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與生命的認知 初講 第一日▪P2

  ..續本文上一頁們凳子上面的大棉花墊,還有小棉花墊子,也是我發明的耶!我沒有申請專利,現在全世界流行了。

   現在禅凳這樣排,還是我帶領他們布置,這樣擺,那樣擺,還給他們說了很多理由,可惜這些理由你們都沒有聽到。他們夜裏跟著我忙,然後一邊忙,一邊在埋怨,"老師啊,我今天勞動做得很多啊!"好像我還要發一個饅頭給他獎勵一樣。當然那天晚上擺來擺去是很辛苦,這些個禅凳,也可以鋪開當床睡。

   我要是真的打七,從早晨六點鍾起來,一直到夜裏十二點,跟你們隨時生活在一起,走路、吃飯,一分鍾都不松懈,手裏拿著香板,雖然沒有打人,但是差不多就是隨時可以打人,這個叫做打七了。我現在不是耶,現在我們是在討論。因此大家集中在一起,怎麼辦呢?先做做瑜珈吧。

   本來還有一個想法,讓某同學早晨帶領大家,聽其自由教教大家基本運動。他是少林高手,不是開玩笑的,打架是真打的。現在或者先打一套拳,比一下給大家看,我可以休息一下。(示範表演)

   我在這裏都聽到他身體裏面骨頭響。你教的基本功大概是什麼?每次動作要做多久?找適合他們練的功,帶領他們運動。你們要練身體的,跟著他早晚練一下,我可以少講一點課。等一下講課正式開始,希望大家這次認真一點,要帶筆記的趕快帶,我是反對你們做筆記,但是不能不記。先休息一下。

  

   第二堂

   洞山的詩

   剛才休息,我看到一群年輕人圍繞宏忍師在寫一首洞山禅師的詩。禅宗曹洞宗派的洞山祖師是浙江會稽人,他在諸暨五泄山出家,古道去過了。他回來跟我講,那個瀑布的水有五節,一節一節漂亮得很,我聽得都傻了,很想上去。現在世界上流行的禅宗,尤其日本大都是曹洞宗,原創始人就是洞山禅師。

   他這一首詩我順便講,意思就是我剛才講話的心情,也就是洞山禅師的這首詩的心情。

   淨洗濃妝爲阿誰 子規聲裏勸人歸

   百花落盡啼無盡 更向亂峰深處啼

   "淨洗濃妝爲阿誰",第一句話是描寫尼姑的詩,等于說不打扮,不穿漂亮衣服,剃了光頭出家了,洗盡濃妝,一切都丟掉了。第一句詩很有意思,很香豔。如果只看這一句詩,好像是那些尼師戀愛失敗出家的詩。"爲阿誰",是浙江的口語,就是爲了誰。

   只有二十八個字的詩,說出了他一生的心情和感想,同我剛才講的話一樣。"子規聲裏勸人歸",子規是杜鵑鳥,中國古文學的杜鵑也叫子規,還有個名字叫望帝。望帝是什麼呢?說就講到中國上古文化了。四川成都在古代是另外一個國家,叫蠶叢之國,現在考古學家都考據出來了,文化與我們不同。考據研究結果發現這是非常偉大的一個國家,不曉得怎麼亡掉的,最後亡國的時候,這個太子傷心地哭,哭到眼睛沒有眼淚就流血了,他的血掉在杜鵑花上,死後靈魂你成子規鳥,就是找歸路,找自己的家。這是很豔麗的中國文化故事。

   有些人搞錯了,把子規和鹧鸪混在一起。鹧鸪鳥是春天叫的,不同。我們以前出門,古書讀多了,聽到鹧鸪一叫,心裏很不舒服。鹧鸪叫是咕咕歸,咕咕歸,快點回,快點回。子規也有這種味道,快點回家吧!所以在抗戰的時候,就想到古人的詩。第二句話"子規聲裏勸人歸",洞山良價說自己出家以後悟道,說法一輩子,希望人人都達到佛的境界。他一生弘揚佛法,像變成子規鳥的太子一樣,眼睛裏流出的都是血了,爲了度世人,叫大家大徹大悟,悟道,子規聲裏勸人歸啊。他在山裏頭住,聽到子規鳥叫的聲音,有這個感想,形容了自己。

   "百花落盡啼無盡",像山裏頭的子規鳥一樣,春天都過去了,時代過去了,一切花都沒有了,還講這個玩意,像鳥一樣還在叫,不死心。子規的叫是啼,所以給你們現在年輕人上國文課,老虎叫是嘯,龍叫是吟,狗叫是吠,猿叫是啼,鳥叫也是啼。每個叫聲的形容詞不同,現在簡體字都弄亂了。

   "百花落盡啼無盡",時代過去了,你老頭子還在這裏講這個幹嗎!像蠶叢的國家沒有了,變成子規鳥,還在傷心,還在哭。"更向亂峰深處啼",子規鳥在山中叢林到處叫,在亂七八糟的地方也叫,這是洞山良價禅師形容自己一生的弘法。我今天給大家講也是這樣--"百花落盡啼無盡"--時代已經過了,可是在這個時代很想挽回文化。所以更向亂峰深處啼,在廟港這個地方還搞這個,真的是"百花落盡啼無盡,更向亂峰深處啼"啊!

   這是詩的文學,所以大家很多人喜歡作詩,四句包含那麼多的意思,而且非常優美。淨洗濃妝一輩子爲誰學這個東西?子規聲裏勸人歸啊!希望大家同自己一樣成佛,有所成就。   

   靜坐的書

   這一次我們集中在一起,尤其對老同學們要糾正,譬如你們都叫我南老師,我有一本書大家都看過沒有?一定都看過。我當年年輕時寫的《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我等一下請問這裏的老同學。別人講老師啊,我看過你很多很多的書,我一概不理,那都是恭維的話。跟我久了的老同學,都是很用功的,我這一本《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的序言,目的是講打坐嗎?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重點講打坐的七支坐法,希望哪一位同學站到前面,詳細講給我聽。如果配合中醫、西醫的醫學,把生理作用都能講清楚才好,這非常重要。我看我們老同學自己報名吧,哪一位講?

   首先我告訴大家,《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我爲什麼取這個名字?當年幾十年前,你看我的膽子、氣派多大,多狂妄,把古人講打坐的書一概推翻,叫大家統統不要亂學。尤其當年全國流行的是"因是子靜坐法",還有個"岡田靜坐法",是日本人的,蔣介石先生學的就是岡田靜坐法。我統統推翻了,我說你們不要亂學。幾十年前全國流行打坐修道,學佛的,比現在還鬧熱,多得很耶。而我寫的這一本書是告訴大家,只寫了生理最基本的一部分,希望你們大家回去研究。所以你們拼命要跟老師學,連這個也搞不好,跟老師學個什麼啊?所以你們叫我老師,我不承認就是這個原因。而且我這本書以道家來講,奇經八脈只講督脈這一部分,任脈沒有講。當年寫這一本書先在自己辦的一個刊物上發表,後來要出書沒有錢,還靠一個同學李淑君把刊物上登的用剪刀剪下,一行一行貼起來去印,那本書是這樣初次出版的。

   現在這本書出版了幾十年,我要是考你們,一定講不出來,還叫什麼老師!換句話說,既然叫人家老師,就要研究這個人究竟是壞蛋還是好人,言行舉動什麼都要研究好耶!不只是表面上恭敬而已。你今天要聽這個課就要誠心來學,把主觀拿掉,先客觀接受了回去再研究。

   密宗有一句話,"你要學佛法,先要變成法器",法器就是一個東西。變成什麼東西呢?你要變成一個金剛鑽的杯子,來要求獅子的奶。佛經上比喻,獅子的奶倒在普通玻璃杯中,玻璃杯會爆炸;要金剛鑽的杯子,才能承受得了獅子王的法乳。所以你來求學,在這裏的幾天,要把自己主觀的東西丟得空空的,完全變成空的法器,承受老師教的東西,裝滿一罐一碗,回去慢慢消化。如果有個主觀,就不能變成法器;裏頭不倒空,你聽不進去的。如果你坐在那裏分析我的話,一邊作感想,那是沒有用的。

   聽課就是自己沒有主觀,你的學問再好都要倒光,先聽人家的。等于法官問案一樣,不用主觀,把你詳細問得清清楚楚,再來判案子。你一邊在聽課,一邊自己有思想有主觀,那聽什麼課啊!你做法官一定是個糊塗法官,因爲重要的話你沒有聽到。

   第二,我的《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講打坐,七支坐法是古佛留傳下來的,現在全世界都知道。這七個要點的來源也講過,請問我們老同學們,你對于七支坐法真有研究嗎?也坐了幾十年,我可以說很悲哀的,大家都沒有好好研究,坐得都不對,所以效果非常差。我們平常在一起吃飯說笑話,我懶得跟你們講,一到這個課堂來,尤其我打七的時候,拿到香板就講了。

   "谛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這是文殊菩薩出來替釋迦牟尼佛說法時,先說的兩句話。谛觀,你仔細看,看清楚這個老師,佛爲法王,一切學問之王。說到法王,不要想到神秘去了,是一切學問之王。"谛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就是這樣。這樣就是這樣,肯定的。禅宗打七就是這樣了,現在不是打七啊!我講到七支坐法,你們真的研究過嗎?人家教你打坐,就只是盤個腿坐在那裏,這個樣子也有點好處,但對于七支坐法根本不了解。現在我請問了,男女老幼的同學們,哪一位自己認爲有把握的請出來講一下,也使我輕松一下,不要客氣啊,"谛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紀女士自告奮勇出來講)   

   《瑜伽師地論》的五道

   七支沒有分開,是七個要點,所以要詳細地研究,這一次要特別注意了。其實打坐就是瑜珈,瑜珈是音譯。你看我們的《大藏經》,瑜珈兩個字是斜玉旁,最下面一橫是斜上去。瑜"珈"不是瑜"伽"在佛學裏這兩個有時候讀成一樣,但不一樣。瑜珈就是現在國際上流行的瑜珈。瑜伽呢?修瑜珈、修道的人叫瑜伽士。所以佛經裏唯識學有一部重要的經典《瑜伽師地論》。學佛修行就是修瑜珈,打坐修禅的人就是瑜伽師。"地論"是說學佛修行,成佛證果,是一步一步,一地一地的次第進步。《瑜珈師地論》是彌勒菩薩講唯識、唯心法門的著作,完全科學的,是一地一地的工夫求證,也有一步一步的境界。

   《瑜珈師地論》分成十七地,中國這一千多年來,研究唯識學的大師們很多,民國以來南方歐陽竟無先生,北方韓清淨先生,都是楊仁山先生的學生,稱爲"南歐北韓"。韓清淨先生研究《瑜珈師地論》的著作,我也看了,但是我不加評論;只有一句話,《瑜珈師地論》很少人讀完過,也讀不懂。不管唯識法相怎麼樣,就算能把題目…

《禅與生命的認知 初講 第一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