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與生命的認知 初講 第二日▪P4

  ..續本文上一頁佛說是"不可思議熏,不可思議變",一切都在變化。所以你打坐修定,身體比較健康,比較好,這是不可思議熏不可思議變,變出來的。你如果不打坐,不修定,或者那個熏習變壞了,就變得不同了。了生死的功能也是如此啊!所以先要把這個原理搞清楚。

   我們今天開始修行,就靠自己不可思議熏,決心用功要去變它,不是變不了,是要知道變的方法。這是講小乘的基礎道理也就在大乘裏頭,這是個大科學的問題。

   大家聽累了吧,休息一下。

  

   第四堂

   你們要學修養,儒家也好,道家也好,佛家也好,學禅也好,記住,回去生活都保持這半個鍾頭的精神,這是真講學問修養了。儒家的學問"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大學》的第一步,就是教子弟後輩,先學止靜的功夫。

  

   諸葛亮的名言

   所以我幾十年提倡諸葛亮的《誡子書》,諸葛亮不是道家,完全是儒家。他一生的學問精神,就是他那一封給兒子的信。他自己在前方,做宰相帶兵,對兒子的教育是一封信。我幾十年來講了多少次!你們有誰完全可以背得出來?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求靜是修身,現在打坐就是練習學靜。"非澹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致遠",就包括儒家、道家、佛家的學問。"夫學須靜也"求學問必須要練習靜定,學靜的功夫。諸葛亮教誡兒子,"才須學也",人生做人的本事,做生意也好,做官也好,必須要求學問才有才能。他的信、文章都很簡單,諸葛亮一輩子那麼大的學問,流傳千古的只有兩篇前後《出師表》。但是大家忘記了,他的信最重要,他這一輩子學問好,事情忙,寫信都只有簡單明了幾句話,其中則有很大的學問。"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才能靠知識學習來的。"非學無以廣才",各種知識,宗教、哲學、科學、商業、經濟、金融、社會教育樣樣學問要懂,否則你的才能廣大不了。"非志無以成學",求學問先要學靜定,你們也讀到了博士,外國留學回來,心境一點都不靜,所以學問不大。我講你們年輕人,其實已經是是年以上,你們這些大教授、大博士,都是我的老學生,我就罵你們了。對外面人我很客氣。現在罵你們這幾位老學生"慆慢則不能研精",注意這一句話,你們幾十年懶惰不用功,空話談得太多,應酬太多,吹牛太大了,懶惰輕慢、我慢,自己認爲了不起。"慆慢則不能研精",注意這個"慆"字、"慢"字,自滿了,得少爲足,"則不能研精",沒有進步了。

   這是我一二十歲背來的,用了一輩子了,我在軍校、陸軍大學教這些將領時,要他們嚴格背這一篇才可以帶兵。你看一字千金,力量非常大。"險躁則不能理性",怎麼叫險呢?偷巧,聽一點認爲都懂了,都是冒險、偷巧來的,心浮氣躁,不甯靜,修養不夠。諸葛亮教兒子,不可犯這個"險"字。躁也是不能理性,明心見性的學問你做不到,心性修養也做不好,不能靠冒險偷巧的,要做大事必須照規矩來,不能蹦蹦跳跳地玩聰明,以爲學問多了,這都不對。這個"躁"是足字旁,跳起來、虛浮。他對兒子說的都是嚴重的教育問題、修養問題。

   "年與時馳,"他說年齡跟著時間一下就跑掉了,人就老化了;時間像馬一樣跑過去,光陰把握不住的。"意與日去",我們人生的意氣、志氣,跟著年齡而老化,年紀大了,勇氣沒有了。"遂成枯落",吩咐兒子好好讀書,"遂"就是現在白話"就",你馬上就要老了,像枯葉一樣落下去了。"悲歎窮廬",老了自己再後悔,"將複何及也",到那個時候,走投無路。

   唐人的詩"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就是根據他這個觀念來的。我教大學、中央軍校、陸軍大學時,第一堂課一定要他們背這個,這是中國文化儒家、道家教育的宗旨。我現在還能背出來給你們聽,我以爲大家叫我老師,你們男女老幼總有一個背得來!想不到全體打零分,很丟人。我的書上多少次提到啊,再背背看,你們都做記錄了。

  

   儒家的教育宗旨

   諸葛亮是東漢末期的人,他的文章簡單、明了、清楚。最後晉兵司馬炎的部隊打過示,四川亡了。他的兒子諸葛瞻絕不投降,所以一門忠烈。他的孫子也是跟著父親自殺的,叁代忠孝。當然另外留下旁支的小孩,諸葛亮還是有後人的。他的教育是文武雙全。

   我爲什麼講這一段呢?我講話有邏輯的,爲了要講重要的課,他們准備得不對,今天挨了罵。然後,我說你們現在靜坐很好,贊歎你們靜坐。這個靜坐是幹什麼?不是說學佛做工夫,這是做人的根本。因爲講靜坐,才提出這一篇。你以爲我講話天馬行空,這樣形容我、恭維我,實際上在罵我,說老師講話不講邏輯亂來的。我哪裏亂來啊?每一句話題目在哪裏,我講些什麼,引用那麼多材料給你們聽,這個叫邏輯。所以我常常罵你們講話不清楚,主題就在這裏。看到你們靜坐坐得好,贊歎你們靜坐的重要,連帶講到這裏。

   一百多年來我們國家教育沒有目標,請問中國今天負責教育的人,教育目標是什麼?政治意識不是教育目標耶!國家民族整個的教育,十叁億人的後代,民族的精神在哪裏啊?什麼叁民主義、什麼主義,那只是一個方法論耶。現在教育變成賺錢了,要自己的孩子考名校,這是什麼教育啊!

   諸葛亮這一篇短信《誡子書》,中中國儒家教育目標的濃縮,很清楚啊。開頭"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致遠",就是我們國家民族教育的宗旨,教育的方向,教育的目標。先說如何做一個人,再談事業。諸葛亮的兒子受的是這種教育,戰鬥打到最後沒有辦法支撐了,戰死爲止,絕不投降。這種文武雙全忠義之舉,就是受這種教育造就的。

   你們都說老師的記憶力真好,是記憶力好嗎?是苦練出來的啊!當年讀書的時候,一個字一句話背不來,夜裏都睡不著。哪裏像你們那樣玩聰明啊!一看就懂了,一問你半個字都出不來;盡管博士拿到,學問沒有。

   哎呀!對不起!飯吃飽了,有力氣好罵人。休息一下,松松腿吧。

  

   第五堂

   今天下午講的課,先說明我現在用的方法,這是書院講課的方法,不像在大專學院,規定個時間、題目講課。書院的教授方法是活的,碰到某個問題,就在那個問題上面來講了。你們也只曉得書院,沒有住過書院,所以不懂。書院是導師製的,是跟某一個師父學的,也等于禅宗祖師的講學方法。

   禅宗的教育方法是沒有方法,就是《楞伽經》上說的無門爲法門。禅宗形容這個教育方法是"如珠之走盤",像一顆珠子在盤裏滾,周流無所不到,也沒有固定的方向。

   今天晚上爲什麼發了講義,因爲我們下午是講怎麼樣做工夫,親自證到生命的究竟。那個是用禅定的方法,爲了講禅定的方法,我就提出來釋迦牟尼佛的教育方法,叁十七菩提道品、四谛、十二因緣這些學理,再說明這個宇宙怎麼形成,人怎麼生來怎麼死去,從生死邊際作用的問題而講的禅定。

   我下午的路線本來照次序一步一步來,今天是第二天,第一天是你們破壞了的,有許多人當天上午才到,還有許多下午到。所以今天等于第一天的開始,可是下午講到一個問題,我引用了《楞伽經》講心意識的問題,從小乘一下就轉到大乘。吃晚飯的時候有人告訴我,老師啊!你今天講的《楞伽經》很多人說聽不懂。我說,聽不懂才是你們嘛!聽懂了,那我太高興了。我說幾十年沒有一個學生聽懂啊!所以你們這些老同學聽了慚愧吧!這是第一點。

  

   古道與禅

   第二,下午下課以後,古道跟在我旁邊,提到十二因緣,一片無明,一下子調起我的興趣來。他說,哎呀!幾十年做工夫,這個無明怎麼了啊!這個生死怎麼了!他一路跟著我走,一邊走我就拍他的背說:"古道,這一次厲害了吧?"因爲古道提這個問題引起我的興趣,方向一下轉了,轉到禅宗裏頭來。

   你們還不清楚古道,我倒蠻清楚他;他是東北朝鮮族的,很好玩的。我常笑他,你們朝鮮族的同胞,常常在中國變成祖師,九華山那個肉身不壞的菩薩是朝鮮族人,好幾個禅宗祖師都是朝鮮族人,當然也中我們中國民族的人。古道從小參加部隊當兵的,當軍人就對武功很有興趣。我就笑,他們當年年輕看了那部電影《少林寺》,就到少林寺出家,出家幹什麼?目的不是想學佛成佛!是想學武功。

   少林寺是禅宗曹洞宗的系統,這個你們不知道了。古道因爲學武功以後走到參禅的路子,到處參禅,然後離開少林寺,一個人到甘肅崆峒山住茅棚。天下這些苦頭他都吃過,到處去叢林尋師訪道,找好的老師,想參禅成道。吹牛一點形容他是"走遍天下",由西北到東南。

   他也真用心參禅,最近他訪問了江西的五大祖庭。我叫他去訪問的,因爲江西宜春市的市長,宜豐的縣長找到宋老板,找到我們。我們還幫忙修他們市裏的一條公路,也是爲了江西禅宗五個祖庭。現在江西在謠傳,說公路是南老師出錢修的。所以我叫古道到各祖庭都去看一下。回來後,我叫他守這裏的講堂,因爲他是參禅的。今天他一下子觸動我講起禅宗來,搔到我的癢處了。

  

   頓悟漸修

   他說打坐坐了半天沒有得定,想悟道又悟不了,半輩子的光陰過去了。剛才講到諸葛亮的話"遂成枯落,悲歎窮廬"對不對?"將複何及也",怎麼辦?他講的是重要的問題。譬如我們人睡著了,或者死亡了,這一段一片無明,什麼都不知道。如何從無明轉到明呢?講禅宗就不跟你談打坐了,禅宗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不一定是打坐來的哦!不從禅定來哦!由打坐到開悟這叫做漸修。南宗的五…

《禅與生命的認知 初講 第二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