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义慧剑释 第七课▪P3

  ..续本文上一页了,所以现在也没有什么可解释的,他可能也有这种感觉吧!

  这里是说,像我们前面所分析的那样,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当中有佛陀亲自授记的龙猛菩萨和无著菩萨,他们的教法归纳诠释了释迦牟尼佛的八万四千法门,对这样的深派和广派(也就是中观宗和唯识宗)的教义,我们应该精进闻思。闻思可以开智慧,没有闻思的话,那什么叫做中观、什么叫做唯识,一窍不通。有些人现在根本不懂佛法,但却故意诽谤,这种现象非常可怜,所以最好还是花一定时间去研究、分析、探讨,这非常有必要。

  如果我们先对深广法门进行闻思,在打开思路和智慧之后,一定能见到这样的妙道——释迦牟尼佛为主的十方三世诸佛和文殊菩萨和弥勒菩萨等诸大菩萨,以及印度的龙猛菩萨、无著菩萨为主的六大庄严、二大殊胜,还有两大希有论师等等,他们这些圣者的教言。具有广大智慧的这些圣者的教言就是我们所由经的殊胜妙道,这种妙道基也安乐、道也安乐、果也安乐。可以说是乐乘、乐入、乐径的妙道,非常安乐无有痛苦,是这样一个殊胜道。这样的殊胜道是什么呢?就是刚才所讲的显宗里面的深广二派,以及密宗内续和外续的所有教言。

  因此我们对显宗密宗的这些教言一定要有信心,一定要勤奋地学习。没有勤奋学习的话,恐怕:现在末法时代的人根机比较差、智慧比较钝,随随便便就想通达、开悟,确实有一定的困难。

  在座的人,有些遇到佛法很早,这还是很荣幸,但不知道你们心里有没有这种感觉,我是这样的:真的,今生当中能遇到这样的佛法和上师,还是觉得福报非常大。否则,芸芸众生都应该有这样好的机会了,也不应该邪知邪见满天下。

  在现在这样的社会当中,不要说真正的显宗密宗,就是世间的正道,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孔孟之道,这一点能学习的人也非常罕见、非常希少。看看现在的很多人,受东西方垃圾文化的冲击,连世间基本的人规都没有,这样的人越来越多。

  在这样非常复杂、非常混乱的环境、时代当中,我们遇到了像昙花那样难以现世的佛法精华如意宝,这确实不容易。不但遇到了这样的佛法,而且自己还有信心,尽管有些人有出家的因缘,有些人没有出家的因缘,但都有闻思修行的意乐和缘分,我觉得这非常难得。我们现在对这样的显宗、密宗的法要很幸运地获得了,难得的如意宝已经获得,但这绝对不是平白无故、轻而易举的事,这种机会实在非常难得。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确实,如果你再失去的话,永远也不会恢复,因此大家千万千万不要空空地过去了。意思就是说,你既然遇到了这么殊胜的妙法,你就不要再放弃了,不要整天都是懈怠、整天都是做一些无意义的事。众生的根机不相同,有些人很可怜,该学习的这些甚深佛法他不去学习,不该学习的世间法,比如说上网等非常糟糕的垃圾学问,他却兴致勃勃很有兴趣,这就是业力现前,真的是业力现前。

  所以在现在这样的时代当中,大家千万千万不要空过,麦彭仁波切也说:“莫令空无果。”如果大家没有享受到佛教的甘露美味,来到这个世界随随便便就过去了,那真的非常可惜。智悲光尊者很形象地说了一些恶人的修行状况,有些恶人刚开始的时候就像野牛一样,根本不趋入真正的佛教;到了中间的时候对闻思非常憎恨,没有兴趣,每天都不断忙碌、奔波于希求世间法;最后这些人随着恶友业际颠倒,以前是修行人后来却变成非修行人,这种人就像处于密林中的野人一样,处境非常可怜。现在世间邪知邪见的人非常多,虽然表面上看来,这是大学生、这是……有一定的学问,但只是造恶业特别擅长,造善业一点兴趣和意乐都没有。这种人在我们的周围或附近相当多,我们千万不要变成这样,人生过得很快啊!

  有时候这样想,就像我们前面所做的分析那样,人早一点死也好,因为现在已经皈依佛门,对佛有虔诚的信心,在这样的状态中死去一点都不可惜;如果最后业际颠倒、生邪见、诽谤因果,在那个时候死,真的非常可惜。所以我们大家,千万千万,再遇到怎么大的困难也不要舍弃佛法如意宝,这是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应该有的誓言,自己总要这样想,因为我们人心里的力量和作用相当强。自己还是应默默地在诸佛菩萨面前好好地合掌发愿,我都经常这样,虽然在很多人面前的时候比较散乱,比如在课堂上,但是在自己静下心来的时候,早上起来也是这样的,晚上睡觉也是这样的,就默默地祈祷:但愿我生生世世不离开上师三宝,但愿我生生世世不离开出离心、菩提心和无上大圆满的殊胜境界。我们时时都如是发愿、如是祈祷的话,逐渐逐渐我们的心就会转变,因为它毕竟是有为法。以前虽然很刚强难化,但逐渐逐渐会柔和、调柔,最后也会有一些新的境界出现,这一点我想每一个人都可以开发。

  具此四种理,具备妙慧光,

  不随他转智,定生四法依。

  不具如此慧,如盲依盲人,

  为名句易了,四依成颠倒。

  《解义慧剑》真的非常好!不过我都是:不管看什么法、讲什么法,虽然自己学得不好、讲得不好,但是信心是有的,对每个法的信心还是很强。

  我们前面已经讲了佛法美味非常难得,但是这样的佛法如意宝的美味,如果没有一定的正理、智慧,可能也享受不了;这就像世间的财富虽然比较多,但是没有福报的人赚钱也不容易。怎样才能真正享受佛教的美味呢?我们必须要具足前面所讲的四种正理:作用理、观待理、法尔理和证成理。以这四种正理来进行观察的时候,对名言的法和胜义的法一定会了解。

  现在很多人没有闻思不懂佛教,我有时候看见一些寺院只是供佛、拜佛,只有一个早晚课,没有学习佛法,觉得……。当然念诵佛教的经文有功德、有加持,这没有什么说的,但是我们的心里真正生起:啊,佛法如意宝真的了不起!这样的定解恐怕很难生起。所以就像我们前面所讲的那样,我们一定要通过四种正理的途径来充实相续,这样自己就会具有分清世俗谛和胜义谛的智慧光芒。如果我们一点智慧也没有,恐怕将人身难得、寿命无常修得圆满也会有一定的困难。

  我看到外面的有些人,虽然出家或受居士戒已经多年了,但是佛教的基本道理还不懂,整天都是造业,这是不合理的。通过四种正理,我们的相续完全会被佛法的智慧所吸引,然后无论依靠什么样的外缘也不会被它转。《中观庄严论》里面说“不随他转”,不随着外面转,遇到什么样的逆境,你的智慧也不会有任何动摇。

  现在我都这样想,我们在座的各位,可能是待的时间比较长,或者说闻思的时间比较长,虽然我们没有很明显的天眼通等境界,但是一般的逆境、外缘却不能让我们转变。

  我刚来学院不久就回了一次家乡,当时闻思不是很多,有一位领导与我一晚上都辩论,虽然他不承认佛法,但是因为我学了一点因明和中观的道理,在理解方面确实超胜,凭道理讲完全能辩服。但那个人却很生气,一直说绝对不是、绝对是假的,他一直这样说,除此之外什么理由都说不出来。虽然在读中学的时候我们耍得比较好,但是我们的见解完全不相同。他说毛泽东很好、佛教是假的,信心没有、因果没有,他一直这样说,后来我们就开始辩论。刚开始我们谈得很好,最后就不行了,一晚上都辩,早上的时候他叫我吃饭,我心里不舒服,我说不吃了,就离开了。我当时也这样想,如果我没有学因明、中观的话,可能会很危险。因为,一方面我们关系也比较好,人关系好的时候就很容易被对方吸引;另一方面他当时的口气也很坚定,因果如何不存在……反正说了一些相似道理,所以很有可能转变。

  所以,我们以四种正理获得不可改变的智慧的话,就不容易被外缘转变,由此也能对四依产生殊胜的定解。所谓四依大家都知道,其一是不依人依法。“啊,这是某某上师啊!他好胖哦,好好看哪!听说这是法王、听说是堪布,很了不起啊!”只是一个名声,如果这个人的境界中没有真正的佛法的话,那就是依人不依法。现在末法时代这种现象特别多,尤其是大城市里面,依法的人很少很少,依人的人相当多。“因为这是我的上师,因为这是什么什么寺院的,所以了不起啊!”但具体他有没有这种功德谁也不观察,按理来讲应该不依人要依法。

  法里面有些是词句非常好,有些是意义非常好,但我们应该不依句,应依意义。像诗词、戏剧,虽然佛法中为了吸引众生也有一些,但是这些词句并不重要,意义很重要。就像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出离心、菩提心,这些方面的意义很重要。

  当然意义方面也有两种,有一种意义是了义的,是最究竟的意义;有一种意义是不了义的。众生的根机不同,佛陀也暂时宣说了一些不了义、不究竟的法要,我们要选择最究竟的了义法。

  而了义法也有一些是心识境界,也有一些是智慧境界。心识境界的就像《俱舍论》和《对法经》里面所讲的法,如柱子的本体是无常等,暂时来讲我们心识完全也能领悟得到,但这也不是最究竟的了义。最究竟的了义是什么呢?就是诸佛菩萨的境界——远离一切戏论的空性,或者说等净无二的实相,这些都是智慧的境界。我们现在毕竟是凡夫人,不依靠心识是不可能的,但是最后要选择智慧的行境。这叫第四依,也就是第四种依靠。

  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通过四种正理在自相续中生起智慧的光芒,具有智慧光芒的话,就不容易被他人转,在那个时候也就能次第生起四种依法。否则,“不具如此慧,如盲依盲人。”如果没有具足不随他转的智慧,那这个人就很危险,就像盲人依靠盲人一样,很可能堕入悬崖当中,处境相当可怕。所以,如果我们自己不具足上面所讲的四种正理的话,那就可能人云亦云,就像萨迦班智达所说的那样:智者自观察,愚者随声奔。愚者的话,他没有什么正理,听说这个上师很好,他就跑到这个上师那里去;听说那个上师不好,是假上师,马上就开始诽谤;听说这边来了一位真上师,又跟着往这边来。

  我去广州的时候有一个居士这样给我说:不知道、不知道,有些说这个上师很好、很好,当我们去哪里依止两三天以后,有好多居士说这个上师不好、不好、不好,那个上师很好、很好;当我们又跟着这个上师三四天以后,别人又说这个上师不好、不好、不好,那个上师很好、很好。我们现在不知道怎么抉择,上师非常多,好的人也很多,不好的人也很多;看我现在应该怎样抉择,你给我开示、开示。但这样的开示也很困难,如果自己有一点智慧,不管谁说别人好、谁说别人不好,就只按照经典和论典里面的要求抉择。

  现在有些人因为这个人名声很高而去依止,这种是依人不依法。有些喜欢优美的词句,如华丽的诗文,或者是美妙动听的歌曲,很多人喜欢这些,就听一点歌曲,等等,根本不修行。这些是依句不依义。义有容易通达的不了义的法和心识对境,以及不容易通达的最了义的法和智慧对境,可是我们很多人不依智慧对境、也不依了义的法,而依靠不了义的法和心识对境的法,这些都是不合理的。如果我们这样下去,那就有四依颠倒的过失。四依不应该颠倒的道理,下文还会进行阐述。

  真的,《解义慧剑》虽然文字不多只有一百多个颂词,但里面的教言却非常深。很早的时候我都有这种想法,如果给大家传了这个法,那肯定有很多人会从中获得非常殊胜的利益。但光是在课堂上讲一下肯定不行,我希望你们把科判、颂词和讲义三者结合起来,在没有其他事情的时候,科判应该一个一个地分析:胜义谛是哪些?世俗谛是哪些?胜义谛里面,真胜义谛、假胜义谛是怎么样分的?世俗谛当中,真世俗谛和假世俗谛是怎么样分的?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样慢慢分析之后,我们的心逐渐逐渐会被其智慧所吸引,然后,不要说世间的这些邪魔外道,就是世间最高、最强、最顶峰的科学理念,也不会抢夺我们的信心和智慧。这样的话,我们的信心和智慧就会很坚固、很坚实。在这个基础上继续修持的话,那佛法的奥义我们就会通达。否则,恐怕:有些人虽然表面上学一点,但是实际的收益却不一定很大,因此大家一定要对这样殊胜的论典认认真真地学习,这就是我们的福份。

  我始终觉得我们人身难得,但是遇到这些佛法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什么感觉,我觉得真正智慧当中流露出来的最了义、最殊胜的这些法,我们有幸相逢、有幸修行,这就是大家的福份。这样殊胜的机会大家不要失去,每个人都应该再三思维,切切要关心自己的今生来世,又要想到众生的利乐和痛苦;这样以后,我想我们的修行会成功的。否则,学的人多,成的人少,这就是末法时代的弊病和普遍现象。

  因此大家始终都要祈祷上师三宝,并多思维这样的妙法。学到一点点的法都要出离轮回、利益众生,这两个环节不要离开,这样之后我们的修行就有实义,真的哪怕你在这个世间住一年,甚至住一天,也有一定的意义。如果你没有这样,一直跟世间的人一样,整天都是混,过这样的生活,那就没有实义。那天有一个人说,你的同学里面混的最好的是不是那个人?我说我的同学全部是天天混日子哪!你不要这样侮辱我们。他认为我的同学全部是混时间,其实也是,世间人真的就是混时间:得过且过,就是这样的。我想我们大家也不要整天都是混时间,中午吃什么?下午吃什么?除了三顿饭以外什么都不考虑,就不合理。不要把思维全部都放在吃饭方面,一定要想到我怎样利益众生,我怎样这一辈子修行圆满成功。大家好好地祈祷!

  <待续>

  

《解义慧剑释 第七课》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