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教、智慧与灵修——大渡网专访▪P3

  ..续本文上一页间如果找那个心的,就是正修――正确的修法。在这个心之外,寻找一种别的东西,那么就不是正修。比如,让自己身体变得美,寻求心外的东西,寻找生理的感受,寻找保佑呀,或是寻找别的东西的时候,这不叫修炼。这种瑜伽没有意义。

  灵修里面也有一些非常好的导师,比如克里希那穆提,他修得就比较好。比如奥修,奥修的东西也很不错的,就是他们的灵修非常接近于佛教的修炼。但是,中间还需要有一些超越的东西,他在世间法里面的那种修炼和佛教的修炼是一样的,但在出世法当中,还没有达到一种升华和超越,这种修炼还是世间法的修炼。包括现在的瑜伽也罢,灵修也罢,如果不能破除一种执著、找到那份觉悟的时候,那一切属于世间法的修炼,它离解脱还有一定距离。因为他始终把自己的心灵和解脱寄托在心外的东西,就达不到真正的自由,得不到真正的解脱。解脱是一种绝对自由,绝对自由就是没有任何条件的一种自由,这才叫解脱。如果有一种条件,比如他通过念一个咒子、观想一个佛像,或者,关在一个房子里面,与世隔绝,他感到很快乐,很自由。因为这个条件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不是解脱。现在好多瑜伽,灵修还是有条件的修炼,它还处在修炼的初级阶段。

  主持人:我们能不能把修心看成心灵瑜伽与形体瑜伽这本质的区别呢?

  雪漠:对。这是对的。形体瑜伽如果追求一种身体的完美、身体的健康,而不在心性上入手的,这些瑜伽是形体瑜伽,这些瑜伽也不错的。但仍然停留在物质的层面,达不到一种形而上的精神层次的时候,这种修炼还是浅层次的。只有把心灵瑜伽和形体瑜伽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进入真正的修行。修行有两种方面,第一方面是修炼自己的心灵和心性,这是第一层次。当你的心灵或心性修的非常好的时候,然后用你的行为把这种心灵和心性体现出来,就是修行的行。心灵的“心”是自己铸造的,行为的“行”是面对社会的。只有心灵的修炼和面对社会的行为构成完美的一体的时候,这种修行才有意义。单纯的心灵瑜伽或者单纯的形体瑜伽都不是最完美的修行,心灵瑜伽最终还要体现在行为上。

  主持人:您不仅仅是位瑜伽行者,同时也是著名的作家。您在自命为“红云窟”关房里,修了八年小乘禅定,修了十二年光明大手印,除了宗教修炼之外,您还以写作的方式禅修或是以禅修的方式写作,请您谈谈禅修与写作之间的联系吗?

  雪漠:这个修行和自己行为的分别,在修行的终极阶段,这是有分别的。就是说修行有三个阶段,一般禅宗的说法它就是破初关、重关、牢关三关。现在好多禅宗的三关说法是不对的,这是他们的理解,我认为他们是不对的。我认为的“三关”是这样的,第一关就是明心见性,明白什么是真心,什么是空性,这是第一关。就是当你看到空性光明、解脱的光明的时候,这是第一关;第二关就是把这种光明打成一片,让你的生命中充满这种光明,这是第二关;第三关的时候,当你自己触摸到这种光明,融入这种光明,却又不执著这种光明。因为这种光明也是一种执著,把这种光明再扫掉,最终达到证得光明而不执著这种光明,这才叫平常心。平常心是这个东西,所以好多人说的平常心不是“平常心是道”的那个平常心。真正的平常心就是证得智慧而不执著这种智慧的自然动态,才叫平常心。这是禅宗里的说法。

  在佛教里有五级证道,它认为有五个步骤,第一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修道。你刚才说到的分别心在见道和修道之前它就存在,那时候吃饭、喝水、坐禅、修行是分开的,那时候必须座上修。因为一下座的时候就没有那种觉受,没有那种证悟,这时需要座上修。

  当你明白之后,明心见性之后,当你把那种光明打成一片,当你的生命中间无时无刻都离不开那种光明和空性的时候,这时候所有的分别都消除了。当你知道一种真理的时候,证得那种东西的时候,你吃饭、喝水,那种东西仍然存在,离不开了。

  你的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它照出整个世界,世界中的风风雨雨,熙熙攘攘,在镜子里面非常清晰地体现了出来,但镜子是如如不动的。这在《金刚经》里说,“不着于相,如如不动。”当你达到这种境界的时候,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画面已经很难能让你心灵的宁静和波动。他不可能看到一团大火,就会感到恐惧,觉得要烧毁这个镜子,因为镜子里的音像是不会产生热量的;不会看一个美女,镜子就会非常快乐;不会看到一个魔鬼,镜子就会感到恐惧。这时候,世界上的一切,已经影响不了他心灵的宁静的时候,那么,你的所有的行为都不可能改变你心中那份觉悟。这时候,二十四个小时都在那种空性光明中,你无时不在修行,你随时随刻都在修行,写作也罢,吃饭也罢,行住坐卧也罢都在修行,这就是禅宗里说的“行住坐卧, 不离这个。”赵州老和尚说老僧用了四十年时间才将功夫达成一片。打成一片之后,他生命的整个光明和他的生命时空融为一体, 无时不在修行。他走路在修行,吃饭在修行,因为这些东西都不能使他的心产生波动,这才是真修行。这时候,闭关也罢,不闭关也罢,都没有修行的名相。你看不到他在修行,这时候在禅宗里就叫“和光同尘,扫除悟迹。”光明和灰尘已经没有啥分别了。扫除悟迹,就是那开悟的样子和证得智慧的样子已经没有了。那种境界也就是《阿含经》里说到的:“虚空与手掌无别。”《阿含经》有个说法,当阿罗汉证得阿罗汉果的时候,它用了两句话来形容:第一,“虚空和手掌无别”,手掌和虚空没有分别了;第二就是“黄金与牛粪同值”,他认为黄金和牛粪都一样的价值了。当你没有这种分别心,达到那种境界的时候,写作也罢,修行也罢,做其他事情也罢,他都不会再变糊涂,不会再迷了。我们举个例子,当你明白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你吃饭也知道这个,睡觉也知道这个,你就不会迷茫了。这时候,你做什么的时候,打喷嚏也罢,都不能改变你的明白了。那个时候,他已经没有修行的这个相了,但无时无刻在修行,无时无刻不在修行,这在大手印里叫无修瑜伽,在五级证道里最后就是无修道。看起来已经“无修”了,没有修的名相,但始终在修,他离不开那个东西了,但把修的执著给打破了,就是这样的。

  主持人:您怎么说您的夫人在您的生命里是最美的收获,在生活中您称她为“老板”?您说说为什么这样称呼她呢?

  雪漠:是这样的。我觉得我老婆修得比我好。为什么呢?她确实没有什么执著。好多时候,我的好多东西是在着意地那样修炼的,比如对于一些名呀,利呀,在着意去看淡它,扫除它,而她纯粹没有这个概念。金庸有一部小说《射雕英雄传》,黄药师评价过周伯通,他说他看淡了名利什么什么的可以到桃花岛上去修炼,但是周伯通从来就没有这个概念。 我老婆就是这样的人,她没有这个概念。她的心本来就是那个样子,一直就是那个样子,所以我觉得这一点我不如她,我是通过修炼达到这种境界,她本来就是这样的。

  第二,为什么说她是我最美的收获呢? 这个世界上,我遇到好多人,其中也有许多优秀的无私的帮助过我的人,这些人中间,我老婆属于其中一个,是非常典型的一个。她的所有生命时空,做的事情就是让我健康、快乐,她没有她自己。有一次我开了一个玩笑,我说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她自己站在火中的时候,她不会想到自己站在火里,她反而会提醒你:“小心不要让开水杯烫着你的手。”她就是这样的人,这种人不多。在这个世界上,当一个人得到这样的人的时候,无论他有什么样的身份都不要紧,这样的人是世界上最值得珍惜的人,这种朋友也是世界上最值得珍惜的朋友。

  比如像古之草就是这样的朋友,她就是这样的。她现在放下了很多东西,不去工作,专门研究我的作品,想把这种精神传递出去,而且没有任何功利心,她也属于这样的朋友。当一个人得到这样的朋友,也是人生最大的收获。如果得到这样的家人,也是最美的收获。除了这些东西之外,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人生当中最难得是真情,别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真情无价。

  为什么叫她“老板”呢?我始终觉得,她是我家里的主人,也许你没看到,她训我的时候像训儿子一样,她没有这个概念,她没有觉得象别人那样,都说雪漠老师呀修行修的好,她当我的弟子,她没有这个概念,她该训就训,该揍就揍。有时候她揍我的时候就象母亲揍儿子一样,当然这是开玩笑。我的意思就是在我的生命当中,有一个管我的人,我除了修行、读书、写作之外什么都不懂。我是我们家里最无能的人,我做一个很小的事情的时候,她都觉得不顺眼。为什么呢?因为我不善于做家务,一做就会一塌糊涂,就是这样的,所以我称她为“老板”。她可以帮助我。这个世界她是唯一的一个,其他的人,包括我的父亲母亲都不这样。我的母亲和父亲始终就认为我是菩萨。像自己的母亲父亲认为儿子是菩萨就很有意思。他们很小就认为我是菩萨转世的。我对他们非常好,他们觉得我就是菩萨。我可不这样,我始终当他们最好的儿子。

  主持人:谢谢雪漠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听说您的下一部小说《西夏咒》也即将面世,预祝您取得更大的成功, 雪漠:谢谢你,谢谢大家!

  

《佛教、智慧与灵修——大渡网专访》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