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萤火虫样的光明焕发出来,或许让别人看到还有这样一种发光的方式。这种传播过程的目的不在于推销什么,而是在于让需要这些文化的人知道哪里有这样的文化。当一种文化被埋在地下,而许多人却非常干渴的时候,我告诉他们这儿有一杯水,如果需要你可以来,如果不需要也可以,这叫随缘。所以,今天你用你的观念、思维对这种文化做了解读,很好,这是你的需要,别人可能有别的需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都很好。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说我?说我的原因是我没有办法说你,当我说你的时候,你觉得你不是这样。另外我也不能说噶举派别的大德,因为我不能对他指手画脚,我只能解剖我自己,让大家看看我做了什么事情,你们觉得对很好,觉得不对也不要紧。如果觉得好可以做为营养,如果不对可以做为废料。这就是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弃不善者而改之。你觉得我说的对可以听一下,觉得不对,你不要学我。
第三,因为你没有读过我的作品。我从来不自以为是的地把藏文化当成标签贴在我的作品里。《西夏咒》里没有一个“藏文化”标签,明白吗?我写的是一个个的灵魂,一个个活着的灵魂,一个个活着的人物的状态,一个个燃烧的生命状态,那里没有藏文化、汉文化、没有西方文化,什么文化都没有,只有人。只有人就是作家,如果有文化就是学者,如果有藏文化就是藏学家,雪漠(的作品里)什么都没有,只有一群活着的人在那个舞台上演绎着他们的人生,你觉得某个人好,你可以学他,觉得不好,就避免与他一样。所以,今天的香巴噶举文化仅仅是一个标本,仅仅是另外一种可能。我这儿没有希望从你的腰包里掏钱,也没有希望你给我封官,我把自己毫无功利地展示出来,只是为了一种可能性。假如你觉得我有功利性,那是你的认为,而我不是这样认为。你们可能不知道,今天演讲大厅的租用费二千五百元钱是我出的。本来藏传佛教文化院想要出这部分钱,但我觉得没关系,只要能用一点钱让大家有个交流的机会就很好了。
人是文化的综合体。作家关注在人性、关注人生命本身的时候,他的关注点与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不同。比如,外科医生关注的是人肌体表面,美容师关注的是美与不美,当你追一个女孩子的时候,她关注的是你的外表,她觉得你不漂亮所以不爱你……每一个人的关注点不同,当一个作家关注人性时候才是作家,关注文化的时候就是学者。
听众发言:尊敬的雪漠老师,尊敬的专家学者、各位热爱藏文化的同仁和朋友们,对于刚才那位同学的提问,我想讲我的一点点感想。
我们都知道佛依二谛而说法,一是世俗谛,二是胜义谛。当释迦牟尼佛讲法的时候,依世俗谛和胜义谛向众生宣解佛法。释迦牟尼佛曾说过佛有十八不共法,就是佛说我有十八不共法,这十八法是其他宗教不俱备的功德。那么我想请问(刚才提问的朋友),当佛说我有十八不共法的时候,是不是也有对“我”的执著呢?请回答。显然没有,当佛说法的时候,所说的“我”,你要从佛教的胜义谛和世俗谛两个角度去解读,否则你连佛陀都会误解。
藏文化属于青藏高原那片热土,她也属于所有热爱这片热土的人们,更属于全人类。藏文化不仅仅是哪些人的文化,只要你心中充满着慈悲,充满着智慧你就掌握了藏文化中最核心的密码。在我的心里,雪漠老师就是一个把藏文化的精髓:慈悲与智慧的火炬高高举扬的人。
听完了雪漠老师的演讲,在此献上我深深的敬意。
听众提问:我想说下自己简单的感受。雪漠老师你作为一个作家和大手印实践者,有着双重身份,我觉得很好。当我在阅读您的作品的时候,感到很清凉,在进入社会的时候,发现您是我的生命里非常重要的导师。众所周知,藏密非常注重觉受及每一步的修证,那么当无个数个人进入到香巴噶举文化的时候,您是如何实现对他们的关怀和指导呢?
雪漠:首先我说下,我是个普通的人,也不是高僧大德,我只是觉得在目前这样一种条件下,许多高僧大德被某些因素局限着,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事实上,我今天想告诉大家的是,所有的镣铐是自己加给自己心灵的,跟政府没有关系。政府是非常非常需要另外一种适合当代的营养,和谐社会的营养。当你给自己的心中带上枷锁的时候,你会觉得怕这怕那。我们换一种方式,把你的悲心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不要执著于一些名相。宗教精神是人的灵魂,在此前提下,我们为什么不用一种方便法门呢?方便和智慧双运才能解脱。当然我这里说的方便跟藏传佛教教法里说的方便不同。我们为什么不随顺世界众生的根器?为什么不传播些法律法规、人心都能接受的文化呢?我不是在讲法,我只在告诉大家我这样做过,要是你觉得也可以这样做一下,你真正会成为高僧大德,否则你只是寺院里的高僧大德,老百姓不知道你。而且当老百姓看到你贴了那么多标签的时候就吓跑了。不要贴标签。当时代不需要标签的时候,我们不要贴,换一种形式,换一种这个时代需要的形式,换一种文化来承载你的精神,展示你的悲心。让你智慧的火炬照亮整个世界。我只是在与大家交流,我不是上师,我始终觉得自己是一个标本,将自己的路展示给大家。曾经,佛陀讲法的时候,就是在告诉大家他走过怎样一条路。我们每个人都走过一条路,当每个人将自己的路展示出来的时候,对于不会走路的人就是一个启发。至于你是不是走这条路,这是个人的选择,我们没有任何的强求,我们只是随缘。我希望更多的人,也像我这样把走过的路,得到的心得与大家分享。
我在分享感悟,不是在分享智慧。我没有智慧,也没有愚痴,我是一个平常人,只是眼睛睁开了知道该怎么做,仅此而已。
听众发言:尊敬的雪漠老师,各位高僧大德,各位学友。我听过雪漠老师的讲座后觉得受益匪浅,他给了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启发:怎样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对接?怎样用现代的信息网络来传播、弘扬传统文化?今天,雪漠老师特别强调不要贴标签,直接将智慧甘露传递给大众,这个非常重要。佛陀讲过八万四千法门,他会对应不同根器的人,讲不同的法,以示方便。所以,今天雪漠老师的一席话也展示了一种方便。
其实,各种文化都需要一个旗手,一个榜样,如果雪漠老师仅仅是自己在修,那么他不会成为香巴噶举文化的传承者。比如,他通过他的作品、演讲、文化行,正在把智慧之水进行有效的播洒,我感觉这是大智慧、大方便。我真心地希望有更多的旗手、榜样来担当文化的传承者,因为目前的社会非常非常的需要。现在,世界正在一体化,正在朝着地球村的方向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引起了西方人极大的关注,但我们却对传统文化不在乎。如何能让东方优秀的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心灵受益,是当今社会要面临的一个非常紧迫和重要的问题。这是我的一点感想,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雪漠:谢谢!我还想再说下,我不是大师也不是高僧,只是一个善文化的倡导者。我不是在教训别人,因为我自己仍然有很多习气,比如我是一个作家,写文章也是我的习气,当然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所以,请大家不要认为我在指手画脚让别人做什么事。我仅仅是在倡导,这种倡导对与不对都不要紧,至少是一个启发,至少社会认可了我的传播方式。
听众发言:我非常感谢雪漠老师,因为他给了我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提示,我以前在学习很深的佛法理论的时候,常常不知所措。我曾经看过陈那的《集量论》,说圣者的智慧如果能跟世间的常人的接受力融合在一起才叫作二谛双运。以前我一直没有看懂,今天我听了雪漠老师讲座之后,觉得佛教积淀下来的那么多的宗教哲学是一个了不起的真理,为什么不给我们世间的人一些智慧之水呢?所以,我想陈那说的这些话,在雪漠老师的演讲中体现出来了,因为我真正感受到了智慧之水流到了我的心田。我会把圣者的智慧真正地用于行为之中,并将它做为我的方法与启示。谢谢大家!
雪漠:这次藏传佛教文化论坛带来了很多宝贝,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那是宝贝,包括今天上午王启龙先生的演讲。当时,我让学生马上拍照,因为很多东西很快就过去了。他告诉了我们中印研究院发展的另外一种方式,所以明天我想请王启龙先生到我们的香巴噶举文化论坛里再讲一讲,那么好的内容却少有人听得懂,少有人在意。我非常非常希望他给我们提供另外一个不同的标本,就像我在这儿提供给你们的,至少可以告诉大家还可以这样。所以,我马上让我的学生联系王启龙先生,向他发出邀请。自己的东西自己很清楚,但别人的东西,别人不说我们是不知道的。我们都是在以一个小学生的心态,向世界学习。人长眼睛不是用来发现别人毛病的,而用来学习别人优点的,不是让自己热恼的而是让自己清凉的。如果我们用眼睛来发现别人的毛病而让自己产生热恼、痛苦,那么不如是瞎子。所以,我们用心来学习,用眼睛来发现美,用行为体现美,用生命实现美,让世界变得更美,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如果见到什么都让自己感到痛苦、烦恼、别扭,这就是地狱、畜牲、饿鬼。所以,六道轮回是一种生命状态,一切在于自己的心、自己的眼睛,有什么样的心灵,有什么样的眼睛就有什么样的世界。
谢谢大家!
《香巴文化走出尘封历史》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