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與生命的認知 初講 第二日

  第二日   

   第一堂

   愛人如己

   初次到這裏,什麼都搞不清楚的,先把打坐姿勢調好。有一點要注意,在這裏的同學對沒有學過的同學,沒有做到愛人如己。譬如我講七支坐法,很多內容沒有詳細講;可是我不講的時候,你們諸位老同學有沒有幫助新同學再研究呢?沒有。你們有幾個心理:第一,哎呀!他都會。第二,他相信我呢?我當然比他高明,但是我講了人家不相信。第叁,他的事,我管什麼!這些都不是學佛的心理,是自私。學佛的人愛人如己,鼎力相助,可以彼此討論,幫助人家,但是你們不會的。尤其知識分子更自私,只管自己,有很多的借口。

   昨天講七支坐法,大家要研究,尤其有醫生在這裏。黃醫師非常科學的,生理方面,尤其婦女的問題,抓機會趕快問他。他見多識廣,盡管問他。所以講打坐,與生理都有關系,男性也可以跟他研究。他原來不相信修道成佛的,現在他學佛修道比我還迷信,所以你們都應該找他討論。難得在一起,人生能有幾次碰面機會啊!

   你們聽了有一個心理,哎呀,南老師特別捧黃醫師,才不是這麼回事!又錯了,我是教你們占便宜耶!他坐在這裏是我們同學耶,你到醫院找他就不容易了。他這個人是菩薩心腸,凡是我們朋友有問題,他都拼命幫忙。譬如最近有人在香港跌倒骨頭斷了,黃醫師知道了親自去看他,發現問題嚴重,所以馬上叫骨科醫生兒子趕來,一看骨頭斷了,立刻幫忙送醫院,馬上開刀。我講這個故事,是說在香港跟他認識以後,對我們的朋友、同學,隨時這樣幫忙。

   這是對我這一方面講,他對別的方面也是如此,我很佩服他的人品道德,他做到了有力即相助,很少有醫生的架子。我聽香港很多人提起他,都很佩服的。

  

   佛學裏的生命科學

   這一次的題目是什麼,大家還記得嗎?就是"禅與生命科學的認知"。這個題目裏頭包括了叁個大題目。第一個什麼是禅?你們要想一想,你們許多都是大博士、大教授,不要馬虎耶!第二什麼是生命科學?現在叫得很鬧熱。第叁是新興的認知科學,什麼是認知?叁個大題目可以寫一百多萬字的書了。本來要講這個,我說來不及,所以分段分段地講。

   昨天晚上講到什麼是佛法,佛法是個大科學、大哲學,不是宗教,但也包括了宗教。佛爲一大事因緣出世,雖說大小乘的佛法浩如煙海,不過是講解禅與生命認知的問題。再歸納起來,就是全人類所要追求的宇宙來源問題。究竟人類生命的來源是唯物或是唯心?今天的科學發展到了太空,尤其是從愛因斯坦以後,科學家講量子力學這個問題,諸如納米科技、信息的發展、人文管理的發展、計算機網絡的發展,都是從量子的問題來的。當然後面還有很多的問題。其實佛學裏頭就有,只是大家拿不出來。如果你們這些大博士、大教授學會了,把這個問題配合科學拿出來,你們退休後,可以向這個新的科技方面發展,這是貢獻人類啊!

   今天中午還剛剛批評了他們,明知道我要講這個問題,人怎麼生怎麼死,當我沒有上來時,你們可以選一選講課的錄音帶,嚴格規定他們再仔細聽一下,這樣對你們也好,對我也好。可是每個人都不動腦筋。也許動了,考慮很多,卻不執行。要講道德行爲,儒家叫這個"爲德不固",做功德發心的事,自己雖看清楚了,卻不堅持一定要做,就是"爲德不固",也就是陽明哲學講的"知而不行"。以華嚴道理"理即是事",道理到了,事情就要到達。跟了我那麼久都做不到,常常聽也聽疲了,如果說你們沒有想起來,那更錯誤。

   我今天下午上來就罵人,你以爲在罵人啊,這可是學佛的菩薩行,思想就是行爲。你們學佛嗎?這些都不學,學佛不是只管自己利己利人最重要。像這麼大熱天,我們搞這個地方請大家來玩的嗎?是爲了利人耶!你們打坐不是看熱鬧,不是看著我喔!是要聽我講話!生死問題你們聽過再多,仍要重複研究,這一次要切實發心,真修行,了生死啊。

  

   第二堂

   你的學問工夫上身了嗎

   爲了講這個生死問題,認識佛學,講的都是重複的講,你們跟我很多年的朋友都會,可是我觀察你們都沒有深入。什麼叫沒有深入啊?學理跟工夫沒有上身,沒有到身心上面來。這是中國道家過去的一句老話。我看到過去老一輩做學問修道的,一邊談話,一邊說,哎呀!我不跟你們講話了,大家同學問爲什麼?他說工夫上身了。他自己眼睛一閉就打坐了,這是真工夫,這是實驗。所以你們學了多少年,學佛修道做工夫沒有上身,做事業倒是蠻上身的。有些朋友官也做得好,生意也做得好,非常用心。只要講到修養就不相幹了,那是搞著玩玩的,這就是世法與出世間法的差別了。所以我說老同學們跟我很久的,理論都會講,工夫沒有上身,都是空洞理論,到學校做老師教人家可以。我認爲有些教書是在騙人的,表示自己很有學問,給大家贊賞,可是對自己並沒有用。一定要學理工夫上身才算。

   現在爲了講重複的話,我再說一遍,我想在座我們很多老同學,學問都很好,叫他們來講也許講得比我還清楚,可是我還不放心他們講,聽起來都很對,但很不紮實。釋迦牟尼佛悟道以後出來弘法,照一般研究佛學、講宗教的,他先完的是小乘法門。現在人一聽到小乘,馬上就看不上,意思好像是幼兒園小學生的課。錯了!你學問盡管大,都要從幼兒園小學開始紮根。

  

   純苦無樂--一轉

   比如,我們研究佛學的,我先講一個小題目,就是認知小乘是什麼,先不要說認知的本身是什麼,只能借用這個名詞。對小乘佛學,我們的認識,只曉得佛開始說四谛。谛就是要點,哪四谛?苦、集、滅、道四谛。小乘法門講四谛叫叁轉四谛*輪。記住哦!然後說到二十因緣。這是給你們上佛學的課了,也是科學很有用的哦!你們出去做事業、做生意、做官都有用哦!只要你充分明了四谛二十因緣的法門。綜合起來講,有叁十七菩提道品,大小乘佛學的基礎都在這裏,是大徹大悟,自己了生死而成佛之路。一切大小乘的經典,禅宗、密宗,不管你什麼宗,什麼派,包括世界上任何一個宗教,都逃不開這個法則。如果你們想修行的話,這個學理搞不清楚是不行的不行的。

   我先把理論講了,再講修持的實際方法,這不要靠本子記哦!停一分鍾大家想一想,剛才講的四谛法門,苦、集、滅、道。佛叁轉四谛*輪,我常問這些佛學大家、大師們,叁轉怎麼轉法?像輪子一樣旋轉嗎?這都是最基本的。不要認爲這只是講學問,打坐用功,馬上要體會的。

   譬如第一轉,佛普通的講法,教育法,就告訴你人世間都是苦,非常痛苦,只有苦沒有樂。這個世界上的人認爲的快樂,是把輕度的痛苦顛倒,當成快樂。顛倒就是錯誤的意思。比如我們花了很多的錢去按摩一個鍾頭,或者說洗叁溫暖,洗了又按摩;哎呀!昨天花了六百塊錢洗了叁溫暖,按摩,好舒服啊!衆生顛倒,實際上找個人來虐待你,冷水熱水給你出汗,然後按摩,輕微地打你,就叫做舒服。按得重了,喔!輕一點,太痛了。

   世界上純苦無樂,因此分成八苦、十苦,看起來很消極,都是很實在。八苦之中的生老病死苦,這四個大家都知道。講起來生老病死苦,現在我看看有些科學都老了,用我一樣老了,但是忘記了自己老的痛苦。我是深深感覺到老苦的。剛才我跟沙彌講到這裏的建築,她當時問我這個浴缸太高吧!矮一點好嗎?問過我叁次。我今天才悟到當時我錯了,今天洗澡出來的時候,我才曉得浴缸太高了;我想到五六十歲的人,兩個腿都動不了,爬得出來嗎?這就是老苦。眼睛看不見了,腰酸背痛了,各種病痛都來了,生老病死,大家在苦中自己不知道。不知道就是沒有智慧耶!知道了,有智慧,就要想辦法跳出來。

   第五是愛別離苦,喜歡的人,喜歡的事,別離了,分開了。自己所希望的做不到,隨時隨地都在愛別離苦。六是怨憎會苦,不喜歡的偏碰上,普通講的,騎馬碰不到親家,騎牛就碰上了。七是求不得苦,要發財,偏偏倒黴;要升官,偏偏沒有官做了,所求不如意。第八個苦大家不知道,什麼叫五陰熾盛苦?哪一個年輕學佛的同學來回答問題?(答:色、受、想、行、識。)

   對,色、受、想、行、識叫五陰。這五個包括心理跟生理。"色"就是生理的地、水、火、風、空。"受"是感覺,我們每天氣候冷熱,舒服不舒服,思想感情等都是。"想"就是思想,知覺。

   "行"呢?就不知道了,不是行爲,是宇宙間有個動力,生命的背後有一個動力,電能一樣永遠在發動。這個生命,這個發動的動力在哪裏你找不到,找到了才叫做修行。我們的身體爲什麼會衰老生病?爲什麼會痛苦?爲什麼有情感?這個"行",它的動力、動能是什麼?是唯物還是唯心?

   "識"呢?勉強的解釋是精神方面,佛學把生理、心理,整個人的身心兩方面合起來叫"五陰",也叫"五蘊"。"蘊"就是包含在內的,像那個電能的電場一樣,那個能源你看不見,電能這個能是什麼你不知道。嘴裏都會講能量,能量是什麼東西你看見了嗎?現在科學發達,誰能夠找出來宇宙最初的能源是什麼?找得到嗎?所以這個第八的五陰熾盛苦,很不容易懂。

   佛說我們每天受生理、心理的煎熬,自己在受罪,所以叫八苦。這個八苦,大家講佛學就講過去了;如果現代聰明的年輕人,拿八苦的觀念,換一個文字語言寫文章,寫小說,寫散文,寫理論,可以寫出來很多好東西。佛把這個叫"苦谛"。這個世界的生命,以消極的角度來看,整個是苦的,所以生命是很痛苦地活著。因此我經常給你們說人生叁句話--"莫名其妙的生來,無可奈何地活著,不知所以然的死掉。"這個生命是五陰熾盛苦,佛說得這樣徹底。這叁句笑話,大家聽了哈…

《禅與生命的認知 初講 第二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