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简谈佛教解脱的含义和次第▪P2

  ..续本文上一页到处碰壁,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但因为前面的信心非常俱足,他又不会退转。这个寻找的过程就是加行道。在加行道修到一定的时候,突然之间、刹那之间他就会发现,光明在那个东北角或者其他什么方向,见到光明同时就是“见道”,这个也叫“明心见性”。大手印文化把它称之为“契入大手印”。在香巴噶举中,生起次第完成后进入圆满次第,通过修拙火、幻身最后也会见到光明,进入“见道”。见到光明的时候,就明白了修行的方向,明白了如何修行。因此,禅宗讲“悟后起修”。“见”就是开悟,开悟之后才开始真正的修行,开悟前的修都是瞎修。

  

  当他见到光明之后,他就开始走向光明。这一步一步接近光明的过程,就是修行的过程,就是“修道”。悟后起修、见上起修都是指在开悟之后的那个状态中修炼,这才是真正的修炼,过去的所谓“修炼”不过是在积累资粮而已。在真理的光明之中,不断地修炼,直到最后融入光明,就达到了我们所说的“证道”。

  

  仅仅是融入光明还是不够的,因为你自己还有一些细微的无明没有除掉,必须用一种方便法门来消除细微无明和习气,使你不但融入光明,还化为光明。当你自己也变为光明后,才叫“证果”。

  

  但在大手印文化中对“证果”还有更高的要求,就是不仅仅要化为光明,而且心中还要没有光明这个名相,必须把这个名相也破掉。我有一首诗专门写到了“大手印”的境界:

  

  大风吹白月,清光满虚空。

  

   扫除物与悟,便是大手印。

  

  “大风吹白月”就是看到光明,“清光满虚空”就是保任光明,也叫接近光明,让那种光明充满自己生命的每一个时刻,禅宗里叫“打成一片”。赵州老和尚说,老僧用四十年的时间,才将功夫打成了一片。这就是保任。“清光满虚空”这个还不够,最后还要把这个“清光”的名相也扫掉,把对这份光明的执著和分别也扫掉,把对开悟、证悟的执著也扫掉,破除了“法执”,才叫“大手印”。

  

  《椎击三要诀》的法脉

  

  今天我们重点讲一讲资粮道、加行道之后,从“见道”开始,即“大风吹白月”、“清光满虚空“、“扫除物与悟”这三个阶段的修炼过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修炼这三个阶段的传承有很多,但非常精要的是一个法脉叫《椎击三要诀》。这个法脉源于印度。从印度传到中国的藏地、汉地之后,就在不同的佛教教派文化中有了相应的传承,比如宁玛派、噶举派里面就有其传承。

  

  《椎击三要诀》被称为“顿入”之法,非常的精要。我是如何得到它的呢?在民国时期,西部有一个著名的法师叫心道法师,他在年轻时就得了包括九世班禅在内的等许多的大师的指点,被授权为金刚阿奢黎。后来他到西部弘法,创立了“法幢宗”。现在中国西部的好多寺院中的主持和僧人,都是心道法师的弟子。心道法师还是太虚法师的弟子,他提出了一个口号:破邪显正,显密并弘,禅净双修。他的道场里,多建有三个堂,一个是念佛堂,用来修净土宗;一个是禅堂,用来修禅宗;还有一个密堂,用来修密宗。当他碰到有缘的居士或是喇嘛时,他就传密宗;碰到念阿弥陀佛的人,他就教他怎样念佛,各随因缘而进行教化。这个人非常有学问,但这个时代却少有人重视他。

  

  他把从一些藏地大德那里得到的《椎击三要诀》,传给了武威松涛寺的主持释达吉,释达吉又传给吴乃旦,吴乃旦传给了我。于是我把这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传递了下来。

  

  兰州有一位学者叫王运天,他专门整理和研究心道法师的资料。心道法师虽然在西部大力宏法,但是因为西部太偏僻,好多人并不知道他。在经过王运天先生的努力,心道法师的资料才得以收集。

  

  我是在很久以前得到《椎击三要诀》的,得到以后我把它翻译成了记诵体。这个法主要讲的是三个方面,第一是见道,第二个是修道,第三个是无修道,也就是刚才我所说的走近光明、融入光明、化为光明的整个过程。佛教中所有的修炼过程,都离不开这几个阶段。修炼的本质是生命科学,而不仅仅是宗教信仰。

  

  《椎击三要诀》

  

  大善解功德主大师 传

  

  雪漠撰颂

  

  南无大悲主,具恩上师尊。见似无垢光,定为智悲明。

  

  行若无畏佛,椎击三诀融。如是精进者,妙觉证今生。

  

  坦然离妄心,无纵亦无擒。离散见本觉,呼呸并斥心。

  

  续呼也吗火,无余唯愕惊。愕亦无挂碍,离言趋明通。

  

  了知法界性,印证妙明心。行住皆安然,贪嗔苦乐融。

  

  刹那与恒常,认知本来身。子母光明会,安住本体空。

  

  猛施呸字诀,不执空乐明。无有分别计,入定与出定。

  

  下座并上座,恒住无别境。未得坚固力,舍闹居静行。

  

  闭关务修持,恒常倍精进。不离法身见,殊胜复殊胜。

  

  椎击第二诀,定中决定生。妄念无计执,忧喜与贪嗔。

  

  旧境无连续,解脱之法身。犹如水中画,起灭相续生。

  

  所起法身王,所现明体空。现显与串习,随妄本净空。

  

  解脱殊胜法,离此皆谬论。

  

  解脱三要义,无修法身境。三要之见宗,融合智悲定。

  

  万法即真如,真如万法同。三世如来义,随契佛子行。

  

  除此无圣法,法身起妙行。智慧藏中藏,不似石中英。

  

  胜乐金刚教,传承三心印。付与心子持,深义契佛心。

  

  莫可轻弃之,勿失方便门。

  

  附:1、此法由心道法师得之于藏地大德,再传达吉、吴乃旦至雪漠;

  

  2、贡噶《椎击三要诀》最要口示:心注眼、眼注空,为一切要中之要。

  

   三要者:

  

  见:妄念起时,知自心相。观察自心,认知法性;

  

   定:决定信之,融妄念为,法身妙用,熟识法性;

  

   行:坚固定之,于念灭上,坚固而定,念无连续,法身不忘。

  

  《椎击三要诀》的第一段是赞美传承它的历代上师,“南无大悲主,具恩上师尊”,“南无”就是顶礼、皈依、尊敬,类似于一种敬仰;“大悲主”这里面代表着传承上师及传承这种文化的人,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这种文化;“见似无垢光,定为智悲明”,上师啊!所有的文化传承者们啊!你们的智慧就好像无垢的光明,就好像藏地那位伟大的尊者“无垢光”。因此,“无垢光”有双重意思,第一代指光明,第二代指“无垢光”大师,他曾写下许许多多伟大的著作,充满着智慧之光;“定为智悲明”,“智悲明”也有双重代指,一个代指法号为“智悲明”的一位大德,另外代指一切本具的的智慧、慈悲和光明。只有融合了这三种的定,才是真正的定。

  

  “行若无畏佛,椎击三诀融”,你的行为就好像大无畏的佛陀,并且与所有传承者及传承这种文化的大师一样,融合了《椎击三要诀》中的三诀——见、定、行,即见地、定力和行为,“如是精进者,妙觉证今生”,只要你像历代上师那样精进,就会“妙觉证今生”,即证得智慧,得到觉悟,获得自由,达到解脱。

  

  这个解释和传统的解释不太一样。在法幢宗中,比较重要的法脉包括了格鲁派和香巴噶举的一些宗教哲学。在明代,唐东喇嘛、宗喀巴大师都曾跟随过香巴噶举的一位大师学习,后来宗大师这一系的法脉中间也把香巴噶举传了下来。心道法师跟九世班禅学过密。

  

  其中“妙觉证今生”是指整个《椎击三要诀》讲的就是“大手印”的顿入法。当然大圆满法也对它非常看重。所以,《椎击三要诀》就像一个七彩的宝珠一样,折射出了不同的光彩,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色彩都非常的绝妙。因此,大手印文化、大圆满法都非常看重它。虽然它们在名相上有所不同,但追求的都是究竟的真理。我们不管那些名相是什么,首先来看看它对我们的生命有什么样的作用。

  

  如何见道?

  

  第二段讲的是如何找到真心的修炼过程。

  

  “坦然离妄心,无纵亦无擒。”什么叫妄心?妄念纷飞叫妄心,没有妄念的时候,就是真心。比如,天空中充满着乌云,乌云就是妄心;当乌云消散之后,一片朗朗的无云晴空就是真心;再比如,妄心是波浪滔天的大海,真心就是风平波静海面。当一个人远离妄心,远离杂念,如如不动时,就是真心。关于这一点,我在《大手印实修心髓》上讲得十分详细,有缘人可以看一看。

  

  所以说,“大手印”是生命科学,不是一般的宗教。当你没有妄心,没有妄想,没有杂念,进入真心状态之后,要“无纵亦无擒”,即不要让它丢了,也不要过于执著它。“纵”的意思就是把它松开、丢了;“擒”就是执著、抓紧。这都不对。过分的执著和过分的散乱都是不对的。“无纵亦无擒”就是在真心的状态下,坦坦然然,放松且不丢掉。

  

  “离散见本觉,呼呸并斥心”,这个是方便法门。当你远离了散乱,见到本具自性的时候,就是从事上明白了什么是真心。虽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便法门,但不论哪种法门,其修炼的目的都是为了见到真心。

  

  《椎击三要诀》是顿入法,实现顿入的方法就是通过“呸”字诀来明心见性。当你出现杂念的时候,通过“呸”字诀,就是用“呸”,狠狠地“呸”把妄念斩断,并且在一种吃惊、惊愕的状态下去寻找真心,然后安住于空性,不停地这样做,不停地这样做,在某一个瞬间你就可能见到自己的真心。关于这一点,这儿不详细地讲了。

  

  紧接着,“愕亦无挂碍,离言趋明通”,在那状态中你已经了无牵挂、远离了语言、远离了分别心、远离了任何概念,进入自己的真心。这就是如何让你见道的方法。“了知法界性,印证妙明心”,要明白法界自性的本质是什么?本质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都在瞬息万变。我们找不到任何有自性、能够永恒的本体,这个就是法界的本来面目。你不仅要明白这些道理,而且还要通过一种特殊的训练方式,来找到自己的真心,叫“印证妙明心”。

  

  关于入道的方式,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教派有…

《简谈佛教解脱的含义和次第》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