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些要搞清楚。不然一听好像都对,其实都不对。这就是老师的重要了,师道,就晓得取舍,把对与不对告诉学生,所以说写文章不可使人走上误解的路。
因缘 因果
我们这里研究是书院的办法,同学师生之间彼此讨论研究。十二因缘的重点在哪里?就是无明缘行中间这个"缘"哦,因是因,缘是缘。因果是讲大原则,有因一定有果。不过这个因果有个大讨论,譬如龙树菩萨后来写《中论》,表面上看到他把因果都推翻了,都是空的,实际上有因果哦。
当年我在峨嵋山闭关下来到成都,一班大和尚,有八九个,都是同虚云老和尚那样威风的大老,在文殊院请我吃饭,就提佛法的因果问题。讲到禅宗百丈野狐禅的公案,说法一字之差,五百年野狐身。然后一个老和尚问,究竟成佛跳出了因果没有?我说当然还在因果之内,因果无所谓跳出,也没有出,也没有入,即空即有,证得菩提是因,进入寂灭是果,因果历然,很清楚。
因果是一个大原则,因果的作用是因缘,所以这个因缘,中国这个"缘"字特别好,佛经中文这个翻译不得了的好。缘是攀缘,一个连锁一个的关系。比如说这是某某人的老三,他上面一定有老大老二。如果这是老四,上面一定还有三个。它一个一个连锁来的。
刚才讲到量子力学,量里头有波长,那个波动里头就有粒子,那个粒子就是缘,那个波就是因。而这个粒子,它不会永远是粒子,它会变成波,变成因,之后变变成粒子,都是因缘连锁的关系。佛学讲因缘是一切有,也是物理世界中一切都有因缘,那么因缘的本身有东西吗?没有,是空的。等于现在讲量子力学波跟粒的关系,波跟粒两个最后的动能是什么?不知道。
因缘的道理非常地深,所以无明起来一定缘行。譬如你累了,夜里需要睡眠,睡了之后不一个是什么?一定醒,假如睡是无明,醒来是行,无明缘行对不对?这很明显的嘛,睡好了一定醒来,你睡一万年也会醒。刚刚一醒那个就是行,你不知道怎么醒的。无明缘行,行缘识。醒了以后就有思想了,行接着就有识了,那个心意识起作用了,很清楚。思想一来就有身体的感觉。识缘名色。名色就是身体的感觉,名是精神的意识,色就是身体,色是地、水、火、风、空五大,是物理的,物质的。
我就拿睡眠来给你们讲,你要这样去研究体会,不是讲理论。换句话说,你打坐入定,入到一念不生无明定,也会出定。出定一定缘行,接着心识作用就起来了。
所以这个意识一醒了,你就感觉有身体。比如说有一个受阴境界,非常好体会的,你们诸位一定有经验。当你十几岁的时候,天气不冷不热,很不想去上课,懒洋洋地睡在那里好舒服啊!可是这个身体呢?有没有感觉?只觉得身体软软的,那个是名色的作用。马上就更清醒了,名色就是身体起了作用。名色缘六入,哪六入?色、声、香、味、触、法这六种,哗!就进来了。你一睡醒以后,慢慢感觉自己有身体了,马上去枕边拿手机,打个电话给朋友吧。色声香味触都来了。
触,起来活动了,触就有受,就有感觉了嘛。白天忙了十个钟头、二十个钟头,吃饭、应酬、做事情,都在感受中。然后是爱,就喜欢了,喜欢做的事情拼命去做。爱就取,抓得很牢。取就缘有,一个连锁一个来。这个一动,下面是什么,你自己看得很清楚。爱缘取,取缘有,家庭啊,父母、妻子啊,名誉、财产啊,就是现有的人生。活着下一步一定有老,老就有死,死了以后等于又睡觉,又无明去了。明天早晨怎么醒的?不知道。所以我说你们参禅,了生死,看看晚上自己怎么睡着的,早晨怎么醒来,这一夜中间这一段完全无明,你搞不清楚。
佛说这每一个动作,过程都是无主宰的,没有一个人给你做主的,也不是上帝,也不是鬼,也不是神,也不是阎王,也不是菩萨;非自然,不是空洞自然而来的,它有物理的作用,有科学性的。因为无主宰,非自然,所以叫缘起,缘生,因缘所生;性空,它的本性体空,没有实在的东西,也叫性空缘起。所以佛有个偈子:"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一切皆是缘生性空,性空缘起。
十二时辰与十二因缘
印度的释迦牟尼佛,跟中国的老子、孔子,差不多都在同一个时代。十二因缘,其实跟中国文化的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一个道理。这个物理世界的转法,与这十二个轮转次序是一样的。这个十二因缘,同我们太阳系十二个时辰连在一起,产生药师佛的修法。密宗的时轮金刚修法也是用这个。所以药师佛前面有十二神将,管十二时辰,十二因缘的一步一步的修法。这个不再深入跟你们讲了,你们学佛连显教都没有学通,更不要谈密教了,所以不跟你们讲。因为讲这十二因缘的重要同生死的关系,才连带顺便讲了一点。
最重要的两个缘
我刚才讲,平常给你们讲笑话,人生是"莫名其妙的生来",一片无明来的,"无可奈何的活着",十二个轮盘永远在转,最后又老死,回到无明,"不知所以然的死去"了。学佛的人就不甘愿,要打破这个无明,弄清楚它究竟是怎么来的。破了无明叫大彻大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开悟了。无明没有打开,都是白搞的。那么十二因缘同刚才讲的第三转*轮,中国佛学把它归成一个偈子:"无明爱取三烦恼,行有二支属业道。从识至受并生死,七支同名一苦报。"都说过了,把十二因缘归到四谛。后面佛分析出来,一步一步做科学的心理分析力物理的分析。
我们下午为什么讲这个呢?因为同生死来去有关系。所以佛法传到中国,讲到如何修行成佛,最初的翻译都是讲如何用功,像《修行道地经》、《达摩禅经》。尤其《修行道地经》特别告诉你,学佛不管出家在家,如何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首先要了解生死的道理,再来谈修行。南北朝、隋唐以后学佛,专讲大话,讲大的佛学,修行基本道理都不行,所以修行人越来越少。修行道理原始是从三转四谛*轮,十二因缘生死的道理这里来的。现在我们了解了"行有二支属业道",最重要的是行、有这二样。
我们生命从入胎以后,怎么会成长为现在的人?怎么样活到几十岁?后面的动能是什么?你说靠营养,靠医药,靠饮食,究竟靠什么呢?其实就是一个"行",有一个永远的动力在,它永远存在。这是一个大问题了。
讲到这个问题,牵扯到全部佛学。我笑这一百多年来讲唯识的,尽管讲《楞伽经》是唯识的要典,他们却讲错了,统统没有把握重点,都忘了根本道理,只在名相上转。现在给你们漏一点消息,尤其你们年轻的这一些教授们,更要知道唯识。《楞伽经》就唯识,佛为什么提出一个阿赖耶识?他否定了世界上一切宗教,什么上帝、神、菩萨、做主的,都没有,而是缘起性空。生命有个根本,这个根本是一片无明,这个无明,照唯识大乘的道理叫阿赖耶识,非常伟大的一片无明,在你没有悟道以前,恢复不了那个光明。
三种相 三种识
在《楞伽经》上,大慧菩萨问佛有关生命是唯心唯识的,是心物一元的本体,这个说法已经脱离了宗教。你翻开《楞伽经》看,那都是大要点、大科学了。这些大菩萨们向佛问,也就是大科学家向祖师爷问。佛说识有三种相:转相、业相、真相。这个生命,万有的宇宙永远在转动,就是这个动能。你懂了这个,我们普通人也可修到成佛,也可修到死亡,也可使它成长,只看你这一转的功能,这是转相。至于业相,就是刚才讲到的行有二支,也就是现象。还有一种是精神意识的真相。
《楞伽经》首先提出与生死关系的识,佛说有几种识呢?三种:真识、业识、分别事识这三种。详细分析就是八识。这还不算,下面告诉你修行很重要的问题。大慧问佛,整个生命的现象,物理世界与个人的生命世界,生、住、灭是怎么来的?这个世界为什么要生出万有的生命,怎么生的?住就是存在,怎么存在呢?这个宇宙万有,世界几千万亿年永远有,人的生命永远转出来,像去年、今年,昨天、今天,一切的一切都会死亡、过去,过去了怎么又来?现在要研究这些现象,都牵涉到科学。
佛答复说,"流注生,相生;流注住,相住;流注灭,相灭。"所以拿现在科学讲量子的波、粒在动,这整个世界是量子在动,这个科学的讲法,完全符合佛的说法。"流注",像一股瀑流水,电能一样,永远不断地上来,就是行阴,这个是本体的功能。"流注住,相住",整个万有的现象就显出来了。"流注灭,相灭",现象就没有了,没有了不是断了哦,又会流注生。
流注的功能决定生死
流注的功能是什么?阿赖耶识。所以阿赖耶识有等流,善、恶、不善不恶,一齐在流动,就是等流,生命的本体是这样。所以修行是如何把这个停住,你打坐得定是"住",就是把行的功能关掉。这还不是究竟哦,刚才我们这个扩音器,杂音很大,把它一转关掉了,那个杂音没有了。怎么去关掉?这叫"定",叫"住"。这里头产生的问题很大,我只要有本事把它关掉,"住"了,我就可以把这个肉体生命停留一万年,甚至也可以把它现在毁掉,马上生出来另一个生命。基本上是这样,这叫不可思议的力量了。
所以他说阿赖耶识的功能包括两个最大的作用:一个是等流习气,等流果,基本上没有善恶,也没有不善不恶,而是非善非恶一齐来,有物理世界一齐来的功能。为什么变出我们个别的生命呢?这个叫异熟习气,异熟果,业报来的,同心理行为有关系。所以这么一个大科学问题叫唯识。至于所谓的第六意识、分别心等等,都是小玩意儿。但是有一个大原则,要配合现在科学讲才比较清楚。
那么这个开始怎么来的呢?后果怎么样呢?为什么宇宙会变出来这么一个现象?…
《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二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