最终才能打成一片?
●雪漠:真正的保任是守护那“三昧耶誓约”,才能打成一片。
◎问:宗教在文化中传播,那这种“三昧耶誓约”内涵如何体现?
●雪漠:靠心灵的纯净和行为的无私。
◎问:守护“三昧耶誓约”,靠的是信心,这与我们持咒是什么关系呢?
●雪漠:持咒也是守护三昧耶誓约的一种方式。最有效誓约方式是祈请上师。祈请之时,万法入心。持咒也是祈请的一种。也是加持入心。
3、相应的加持之源
◎问:怎样判断与善知识是否“对机”呢?
●雪漠:对机者只要信心俱足,多有殊胜的见地或是觉受生起。
◎问:我在想,很难,为什么呢?一个上师有10个弟子,还能应付,如果100个、1000个、10000个咋办?弟子、老师无疑在生活、修行中都是需要互动的,光说短信吧,一个上师一天回五个弟子5个短信还能应付,50个就够呛了。而弟子的情况各不相同,如何对机?如何教授?
●雪漠: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问:如何解释?请赐教。
●雪漠:那诸多的信心之日,照着雪山的时候,自会流下相应的加持之源。雪山静立而无心,朗日大照而有情。有情无心相融时,觉性空性并不分。诸多的加持与其说来自根本上师,便不如说是来自那三昧耶誓约。单纯的一方,没有对机另一方的话,是不可能有殊胜加持的。故说佛不度无缘之人。
4、拒绝机心,崇尚天然
◎问:“香巴噶举祖师琼波浪觉在见到奶格玛之前,曾拜师150多位,求得了无数密法,但只有在遇到奶格玛之后,琼波浪觉才有了真正的根本上师。太阳一出,群星归隐。这时的群星并不是消失,而不过是其光明被日光掩蔽罢了。”也就是说,当根本上师出现时,以前不论有多少上师就都被“覆盖”了?
●雪漠:是的。太阳一出,群星归隐。
◎问:您说:“没有无垢的清净心,便没有功德,更没有真正的三昧耶誓约”。守护“三昧耶誓约”,就是要用一颗清净、无染、单纯的心,来达到的吗?就好比《大手印实修心髓》上写到的巴惹阿的故事,他的成就非来自于他的智慧,而是他无染、纯净的信心。
●雪漠:是的。三昧耶誓约是一颗婴儿面对母亲时才有的真心。拒绝所有计较、算计、质朴、清净、干净、清凉。那誓约拒绝机心,崇尚天然。
◎问:您常说,信仰本身即是目的。上师不仅仅是外相上的人,更代表着平等、正觉、无我、利众的精神,与上师的三昧耶也就是与法界光明产生了誓约,因此,行者可以得到加持,得到大力?
●雪漠:有了誓约,才能破执。那誓约,是无我的另一种体现。人生的不朽有两种:一种破执自失,一种放大自我。誓约便是实现它们的一种方式。
5、戒是内心的守候
◎问: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三昧耶戒,三昧耶戒的外相是什么?
●雪漠:真正的三昧耶戒,便是你跟你根本上师的那份默契和坚守。没有外相,只有内守。如鸭饮水,冷暖自知。有些看起来守戒的人,可能是欺世盗名者。有些看起来破戒者,如济公,则可能是大成就者。那界线,是内心的明净、慈悲与坚守。
◎问:持戒和遵守法律规则有什么不同吗?我觉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习惯的行为,是不是有外在监督的持戒效果会更好?
●雪漠:戒是内心的守候,咋能靠别人?有所取,有所舍,便是戒。所有的舍取,都为了内心的明净。坚守真心,便是最好的坚守戒律。戒在于心,不在于形式。
◎问:戒和三昧耶誓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哪?对金刚乘弟子来说,守好了三昧耶戒是否等于守好了其它的戒?
●雪漠:三昧耶誓约是修密法的底线,也是根本之戒。它仅仅是戒的一种。三昧耶戒只是基本的戒。你不见,有许多修密的,人不老,却可能身先死去。要是他明白其他的戒并守持之,便可能化解命难。
◎问:关于“戒”这方面的文章或作品,您自己写的有吗?或用小说形式,或哲学形式来写的。
●雪漠:没有。我的戒只用于律己,从不曾律人,故不著书立说。我向所有的宗教都学习了自律之法,发现它们皆有过人之处。戒是自律的,不是希望别人来律我的。自律者得自律之益,放纵者得放纵之害。明白世间的规律是:自做自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知道该做啥,不该做啥,便是戒。想种善果者,便种善因。那避恶,便是戒。那趋善,便是慧。那妙用,便是定。如果不知道该做啥,不该做啥时,可以多看佛经的戒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6、戒是一种生活方式
◎问:请您讲一下关于“戒"在生活中的意义何在?在家居士必须要守的戒律有哪些呢?
●雪漠:戒是生活的分寸感,是一种生活方式。
◎问:您说“君若向佛道,戒律为大基”,我想请问一下戒律的问题,我觉得现在的大学生在学校很容易破戒,例如谈恋爱就会破了不邪淫,有时说善意的谎言,还有饮食方面,不知道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雪漠:戒以不有意伤害他人为基本底线。佛教有许多戒,是可以随顺世间法的,有许多与时俱进的内容,大多以对治欲望为主。戒为戒心,进而修定,进而得慧。无戒便无一切,能守戒者,方可能有大成。
◎问:佛学对戒有专门的定义,不是说谈恋爱也破戒,关键是你的发心。若做一切都以利他无我的菩提心摄持,就不会有大问题。我是这么理解的,不知对否?
●雪漠:这一点,很复杂,也是一言难尽的。不过,优良名犬,与一般狗之间的最大区别,是优良名犬有良好的定力,知道啥可做,啥不可做。我跟一般作家最大的区别便是我能学会放弃,那“放弃”,便是我的“戒”。没有放弃,便不会有成就。无论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都这样。人生太短,没有放弃,你的一生便会被垃圾装满,盛不下真正的好东西。盯住目标,放弃跟它无关的东西,一步步走向目标,便是成功的诀窍。要知道,那放弃,便是戒;那盯住,便是定;那一步步走,便是精进,那到达目的地,便是证果。
◎问:食色性也,克服色欲是不是也需要密宗里面修气脉的方法?
●雪漠:克服色欲,仅仅是戒。气脉明点修法是传承者之间传递的,是教内心传,非教外别传。当然,要是明白修法,是可能减少一些色欲之类烦恼的。
◎问:这个色欲太难克服了,有好办法吗?
●雪漠:明心见性之后,便可参破虚幻。
◎问、对于欲望,怎么对待呢?是不是只要满足欲望后放下就可以了?
●雪漠:没见性时,以戒为师,拒绝欲望;见性之后,欲望便如炎阳下的霜一样融化的。
◎问:萨迦班智达曾说:“愚者修大印,多成畜生因,或堕声闻灭,或生无色界。”请问,是什么原因呢?与真正的大手印区别何在?
●雪漠:对的。因为那愚者修的是所谓的大手印,仅仅是无记和顽空,多偏空而无明。不是真正的大手印。是故,堕入无记,便成畜生;堕入顽空,便生无色界。真正的大手印,是明空双运、三身五智俱足的。…
《三昧耶誓约与守戒》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