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问经》中云:“护持如来正法者,即为胜尊师摄受,诸天龙王紧那罗,福德智慧皆能摄。护持如来正法者,所生刹土不空过,一切生中见胜尊,见已即得心清净。护持如来正法者,而得宿命大我法,出家善利速能成,所修真实清净行。”又云:“护持如来正法者,得大总持及善利,正使百劫非听闻,由具辩才悉无碍。护持如来正法者,乃至释梵护世等,人中复得转轮王,悉悟菩提安隐乐。护持如来正法者,具三十二殊妙相,大智庄严喜乐身,随所见者无厌足。护持如来正法者,而不舍离菩提心,波罗蜜行不弃捐,普能摄受多种善。”护持正法有如是巍巍功德,为报佛恩大家都应尽力信受奉行。
那么如何护持佛法呢?佛的正法有两种,护持教正法与证正法都是住持佛法。教正法指佛陀及祖师所宣说的一切经论,所以兴盛光大、弘扬流通教法都属此范畴。因此永明大师大力倡导说:「如果见解不错,契合佛意,虽然弘法利人,但功德归于自身,既能助道修行,又能报佛恩德。如果不求名闻声誉,那么功德一点也不会遗失。所以传持法宝,敷演讲宣大乘佛法,造论解释经典,著文阐扬妙义。拔除不信之疑箭,以智慧光明照亮愚痴黑暗,筑起正法高墙,延续佛陀慧命。或远到西天求法,或翻译大乘经论,润色经文。或广泛施行经典神咒,到处流通教人受持。大开无遮法施之门,延续传灯之焰。能用甘露滋润干涸的心田,善使金錍抉开痴盲者的智慧眼。」经中云:“假使顶戴经尘劫,身为床座遍三千,若不传法度众生,决定无能报恩者。”有人心中暗自疑惑:讲经说法都是具有大智慧、精通佛法的大法师才能做的,象我这样的一个普通人,又没智慧,别说真正去作,就是想也不敢想。持这种错误态度的人,我认为首先他对佛法的责任心不强。再者没有再三思维忆念佛的恩德,没有生起强烈的报恩心。三者对众生的悲心不够强烈。四者过于自卑。人各有不同的智慧与能力,贵在参与,贵在勇于发挥自身的能力。不能因为日月的光明强大,星星与灯炬就不须发光。若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责任心、报恩心、大悲心、大信心,积极地发出自身的热量,放出自身的光芒,佛法一定会有个光明的前途。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推卸责任,消极逃避,任其衰败,则佛法将毁在我们的手中,众生的安乐也被我们葬送无余。如此作为佛子真是不忠不孝!现在佛法看似兴盛,但其实佛法的衰颓,大有江河日下的趋势,真正与正法像法相比较,简直令人痛心疾首,寝食难安。所以一切在家出家藏族汉族的佛弟子,都面临着一个义不容辞的、艰巨的历史使命——荷担如来家业。因此能力大的挑重担,能力小的挑轻担,各尽所能,众志成城,以大家的力量,扭转乾坤,力挽狂澜,使佛法在人间重显辉煌。
末法的今天急需讲经说法的法师,若能造就踞狮子座、在大庭广众之下作狮子吼无畏说的法门龙象,自然多多益善,妙之又妙。如果不能如此,也要在不求名闻利养的前提下,尽自己的能力,将自己所知所解的正确佛法广泛地为人宣说,纵然不能广讲经论,但就经论中的一部分、一颂一句、一个公案故事,对人宣说也未尝不可。不一定非要坐在高高的法座上,在大众围绕之下,才可以讲经说法。凡是在日常生活中与人接触交往时,善巧地运用佛法,把佛法灌输给别人,让他种下善根,生起信心,就是在弘法。若板起面孔,让人见之如虎,不敢接近,甚至让人误解佛教徒都是孤僻怪异、麻木无情、冷若冰霜的。或者显现极大傲慢,以不屑一顾的鄙夷姿态看待世间的人们,自视清高认为与之接触交谈,会玷污自己的清白。这样的作法,并没有住持佛法的高尚形象,相反使得佛法与世人的隔阂越来越大,更被他们所误解。佛法应该遍及到世间,利益广大众生,这是佛的究竟目的。
《般若经》中比较:自己忆念修行般若的福德,不如广为人天大众巧妙地作比喻,使听众容易理解般若所获的福德。经中云:“其人戒定虽羸劣,善能说法利多人。若有供养是人者,则为供养十方佛。”戒律禅定虽然有所缺漏,但其人如果善巧说法利益大众,供养他则如同供养十方一切诸佛,供养戒定慧清净的讲法人所获功德又岂能衡量。其它经中还作了一个比喻: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之中,险要的道路上有个大恶人手执火炬照亮道路,若有人见此恶人,心生憎恶,也不愿看他手中所持的光明,结果自身落入山谷。佛说此人甚为愚痴,他人虽恶,但他所执火炬却是我们应取的。《阿含经》中也作了一个绝妙的比喻:如人欲过大海,无有船筏,只有一具死尸,若依靠它,则能度过大海。同样我们要过生死大海,如果无缘遇到清净圆满的法师之时,纵然所遇之师,功德少过患多,我们也不能舍弃,应借助他度过生死大海,否则只能徘徊海边望洋兴叹。
《未曾有经》中说:「说法有二大因缘:一者开示化导人天获得无量福报故;二者为报施主恩德故,岂能不说。财施如灯,只能照亮一室,法施犹如皓日,普照天下。」末法时代,发清净心讲经说法,佛一定以大神力作加被。《大方广总持经》云:“善男子,佛灭度后。若有法师,善随乐欲为人说法,能令菩萨学大乘者,及诸大众,有发一毛欢喜之心,乃至暂下一滴泪者,当知皆是佛之神力。”来果禅师云:“实乃苦海慈航,幽途宝炬,诸佛法身之本,众生慧命之源,龙宫海藏钦崇。经演片刻,诸佛护念,*轮转处,神鬼皈依。”《万善同归集》云:“是以至心读诵演说,证验非常,恒为十方如来,释迦文佛,密垂护念,赞言善哉,授手摩头,共宿依覆,摄受咐嘱,随喜冥加,乃至神王护持,天仙给侍,金刚拥从,释梵散花,成就福田,等法界虚空之量。校量功德,胜恒沙七宝之施。”《贤愚经》云:“行者欲行佛道,当乐经法,读诵演说。正使白衣说法,诸天鬼神悉来听受。况出家者,有道之人。乃至行路,诵经说偈,常有诸天随而听之,是故应勤读诵说法。”
有人虽然不能登座讲法,但可以印刷经论,广泛流通结缘,带众念佛、诵经、持咒、上早晚课,教一些规矩礼仪。或者如智者大师所说方法诵经,也能利益人天大众:即修行者严净道场,礼敬供养常住三宝;再收敛身心,洁心净意,三业清净安然端坐,观想自处如来金刚座上,道场广博,天龙八部人与非人一时集会,肃然恭敬,渴望听法;后以微妙音声,朗朗读诵,随文入观,不起分别,不紧不慢,徐徐进行,大众闻经欢喜,如此诵经也有无边利益。经中云:“若人读诵处,其地皆为金刚,但肉眼众生不能见耳。”《南岳感通传》中说:「七佛的金塔中有银制的印鉴。若诵大乘者,用银印鉴印他的口,不使遗忘经文。」所以自古读诵大乘经者,有肉身不坏、舌出红莲、口吐紫檀妙香的灵验。听一句毕竟趣向菩提之道,诵半偈而功德无量,书写经卷而生欲界天,真是法威德力不可思议!万种瑞相,千般灵验,皆由佛法感应现前。三贤十圣,从法而生。从古至今的一切凡圣都是以清净三业供养法宝,以十种方法修持并传续不断。如法华会上从地涌出的诸大菩萨也发愿佛灭度后,不但要对他人宣说无上一乘法要,而且自己也发愿受持读诵。
证正法即戒定慧三无漏学。喇拉曲珠仁波切说:能受持戒律的居士、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等七众都是住持证法者。也就是纳受别解脱、菩萨、三昧耶三种戒体,并护持清净,即是护持证法。修持佛经中所开示的一切三摩地,就是住持定学。如首楞严三昧大定、等持王定、狮子奋迅三昧、海印三昧,或如《三摩地王经》中所宣说的百千三昧,能正修持者都属此例。慧学即修大小显密中各种层次的无漏智慧。
大家对二种正法都应随分随力地护持,不但现在要护持,而且应发愿尽未来劫如文殊、普贤、阿难、迦叶一样护持十方一切诸佛的清净微妙正法。这样上报佛恩下利群众,无有休息。
己六、利益愿分二:获功德藏愿;遍入尘刹利益愿。
庚一、获功德藏愿
我于一切诸有中,所修福智恒无尽,
定慧方便及解脱,获诸无尽功德藏。
菩萨为了利益众生,所以乘悲智双融之大船,深入到漫无边际的三有轮回大海之中,将诸众生一一接引度化,送至解脱彼岸。福德是安乐的因,智慧是解脱的根本,所以在修道过程中不能偏于一方,要互相摄持才是正道。法界基的本性是明空双运,所以修道必福智双运,才能感得色法二身或福智二严的无上佛果。所以为了得到自他安乐,断除自他无明业惑的束缚,菩萨于一切时中,三门不住无记或放逸散乱之中,而是念念不断地修持、积累福智资粮。修习广大无边的定慧方便及解脱,因为具足广大无边的福智资粮,以定慧圆明为正因,善巧方便为助行,遇境触缘处处解脱无碍,所以成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功德宝藏,自利利他如意自在。
清凉国师指出前三句是广大因,后一句是广大果。即因为恒修无尽的福智定慧方便解脱,所以获得无尽功德宝藏,因果诚然真实不虚。
诸佛菩萨因地遍修一切功德,所以当其成就时,众生若见其身相,或闻其声音法句,乃至生一念信心等,都会获得殊胜安乐利益,所以诸佛菩萨是功德藏。清凉国师云:“谓暂见身,则必定佛法。暂闻音声,则得实智慧。才生净信,则永断烦恼。得如大药王树身,得如如意宝身,名功德藏。”大药树与如意宝都能拔除众生的痛苦,赐予有情安乐,诸佛菩萨功德身也是如此。如《华严经·出现品》云:“譬如雪山有药王树,名曰善见。若有见者,眼得清净。若有闻者,耳得清净。若有嗅者,鼻得清净。若有尝者,舌得清净。若有触者,身得清净。若有众生取彼地土,亦能为作除病利益。如来应正等觉无上药王,亦复如是,能作一切饶益众生。若有得见如来色身,眼得清净。若有得闻如来名号,耳得清净。若有得闻如来戒香,鼻得清净。若有得触如来光者,身得清净,究竟获得无上法身。若有于…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略释愿海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