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能生出离心之方便法):
颂曰:
人生难得寿无常,修此可断今生执,
无欺业果轮回苦,修此可断后世执。
现在宣说应依何方便法,才能生起真实出离心。在此宗喀巴大师为吾等宣说了一个窍诀,即是共同四加行——“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皆苦”。此四加行亦是一切佛法诸法之真实基础。无垢光尊者之《心性休息》颂词中已广为宣说,华智仁波切之《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亦宣说很广。总之,若欲生起出离心者,则必须要断除今生和来世之一切贪欲。依什么方法才能断除呢?
首先应当思维具足八闲暇和十圆满的人身是非常难得,如盲龟值轭;亦如于光滑墙壁上洒豆,难留一粒。从它的因缘、比喻、本体等各方面而言,如是人身极为难得。
第二思维寿命无常。于内外器情世间,甚至天主圣尊等众之寿命均皆无常,我等诸众生之寿命亦复如是,都是无常的本性。
如是思维暇满难得和寿命无常而恳切修习后,就能生起断除此生中一切贪欲之功德。因为我等众生于世间诸法,总是贪恋不弃,因此要了知诸法无常,人生非常难得可贵而再再思维修习,如是则于世间诸法自然能看破而无有兴趣,并生起厌烦之心,从而彻底舍弃世间法,生大出离心。昔有弟子请问上师阿底峡尊者言:师圆寂后,我当行观想法耶?上师答曰:观修虽为善法,然不如修一法善妙。徒觉师答非悦心满意,又于师问言:则我当行讲经耶?所答如前。复于师问:我当行何法为胜?师曰:汝当依止仲敦巴善知识而行舍弃世法。于西藏贡地方,昔有一位行者在转经绕塔,仲敦巴见彼告言:汝转经虽有功德,亦很好,然不如修一善法为妙。其念道,转经绕塔可能功德不太大,念经功德可能很大,则趣余处诵经,尊者又于彼告言:诵经虽极妙,然不如修一善法好。其念此等功德都不太大,则当坐禅可能极妙,故趣余处坐禅,尊者又复于彼告言如前。彼行者实感无奈,遂请问仲敦巴尊者,我到底当依行何法为胜?答曰:应修舍弃此世事法,乃最胜妙法也。是故于人生难得和寿命无常思维修习后,能断除于三界轮回中之一切贪欲,不仅看破人道,且于此三界轮回悉皆看破而厌弃为要。有人厌弃人生,欲求天界诸乐,如此等根本不究竟,并有极大过患,故当发究竟出离心为妙。
复次思维业果不虚者,不论是善业或恶业,凡于未受业报之前,乃至多劫亦不会空耗消尽,总有一日诸等因缘成熟时,定会感受果报的。如是非一般人之言,乃世尊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说也。《龙钦心髓前行引导文》中广说了业的分类、本体、如何不空等教义,详细了知则可。但总而言之,应依佛陀之教证为主。因为业果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奥密之事,于凡夫而言,微妙不可思议,所以佛陀之经教中,对于业果的宣说也较多,如《百业经》。是故于业果当深信不疑。倘若深信因果者,则于善恶诸业自然会有取舍之念,从此会逐渐断尽黑业之过,增上白业之德,如是所行极为殊胜。
复次思维轮回痛苦者:诸轮回苦海如同火宅,无少许安乐。如六道中,较好之人道,亦皆充满了痛苦之本性。一切众生皆被业恼束缚,受三根本八支分等苦煎熬着,而于轮回苦海中感受难忍极大的痛苦,如热锅中的蚂蚁,如热沙中鱼,辗转不息。
如是以业果不虚和轮回痛苦等而行思维修习后,则能生起断除贪欲后世三界轮回等诸乐之功德。此处引上世尊之弟难陀的公案来说明亦可,因为难陀亦为贪著后世欲享天界诸乐而行守戒等,于世尊方便引导下,方知三界轮回均充满了苦性,后乃发起真实出离心,严持戒律修行。
总而言之,此处说生出离心时,于三界中何处不论今生后世,都不能贪著,是极为殊胜。以上讲了生起出离心之方便法,即是思维观修四前行也。
丙三、(生出离心之量):
颂曰:
修后于诸轮回福,刹那不生羡慕心,
日夜欲求得解脱,尔时已生出离心。
宣说出离心的界限,依靠上述四加行思维修习已后,则於三界轮回中一切兴盛之世间事法,自己心里不会生起一刹那之希求欲望、贪恋、羡慕等,并且昼夜唯有精勤不懈地寻求解脱生死轮回之心,以致真正生起了如是希求解脱之心念时,方可算是生起了真实无伪的出离心。如嘎单派格西朗日塘巴,修行一生只笑过一次,彼者时时刻刻不放逸思维人生难得,轮回皆苦等,已至日间不懈,夜间不眠地精勤修持。是故学佛者时常观察自己的心相续是否真正具足出离心很重要。
以上第一个主要道述终。
乙二、(菩提心)分二:一、需发菩提心之理由;二、如何发彼菩提心。
丙一、(需发菩提心之理由):
颂曰:
倘若于此出离心,未以菩提心摄持,
不成菩提乐因故,智者当发菩提心。
现在宣说于出离心的基础上,还必须要具足菩提心,此极为殊胜。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呢?原因是前述之出离心,假若无有菩提心来摄持的话(即希求自己于三界轮回中解脱,而无度化一切众生解脱轮回的大愿),如是所持执的小乘发心,虽能获得声闻独觉罗汉果而解脱生死轮回,然此不能成就无上圆满大菩提果,因为不具最圆满究竟殊胜安乐之根本起因故。《佛子行》中云:最胜真实成就佛果之因,就是菩提心。若不仅愿自己解脱,且愿整个三界轮回之一切众生都能解脱生死苦海,今生或来世悉皆安乐,此乃具有殊胜菩提心之出离心,极为善妙。华智仁波切窍诀中云:具有菩提心者,就已具有了成就佛果之唯一根本因;若无菩提心者,则一切大乘法行俱失,虽具各种神通神变或天天面见本尊等亦无意义,或许是邪魔所引上的境相;若具菩提心者,虽未见本尊,但实际上已经具足了圆满无上菩提佛果之因。是故具有智慧的大乘根器者,殊胜法器者,应当发起殊胜菩提心,是极为重要。《入菩萨行》中云:“犹如最胜冶金料,垢身得此将转成,无价之宝佛陀身,故应坚持菩提心。众生导师以慧观,彻见彼心极珍贵,诸欲出离三界者,应善坚持菩提心,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其余善行如芭蕉,果实生已终枯槁,菩提心树恒生果,非仅不尽反增茂。智者弥勒谕善财,彼心利益无限量。”又云:最殊胜的无死甘露,就是菩提心。以菩提心所摄持的一切善根,都将是究竟安乐佛果之因,是故出离心和菩提心是学道修行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两大窍诀,否则即为人天小乘之因,非究竟也。故于闻思修等一切善法,皆以殊胜菩提心来摄持极为重要。当作是念:我为一切众生解脱生死轮回而行闻思修等,若仅具如是念头,实际上亦皆变成了无上佛果之因。按宗喀巴大师的指示:凡学佛者,首要具足出离心;于出离心所摄的基础上,要发起殊胜的菩提心;于菩提心所摄的基础上,要具足无二慧。这是在成就佛果之前,不可缺少的三大根本途径,最殊胜之窍诀。于众生当如何修发心耶?答曰:目睹轮回众生之一切痛苦,而生起无量的慈悲心,愿彼诸众生解脱于生死轮回等一切痛苦,是愿菩提心;在愿力的推动下,而行六度四摄、四无量心等菩萨行为而救度众生是行菩提心。一般于菩提心之首,先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乃菩提心之前行;此前行修好后,则无伪菩提心就能随行生起,当如理而行为要。
丙二、(如何发彼菩提心):
颂曰:
思为猛烈四瀑冲,难挡业索紧束缚,
困于我执铁网内,无明黑暗所笼罩,
辗转投生三有中,不断感受三大苦,
成此惨状诸慈母,是故当发殊胜心。
整个三界六道中的一切众生,由于无明习气导至无始以来沉溺于生死轮回之大苦海中,感受无量难忍之痛苦,彼诸众生于此苦海中时常被四大瀑流(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所冲击。因为每个众生皆有生、老、病、死等痛苦,必经成、住、坏、空四种过程,此四大痛苦,喻如瀑流之苦水冲击猛励,水生动物不得自在而受难忍痛苦;如是轮回苦海中,彼诸众生亦复被四大瀑流之苦水波浪卷结冲激,无少许自在,受无量痛苦,亦难得解脱机会,非常可怜。
四大瀑流还有一种解释法,即无明瀑流、见瀑流、欲瀑流、有瀑流四种。所谓无明瀑流者:即整个三界六道轮回中一切众生都有俱生无明,如瀑流水不断。见瀑流者:于末法时期,彼诸众生充满了断见、常见、邪见等很多恶劣之见。欲瀑流者:彼诸众生皆充满欲望,贪财贪誉等等,这种贪欲喻如瀑流相续不断。有瀑流者:彼诸众生沉溺于三有轮回中,以十二因缘作联结,如同旋火轮,无始无终的旋轮流转于生死轮回三有的苦海中。
不论如何解释,总而言之,彼诸众生都在三有轮回中倍受苦海瀑流冲击而无停顿之时,彼等已被难以制止的业和烦恼之绳索紧缚,并被投入于人我执、法我执的铁网孔中(轮回的监狱里)。
众生由于无始以来的贪嗔痴等无明串习所引,不仅受四大瀑流之苦,且有业力感受等苦,极为深重的业障一现前时,是难以制止的。众生的俱生无明和遍计无明,以及无始以来的我法二执,喻如坚硬的铁网,难以穿破,并非短期修行能断开,需要很长时期的精勤闻思修行积资忏罪方能断除。亦可解释为:诸众生从无始以来沉溺在生死苦海中一直随着波浪而旋转,感受无自在难忍之诸苦,最后由业和烦恼之绳将众生紧密地捆缚,投进我法二执的铁网监狱里关闭起来,不得解脱。众生无始无明喻如大黑暗,若从智慧方面而言,既没有智慧之日光,亦没有信心之月光,二光皆无,整个天空和世间都非常黑暗。如是诸众生既无智慧,亦无信心,虽然《金刚经》及《华严经》皆云“众生皆有佛性”,余经中亦云“众生之迷,佛陀即觉”,其本性等无差别。然佛陀是已觉醒者,众生是陷于迷惑者,故唯有被无明的大黑暗所蒙蔽,无法明见心之本性,犹如太阳被浓厚的乌云遮蔽了一样,无法现见太阳。宗喀巴大师云:“众生极可怜,既有生死老病等诸苦,亦有业力感受诸苦,还有无明烦恼等痛苦及我法…
《三主要道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