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與生命的認知 初講 第二日▪P3

  ..續本文上一頁些要搞清楚。不然一聽好像都對,其實都不對。這就是老師的重要了,師道,就曉得取舍,把對與不對告訴學生,所以說寫文章不可使人走上誤解的路。

  

   因緣 因果

   我們這裏研究是書院的辦法,同學師生之間彼此討論研究。十二因緣的重點在哪裏?就是無明緣行中間這個"緣"哦,因是因,緣是緣。因果是講大原則,有因一定有果。不過這個因果有個大討論,譬如龍樹菩薩後來寫《中論》,表面上看到他把因果都推翻了,都是空的,實際上有因果哦。

   當年我在峨嵋山閉關下來到成都,一班大和尚,有八九個,都是同虛雲老和尚那樣威風的大老,在文殊院請我吃飯,就提佛法的因果問題。講到禅宗百丈野狐禅的公案,說法一字之差,五百年野狐身。然後一個老和尚問,究竟成佛跳出了因果沒有?我說當然還在因果之內,因果無所謂跳出,也沒有出,也沒有入,即空即有,證得菩提是因,進入寂滅是果,因果曆然,很清楚。

   因果是一個大原則,因果的作用是因緣,所以這個因緣,中國這個"緣"字特別好,佛經中文這個翻譯不得了的好。緣是攀緣,一個連鎖一個的關系。比如說這是某某人的老叁,他上面一定有老大老二。如果這是老四,上面一定還有叁個。它一個一個連鎖來的。

   剛才講到量子力學,量裏頭有波長,那個波動裏頭就有粒子,那個粒子就是緣,那個波就是因。而這個粒子,它不會永遠是粒子,它會變成波,變成因,之後變變成粒子,都是因緣連鎖的關系。佛學講因緣是一切有,也是物理世界中一切都有因緣,那麼因緣的本身有東西嗎?沒有,是空的。等于現在講量子力學波跟粒的關系,波跟粒兩個最後的動能是什麼?不知道。

   因緣的道理非常地深,所以無明起來一定緣行。譬如你累了,夜裏需要睡眠,睡了之後不一個是什麼?一定醒,假如睡是無明,醒來是行,無明緣行對不對?這很明顯的嘛,睡好了一定醒來,你睡一萬年也會醒。剛剛一醒那個就是行,你不知道怎麼醒的。無明緣行,行緣識。醒了以後就有思想了,行接著就有識了,那個心意識起作用了,很清楚。思想一來就有身體的感覺。識緣名色。名色就是身體的感覺,名是精神的意識,色就是身體,色是地、水、火、風、空五大,是物理的,物質的。

   我就拿睡眠來給你們講,你要這樣去研究體會,不是講理論。換句話說,你打坐入定,入到一念不生無明定,也會出定。出定一定緣行,接著心識作用就起來了。

   所以這個意識一醒了,你就感覺有身體。比如說有一個受陰境界,非常好體會的,你們諸位一定有經驗。當你十幾歲的時候,天氣不冷不熱,很不想去上課,懶洋洋地睡在那裏好舒服啊!可是這個身體呢?有沒有感覺?只覺得身體軟軟的,那個是名色的作用。馬上就更清醒了,名色就是身體起了作用。名色緣六入,哪六入?色、聲、香、味、觸、法這六種,嘩!就進來了。你一睡醒以後,慢慢感覺自己有身體了,馬上去枕邊拿手機,打個電話給朋友吧。色聲香味觸都來了。

   觸,起來活動了,觸就有受,就有感覺了嘛。白天忙了十個鍾頭、二十個鍾頭,吃飯、應酬、做事情,都在感受中。然後是愛,就喜歡了,喜歡做的事情拼命去做。愛就取,抓得很牢。取就緣有,一個連鎖一個來。這個一動,下面是什麼,你自己看得很清楚。愛緣取,取緣有,家庭啊,父母、妻子啊,名譽、財産啊,就是現有的人生。活著下一步一定有老,老就有死,死了以後等于又睡覺,又無明去了。明天早晨怎麼醒的?不知道。所以我說你們參禅,了生死,看看晚上自己怎麼睡著的,早晨怎麼醒來,這一夜中間這一段完全無明,你搞不清楚。

   佛說這每一個動作,過程都是無主宰的,沒有一個人給你做主的,也不是上帝,也不是鬼,也不是神,也不是閻王,也不是菩薩;非自然,不是空洞自然而來的,它有物理的作用,有科學性的。因爲無主宰,非自然,所以叫緣起,緣生,因緣所生;性空,它的本性體空,沒有實在的東西,也叫性空緣起。所以佛有個偈子:"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一切皆是緣生性空,性空緣起。

  

   十二時辰與十二因緣

   印度的釋迦牟尼佛,跟中國的老子、孔子,差不多都在同一個時代。十二因緣,其實跟中國文化的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一個道理。這個物理世界的轉法,與這十二個輪轉次序是一樣的。這個十二因緣,同我們太陽系十二個時辰連在一起,産生藥師佛的修法。密宗的時輪金剛修法也是用這個。所以藥師佛前面有十二神將,管十二時辰,十二因緣的一步一步的修法。這個不再深入跟你們講了,你們學佛連顯教都沒有學通,更不要談密教了,所以不跟你們講。因爲講這十二因緣的重要同生死的關系,才連帶順便講了一點。

  

   最重要的兩個緣

   我剛才講,平常給你們講笑話,人生是"莫名其妙的生來",一片無明來的,"無可奈何的活著",十二個輪盤永遠在轉,最後又老死,回到無明,"不知所以然的死去"了。學佛的人就不甘願,要打破這個無明,弄清楚它究竟是怎麼來的。破了無明叫大徹大悟,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開悟了。無明沒有打開,都是白搞的。那麼十二因緣同剛才講的第叁轉*輪,中國佛學把它歸成一個偈子:"無明愛取叁煩惱,行有二支屬業道。從識至受並生死,七支同名一苦報。"都說過了,把十二因緣歸到四谛。後面佛分析出來,一步一步做科學的心理分析力物理的分析。

   我們下午爲什麼講這個呢?因爲同生死來去有關系。所以佛法傳到中國,講到如何修行成佛,最初的翻譯都是講如何用功,像《修行道地經》、《達摩禅經》。尤其《修行道地經》特別告訴你,學佛不管出家在家,如何跳出叁界外,不在五行中,首先要了解生死的道理,再來談修行。南北朝、隋唐以後學佛,專講大話,講大的佛學,修行基本道理都不行,所以修行人越來越少。修行道理原始是從叁轉四谛*輪,十二因緣生死的道理這裏來的。現在我們了解了"行有二支屬業道",最重要的是行、有這二樣。

   我們生命從入胎以後,怎麼會成長爲現在的人?怎麼樣活到幾十歲?後面的動能是什麼?你說靠營養,靠醫藥,靠飲食,究竟靠什麼呢?其實就是一個"行",有一個永遠的動力在,它永遠存在。這是一個大問題了。

   講到這個問題,牽扯到全部佛學。我笑這一百多年來講唯識的,盡管講《楞伽經》是唯識的要典,他們卻講錯了,統統沒有把握重點,都忘了根本道理,只在名相上轉。現在給你們漏一點消息,尤其你們年輕的這一些教授們,更要知道唯識。《楞伽經》就唯識,佛爲什麼提出一個阿賴耶識?他否定了世界上一切宗教,什麼上帝、神、菩薩、做主的,都沒有,而是緣起性空。生命有個根本,這個根本是一片無明,這個無明,照唯識大乘的道理叫阿賴耶識,非常偉大的一片無明,在你沒有悟道以前,恢複不了那個光明。

  

   叁種相 叁種識

   在《楞伽經》上,大慧菩薩問佛有關生命是唯心唯識的,是心物一元的本體,這個說法已經脫離了宗教。你翻開《楞伽經》看,那都是大要點、大科學了。這些大菩薩們向佛問,也就是大科學家向祖師爺問。佛說識有叁種相:轉相、業相、真相。這個生命,萬有的宇宙永遠在轉動,就是這個動能。你懂了這個,我們普通人也可修到成佛,也可修到死亡,也可使它成長,只看你這一轉的功能,這是轉相。至于業相,就是剛才講到的行有二支,也就是現象。還有一種是精神意識的真相。

   《楞伽經》首先提出與生死關系的識,佛說有幾種識呢?叁種:真識、業識、分別事識這叁種。詳細分析就是八識。這還不算,下面告訴你修行很重要的問題。大慧問佛,整個生命的現象,物理世界與個人的生命世界,生、住、滅是怎麼來的?這個世界爲什麼要生出萬有的生命,怎麼生的?住就是存在,怎麼存在呢?這個宇宙萬有,世界幾千萬億年永遠有,人的生命永遠轉出來,像去年、今年,昨天、今天,一切的一切都會死亡、過去,過去了怎麼又來?現在要研究這些現象,都牽涉到科學。

   佛答複說,"流注生,相生;流注住,相住;流注滅,相滅。"所以拿現在科學講量子的波、粒在動,這整個世界是量子在動,這個科學的講法,完全符合佛的說法。"流注",像一股瀑流水,電能一樣,永遠不斷地上來,就是行陰,這個是本體的功能。"流注住,相住",整個萬有的現象就顯出來了。"流注滅,相滅",現象就沒有了,沒有了不是斷了哦,又會流注生。

  

   流注的功能決定生死

   流注的功能是什麼?阿賴耶識。所以阿賴耶識有等流,善、惡、不善不惡,一齊在流動,就是等流,生命的本體是這樣。所以修行是如何把這個停住,你打坐得定是"住",就是把行的功能關掉。這還不是究竟哦,剛才我們這個擴音器,雜音很大,把它一轉關掉了,那個雜音沒有了。怎麼去關掉?這叫"定",叫"住"。這裏頭産生的問題很大,我只要有本事把它關掉,"住"了,我就可以把這個肉體生命停留一萬年,甚至也可以把它現在毀掉,馬上生出來另一個生命。基本上是這樣,這叫不可思議的力量了。

   所以他說阿賴耶識的功能包括兩個最大的作用:一個是等流習氣,等流果,基本上沒有善惡,也沒有不善不惡,而是非善非惡一齊來,有物理世界一齊來的功能。爲什麼變出我們個別的生命呢?這個叫異熟習氣,異熟果,業報來的,同心理行爲有關系。所以這麼一個大科學問題叫唯識。至于所謂的第六意識、分別心等等,都是小玩意兒。但是有一個大原則,要配合現在科學講才比較清楚。

   那麼這個開始怎麼來的呢?後果怎麼樣呢?爲什麼宇宙會變出來這麼一個現象?…

《禅與生命的認知 初講 第二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