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书与心灵死亡
1、为什么要读书?
◎问: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有何作用?不读书又会有什么坏处呢?“尽信书不如无书”,您如何理解这句话?
●雪漠:读好书可治愚痴。治愚先治心,治心可改变命运。因为我们老是遇到坏书。不会辨别地信坏书,当然不如无书。
◎问:读好书可以治愚痴,可真正愚痴的人从来不会认为自己是愚痴的,他们不会去读书,也更不会知道什么是好书!怎样才能让这些人有所改变呢?有句诗:“书到今生读已迟”。您是怎么理解?
●雪漠:别管别人,先管好我们自己。当我们每个人管好自己时,世界的“气候”就会慢慢改变。那些其他“物种”也会慢慢“进化”。既然知道迟了,那就马上读吧,还来得及。
◎问:请问在学校里读的书和您所指的读书有什么不同?
●雪漠:学校的书是普遍营养,你自己要吃点“小灶”才好。
◎问:读书需要目的吗?读书与获取知识,与智慧有必然的联系吗?
●雪漠:读书得有目的,但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读书得到的大多是知识,但在经过了“悟”之后,知识也会变成智慧。
2、什么是心灵死亡?
◎问:请问不读书心灵真得会死吗?是怎么个死法?否则我怕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活着岂不是白活了?怎么才能认定一个人的心灵已经死亡?
●雪漠:许多人死了并不自知。自知“死”了的人,反而没有死。心灵死亡的人麻木,无爱心,自私自利,不知利他。
◎问:读书和心灵有直接的关系吗?什么是心灵死亡?
●雪漠:好书是心灵的营养,坏书是心灵的病毒。心灵的死亡是对生活感受力的丧失,对爱的丧失。心灵死了的人,只会爱自己,是不会爱别人的。
◎问:为什么一些人的读书都只能读到表层?内涵往往却被人忽略?不读书就代表心灵死亡吗?
●雪漠:那是你没有往更深处挖掘。深度的阅读需要生命的热爱,也需要灵魂去感受。有些不读书的人,可能会有另一种读书方式,比如有很好的良师益友,他也会间接读书。有时候,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便是善知识的重要。
◎问:我觉得不读书就等于心灵死亡。读书和上学受教育是两码事儿,停止这一状态的终点是肉体死亡。经常读书却被他人警告说小心成自闭,听者可笑,您是怎么看待的?
●雪漠:叫他们笑去吧。你自管读你的好书。静对好书寻乐趣,闲观云物会天机。
◎问:读书并不等于进学堂,啃文字,不局限在书本里,社会就是一本大的百科全书。“大漠三部曲”里的老顺也许没读什么书,但他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请问雪漠老师,所指的不读书,心灵会死亡,是指不吸纳“善的营养”,就会因“营养不良”而加快走向死亡吗?
●雪漠:是的。善是人一生必须的营养,尤其在现在充满“恶”的环境中。
3、“金钱时代”谈读书
◎问:如何看待读书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您觉得是书的定价高还是老百姓的收入低?
●雪漠:对于好书来说,是不存在定价问题的。相对于一瓶高档香水,再贵的书也很便宜。这要看你选择啥?
◎问:现在很多人读书都很功利性,怎样读才能使自己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宗教经典原文难以看懂,现代很多后人的解读有的未及精髓;有的浮光掠影;有的只是拼凑。读者也很难选择。
●雪漠:首先选择真正的好书。我的经验是各民族认可并传承下来的那些经典大多是好书。我的读书,首选是各国的一些著名的宗教经典。拼凑的好书,也是好书。
◎问:唉,就说我身边吧,一个二百多人的小单位,几乎无人读人文类书籍,有钱有闲只是物质消费,照这样推算,有几个中国人算是真正活着?就是对待读书的态度,一个人若把时间花在毫无功利性的读书上,在绝大多数人看来,绝对是个疯子。这种状况何时能改变?
●雪漠:别管世界。我们只做好自己的事。改变自己就是改变世界。眼看得太多时,心就会乱的。你只看住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
◎问:以前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中国的传统很重视读书,所谓“仕、农、工、商”,现在却颠倒过来了,为什么?
●雪漠:也没有倒过来呀。你那样认为,是因为你倒过来了。
4、拒绝欲望,好好读书
◎问:现在的人读书最缺少什么?
●雪漠:最缺少选择。许多读书的人,其实是在吸毒。
◎问:现在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阅读率变得越来越高,但我没有了以往拿着书来阅读的那种感觉。自从有了网络,书似乎已经与人的生活渐行渐远。有时会觉得自己越来越空虚,也越来越失去耐心。究竟该读哪些书籍才不会让心灵死亡?
●雪漠:只要内容好,我也愿意在网上阅读。多请教一些有知识的老师。他们会告诉你该读哪些书。多选择对心灵有益的图书,我最喜欢中国古代的经典,像《老子》、《庄子》,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背会了它们。读书要针对心灵的需要,要“学以致用”,但这用是“大用”。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心灵需要什么,你就读那心灵需要的。
◎问:请问什么时候读书最让人深刻牢记?曾在电视节目里,有位作家嘉宾说:“要读一些读不懂的书。”不解其意。这些书读起来应该很累。您能站在作家的角度来解释一下吗?您喜欢读哪类的书籍?
●雪漠:无论人生的任何阶段,都有需要读的好书。记不记得住不要紧,只要去读。就像我们吃饭,无论记不记住,那营养总是会得到的。“读不懂”其实是一种高度。跳高训练,一定不要在门槛上跳来跳去。要为自己设计高度和难度。读书亦然。累也好。读好书总是很累的。如同登高山很累一样,登山多了,脚力就健了。读书也是这样。
我喜欢大文化的书和宗教类书。如佛经、圣经、古兰经之类。我在跟那些大师的对话中,才一天天长大了。
◎问:对于读者,尽管不能达到那些圣人大师的高度,但如何从著作中辨出境界的高低是否究竟?生活在世俗的世界,只读心灵需要的书,够吗?
●雪漠:别管“究竟”。你只要在读书时觉得自己一天天爱他人了,自私少了,仇恨少了,埋怨少了,那便是受益了。好书如好人,要十分珍惜它。读心灵方面的书这其实也够了。每个人能做好自己,就是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问:周围诱惑太多,无法静下来读书,怎么办?现实生活中结识不到爱书的人——真的好孤独。是不是读书人其实都是孤独的?还是我索要得太多了?
●雪漠:先静心。拒绝欲望,再好好读书。真正的读书是学会拒绝欲望开始的。否则,你根本进不了好书的世界。你也许仅仅是寂寞,而不是孤独。真正爱读书的人,是不会孤独的。
5、读书重在“学以致用”
◎问: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怎么在这个荒诞的年代里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呢?
●雪漠:习惯是可以养成的。每天读几十分钟,开始时需要强迫,三个星期之后,就会习惯了。
◎问:步入中年之时,在完成家庭、社会等方面的义务外,读书的时间总是很少,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应该读哪些书为好?就读书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书能陪一个人走多远?
●雪漠:选一本能真正滋养自己心灵的经典,认真读透它。别图多,只求精。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学了,就会有感悟;有了感悟,就要有行为。不能改变自己行为的读书,是没有用的。学了一点,就要用一点。读了好书,重要是去“做”,而不是“想”。一部好书,人活多久,就能走多远。
◎问:您一年一般要读几本书啊?
●雪漠:我读书很多,除了写作、坐禅之外,我的时间都读书了。
◎问: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和走路哪个更好呢?
●雪漠:读书更重要。我们可读前朝书,已不能走前朝路。书可传承千年文明。
6、如何读书?
◎问:我看书偏科偏的厉害,喜欢历史政治类的。有时想开拓视野多看看别的书,但是往往看不了几页就不想看了,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雪漠:我正好相反。我喜欢看不同领域的书。当你真的有了包容之心时,就会包容其它领域的书。
◎问:用怎么样的一种心态去读书呢?很多时候受到工作和生活的影响,会大大影响到自己的心态摆不正而不想读书,这样又是为什么?真是很迷茫。
●雪漠:迷茫源于不读书。多读好书,就不会再迷茫了。
◎问:读书容易,可是怎么样才能真正读懂书中的内容呢?心神合一的境界不容易达到。
●雪漠:读书不仅仅用眼睛,更要用心灵。除了理解之外,还需要感受和品味。
◎问:看书时,多情的打动人,宁静的也打动人。现实中,却更期盼的是宁静。这诸多的情绪似人之干扰。人是多情之物,如何能在宁静与多情中取得平衡呢?
●雪漠:宁静于己,多情于世。爱世界时,情多些无妨;面对自己时,尚需要宁静。静可致远,定能生慧。
◎问:现代人很少愿意“苦难”地活着,都愿意“优越”地活着,叔本华把阅读看作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文化”,能使我们的心灵优美丰饶。爱默生说,读书使人的心灵变得高贵。请问老师您如何理解“优越”与“高贵”?
●雪漠:优越是一种心灵的满足,高贵是对欲望的拒绝。
◎问:书来源于生活,生活源于爱,爱来自心灵,您觉得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能让自己更儒雅一些?
●雪漠:自然、纯朴、简单、干净。
◎问:您的书,关注的是人类终极的问题,关注整个生命的意义,可以说是一步到位,直达灵魂,具有世界性、普世性的意义。有朋友说,多读其他思想家、哲学家等等的大作,然后才能理解您书中的思想和文化。从我自身的感悟是,先读您的书,吃透了精神,然后再去涉猎其它的书,更容易一些。您怎么看呢
●雪漠:一样的。殊途同…
《不读书与心灵死亡》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