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放生手册(海涛法师辑)▪P2

  ..续本文上一页是,而一人不忍食肉,则无量水陆生命,得免杀戮 况不止一人乎。又为现在未来一切同人,继鳏寡孤独贫穷患难之因。作长寿无病,富贵安乐父子团圆,夫妻偕老之缘。”

  —印光大师

  2、“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

  —《梵网经》

  3、“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生死中,轮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属,乃至朋友亲爱侍使,易生而受鸟兽等身,云何于中取之而食。”

  —《楞伽经》

  4、“杀彼身命,或食其肉。经微尘劫,相食相诛。犹如轮转,互为高下,无有休息。除奢摩他,及佛出世,不可停寝。”

  —《楞严经》

  5、“孕妇食兔,子则缺唇。食雀,子则雀目。食蟹,子多横生。食鳖,子则项短头缩。食鳗鱼鳅鳝,子多难产。食田鸡,子多喑哑。”

  —《万善先资》

  6、“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 一切众生见而舍去。”

  —《梵网经》

  7、“啖肉者多病,当行大慈心,奉行不杀戒。”

  —《佛说十善戒经》

  8、世尊说偈曰:“曾悉为亲属,鄙秽不净杂,不净所生长,闻气悉恐怖。一切肉与葱,及诸韭蒜等,种种放逸酒,修行常远离。亦常离麻油,及诸穿孔床,以彼诸细虫,于中极恐怖。”

  “饮食生放逸,放逸生诸觉,从觉生贪欲,是故不应食。”

  “如被贪欲过 障碍圣解脱,酒、肉、葱、韭、蒜,悉为圣道障。”

  “若食诸血肉,众生悉恐怖,是故修行者,慈心不食肉。食肉无慈慧,永背正解脱,及违圣表相,是故不应食。得生梵志种,及诸修行处,智慧富贵家,斯由不食肉。”

  —《楞伽经》

  9、“四种清净明诲”阿难问佛:“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 得无退屈?”

  佛言:“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次断杀生食肉,三断偷盗,四断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况,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相吞,相食未己。云何是人,得出三界?”

  —《楞严经》

  10、放生十大功德—

  一、无刀兵劫。二、集诸吉祥。三、长寿健康。四、多子宜男。五、诸佛欢喜。六、物类感恩。七、无诸灾难。八、得生天上。九、诸恶消灭。四季安宁。尤其于危险时代。十、生生不息。善心相感,正似子孙代代相传,永远福寿。(动物进化)

  爱心的放生

  1、救生—

  此善因可得圆满三十二大丈夫相之一项,为“以大悲心救护遭受毒打、捆绑、拘禁,即将被杀戮之一切众生,得手指和脚指纤长可爱之相。”

  2、护生—

  此善因可得圆满三十二大丈夫相之一项,为“以大勇猛心,饶益一切有情活命顺缘,得足跟宽广相”。

  3、放生—

  此善因可得圆满三十二大丈夫相之一项,为“以远离杀生之一切过失,得身体洪直相”。

  4、《普贤行顾品》云:“众生至爱者生命,诸佛至爱众生,能救众生身命,则能成就诸佛功愿”。

  5、《优婆塞经》云:“一切众生因杀生故,现在短命,财物秏减,眷属分离,横罹其殃,舍此身已,当堕地狱”。

  6、《婆沙论》上说:“能一天一夜持不杀生的戒律,来世中决不遇刀兵的灾劫”。

  7、教训子女宜在幼时,先入为主终身不移,长养慈心勿伤物命,竟此一念可为仁圣。

  8、“履行仁慈,博爱济众,有十一誉,福常随身,卧安觉安,不见恶梦,天护人爱,不毒不兵,水火不丧,所在得利,死升梵天,是为十一。”

  9、悲心出资买命放生救渡即将被人类宰杀吞食畜道众生予以放生,所得福德深广无量,能消解病业疾苦、无名因果病痛、累世冤亲债主牵缠、各种身染恶疾速得痊愈。

  10、“杀生食肉犯了五罪心—

  残忍心、自私心、杀害心、贪昧心、欺弱心;戒杀斋素增长五善心—

  同情心、怜悯心、爱护心、慈悲心、平等心。”

  故曰:“求福莫过于斋戒布施,求寿莫过于戒杀放生。”

  11、放生可以圆满人天七德。

  佛经中说“人天七德”:

  “种姓高贵、形色端严、长寿、无病、缘分优异、财势富足和智慧广大。”

  12、佛经云:

  “虽有杀百人百马之罪,若放一众生,清净彼罪障。若放十三众生,净除万劫之罪障。若有众生尽寿命,为彼作放生,延长其寿命。若三日内必定死亡,即放十三众生,此人能延寿三年。若杀害已经放生过之众生,则有杀百人之过失也。”

  一切有漏善法中,没有比放生功德大的。

  13、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云:

  “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地藏十轮经》云:

  “设便能戒诸杀生,诸众恭敬成无上,

  恒时无病延寿命,安乐畅适无损害,

  一切生生世世处,深信如来之行境,

  现见佛法及僧众,速得无上菩提果。”

  14、放生六度具足:

  一.布施。有三种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放生时,得令众生从死亡被杀害的怖畏解脱,故为无畏施。

  二.持戒。意即不害众生:

  放生非但不害,并且救渡罪苦众生,故亦具备了持戒的意义。

  三.忍辱。意即为法苦行:

  我们能克服一切困难放生,亦是行忍辱。

  四.精进。意即为法努力:

  我们积极戮力放生即是为法努力。

  五.禅定。意即心不散乱:

  我们一心一意对众生具有慈悲心,虔心放生禅定即在其中。

  六.智慧。愚心不信因果,不知放生积累功德,杀生造业的道理。

  放生的人知道生命珍贵的价值,爱惜尊重众生生命而行放生,此即智慧的展现。

  15、《放生功德论》云:

  “若欲善趣之乐,放生能得人天福报;

  若欲自得寂灭,放生即得声闻罗汉果;

  若以菩提心所摄,放生则成佛果之因;

  若愿上师住世,放生即能感得上师长久住世;

  若欲自己长寿,放生成为殊胜长寿法,此有无等之功德。”

  16、放生亦为往生净土的主因。《中阴救言论》云:

  “今生放生,到中阴时,其所放之众生会来到面前为你接引道路,而往生自已所欲的净土;若杀生,则其所杀之众生,彼时会显现为极为愤恨,而致使自己被强力引入地狱中。”

  17、放生可以同时具三种布施。

  憨山大师的“放生功德偈”说:

  人既爱其寿,物亦爱其命。放生合天心,放生顺佛令,

  放生免三灾,放生离九横,放生寿命长,放生官禄盛。

  放生子孙昌,放生家门庆,放生无忧恼,放生少疾病。

  放生解冤结,放生罪垢净,放生观音慈,放生普贤行,

  放生与杀生,果报明如镜。放生又念佛,万修万人成。

  注:

  “三灾”:一.刀兵灾。二.疾疫灾。三.饥馑灾。

  “九横”:一得病无医。二.王法诛戮。三.非人夺精气。四.为火所焚。五.水中沉溺。六.为恶兽所啖。七.堕崖。八.中毒受咒。九.被饥渴困。

  慈悲的放生

  1、“不杀为诸戒之首,放生为众善之先。”

  2、“世间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惨者杀伤。”

  3、“戒杀念佛兼放生,决到西方上品会。”

  —佛印禅师

  4、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5、“他若死时汝救他,汝苦死时天救你。

  延生愈病别无方,戒杀放生而已矣。”

  6、“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7、“念佛、放生,乃报亲恩之不二法门。”

  8、“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

  9、大众放生,肇使渔民出船捕捞无获。放生,近之能息杀因,还之可灭杀果。

  10、放生、杀生现报录:

  “常行放生,常行杀生,天地鬼神常为鉴临,必当降以祸福,且勿忽其弱而欺之。”

  11、礼拜八十八佛忏悔业障,放生偿还命债,以祈永断夙怨,长植善因。

  12、灭病四法—一、戒杀吃素、二、放生救命。三、礼拜诸佛、四、称念佛号。

  13、随缘随力放生,十元不嫌少,千万不嫌多。

  14、菩萨无所不在,慈悲到了极处,以众生之心为心。

  15、见到渴望被救的眼蚌,刹那慈心,和观音共振。不忍它受刀俎酷刑的救苦悲心,和弥勒相映。长久以来,一步一脚印落实护生,和普贤携手。虽众生的心如石般坚硬,原用柔软的水渗透,向地藏大愿学习。

  16、“放生是世间最美的善行。”

  17、圆因法师说:“放生功德最快消业障,必须尽快放生,还要虔诚恳切的心,求观世音菩萨。”

  18、发愿—“凡我所放一切生命,以及十方无尽有情,尽得度脱。”

  19、“要放生,尤其是每月百、千人的大放生,集合众人愿力,消业最速。”

  20、“断肉食素,一心向佛。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21、蕅益大师云:“杀生即杀自心未来诸佛,放生即放自心未来诸佛,若放自心未来诸佛,即真念佛三昧,修此念佛三昧,是恒转法华经百千万亿部也。”

  22、平素,以念佛持戒为正行,以放生行善为助缘。

  每月大放生

  1、以素代荤,以生代杀。莲池大师云:“婚礼不宜杀生。”

  2、“人惟欲眷属团聚,寿命延长,身心安乐,诸缘如意,正应发大悲心,行放生业,使天地鬼神,悉皆愍我爱物之诚,则向之所欲,当可即得。”

  —印光大师

  3、“夫妻是缘,孩子是债。善缘恶缘,无缘不聚。讨债还债,无债不来。”

  4、人受病苦,财物耗减,怨亲来扰,此逆增上缘,为成就我。更觉:“放生怎可懈怠,怨亲债主来讨,是因他们苦,急需功德助其脱离三恶道。莫贪钱财;业若消,福自来。”

  5、“所有功德,放生最大;一切罪恶,杀业最重。”

  6、迷时千般错,悟时业重重。

  7、古德云:“一下箸则万钱,一染指则千命。”

  8、“老实念佛、礼佛忏悔、戒杀吃素、放生赎命。”

  —圆因法师

  9、普劝世人,念佛、放生…

《放生手册(海涛法师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