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们凳子上面的大棉花垫,还有小棉花垫子,也是我发明的耶!我没有申请专利,现在全世界流行了。
现在禅凳这样排,还是我带领他们布置,这样摆,那样摆,还给他们说了很多理由,可惜这些理由你们都没有听到。他们夜里跟着我忙,然后一边忙,一边在埋怨,"老师啊,我今天劳动做得很多啊!"好像我还要发一个馒头给他奖励一样。当然那天晚上摆来摆去是很辛苦,这些个禅凳,也可以铺开当床睡。
我要是真的打七,从早晨六点钟起来,一直到夜里十二点,跟你们随时生活在一起,走路、吃饭,一分钟都不松懈,手里拿着香板,虽然没有打人,但是差不多就是随时可以打人,这个叫做打七了。我现在不是耶,现在我们是在讨论。因此大家集中在一起,怎么办呢?先做做瑜珈吧。
本来还有一个想法,让某同学早晨带领大家,听其自由教教大家基本运动。他是少林高手,不是开玩笑的,打架是真打的。现在或者先打一套拳,比一下给大家看,我可以休息一下。(示范表演)
我在这里都听到他身体里面骨头响。你教的基本功大概是什么?每次动作要做多久?找适合他们练的功,带领他们运动。你们要练身体的,跟着他早晚练一下,我可以少讲一点课。等一下讲课正式开始,希望大家这次认真一点,要带笔记的赶快带,我是反对你们做笔记,但是不能不记。先休息一下。
第二堂
洞山的诗
刚才休息,我看到一群年轻人围绕宏忍师在写一首洞山禅师的诗。禅宗曹洞宗派的洞山祖师是浙江会稽人,他在诸暨五泄山出家,古道去过了。他回来跟我讲,那个瀑布的水有五节,一节一节漂亮得很,我听得都傻了,很想上去。现在世界上流行的禅宗,尤其日本大都是曹洞宗,原创始人就是洞山禅师。
他这一首诗我顺便讲,意思就是我刚才讲话的心情,也就是洞山禅师的这首诗的心情。
净洗浓妆为阿谁 子规声里劝人归
百花落尽啼无尽 更向乱峰深处啼
"净洗浓妆为阿谁",第一句话是描写尼姑的诗,等于说不打扮,不穿漂亮衣服,剃了光头出家了,洗尽浓妆,一切都丢掉了。第一句诗很有意思,很香艳。如果只看这一句诗,好像是那些尼师恋爱失败出家的诗。"为阿谁",是浙江的口语,就是为了谁。
只有二十八个字的诗,说出了他一生的心情和感想,同我刚才讲的话一样。"子规声里劝人归",子规是杜鹃鸟,中国古文学的杜鹃也叫子规,还有个名字叫望帝。望帝是什么呢?说就讲到中国上古文化了。四川成都在古代是另外一个国家,叫蚕丛之国,现在考古学家都考据出来了,文化与我们不同。考据研究结果发现这是非常伟大的一个国家,不晓得怎么亡掉的,最后亡国的时候,这个太子伤心地哭,哭到眼睛没有眼泪就流血了,他的血掉在杜鹃花上,死后灵魂你成子规鸟,就是找归路,找自己的家。这是很艳丽的中国文化故事。
有些人搞错了,把子规和鹧鸪混在一起。鹧鸪鸟是春天叫的,不同。我们以前出门,古书读多了,听到鹧鸪一叫,心里很不舒服。鹧鸪叫是咕咕归,咕咕归,快点回,快点回。子规也有这种味道,快点回家吧!所以在抗战的时候,就想到古人的诗。第二句话"子规声里劝人归",洞山良价说自己出家以后悟道,说法一辈子,希望人人都达到佛的境界。他一生弘扬佛法,像变成子规鸟的太子一样,眼睛里流出的都是血了,为了度世人,叫大家大彻大悟,悟道,子规声里劝人归啊。他在山里头住,听到子规鸟叫的声音,有这个感想,形容了自己。
"百花落尽啼无尽",像山里头的子规鸟一样,春天都过去了,时代过去了,一切花都没有了,还讲这个玩意,像鸟一样还在叫,不死心。子规的叫是啼,所以给你们现在年轻人上国文课,老虎叫是啸,龙叫是吟,狗叫是吠,猿叫是啼,鸟叫也是啼。每个叫声的形容词不同,现在简体字都弄乱了。
"百花落尽啼无尽",时代过去了,你老头子还在这里讲这个干吗!像蚕丛的国家没有了,变成子规鸟,还在伤心,还在哭。"更向乱峰深处啼",子规鸟在山中丛林到处叫,在乱七八糟的地方也叫,这是洞山良价禅师形容自己一生的弘法。我今天给大家讲也是这样--"百花落尽啼无尽"--时代已经过了,可是在这个时代很想挽回文化。所以更向乱峰深处啼,在庙港这个地方还搞这个,真的是"百花落尽啼无尽,更向乱峰深处啼"啊!
这是诗的文学,所以大家很多人喜欢作诗,四句包含那么多的意思,而且非常优美。净洗浓妆一辈子为谁学这个东西?子规声里劝人归啊!希望大家同自己一样成佛,有所成就。
静坐的书
这一次我们集中在一起,尤其对老同学们要纠正,譬如你们都叫我南老师,我有一本书大家都看过没有?一定都看过。我当年年轻时写的《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我等一下请问这里的老同学。别人讲老师啊,我看过你很多很多的书,我一概不理,那都是恭维的话。跟我久了的老同学,都是很用功的,我这一本《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的序言,目的是讲打坐吗?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重点讲打坐的七支坐法,希望哪一位同学站到前面,详细讲给我听。如果配合中医、西医的医学,把生理作用都能讲清楚才好,这非常重要。我看我们老同学自己报名吧,哪一位讲?
首先我告诉大家,《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我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当年几十年前,你看我的胆子、气派多大,多狂妄,把古人讲打坐的书一概推翻,叫大家统统不要乱学。尤其当年全国流行的是"因是子静坐法",还有个"冈田静坐法",是日本人的,蒋介石先生学的就是冈田静坐法。我统统推翻了,我说你们不要乱学。几十年前全国流行打坐修道,学佛的,比现在还闹热,多得很耶。而我写的这一本书是告诉大家,只写了生理最基本的一部分,希望你们大家回去研究。所以你们拼命要跟老师学,连这个也搞不好,跟老师学个什么啊?所以你们叫我老师,我不承认就是这个原因。而且我这本书以道家来讲,奇经八脉只讲督脉这一部分,任脉没有讲。当年写这一本书先在自己办的一个刊物上发表,后来要出书没有钱,还靠一个同学李淑君把刊物上登的用剪刀剪下,一行一行贴起来去印,那本书是这样初次出版的。
现在这本书出版了几十年,我要是考你们,一定讲不出来,还叫什么老师!换句话说,既然叫人家老师,就要研究这个人究竟是坏蛋还是好人,言行举动什么都要研究好耶!不只是表面上恭敬而已。你今天要听这个课就要诚心来学,把主观拿掉,先客观接受了回去再研究。
密宗有一句话,"你要学佛法,先要变成法器",法器就是一个东西。变成什么东西呢?你要变成一个金刚钻的杯子,来要求狮子的奶。佛经上比喻,狮子的奶倒在普通玻璃杯中,玻璃杯会爆炸;要金刚钻的杯子,才能承受得了狮子王的法乳。所以你来求学,在这里的几天,要把自己主观的东西丢得空空的,完全变成空的法器,承受老师教的东西,装满一罐一碗,回去慢慢消化。如果有个主观,就不能变成法器;里头不倒空,你听不进去的。如果你坐在那里分析我的话,一边作感想,那是没有用的。
听课就是自己没有主观,你的学问再好都要倒光,先听人家的。等于法官问案一样,不用主观,把你详细问得清清楚楚,再来判案子。你一边在听课,一边自己有思想有主观,那听什么课啊!你做法官一定是个糊涂法官,因为重要的话你没有听到。
第二,我的《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讲打坐,七支坐法是古佛留传下来的,现在全世界都知道。这七个要点的来源也讲过,请问我们老同学们,你对于七支坐法真有研究吗?也坐了几十年,我可以说很悲哀的,大家都没有好好研究,坐得都不对,所以效果非常差。我们平常在一起吃饭说笑话,我懒得跟你们讲,一到这个课堂来,尤其我打七的时候,拿到香板就讲了。
"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这是文殊菩萨出来替释迦牟尼佛说法时,先说的两句话。谛观,你仔细看,看清楚这个老师,佛为法王,一切学问之王。说到法王,不要想到神秘去了,是一切学问之王。"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就是这样。这样就是这样,肯定的。禅宗打七就是这样了,现在不是打七啊!我讲到七支坐法,你们真的研究过吗?人家教你打坐,就只是盘个腿坐在那里,这个样子也有点好处,但对于七支坐法根本不了解。现在我请问了,男女老幼的同学们,哪一位自己认为有把握的请出来讲一下,也使我轻松一下,不要客气啊,"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纪女士自告奋勇出来讲)
《瑜伽师地论》的五道
七支没有分开,是七个要点,所以要详细地研究,这一次要特别注意了。其实打坐就是瑜珈,瑜珈是音译。你看我们的《大藏经》,瑜珈两个字是斜玉旁,最下面一横是斜上去。瑜"珈"不是瑜"伽"在佛学里这两个有时候读成一样,但不一样。瑜珈就是现在国际上流行的瑜珈。瑜伽呢?修瑜珈、修道的人叫瑜伽士。所以佛经里唯识学有一部重要的经典《瑜伽师地论》。学佛修行就是修瑜珈,打坐修禅的人就是瑜伽师。"地论"是说学佛修行,成佛证果,是一步一步,一地一地的次第进步。《瑜珈师地论》是弥勒菩萨讲唯识、唯心法门的著作,完全科学的,是一地一地的工夫求证,也有一步一步的境界。
《瑜珈师地论》分成十七地,中国这一千多年来,研究唯识学的大师们很多,民国以来南方欧阳竟无先生,北方韩清净先生,都是杨仁山先生的学生,称为"南欧北韩"。韩清净先生研究《瑜珈师地论》的著作,我也看了,但是我不加评论;只有一句话,《瑜珈师地论》很少人读完过,也读不懂。不管唯识法相怎么样,就算能把题目…
《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一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