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二执诸苦”等等。寂天菩萨云:“整个轮回众生,如同疯狂一般迷糊。”是故众生不知不觉已到了如此昏迷的状况。
何故要为众生发菩提心呢?因为众生无始以来没有修习善法,所以无始无终地沉溺在生死轮回的大苦海中一直感受难忍之痛苦。彼等于无边无际之三有大海中生而复死,死而复生,如此无始无终地旋转,不得自在。
龙猛菩萨云:“每个众生无始流转轮回中,其生于地狱中所饮过的铁水,若能积聚者,较四大海洋还要多,其复生于微小傍生,如蚂蚁等之身肢,若能积聚者,则较须弥山还高。”《入行论》亦云:“独生此一身,俱生诸骨肉,坏时尚各散,何况余亲友,生时独自生,死时还独死,他不取苦分,何须作障亲。”彼诸道理,若具宿命通者乃一目了然、现量能见之事。
何故说每个众生曾经都作过自己的父母呢?于佛经圣教中具有很多教证之理由证明,如是了知则可。《宝鬘论》中云:“是故诸众生,流转生死海,如同旋火轮,无始亦无终。”如是经常被苦苦、行苦、变苦三根本大苦所迫害。麦彭仁波切于《智者入门》中云:“三界轮回中,皆有三大苦,众生均遭此,痛苦受折磨。”当念已沦陷在如此境地之众生等,曾经在作我父母之时,对我恩惠极大、格外慈愍,好衣好食,首先予我,对我情深难量;而今他们沉沦在生死苦海中,感受难忍的痛苦,如今我不救度他们,谁来救度他们呢?对我有如此无限大恩的父母有情,我不能置之不理。以如是情状于心续中反复思维已后,为救度诸父母众生超出三有苦海,而于自续中发起大慈悲心和殊胜的大乘菩提心。于《佛子行》中亦如是说也。
以上第二个主要道论述终。
乙三、(正见)分四:一、需证正见之理由;二、认识正见者补特伽罗;三、认清其见是否观察已究竟;四、余述观察究竟之见量。
丙一、(需证正见之理由):
颂曰:
不具证悟实相慧,纵修出离菩提心,
亦不能断三有根,故当勤证缘起法。
前面已叙述了出离心和菩提心,出离心是大小乘中之共同法门,菩提心即是大乘中不共同之最胜法门,亦是修证佛果之捷径要道,再加上无二慧,这三者是佛教中最基础的基础,华智仁波切于《大圆满前行》中云:学佛者,若不具足佛教中最基本的理论,则修行如同于冰地上造高楼,冰一融化,楼房即刻倒塌,如是出离心不具足,学佛亦无意义。于出离心的基础上若不具足菩提心和无二慧,非但修学大乘无义,且于烦恼之根本亦无法断除,因此成就佛果,必须依靠这三种根本主因。所以在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基础上,还需要一个正见,即是所谓的无二智慧。以彼理由而叙述:不论修显教或密教,若不具足通达无我空性之实相智慧,彼者虽然修习了殊胜的出离心和菩提心,但不能断除三有轮回的根本。因为欲除轮回之根,必须要断除烦恼障;欲断此障者,必须要通达人无我的空性智慧。若欲成就圆满佛果者,不仅须断除烦恼障,且于所知障亦必须同样断除,所以必须要证悟人我和法我的缘起空性智慧。烦恼障主要是对解脱生死轮回作障碍,障碍成就佛果之主因是所知障。因此小乘阿罗汉仅为自己超脱生死轮回,亦需百万精勤地修持后,方能证悟人我空性的智慧,断除烦恼障,最后获得阿罗汉果;何况是修行大乘者,不仅欲超脱生死轮回,而且还要成就圆满的佛果,则更须通达人我和法我之圆满空性智慧,彻尽二障,方能圆成正觉果位。是故不论修显或修密,证悟缘起性空的正见智慧特别的重要。麦彭仁波切云:“若具足正见者,不论修何密法,念何仪轨密咒等,悉有功德和加持,亦会直接获得验相等。若不具正见者,于密教中修何密法,念何仪轨心咒等,亦不会有感应,显教中看何经论亦不得真正效益。”是故不论是显教或密教,抉择正见、证悟正见极为重要。但如是所许,亦并非否定平时念佛等功德,然于证悟见的层次不同,仍有功德高下之分。因此于具足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基础上,依靠各种方法,应当精勤不懈地通达缘起性空的根本法要。《缘起赞》云:“何法待缘起,彼即自性空,较此语奇妙,善说规何有?”所谓缘起者,亦即因缘;名言中显现有,胜义中皆空,亦谓缘起。但此处所谓缘起,是指通达证悟空性而言,《入根本慧论》中所说超离四边或八边戏论为是真正缘起。若具足如是智慧、出离心和菩提心,即能获得无勤大功德而直趣佛果。所以宗大师说,虽具出离菩提心仍不足够,还需要缘起空性的正见智慧,方能断除轮回之根,以至直趣佛陀正等觉位。显教依中观正理观察抉择,可通达如是正见智慧。密宗则依根本上师之窍诀与加持,而通达空性正见智慧。但其中证悟见最保险最稳固无有错处的,就是依据显宗所阐述的教理,依次第而闻思修习,一步一步的稳行,不违空性正见。首先依正理观察内外诸法后,抉择为现而无有自性等。具足如是闻思智慧,于抉择正见过程中自己遣除怀疑,印证境界等亦很易便。密宗依靠金刚上师不可思议的加持,开悟成就迅速,然修行者须具上等信根方能如是。有者不具闻思智慧,不精通教义正理,开悟亦太突然,故于修证过程中自己遣除疑难、印证境界等就会有困难,还有如是突然开悟的境界,受外境违缘的影响,容易退失等,所以应当按次第如法稳行,乃甚为重要也。麦彭仁波切云:“若未引上善观察,怎能生起胜定解?若未生起胜定解,怎能灭除恶增益?若未灭除恶增益,怎能禁止恶业风?若未禁止恶业风,怎能断除恶轮回?若未断除恶轮回,怎能灭尽恶痛苦?”诸中下根行人,于此应深思。
丙二、(认识正见者补特伽罗):
颂曰:
谁见轮涅一切法,永无欺惑之因果,
灭除一切所缘境,此人踏上佛喜道。
此说佛陀所喜悦赞称之道,即证悟缘起空性道,于佛经中经常赞称的,亦是证悟如是道之补特伽罗,彼者乃谓真正大乘菩萨之故。设使补特伽罗于学道修行过程中,已经现见了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诸法皆是缘起,通达了轮涅所摄诸法的本来无实之空性。彼亦从名言角度而言,各种不同之因,产生各种不同之果,造善业因,得生善业果,造恶业因,得生恶业果,常言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果丝毫不昧,乃至能取所取未消于法界之前,善恶因果于汝仍然是有利有害,均皆毫许不虚。然从真实谛胜义而言,所执所见之一切诸境,其本体本来无者,都是大空离戏之法界,于名言中不观察的基础上,虽觉诸法似有,但于胜义中入根本定的角度而言,现有轮涅诸法,都是大空离戏,诸境相皆融入法界无别体性。麦彭仁波切于《定解宝灯论》中云:“完全通达实空后,现空现于缘起性,现空何者亦不执。”如是所说,诸法本体虽然空性,但于名言中依靠缘起亦可显现。在不观察的基础上,名言中因果等诸法皆有,即破无边,于胜义中诸法无自性本空,即破有边。未证悟空性正见之补特伽罗面前诸法皆有,于通达胜义谛之究竟智慧者面前,诸法不仅皆空,且超离一切戏论。获得如是境界之补特伽罗,已得真法。是故若有通达名言诸法如梦如幻,无自性之有,胜义中根本皆无,此二亦是缘起性空的道理,如是通达之殊胜补特伽罗,已经入于佛陀真正所喜悦赞称之殊胜大道。欲证悟空性者,敬顺佛陀的教证,随行往昔诸高僧大德们的理证是极为重要。总之,佛陀所喜之胜道,即是轮涅所摄诸法,于世俗名言中现而无实有之幻相,不空;于胜义谛中诸法不仅皆空,且离一切戏论;此乃真实缘起性空之理。如是境界从根本上现前者,宗喀巴大师说彼人已趣入了佛陀之根本大道也。
丙三、(认清其见是否观察已究竟)分二:一、说未究竟之见量;二、说已究竟之见量。
丁一、(说未究竟之见量):
颂曰:
何时分别各执著,无欺缘起之显现,
远离所许之空性,尔时未证佛密意。
对此处观察究竟与不究竟见之问题上,各大宗派有很大的辩论。其中最主要辩论的是宁玛派、萨迦派于嘎单派的辩论。宁玛派于嘎单派如是说:汝等嘎单派所许之无遮空性等观点,并非宗喀巴大师自宗最究竟的见解,因为宗大师为了方便引证某些众生的根器,而说无遮空性,是暂时建立一个不究竟的宗派,故并非宗师最究自宗观点。如是所说,于《定解宝灯论》中有很多辩驳,萨迦派果仁巴大师亦于彼宗说了很多。由于宗大师所立暂时不究竟观点,而引起了各大宗派如是互为辩驳后,有些人就片面地认为,是不是宗大师真正的自宗观点不究竟,或宗师见解真有如是过失等怀疑。其实并非宗师自宗见解不究竟,这是根本不必的怀疑,因为宗喀巴大师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根本不可能有这些过失,其表述最究竟见解的论著亦有很多,如《金鬘疏》和给仁达瓦的信,以及《三主要道论》等,都是宗大师最究竟的见解。此等究竟见解实际上与宁玛巴所许之见解等无差别,吾等宁玛巴对宗大师少许亦不会怀疑,一刹那亦不会想其未通达中观之见等。宗大师的一些后期著作中,虽有仅许无遮空性,但这是他为了渐次引证众生根器,暂时所立的一种方便道。但随行宗大师的很多后学弟子,将宗师的暂时观点,误认为是宗师自宗最究竟的见解,并着重如是的解释,所以宁玛巴等宗派要驳斥这些后学者的主张,而并非驳斥宗大师。应当如是理解,切莫于宗大师有何邪见等。若从宗大师最究竟的自宗见解,与宁玛巴所许无别。当然以宗师所建立的暂时观点,有些显现与自宗互为矛盾,是故应当分析清楚,暂时与究竟观点的鉴别为要。
于世俗谛中,一切现相依靠缘起而成之诸法,于名言中是真实不会虚妄的。但于胜义中真实性空而言,即是超离一切所许之见。世俗中缘起现相不空与胜义中本性离许,此二正见者于何时仍见为相违矛盾,尔时此者补特伽罗尚未通达佛陀的真实密意。有些人认为,说因果等有,又说诸法皆空,空性中有…
《三主要道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