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之《妙音菩萨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智泉法师)▪P3

  ..续本文上一页严,这里也是,金银珠宝还有各种没见过的宝,装饰着莲花的叶子,莲花底下的台子,还有莲花的蕊,莲花下面的茎。这时文殊师利法王子看见了这些莲花,就对释迦牟尼佛说,“世尊,是何因缘,先现此瑞,有若干千万莲华,阎浮檀金为茎,白银为叶,金刚为鬚,甄叔迦宝以为其台”,文殊菩萨就问释迦牟尼佛,这是怎么回事,出了这么多的瑞相,天人散的已经是妙色妙香的莲花了,但是这些千叶莲花,他的叶子,他的根茎,他的莲花台,包括里边的莲花蕊全是不可思议的金银珠宝,文殊菩萨就问,现如此巨大的瑞相是何原因?释迦牟尼佛对文殊菩萨说,“是妙音菩萨摩诃萨,从净华宿王智佛国,与八万四千菩萨,围绕而来,至此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告诉他,妙音菩萨是从净华宿王智佛国来的,同时还跟着八万四千菩萨,来到了我们娑婆世界,“供养、亲近、礼拜于我”,他是专门供养亲近礼拜我来的,“亦欲供养,听法华经”,同时过来供养一下,听一下我在这里讲的《法华经》。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是菩萨种何善本,修何功德,而能有是大神通力。行何三昧,愿为我等说是三昧名字,我等亦欲勤修行之”。因为妙音菩萨现了种种的瑞相,让所有的在会大众看到了,实际上文殊菩萨也是代众生请法的,文殊菩萨借此机会,同时也是为了给未来的众生留下这段经文,他就得知其然,还得知其所以然,他得问出来,释迦牟尼佛才能回答。所以几乎所有的经里面,都是一问一答的形式。不仅仅是能看见这些莲花漂亮的样子,而且还要问为什么能是这个样子,让佛讲出前世的因缘,特别是前世相关的修行的因缘,这里文殊菩萨也是这个意思,他就问释迦牟尼佛妙音菩萨是种何善根,他的前世是行了什么善,种了什么样的善根善本,修了什么样的功德,而能有是大神通力。不言而喻,他有如此的大神通力一定都是修来的,不是谁安排来的,也不是这辈子糊里糊涂创造出来的,妙音菩萨轻而易举的种种示现,神通无碍,也是修来的,所以文殊菩萨问是怎么修来的,修了什么样的善,修了什么样的功德,有此大神通力,“愿为我等说是三昧名字,我等亦欲勤修行之,行此三昧,乃能见是菩萨色相大小,威仪进止。惟愿世尊以神通力,彼菩萨来,令我得见”,妙音菩萨要来娑婆世界,先现出了各种瑞相,文殊菩萨让释迦牟尼佛加持一下,让大家能看见妙音菩萨。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此久灭度多宝如来,当为汝等而现其相”。释迦牟尼佛和多宝如来并排坐在多宝塔里,释迦牟尼佛谦让了一下,请多宝如来把妙音菩萨示现出来,“时多宝佛告彼菩萨”,多宝佛是已经涅槃的佛,按照一般的佛学知识,涅槃就是不来了,就像人的起点和终点一样,人的死亡叫去世了,佛最后一生的示现成佛,然后离开,就叫涅槃,或者修行人走了叫圆寂了,或者叫往生了,对于佛就叫涅槃。阿罗汉也自称为涅槃,但是叫有余涅槃,佛陀的涅磐叫无余涅槃。表示从不解脱的凡夫世界彻底地解脱,从任何的不自在当中达到最后的超越,所以按照凡夫的想法,涅槃了也就永远不会来了,画了句号,肯定就不再有凡世间的麻烦了,肯定就能远离这些秽浊不堪的世界了。实际上不是这个概念,所有的佛菩萨都是千百亿分身,不存在真正的涅槃。刚才说涅槃是对于佛的法王相来说的,那么以法王身份示现取得了最高成就。实际上佛还是照样千百亿分身,继续在度人。那么在法华会上释迦牟尼佛想了很多办法,他把当初已经示现涅槃的多宝如来给请来,坐在他身边,显示法华法会的特殊和重要,连涅槃的佛竟然都能反其道而行之,不该来的都来了,就别说虚空当中那么多还没示现涅槃的佛了。涅磐佛都能请来,足以显示出法华圣会的特殊和重要,所以多宝佛应文殊之请,就告诉彼菩萨,“善男子来,文殊师利法王子欲见汝身”,多宝如来说了一句话:善男子来,文殊菩萨想见见你,佛就说一句话,妙音菩萨就现身了。

   “于时,妙音菩萨于彼国没,与八万四千菩萨,俱共发来,所经诸国,六种震动,皆悉雨于七宝莲华,百千天乐,不鼓自鸣。是菩萨,目如广大青莲华叶,正使和合百千万月,其面貌端正,复过于此,身真金色”,这个时候,妙音菩萨带着八万四千众过来了。

   “无量百千功德庄严,威德炽盛,光明照耀,诸相具足,如那罗延坚固之身。入七宝台,上升虚空,去地七多罗树,诸菩萨众恭敬围绕,而来诣此娑婆世界耆阇崛山。到已下七宝台,以价值百千璎珞,持至释迦牟尼佛所,头面礼足,奉上璎珞,而白佛言,世尊,净华宿王智佛问讯世尊”。这个时候,妙音菩萨现身了,头面礼足拜释迦牟尼佛奉上价值百千璎珞,作为供养,然后,对释迦牟尼佛说净华宿王智佛问讯世尊,首先做为那个净土的一个使者,他对释迦牟尼佛说我们那里的净华宿王智佛向您问好了,“少病少恼“,净华宿王智佛问您现在身体有病吗,烦恼不多吗,“起居轻利”吗,您的生活还便利吗,行动还方便吗?“安乐行否”,每天做这么多事,心情还好吗,还快乐吗,还安详吧?“四大调和否”,您的身体四大还平衡吧?“世事可忍否”,您整天度这些凡夫还能忍受的了吗?“众生易度否”,这些众生还容易度吗?“无多贪欲瞋秽愚痴,嫉妒悭慢否”,这些众生现在贪欲还多吗,瞋秽愚痴妒嫉心,傲慢心不多了吧?“无不孝父母,不敬沙门,邪见,不善心、不摄五情否”,不孝父母的没了吧,不尊重修行人,出家人的没了吧,不想去行善,认为人性本恶的这些人没了吧?“世尊,众生能降伏诸魔怨否,久灭度多宝如来在七宝塔中,来听法否”,您叫化的这些众生,能不能降伏自己心中的魔怨违缘,已经涅槃很久的多宝如来,他来了吗?“又问讯多宝如来,安隐少恼,堪忍久住否”,然后他回过身去,向多宝如来问讯,您身体还好吧,烦恼少吧,这么长的时间您心情还平稳吧,还能忍受吧?世尊,我今欲见多宝佛身,唯愿世尊示我,令见,这时妙音菩萨已经被多宝如来招来了,他也向释迦牟尼佛请求想见一下多宝如来,释迦牟尼佛就对多宝如来说,“妙音菩萨欲得相见”,妙音菩萨想见你,时多宝佛告妙音言,善哉善哉,汝能为供养释迦牟尼佛,及听法华经,并见文殊师利等,故来至此”,多宝如来赞叹妙音菩萨,你从那么大老远来供养释迦牟尼佛,又听释迦牟尼佛讲法华,同时见了最了不起的文殊菩萨,善哉善哉,是为这个原因过来的。

   “尔时华德菩萨白佛言,世尊,是妙音菩萨,种何善根,修何功德,有是神力”,刚才文殊已经问过一遍了,但是佛还没有回答,这里华德菩萨也问佛,妙音菩萨行了何善,修了何功德有这样的神通之力?“佛告华德菩萨,过去有佛,名云雷音王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国名现一切世间,劫名喜见,妙音菩萨于万二千岁,以十万种技乐,供养云雷音王佛,并奉上八万四千七宝钵,以是因缘果报,今生净华宿王智佛国,有是神力”。释迦牟尼佛就告诉华德菩萨,在很久以前,妙音菩萨供养过一个佛,这个佛就叫云雷音王佛。当时妙音菩萨也是出世在云雷音王佛的国土,他用什么供养的呢,他当时以十万种技乐供养云雷音王佛,并且奉上了八万四千七宝钵,因为用了这么多的宝物供养云雷音王佛,所以得到这样的因缘果报,现在生到了净华宿王智佛国,才有这样的神通之力。“华德,于汝意云何,尔时云雷音王佛所,妙音菩萨,技乐供养,奉上宝器者,岂异人乎,今此妙音菩萨摩诃萨是。华德,是妙音菩萨,已曾供养亲切无量诸佛,久植德本,又值恒河沙等百千万亿那由它佛”,妙音菩萨在当时是施舍出这么多世间稀有的东西宝物,供养的云雷音王佛,尔后又说他也供养了其他百千万亿佛,无量诸佛。实际上这里讲的还是财布施,还没有讲到其他的,就以这样的布施功德,生在现在那样一个很遥远的净华宿王智佛国土。

   “汝但见妙音菩萨,其身在此,而是菩萨,现种种身,处处为诸众生说是经典”,接下来释迦牟尼佛说到,你们看妙音菩萨现在来到法华圣会,看着他身体在这里,实际上妙音菩萨“现种种身,处处为诸众生说是经典”,也就是说妙音菩萨实际上是分身无数,在净华宿王智佛国土的只是他的一个分身。比如我们熟知的观音菩萨,在西方三圣里面有他,在其他很多地方也都有他。妙音菩萨也是一样,在净华宿王智佛国的只是众多分身之一,很多其他的分身在其它的地方也同时出现,都在干什么呢?在“为诸众生说是经典”,妙音菩萨也在无数的世界宣讲着《妙法莲华经》。所以在这样一个娑婆世界的法华法会上,一开始大家就应该想到,为什么释迦牟尼佛的佛光穿透了那么多的佛国,不照别人,而仅仅是照到了净华宿王智佛的妙音菩萨的身上。妙音菩萨知道一切因缘,他知道因缘成熟了,既是和释迦佛和文殊菩萨的因缘,也是和《妙法莲华经》的因缘,所以他要来释迦牟尼佛《妙法莲华经》的法会上走一趟。《妙法莲华经》讲的什么道理呢?让妙音菩萨大老远的赶来,而且他平时也在同时分身无数《讲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经》的殊胜在于,前面修行的路不管怎么走,到最后就都汇到一条路上,进入到这个法华的殿堂。

   每部经都有赞叹经的功德,叫赞叹本经功德。把学习本经的功德往往和布施供养的福气福德,做一个比较。但有的人把经讲的什么内容,强调的什么道理,该如何更好地行持给忽略了,单以为只是念念经就比实际修行布施的功德还大,只念念经,动动嘴就行了,修布施等善法是给低水平的,看不懂经义的人讲的。其实,佛经一直在教我们布施,了义经更叫我们不住相而广行布施等一切善法,这是更高级别的布施行善。诵经不可断章取义,诵经的功德来自对经文理义深深的理解、感慨和赞叹。有强烈的理解、赞叹、感动发出来,功德才能生出来,而不是糊里糊涂地为念而念。我们还正在修行,还要修…

《《妙法莲华经》之《妙音菩萨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智泉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