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与逻辑学的向前发展。
23)那烂陀寺:(梵音﹕Nalanda ) 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内的著名寺院。建于五世纪至六世纪初,有八个大寺院组成,僧徒主客常在万人之上,研习大乘小乘的所有经典,以及因明逻辑,声明音韵,天文医学等,为当时世界最高佛教学府。龙树菩萨,寂命论师,阿底峡等重量级的佛教大师们均出自于该寺。唐朝的玄奘法师,义净法师等都在该寺留学多年。十二世纪末被外教徒夷为平地,近世以来才发掘出一部份遗迹。
24)十四种邪见问难:也称十四无记。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叫玛仑凯普塔(Malunkyaputta)的人问佛陀;宇宙是不是永恒,灵魂与身体是否是一样,佛陀在涅槃之后,会不会继续存在等,十四个问题,要求佛陀解答,但佛陀未置答复,因为,佛陀认为这些形而上的问题,无助于心灵的解脱。
25)圣天菩萨:(梵文: Aryadeva,藏文为”Pags-pa Lha),也叫圣菩提,生在公元三世纪,古代印度一名论师,起初信奉外道,后遇龙树菩萨:与之辩论挑战,被龙树降服后,成为龙树菩萨最得意的门徒。着《中观四百论》等,阐扬龙树菩萨的哲学思想。
26)给孤独:释迦牟尼在世时,中印度舍卫城内的一名大商人,曾在舍卫城内为释迦佛购买园林,佛陀的很多经是在该园林中讲述的。
27)细腰美女:(藏音nig rged),nig 意为低陷处,而rged 则指腰,低陷进去的腰,就应该是细腰,细腰是美女的特征,所以,我把nig rged 一词翻译成细腰美女。关于细腰美女与盲儿的典故,根登曲培在本书中,两次提到可参阅宗喀巴大师与任达瓦问答录。本人身在外域,没有找到此法本,致歉。
28)任达瓦:原名雄努罗追(藏音:ren da wa -gxon nu blo gros)(1349-1412)。藏传佛教萨迦派一著名学者,生于后藏萨迦寺附近,悉心钻研并宏扬月称的中观思想,对中观应成派在西藏的发展,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以及克珠杰等人,均从任达瓦处学习过中观及其它法。
29)五肉:密宗内供用甘露品五种肉类:象肉,人肉,马肉,狗肉,黄牛肉或孔雀肉。
30)五甘露:大便、小便、人血、人肉和精液。为密宗内供用品。
31)佛目:(藏文为﹔Sangjie Sbyn ma) ,西藏佛教大圆满修持活动中,一种极其珍贵的供养品。
32)法称论师:(梵文:Dharmakirti,藏文﹔Chos-grags)。古印度著名的因明逻辑学家。公元六世纪生于南印度一婆罗门家族中,年长时,从陈那论师的弟子自在军处学习《集量论》。着《释量论》,解释量学之本旨。
33)嘉木样胁巴大师:(藏音:”jam dbyangs bzhad pa ):甘青地区最大的活佛世系,第一世嘉木样胁巴阿旺尊追(1648-1721),生于甘肃夏河,21岁赴藏,拜第五世达赖为师,曾担任哲蚌寺哲学院的堪布。六十二岁时,返回甘青故里,倡建拉卜楞寺,从此历代转世,著作丰盛。
34)桑结坚措:(藏音﹕Sngs rgys rgy msuo )(1653-1705),第五世达赖喇嘛时,西藏摄政王。公元1653年生于拉萨北郊,八岁从五世达赖喇嘛处听受显密教法,从达巴译师听受天文历算和语言学,从龙格阿旺处学习声韵占卜术,从强巴龙珠处学习人体尺度学本论支干和秘方语传诀窍等,成为学贯古今的一代宗师。1679年,出任西藏摄政王,管理政教,维修扩建布达拉宫殿,五世达赖圆寂后,秘不发丧十几年,认立苍洋嘉措为第六世达赖喇嘛。校正刊刻《医学四续》等多部医学和史学著作。在布达拉宫旁边的药王山上,建立西藏第一座医学院。1705年,被蒙古后裔的拉藏汗所杀。
35) 华芒班智达:(藏音:dwamang bn zhi da )﹕(1764-1853)西藏佛教格鲁派著名学者,甘肃拉卜楞寺院的一位转世活佛,他是一位极重视史学研究的学者。著作较多,其中最为著名的为《汉藏蒙土历史略史》,《拉卜楞寺志》,《密宗四续部总义简述》等。
36)阿柔格西:(藏音:A rig dge bshed) (1726-1803),西藏佛教格鲁派著名学者,系安多阿柔部落人氏,曾在拉卜楞寺学习过,著作很多。
37)清辩论师:(梵文:Bhavaviveka, 藏文:Legs-idan-”byed),印度中观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着《般若灯论》,创立中观自续派的先河。
38)数论派:(梵音﹕Sankhya,藏音:Grn jan ba),印度古老的无神论哲学流派。其创世人迦毖罗。此派认为因果是一样的,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只有条件才能让因中之果异现出来。他们认为通晓二十五(谛)种知识,便能得到解脱。
39)阿赖耶识:阿赖耶,梵语之音译,意译为「藏」。佛教唯识宗派极重视此识。认为此即一切众生的根本心识,是产生一切现象的根源,能将感觉与感觉形成的思维、知觉、记忆、推理等藏纳起来,并由其它的意识活动,构造出整个现象世界。而一般意识,诸如眼耳鼻舌识,则只能与其感官相应,是单纯的感觉作用,不能把握所接触的对境。
40)七相道理:七相推求,以车子比喻「我」,七种形式的分析;车子的零件与车子本身,是一样的?还是异样的?是零件依靠车?还是车依靠零件?是车中有零件?还是零件的累,才形成车?零件累积的总形才是车?通过这种分析,确定出所谓的「车子」,是一个没有自性的空洞概念,人们执为实有的「我」,也复如是。
41)寂天大师:(梵文﹕Shantideva, 藏文﹕Zhi ba Lha)生活在公元七世纪,古印度最伟大的天才诗人,道修成就的瑜珈行者。他本是一位王子,在那烂陀寺出家为僧,其诗体名著《入菩萨行论》,共分十章,主要讲述如何培养心智,提高菩提心,是菩萨行为的准则。在西藏佛教的传统中,被认为是最具权威的菩萨道修之论着。
42)实事派:古印度流行的一种宗派思想,承认一切事物皆有其实有的自性。
43)六群比丘:佛世初期的僧团,无需戒律约束,也能清净修持,但从佛陀成道后的第五年开始,僧团内部开始出现一些犯规的现象,起初犯规恶行的六位僧众,史称六群比丘。佛教的戒律,也就从对这六位比丘行为的定制开始,陆续制定下来的。
44)舍卫城:古印度一城市名,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大部份时间都是在该城市的花
园内居住。
45)具猛力菩萨:此处并非指一个具体的菩萨。而是指任何菩萨在达到一定修炼阶
段之后,所自然产生的自信与智慧。
46)宗喀巴大师:宗喀巴名罗桑札巴(1357-1419),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生于青海湟中县今塔尔寺所在地。七岁出家,十六岁入藏,闻思修习五论五明,对当时西藏显宗密乘,大加改革。1409年,在拉萨大昭寺创祈愿大法会,1419年派遣弟子释迦耶喜赴北京朝明永乐皇帝。亲自倡建甘丹寺,命弟子倡建色拉寺及哲蚌寺。着有《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等甚多论集行世。
47)中观应成派:(梵音﹕Prasangika,藏音:Thal”gyur ba)。是中观哲学的一个支系学派。此派遵循古印度论师佛护与月称的观点,解释龙树菩萨缘起性空的中观思想。
48)四项判断:龙树菩萨在中论中破四边生,「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月称菩萨在入中论中有详细的阐述,主要破生有自性,成立法无我。
49)中观自续派:(梵音﹕Svatantrika 藏音:Rang rgyud pa )。中观哲学的另一个支系学派。此派分为随经部行及随瑜伽行,随经部行以清辨论师及弟子,认为自心中的真实三相的正因,可以破除事物实有之自性。随瑜伽行其代表人物为静命大师、智藏大师和莲花戒论师。
50)根登嘉措:(藏音:根登嘉措(1476-1542),生于后藏达纳地区,1485年,就学于扎西伦布寺,曾经担任札西伦布寺,以及哲蚌寺,色拉寺的堪布。后人追认为第二世达赖喇嘛。
51)央掘魔罗:古印度一国王名。性情凶狠残暴,曾杀九十九人,取每人一指节,串成项链戴在脖子上,称为指鬘,但因不满百数,欲杀释迦牟尼佛以凑足百数,经释迦牟尼佛传法指点,成为佛的子弟,出家修道,最后获证阿罗汉果。
52)阿罗汉:(梵音﹕Arhat, 藏音﹕Dgra bcom pa)。通过彻底断除业因烦恼,从轮回中解脱后的一种修行果位。小乘佛教认为,阿罗汉果位是修行能够证悟到的最高境界。但是,在大乘佛教里,阿罗汉只是一种修行的初级成果,还不能算着是真正的圆觉成佛,究竟的解脱。
53)阿底峡:古印度伟大的佛教导师(982-1054),出身于古印度萨霍尔王室家族,曾经在超岩寺佛教大学(Vikramashila)担任寺院主持,一生秉持寺院清教生活。远渡印度尼西亚群岛,从金洲法师(Suvarnadvipa)处,学习菩提心与度母菩萨的密法。返印后,接受西藏王室后裔的邀请,以六十多岁高龄,千里迢迢来到西藏,进行传法译教。对藏传佛教的复兴,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所传之医学八部,成为西藏医学流传的奠基石。他在西藏前后十二年。最后在离拉萨不远的聂唐去世。
《中观精要(根登曲佩著)》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