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與邏輯學的向前發展。
23)那爛陀寺:(梵音﹕Nalanda ) 古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內的著名寺院。建于五世紀至六世紀初,有八個大寺院組成,僧徒主客常在萬人之上,研習大乘小乘的所有經典,以及因明邏輯,聲明音韻,天文醫學等,爲當時世界最高佛教學府。龍樹菩薩,寂命論師,阿底峽等重量級的佛教大師們均出自于該寺。唐朝的玄奘法師,義淨法師等都在該寺留學多年。十二世紀末被外教徒夷爲平地,近世以來才發掘出一部份遺迹。
24)十四種邪見問難:也稱十四無記。佛陀在世時,有一位叫瑪侖凱普塔(Malunkyaputta)的人問佛陀;宇宙是不是永恒,靈魂與身體是否是一樣,佛陀在涅槃之後,會不會繼續存在等,十四個問題,要求佛陀解答,但佛陀未置答複,因爲,佛陀認爲這些形而上的問題,無助于心靈的解脫。
25)聖天菩薩:(梵文: Aryadeva,藏文爲”Pags-pa Lha),也叫聖菩提,生在公元叁世紀,古代印度一名論師,起初信奉外道,後遇龍樹菩薩:與之辯論挑戰,被龍樹降服後,成爲龍樹菩薩最得意的門徒。著《中觀四百論》等,闡揚龍樹菩薩的哲學思想。
26)給孤獨:釋迦牟尼在世時,中印度舍衛城內的一名大商人,曾在舍衛城內爲釋迦佛購買園林,佛陀的很多經是在該園林中講述的。
27)細腰美女:(藏音nig rged),nig 意爲低陷處,而rged 則指腰,低陷進去的腰,就應該是細腰,細腰是美女的特征,所以,我把nig rged 一詞翻譯成細腰美女。關于細腰美女與盲兒的典故,根登曲培在本書中,兩次提到可參閱宗喀巴大師與任達瓦問答錄。本人身在外域,沒有找到此法本,致歉。
28)任達瓦:原名雄努羅追(藏音:ren da wa -gxon nu blo gros)(1349-1412)。藏傳佛教薩迦派一著名學者,生于後藏薩迦寺附近,悉心鑽研並宏揚月稱的中觀思想,對中觀應成派在西藏的發展,起了承先啓後的作用。格魯派的創始人宗喀巴大師以及克珠傑等人,均從任達瓦處學習過中觀及其它法。
29)五肉:密宗內供用甘露品五種肉類:象肉,人肉,馬肉,狗肉,黃牛肉或孔雀肉。
30)五甘露:大便、小便、人血、人肉和精液。爲密宗內供用品。
31)佛目:(藏文爲﹔Sangjie Sbyn ma) ,西藏佛教大圓滿修持活動中,一種極其珍貴的供養品。
32)法稱論師:(梵文:Dharmakirti,藏文﹔Chos-grags)。古印度著名的因明邏輯學家。公元六世紀生于南印度一婆羅門家族中,年長時,從陳那論師的弟子自在軍處學習《集量論》。著《釋量論》,解釋量學之本旨。
33)嘉木樣脅巴大師:(藏音:”jam dbyangs bzhad pa ):甘青地區最大的活佛世系,第一世嘉木樣脅巴阿旺尊追(1648-1721),生于甘肅夏河,21歲赴藏,拜第五世達賴爲師,曾擔任哲蚌寺哲學院的堪布。六十二歲時,返回甘青故裏,倡建拉蔔楞寺,從此曆代轉世,著作豐盛。
34)桑結堅措:(藏音﹕Sngs rgys rgy msuo )(1653-1705),第五世達賴喇嘛時,西藏攝政王。公元1653年生于拉薩北郊,八歲從五世達賴喇嘛處聽受顯密教法,從達巴譯師聽受天文曆算和語言學,從龍格阿旺處學習聲韻占蔔術,從強巴龍珠處學習人體尺度學本論支幹和秘方語傳訣竅等,成爲學貫古今的一代宗師。1679年,出任西藏攝政王,管理政教,維修擴建布達拉宮殿,五世達賴圓寂後,秘不發喪十幾年,認立蒼洋嘉措爲第六世達賴喇嘛。校正刊刻《醫學四續》等多部醫學和史學著作。在布達拉宮旁邊的藥王山上,建立西藏第一座醫學院。1705年,被蒙古後裔的拉藏汗所殺。
35) 華芒班智達:(藏音:dwamang bn zhi da )﹕(1764-1853)西藏佛教格魯派著名學者,甘肅拉蔔楞寺院的一位轉世活佛,他是一位極重視史學研究的學者。著作較多,其中最爲著名的爲《漢藏蒙土曆史略史》,《拉蔔楞寺志》,《密宗四續部總義簡述》等。
36)阿柔格西:(藏音:A rig dge bshed) (1726-1803),西藏佛教格魯派著名學者,系安多阿柔部落人氏,曾在拉蔔楞寺學習過,著作很多。
37)清辯論師:(梵文:Bhavaviveka, 藏文:Legs-idan-”byed),印度中觀哲學的重要代表人物,著《般若燈論》,創立中觀自續派的先河。
38)數論派:(梵音﹕Sankhya,藏音:Grn jan ba),印度古老的無神論哲學流派。其創世人迦毖羅。此派認爲因果是一樣的,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只有條件才能讓因中之果異現出來。他們認爲通曉二十五(谛)種知識,便能得到解脫。
39)阿賴耶識:阿賴耶,梵語之音譯,意譯爲「藏」。佛教唯識宗派極重視此識。認爲此即一切衆生的根本心識,是産生一切現象的根源,能將感覺與感覺形成的思維、知覺、記憶、推理等藏納起來,並由其它的意識活動,構造出整個現象世界。而一般意識,諸如眼耳鼻舌識,則只能與其感官相應,是單純的感覺作用,不能把握所接觸的對境。
40)七相道理:七相推求,以車子比喻「我」,七種形式的分析;車子的零件與車子本身,是一樣的?還是異樣的?是零件依靠車?還是車依靠零件?是車中有零件?還是零件的累,才形成車?零件累積的總形才是車?通過這種分析,確定出所謂的「車子」,是一個沒有自性的空洞概念,人們執爲實有的「我」,也複如是。
41)寂天大師:(梵文﹕Shantideva, 藏文﹕Zhi ba Lha)生活在公元七世紀,古印度最偉大的天才詩人,道修成就的瑜珈行者。他本是一位王子,在那爛陀寺出家爲僧,其詩體名著《入菩薩行論》,共分十章,主要講述如何培養心智,提高菩提心,是菩薩行爲的准則。在西藏佛教的傳統中,被認爲是最具權威的菩薩道修之論著。
42)實事派:古印度流行的一種宗派思想,承認一切事物皆有其實有的自性。
43)六群比丘:佛世初期的僧團,無需戒律約束,也能清淨修持,但從佛陀成道後的第五年開始,僧團內部開始出現一些犯規的現象,起初犯規惡行的六位僧衆,史稱六群比丘。佛教的戒律,也就從對這六位比丘行爲的定製開始,陸續製定下來的。
44)舍衛城:古印度一城市名,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大部份時間都是在該城市的花
園內居住。
45)具猛力菩薩:此處並非指一個具體的菩薩。而是指任何菩薩在達到一定修煉階
段之後,所自然産生的自信與智慧。
46)宗喀巴大師:宗喀巴名羅桑劄巴(1357-1419),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生于青海湟中縣今塔爾寺所在地。七歲出家,十六歲入藏,聞思修習五論五明,對當時西藏顯宗密乘,大加改革。1409年,在拉薩大昭寺創祈願大法會,1419年派遣弟子釋迦耶喜赴北京朝明永樂皇帝。親自倡建甘丹寺,命弟子倡建色拉寺及哲蚌寺。著有《菩提道次第廣論》﹐《密宗道次第廣論》等甚多論集行世。
47)中觀應成派:(梵音﹕Prasangika,藏音:Thal”gyur ba)。是中觀哲學的一個支系學派。此派遵循古印度論師佛護與月稱的觀點,解釋龍樹菩薩緣起性空的中觀思想。
48)四項判斷:龍樹菩薩在中論中破四邊生,「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月稱菩薩在入中論中有詳細的闡述,主要破生有自性,成立法無我。
49)中觀自續派:(梵音﹕Svatantrika 藏音:Rang rgyud pa )。中觀哲學的另一個支系學派。此派分爲隨經部行及隨瑜伽行,隨經部行以清辨論師及弟子,認爲自心中的真實叁相的正因,可以破除事物實有之自性。隨瑜伽行其代表人物爲靜命大師、智藏大師和蓮花戒論師。
50)根登嘉措:(藏音:根登嘉措(1476-1542),生于後藏達納地區,1485年,就學于紮西倫布寺,曾經擔任劄西倫布寺,以及哲蚌寺,色拉寺的堪布。後人追認爲第二世達賴喇嘛。
51)央掘魔羅:古印度一國王名。性情凶狠殘暴,曾殺九十九人,取每人一指節,串成項鏈戴在脖子上,稱爲指鬘,但因不滿百數,欲殺釋迦牟尼佛以湊足百數,經釋迦牟尼佛傳法指點,成爲佛的子弟,出家修道,最後獲證阿羅漢果。
52)阿羅漢:(梵音﹕Arhat, 藏音﹕Dgra bcom pa)。通過徹底斷除業因煩惱,從輪回中解脫後的一種修行果位。小乘佛教認爲,阿羅漢果位是修行能夠證悟到的最高境界。但是,在大乘佛教裏,阿羅漢只是一種修行的初級成果,還不能算著是真正的圓覺成佛,究竟的解脫。
53)阿底峽:古印度偉大的佛教導師(982-1054),出身于古印度薩霍爾王室家族,曾經在超岩寺佛教大學(Vikramashila)擔任寺院主持,一生秉持寺院清教生活。遠渡印度尼西亞群島,從金洲法師(Suvarnadvipa)處,學習菩提心與度母菩薩的密法。返印後,接受西藏王室後裔的邀請,以六十多歲高齡,千裏迢迢來到西藏,進行傳法譯教。對藏傳佛教的複興,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其所傳之醫學八部,成爲西藏醫學流傳的奠基石。他在西藏前後十二年。最後在離拉薩不遠的聶唐去世。
《中觀精要(根登曲佩著)》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