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时,既不生起喜乐心,
亦无希求追随心,此等亦是无愧者。
总之取舍一切事,无有定准而行持,
脱离世法二规矩,即谓愚笨无愧者。
若人具足惭愧心,能除颠倒散漫行。
设使无惭无愧者,教言于彼有何用?
复此心具惭愧者,终不远离世法二,
殊胜善妙之规道,恒常行持不放逸。
何以名为不放逸?如人危居悬崖上,
如是自护自身心,恒时郑重谨慎者。
孩童沉迷游戏乐,成年沉迷贪嗔境,
老年迷惑身心衰,皆为放逸所迷住。
贪等愚痴所惑众,沉溺恐怖轮回泥,
若尚未止贪痴心,则成卑劣入恶道。
拥有宝座伞幡等,然而放荡不羁者,
刹那堕入险恶处,如遭魔王铁钩牵。
妙龄少女僧人敌,贿赂国王堪布敌,
守护劣眷主人敌,此等怨敌毁诸众。
众生财富如闪电,身如浮泡无常性,
我等陷于病魔等,甚多逆缘围困故,
犹如风中之残烛,无有少许可依赖,
何故不思当来事,依然放逸安心住?
一切高贵终堕落,一切荣华终衰竭,
一切美妙终丑陋,有为诸法岂未见?
自当反省深思维,设使如今未谨慎,
则己不知自过失,他人劝说亦难知。
相遇种种外境时,自心如犬无主见,
讥笑浅薄之人时,尚自以为得赞颂。
如物过秤知轻重,如是二规衡量时,
以彼所显之成绩,推知众人之贤劣。
有些愚痴浅学者,自其出生至衰亡,
犹如一日所经历,一生碌碌无作为。
博学智者每日间,行持法财欲解脱,
彼等圆满四德故,最终获得大成果。
无义抑或失义者,皆从放逸而生故,
智者日日时时中,以不放逸而行事。
聪明智慧未究竟,聪明邪慧狡猾因,
诡计多端假精灵,此乃放逸之过失。
纵然胸怀宽广者,性情疏懒事不成,
如无利害海底石,此乃放逸之过失。
少闻浅学无智者,急躁从事如涌潮,
随心所欲乱身心,此乃放逸之过失。
虽无舍财布施心,不擅掌管自财食,
非空似空禁行者,此乃放逸之过失,
慈悲心续未究竟,任诸怨敌恣意行,
众前坦露自本性,此乃放逸之过失。
未证诸法如幻相,身语行为不约束,
故受众人之呵责,此乃放逸之过失。
未生厌世出离心,性情孤僻不合群,
自他诸现视如敌,此乃放逸之过失。
彼违时境之正量,种种行为之过患,
皆由未经细观察,放逸之因所出生。
倘若行为已偏袒,不能圆满士夫义,
谨慎密护诸威仪,犹如日月不著空。
言行举止之定准,当依无欺如来教,
及与具相善知识,复此亦依自净心。
此三之外诸他语,均为种种分别染,
亲人抑或非亲人,听从彼等有何用?
谨慎筹划未来事,纵使失败亦无悔,
事前细致作观察,无悔而住极为要。
如是无悔欢喜心,悦意无垢之月影,
由不放逸海中现,故当恒依谨慎行。
公平正直天人道,虚伪狡诈邪魔道,
趣入天道住天门,趣入魔道住魔门。
郑重取舍苦乐时,自己如何他亦尔,
如是直士获富乐,狡者与此皆相违。
贤者善行不赞颂,劣者恶行不呵斥,
恩重如山不在乎,慈爱如母无稍忆,
前时所作无反省,现时善恶无辨别,
如是混淆不清者,此乃非正狡诈相。
宁与直士结怨仇,彼于己事尚有利,
不与狡者交亲友,饶益彼等反遭害。
直士正行护他人,情谊绵长如江河,
狡者交友为私欲,虽予慈爱终成怨。
直士之前天喜聚,直士顺利抵天界,
直士作事极稳妥,直士国王亦胜任。
所谓正直之功德,一切德中最超胜,
清净世规之精要,勿须饶舌赞叹之。
何人事前所承诺,终无变更誓坚定,
若坚誓愿获自利,他众亦信此人语。
以善观察所承诺,坏劫之际亦不舍,
背弃誓愿应生畏,违背国政尚不惧。
不顾发誓或自语,彼者犹如筛子般,
泄露善妙之精华,仅依此理亦可知。
此人远离诸天众,如同枯树无凉荫,
如是不得诸财富,于此勿庸稍置疑。
若人誓愿愈坚定,则于彼人愈可信,
若愈成为可信者,则天与德亦会集。
直士自己所述语,虽无大义亦不舍,
若具大义或发誓,永不违越何须说?
劣者爱惜自生命,智者珍视自誓愿,
劣者背弃誓愿时,智者对此感希有!
智者宁可舍生命,而不背弃自誓愿,
劣者对此虽生奇,不思守誓之胜德。
故当断除劣相续,恒住正士之相续,
所谓坚守誓愿德,是诸世间之庄严。
若思此人于我等,乃是利济之恩人,
了知其恩并报恩,此为高尚行为门。
何人不辨利与害,亦无相应回报心,
故除一切圣者外,谁愿于他作害利。
颠倒饶益损害者,虽名为人实为鬼,
行为不应随顺他,更无何人愿见彼。
一切殊胜直士者,虽受微利报大恩,
若有如是之美德,则定具足余胜德。
何人若不报恩德,则彼无智无稳重,
有愧谨慎正直等,其余诸德亦无有。
若是知恩报恩者,共称彼人聚天德,
以此德行能推知,彼人圆满余美德。
若于他众勤饶益,此即自臻圆满因,
广大财富胜妙德,皆从利他而出生。
恒常希求自利者,初时虽能居高位,
其后逐渐趋衰落,犹如陡山水下泻。
恒时精进利他者,初时虽为贱奴仆,
此后逐渐至高位,犹如苍龙腾空中。
愚夫贪图自利益,唯有精勤谋自利,
然难成就自利益,即或成就亦微小。
智者虽亦贪自利,然其着重利他众,
设若精进利他众,间接自利亦圆满。
若欲今生或来世,成办广大自利者,
精勤利他胜方便,此乃诸佛菩萨道。
若于具德之三宝,以及苦集灭道谛,
无欺因果之法则,生起信解谓信心。
信心乃为佛法根,信心能增福资粮,
具有福德之士夫,自然具足高尚行。
信心能除诸衰损,信心即为如意宝,
若具殊胜之正信,则必成就诸所欲。
佛宝法宝及僧宝,始终无欺皈依境,
彼具无量之胜德,故当恒时起敬信。
一切黑业白业果,始终不虚并成熟,
是故凡若自爱者,取舍业果当细致。
现今即是业世界,此后乃为果世界,
故今自由自在时,应播善法之种子。
当观众生异苦乐,彼等之因皆为业,
此乃佛陀之善说,何人不思彼业果?
若于三宝及四谛,生起坚定信解心,
嗨呀则彼终获得,殊胜贤妙之福果。
我今虽多积受用,死时必定留此世,
故当生起施财心,勤修今来圆满果。
布施虽小果极大,受用虽多获利少,
往昔布施今富足,今若未施来世穷。
积累守护消耗等,财有甚多此过患,
纵彼财宝遍大地,凡夫贪欲尚不足。
日常衣食住处外,余财无益痛若因,
布施今生与来世,财富增上如涌泉。
布施长寿名誉盛,布施增德增安乐,
布施乃为增上门,然诸士夫恐耗财,
恒时积财不布施,若细观察如傍生,
无常无实财富中,为何不取其精华?
当观未用未布施,国王之财皆无常,
岂非曾以一口食,获得轮王之胜财!
如是具慧稳重者,若以有愧不放逸,
公平正直誓坚定,了知报恩勤利他,
及起正信广布施,则于一切今来世,
寿命长久无疾病,悦意安宁具财富,
众人恭敬获赞颂,福禄增上威德高,
超胜四方兴事业,势力盛旺如火燃,
一切安乐诸福德,如于彼前皆自住,
荣誉犹如天鼓声,遍满于此世间中。
如是一切天与德,普愿诸众皆获之,
以此等起所触动,造此简言易解规。
我于胜者与佛子,及诸正士之善说,
精通之故善宣说,如同空谷之回音。
然由无始恶串习,染污自之相续故,
高尚行为极鲜少,仅只仰慕善妙行。
若诸众生能行持,殊胜善妙高尚行,
于此极为随喜故,愿令他众入此道。
如是自心生悲心,具慧尊者亦劝请,
故于人规论典中,稍作摄略而宣说。
以此善根愿诸众,无勤趣入此妙道,
圆满十种功德相,获得天德诸庄严。
此论乃由欢喜行持无垢高尚妙规及具胜缘功德者,嘉靠公确之劝请,嘉祥杰布让当(麦彭仁波切)造于宗萨扎西拉哲处。增吉祥,善哉!善哉!善哉!
译于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
一九九八年二月
《中观四百论》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