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三主要道论

  三主要道论

  宗喀巴大师 造

  索达吉堪布 译

  顶礼诸至尊上师!

  

  

  

  

  

  

  

  

  我随己力而宣说,欲解脱者之津梁,

  诸佛经典精华义,一切菩萨所赞道。

  不贪三有之安乐,为使暇满身具义,

  勤依佛悦之正道,具缘者当喜谛听!

  无有清净出离心,求有海乐无寂法,

  贪执世间束缚众,故当首先寻出离。

  人生难得寿无常,修此可断今生执,

  无欺业果轮回苦,修此可断后世执。

  修后于诸轮回福,刹那不生羡慕心,

  日夜欲求得解脱,尔时已生出离心。

  倘若于此出离心,未以菩提心摄持,

  不成菩提乐因故,智者当发菩提心。

  思为猛烈四瀑冲,难挡业索紧束缚,

  困于我执铁网内,无明黑暗所笼罩,

  辗转投生三有中,不断感受三大苦,

  成此惨状诸慈母,是故当发殊胜心。

  不具证悟实相慧,纵修出离菩提心,

  亦不能断三有根,故当勤证缘起法。

  谁见轮涅一切法,永无欺惑之因果,

  灭除一切所缘境,此人踏上佛喜道。

  何时分别各执著,无欺缘起之显现,

  远离所许之空性,尔时未证佛密意。

  一旦无有轮翻时,现见无欺之缘起,

  断除一切执著相,尔时见解即圆满。

  了知以现除有边,以空遣除无有边,

  缘起性空显现理,不为边执见所夺。

  如是三主要道论,自己如实通达时,

  当依静处而精进,速修永久之佛果。

  此乃多闻比丘罗桑札巴(宗喀巴)对侄儿阿旺札巴之教言。

  译于二000年十月

  

  三主要道论简释科判(略)

  

  三主要道论简释

  

  宗喀巴大师 造颂

  索达吉堪布 传讲

  

  顶礼释迦牟尼佛!

  敬礼诸传承上师!

  敬礼显密善说之源宗喀巴大师!

  

  本论分三:甲一、初义;甲二、论义;甲三、末义。

  甲一分四:一、释论名;二、礼敬;三、立誓造论;四、劝促有缘法器者谛听。

  乙一、(释论名):三主要道论

  所谓三主要道,是指学佛的根本,乃三种最胜要道法门,即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此三主要道亦是佛陀教法中所汇聚的捷径窍诀,是全部教义之精华、一切论著之结晶,论义甚深,加持极大,极为殊胜也。其论既是菩提道次第论的精华摄要,亦是九乘法门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是故此三最胜要道法门,是每个学佛者学道修行过程中缺一不可而必须要掌握的根本殊胜法门。

  乙二、(礼敬):敬礼诸至尊上师!

  此是宗喀巴大师于造论之首,先行礼赞之句。大师恭敬地顶礼所有诸至尊上师!至尊亦谓圣尊之义。按藏文规律而言,至尊二字可分开讲,所谓“至”是指将一切众生引入三乘法门中,“尊”是指身口意三门清净,从未染污一切烦恼。总之,大师于造论之前,首先顶礼以根本上师仁达瓦为主的所有传承上师。如是顶礼有何必要呢?主要为于造论过程中,遣除一切违缘,增上一切顺缘。如是礼赞亦是印度与雪域诸高僧大德们流传千古之优良轨则。龙树菩萨亦云:“若谁造何论,首具礼句者,则知为善论,随佛言教著。”是故具此顶礼句者,可知为佛教论著,亦便于取舍内外教。

  乙三、(立誓造论):

  颂曰:

  我随己力而宣说,欲解脱者之津梁,

  诸佛经典精华义,一切菩萨所赞道。

  此处宗喀巴大师首先说明为何造此论。佛陀为了调化各种根器的一切众生,然众生根器有千差万别,故佛陀宣说了千差万别之无量法门。然三藏十二部等八万四千法门,众生若要一一修持,于末法时期短暂的人生根本不可能做到。因此为了引导众生入于胜道,于此处将佛陀所有的佛经教义言教等,以心要窍诀的方法来归纳为三点。这种精要意义,并非我宗喀巴分别念所造,而是随行弥勒、文殊、普贤、观音等诸大菩萨经常所称赞之殊胜道,也是欲求真实解脱者不可缺少之最胜大道,是故今于此处随自力为有缘者宣说此三主要道论之法义。

  亦可如是解释:佛陀至言心要义、最主要之心要精华,就是出离心;诸佛菩萨所赞之道,就是唯一殊胜的菩提心;凡是欲求解脱的最胜大道,就是无二正见智慧,因欲求三有轮回中解脱者,必须要依靠缘起性空的无二智慧。所以宗喀巴大师说,如此最殊胜的三主要道,我于此处为有缘者宣说也。

  以上宣说了造论的目的。

  乙四、(劝促有缘法器者谛听):

  颂曰:

  不贪三有之安乐,为使暇满身具义,

  勤依佛悦之正道,具缘者当喜谛听!

  说真实闻受此法需要何等条件耶?首先即是於三有轮回中不察似有之一切安乐,心里一点亦不贪著和欲求而作是念:三有轮回诸安乐,如同草上的露水或阳焰等无少许实义,都是聚灭性的,一刹那亦不会安住,唯有究竟涅槃之安乐,乃恒常究竟无有变异。《积集经》中云:“凡是贪欲轮回的众生,常在流转而不得解脱。”是故应当舍弃对轮回诸乐之贪著,如世尊释迦牟尼佛,为欲出家修行而舍弃转轮王位之乐如弃唾尘,于泥莲禅河前,日食一滴清水、一粒大麦而精勤苦行,最后于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豁然证道成佛。

  第二个条件:即是在不贪著世乐的基础上,为暇满难得的人生获得实义,不空耗暇满人生而日间不懈、夜间不眠地勤奋努力闻思修。法王如意宝著的《忠言心之明点》中亦云:“人生难得如昙花,胜过十万宝之价。”是故应当不要空耗暇满人生而精勤闻思修行。

  第三个条件:即是在不空耗人生的基础上,立志要一心一意地依随佛陀喜悦赞叹之三乘胜道法门,并对佛陀所有的教法,都具有坚定不移的无伪信心而趣入佛陀之教证法途。佛经中云:“诸无正信者,白法不生起,种子为火烧,绿芽如何生?”如是信为一切实义功德之母。如颂云:“正信如同珍宝轮,日夜修行诸善道”。莲花生大士亦云:“汝意识净得加持,心若离疑所思成”等如是所说也。

  舍弃轮回诸乐之贪著,不空耗暇满人生,坚定信心趣入佛道。凡具有如是条件之法缘者,则应以清净无染的意乐心来谛听我宗喀巴宣说此三主要道论之窍诀。如是甚深要义劝请有缘众生如法谛听极为殊胜也。

  甲二、(论义)分三:一、出离心;二、菩提心;三、正见。

  乙一分三:一、需要发出离心之理由;二、能生出离心之方便法;三、生出离心之量。

  丙一、(需发出离心之理由):

  颂曰:

  无有清净出离心,求有海乐无寂法,

  贪执世间束缚众,故当首先寻出离。

  凡学佛者倘若无有出离心,则彼人亦就无有息灭于三有轮回苦海之中希求安乐之方法,因此永无解脱三界轮回束缚之机会。诸众生由于无始以来之无明习气所感,而贪著希求三界轮回中暂时安乐,若不具足出离心,则于三界轮回的根本无法断除,将永远沉溺于生死大海中不得解脱,是故出离心非常重要。不论是受比丘戒或沙弥戒或居士戒等何者律门,首先都必须要具足出离心,否则不可能获得戒体。是故学佛不可缺少的首要基础就是出离心。如藏印二地所传下来释迦光和功德光的戒本中亦云:“不论受何等别解脱之戒律,必须要具足的意乐条件,即是出离心。”

  何为出离心?所谓出离心者,非仅厌离人道,且于三界六道都生起强烈的厌烦心,发愿超出三界轮回大苦海,方谓出离心。有者认为人道很苦,厌离人生,然欲享天乐,如是非真实出离心,乃相似出离心。因为凡于三界六道轮回中不论生于何道,皆具苦性,即使生于天界,亦有临死变坏堕落等苦。弥勒菩萨云:“不净房中无香味,三界轮回无少乐。”

  昔有世尊之弟难陀,贪恋其妻不欲出家行道,世尊将其方便引入正法之门,彼虽出家,然不行所学,起心欲遁,世尊以神通力引其至雪山,此处住有一老盲雌猴,示彼问曰:此猴与汝妻芬陀日迦孰美?答曰:百千之分亦不及一,我妻为美。世尊又将其引至天界,世尊退坐一边,告言,汝自往观。彼见一切天子各住自宫,众多天女围绕娱戏,享受不可思议安乐受用而住。独有一宫,住多天女,然无天子,故问女,答曰:于人境中有世尊之弟难陀,于世守戒,从彼处死后,当生天界,此即其宫。难陀听完喜乐往返,至世尊前,世尊问曰:诸天女与汝妻孰美?答曰:诸天女较我妻为美,其差别如前老盲猴与我妻芬陀日迦之别。难陀回人境后,为欲将来享受天乐,故持戒而住。世尊遂告诸比丘言:难陀乃为欲生天界而出家,汝等乃以涅槃之意乐而出家,所趣异道,是故汝等与难陀勿得议事相处,来勿与语,勿坐一座。诸比丘众皆如教奉行,时彼难陀极生苦恼,作如是念:诸比丘众虽皆舍我,然阿难陀乃我之弟,或当愍我。乃至阿难陀前,彼亦离座而去,遂问其因,告以世尊所说诸事,难陀于此忧苦煎迫。尔时世尊复来问言,难陀汝欲见地狱否?答曰:欲见。乃以神通力引其至地狱处,告言,汝自往观,难陀往见一切地狱处所,皆有无量众生在受各种无量痛苦,唯有一处有一空镬,其中火焰熊熊炽燃,众多狱卒围绕而住,遂问其因,何故镬中无余有情?答曰:人境中有世尊之弟难陀希求天乐守护戒律,当生天境享乐,善果既尽当生彼地狱处受无量痛苦。难陀听后,惊惧而返,从此以后难陀彻底断除欲享天乐之贪著心,发起了强烈的出离心,为超离三界轮回而真实守护戒律修行,最终证得阿罗汉之果位。

  是故三界轮回纯如火宅,如罗刹国、宝剑林等无少许安乐,整个轮回皆充满痛苦的本性,因此心里应当生起强烈的厌离心,愿超出三界轮回。因为众生都是由于无始以来的贪著,而希欲三有轮回中暂时之安乐,是故皆被深重无明烦恼习气束缚,于生死轮回苦海中不得解脱之机会,以至感受无量难忍的痛苦。故凡欲获得超出苦海之究竟安乐者,首先应当要寻求殊胜稳固的出离心,是极为重要也。

  丙二…

《三主要道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继续阅读 ▪ 中观四百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