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
第一堂
爱人如己
初次到这里,什么都搞不清楚的,先把打坐姿势调好。有一点要注意,在这里的同学对没有学过的同学,没有做到爱人如己。譬如我讲七支坐法,很多内容没有详细讲;可是我不讲的时候,你们诸位老同学有没有帮助新同学再研究呢?没有。你们有几个心理:第一,哎呀!他都会。第二,他相信我呢?我当然比他高明,但是我讲了人家不相信。第三,他的事,我管什么!这些都不是学佛的心理,是自私。学佛的人爱人如己,鼎力相助,可以彼此讨论,帮助人家,但是你们不会的。尤其知识分子更自私,只管自己,有很多的借口。
昨天讲七支坐法,大家要研究,尤其有医生在这里。黄医师非常科学的,生理方面,尤其妇女的问题,抓机会赶快问他。他见多识广,尽管问他。所以讲打坐,与生理都有关系,男性也可以跟他研究。他原来不相信修道成佛的,现在他学佛修道比我还迷信,所以你们都应该找他讨论。难得在一起,人生能有几次碰面机会啊!
你们听了有一个心理,哎呀,南老师特别捧黄医师,才不是这么回事!又错了,我是教你们占便宜耶!他坐在这里是我们同学耶,你到医院找他就不容易了。他这个人是菩萨心肠,凡是我们朋友有问题,他都拼命帮忙。譬如最近有人在香港跌倒骨头断了,黄医师知道了亲自去看他,发现问题严重,所以马上叫骨科医生儿子赶来,一看骨头断了,立刻帮忙送医院,马上开刀。我讲这个故事,是说在香港跟他认识以后,对我们的朋友、同学,随时这样帮忙。
这是对我这一方面讲,他对别的方面也是如此,我很佩服他的人品道德,他做到了有力即相助,很少有医生的架子。我听香港很多人提起他,都很佩服的。
佛学里的生命科学
这一次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还记得吗?就是"禅与生命科学的认知"。这个题目里头包括了三个大题目。第一个什么是禅?你们要想一想,你们许多都是大博士、大教授,不要马虎耶!第二什么是生命科学?现在叫得很闹热。第三是新兴的认知科学,什么是认知?三个大题目可以写一百多万字的书了。本来要讲这个,我说来不及,所以分段分段地讲。
昨天晚上讲到什么是佛法,佛法是个大科学、大哲学,不是宗教,但也包括了宗教。佛为一大事因缘出世,虽说大小乘的佛法浩如烟海,不过是讲解禅与生命认知的问题。再归纳起来,就是全人类所要追求的宇宙来源问题。究竟人类生命的来源是唯物或是唯心?今天的科学发展到了太空,尤其是从爱因斯坦以后,科学家讲量子力学这个问题,诸如纳米科技、信息的发展、人文管理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都是从量子的问题来的。当然后面还有很多的问题。其实佛学里头就有,只是大家拿不出来。如果你们这些大博士、大教授学会了,把这个问题配合科学拿出来,你们退休后,可以向这个新的科技方面发展,这是贡献人类啊!
今天中午还刚刚批评了他们,明知道我要讲这个问题,人怎么生怎么死,当我没有上来时,你们可以选一选讲课的录音带,严格规定他们再仔细听一下,这样对你们也好,对我也好。可是每个人都不动脑筋。也许动了,考虑很多,却不执行。要讲道德行为,儒家叫这个"为德不固",做功德发心的事,自己虽看清楚了,却不坚持一定要做,就是"为德不固",也就是阳明哲学讲的"知而不行"。以华严道理"理即是事",道理到了,事情就要到达。跟了我那么久都做不到,常常听也听疲了,如果说你们没有想起来,那更错误。
我今天下午上来就骂人,你以为在骂人啊,这可是学佛的菩萨行,思想就是行为。你们学佛吗?这些都不学,学佛不是只管自己利己利人最重要。像这么大热天,我们搞这个地方请大家来玩的吗?是为了利人耶!你们打坐不是看热闹,不是看着我喔!是要听我讲话!生死问题你们听过再多,仍要重复研究,这一次要切实发心,真修行,了生死啊。
第二堂
你的学问工夫上身了吗
为了讲这个生死问题,认识佛学,讲的都是重复的讲,你们跟我很多年的朋友都会,可是我观察你们都没有深入。什么叫没有深入啊?学理跟工夫没有上身,没有到身心上面来。这是中国道家过去的一句老话。我看到过去老一辈做学问修道的,一边谈话,一边说,哎呀!我不跟你们讲话了,大家同学问为什么?他说工夫上身了。他自己眼睛一闭就打坐了,这是真工夫,这是实验。所以你们学了多少年,学佛修道做工夫没有上身,做事业倒是蛮上身的。有些朋友官也做得好,生意也做得好,非常用心。只要讲到修养就不相干了,那是搞着玩玩的,这就是世法与出世间法的差别了。所以我说老同学们跟我很久的,理论都会讲,工夫没有上身,都是空洞理论,到学校做老师教人家可以。我认为有些教书是在骗人的,表示自己很有学问,给大家赞赏,可是对自己并没有用。一定要学理工夫上身才算。
现在为了讲重复的话,我再说一遍,我想在座我们很多老同学,学问都很好,叫他们来讲也许讲得比我还清楚,可是我还不放心他们讲,听起来都很对,但很不扎实。释迦牟尼佛悟道以后出来弘法,照一般研究佛学、讲宗教的,他先完的是小乘法门。现在人一听到小乘,马上就看不上,意思好像是幼儿园小学生的课。错了!你学问尽管大,都要从幼儿园小学开始扎根。
纯苦无乐--一转
比如,我们研究佛学的,我先讲一个小题目,就是认知小乘是什么,先不要说认知的本身是什么,只能借用这个名词。对小乘佛学,我们的认识,只晓得佛开始说四谛。谛就是要点,哪四谛?苦、集、灭、道四谛。小乘法门讲四谛叫三转四谛*轮。记住哦!然后说到二十因缘。这是给你们上佛学的课了,也是科学很有用的哦!你们出去做事业、做生意、做官都有用哦!只要你充分明了四谛二十因缘的法门。综合起来讲,有三十七菩提道品,大小乘佛学的基础都在这里,是大彻大悟,自己了生死而成佛之路。一切大小乘的经典,禅宗、密宗,不管你什么宗,什么派,包括世界上任何一个宗教,都逃不开这个法则。如果你们想修行的话,这个学理搞不清楚是不行的不行的。
我先把理论讲了,再讲修持的实际方法,这不要靠本子记哦!停一分钟大家想一想,刚才讲的四谛法门,苦、集、灭、道。佛三转四谛*轮,我常问这些佛学大家、大师们,三转怎么转法?像轮子一样旋转吗?这都是最基本的。不要认为这只是讲学问,打坐用功,马上要体会的。
譬如第一转,佛普通的讲法,教育法,就告诉你人世间都是苦,非常痛苦,只有苦没有乐。这个世界上的人认为的快乐,是把轻度的痛苦颠倒,当成快乐。颠倒就是错误的意思。比如我们花了很多的钱去按摩一个钟头,或者说洗三温暖,洗了又按摩;哎呀!昨天花了六百块钱洗了三温暖,按摩,好舒服啊!众生颠倒,实际上找个人来虐待你,冷水热水给你出汗,然后按摩,轻微地打你,就叫做舒服。按得重了,喔!轻一点,太痛了。
世界上纯苦无乐,因此分成八苦、十苦,看起来很消极,都是很实在。八苦之中的生老病死苦,这四个大家都知道。讲起来生老病死苦,现在我看看有些科学都老了,用我一样老了,但是忘记了自己老的痛苦。我是深深感觉到老苦的。刚才我跟沙弥讲到这里的建筑,她当时问我这个浴缸太高吧!矮一点好吗?问过我三次。我今天才悟到当时我错了,今天洗澡出来的时候,我才晓得浴缸太高了;我想到五六十岁的人,两个腿都动不了,爬得出来吗?这就是老苦。眼睛看不见了,腰酸背痛了,各种病痛都来了,生老病死,大家在苦中自己不知道。不知道就是没有智慧耶!知道了,有智慧,就要想办法跳出来。
第五是爱别离苦,喜欢的人,喜欢的事,别离了,分开了。自己所希望的做不到,随时随地都在爱别离苦。六是怨憎会苦,不喜欢的偏碰上,普通讲的,骑马碰不到亲家,骑牛就碰上了。七是求不得苦,要发财,偏偏倒霉;要升官,偏偏没有官做了,所求不如意。第八个苦大家不知道,什么叫五阴炽盛苦?哪一个年轻学佛的同学来回答问题?(答:色、受、想、行、识。)
对,色、受、想、行、识叫五阴。这五个包括心理跟生理。"色"就是生理的地、水、火、风、空。"受"是感觉,我们每天气候冷热,舒服不舒服,思想感情等都是。"想"就是思想,知觉。
"行"呢?就不知道了,不是行为,是宇宙间有个动力,生命的背后有一个动力,电能一样永远在发动。这个生命,这个发动的动力在哪里你找不到,找到了才叫做修行。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衰老生病?为什么会痛苦?为什么有情感?这个"行",它的动力、动能是什么?是唯物还是唯心?
"识"呢?勉强的解释是精神方面,佛学把生理、心理,整个人的身心两方面合起来叫"五阴",也叫"五蕴"。"蕴"就是包含在内的,像那个电能的电场一样,那个能源你看不见,电能这个能是什么你不知道。嘴里都会讲能量,能量是什么东西你看见了吗?现在科学发达,谁能够找出来宇宙最初的能源是什么?找得到吗?所以这个第八的五阴炽盛苦,很不容易懂。
佛说我们每天受生理、心理的煎熬,自己在受罪,所以叫八苦。这个八苦,大家讲佛学就讲过去了;如果现代聪明的年轻人,拿八苦的观念,换一个文字语言写文章,写小说,写散文,写理论,可以写出来很多好东西。佛把这个叫"苦谛"。这个世界的生命,以消极的角度来看,整个是苦的,所以生命是很痛苦地活着。因此我经常给你们说人生三句话--"莫名其妙的生来,无可奈何地活着,不知所以然的死掉。"这个生命是五阴炽盛苦,佛说得这样彻底。这三句笑话,大家听了哈…
《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二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