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之《妙音菩萨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智泉法师)▪P2

  ..续本文上一页善缘,让众生起了好感以后就不管了。为了让众生自己不犯错误,还需要学法修法。佛菩萨常常救人于水深火热之中,给未来也凝结了一个坚固的善缘,使得在随后的生生世世当中,被救过的人能够跟着他学法修法,这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得度。《心经》里面说度一切苦厄,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靠的是什么,靠般若的力量。

   八地以上的菩萨都是千百亿分身,没有像凡夫这样前生和来世之间的单线连续性。就像《金刚经》说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现在、未来之心纯属是凡夫意念当中存在的,只能说心非心,是名心,认为有心和认为有任何一个东西的情况是一样的,是因为灵性迷失得太久了,误认为有存在的东西,包括认为有过去和未来。

   不能误认为哪个佛还在以前生和来世的生命形式存在着,佛早就不存在前生和来世了,包括菩萨摩诃萨也是如如而来,如如而去,同时存在有无数的样子。《法华经》第二十五品《普门品》里讲观音菩萨三十二应说法度众,普门示现,说的三十二应或者三十三应,实际上是随顺无数的因缘,无数百千万亿的变化,该怎么示现就怎么示现,这是佛菩萨的境界,也是佛菩萨的能力,可以做到。同时他们的分身当中有一部分成立净土,还有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偏偏就是在这样一个五欲横流的,甚至连天堂都比不上的秽浊的世间示现成佛,这也是十方诸佛赞叹释迦牟尼佛的原因。那么下来我们讲第二十四品《妙音菩萨品》,这位妙音菩萨不是娑婆世界的菩萨,在这一品里面要介绍到另外一个净土。

   “尔时释迦牟尼佛放大人相,肉髻光明,及放眉间白毫相光,遍照东方百八万亿那由它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过是数已,有世界名净光庄严,其国有佛,号净华宿王智如来,应供、正偏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里介绍释迦牟尼佛放大光明,这个光和手电筒的光不一样,太阳光再强,帮助我们看到的也只是这个世界里的东西。可是每次法会佛放光让我们看见的不只是娑婆世界的东西,佛一放光就好像把很多的空间频道一下子全播出来一样,很多他方世界不分远近,同时全能显现出来。释迦牟尼佛放眉间白毫相光,遍照东方百八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这里讲到的数字已经没有办法去形容了,一条恒河沙用一条黄河的沙子来比,一条黄河有多少沙子?那么百八万亿那由他的恒河沙,别说沙子了,就是有多少条河,我们都晕了,还有这么多的河里面更有无数的沙子,这个数字是不可想象的。佛坐在这里,没有到处去跑,但是他的光茫却能穿透无数的世界之间的障碍,使所有在会的法众即时可以看到无数的佛国世界。“过是数已,有世界名净光庄严,其国有佛”,过了百八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世界,有一个佛国,这个佛国叫净光庄严,这个佛国的佛叫净华宿王智如来。这里就要介绍另外一个净土了,“为无量无边菩萨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释迦牟尼佛白毫光明遍照其国”。释迦牟尼佛的光茫已经穿透到那个净土了,当然那个净土也有光茫,很多的光茫辉映交织在一起。

   “尔时净光庄严国中,有一菩萨,名曰妙音”,在那个国当中,有一个菩萨叫妙音菩萨。“久已植众德本,供养亲近无量百千万亿诸佛,而悉成就甚深智慧,得妙幢相三昧、法华三昧、净德三昧、宿王戏三昧、无缘三昧、智印三昧、解一切众生语言三昧、集一切功德三昧、清净三昧、神通游戏三昧、慧炬三昧、庄严王三昧、净光明三昧、净藏三昧、不共三昧、日旋三昧、得如是等百千万亿恒河沙等诸大三昧”。三昧也是智慧,佛教里面的三昧暗含着智慧,三昧即一心不乱,也叫三摩地,在三摩地里面菩萨所修的三昧蕴含着无上的般若智慧,也暗含着能够适应一切世间、了解一切世间的各类智慧,也叫一切种智。把三昧分为那么多的种类,让人知道他在各个方面都能做得很好,把智慧分得细了,便能随顺这个复杂的众生世界,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这些都代表着菩萨摩诃萨强大的方便力,他们能够行走在任何一个复杂的世间,能够度脱任何复杂的众生,而不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就是因为他们具备一切的智慧。不是象我们一般认为的,什么也不想,心就清净了,一出门心就乱了,回到家,心又净了,不是这么个净法儿。这个三昧是具备活生生的力量的,敢于行走在任何地方,与任何众生接触,然后巧妙地去度脱一切众生,这正是菩萨摩诃萨的特点。

   “得如是等百千万亿恒河沙等诸大三昧,释迦牟尼佛光照其身”,中间穿越了无数的佛国,释迦牟尼佛的光还是进入到了净华宿王智佛的净土,照在了妙音菩萨的身上。“即白净华宿王智佛言,世尊,我当往诣娑婆世界,礼拜、亲近、供养、释迦牟尼佛”,妙音菩萨很明白,释迦牟尼佛的光照在自己身上,言下之意该去娑婆世界和释迦牟尼佛沟通一下了。所以,就向这个净土里的佛请假,他告诉净华宿王智佛:世尊,我现在该去娑婆世界了,去礼拜亲近供养释迦牟尼佛,因为释迦牟尼佛的光照在我身上而不照别人,意思是让我去走一趟,结个缘,除了供养释迦牟尼佛,还要见一见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因为在这个法会当中,文殊菩萨是诸位菩萨里带头的菩萨。文殊菩萨、药王菩萨、勇施菩萨、宿王华菩萨、上行意菩萨、庄严王菩萨、药上菩萨,这些都是在《妙法莲华经》里提到过,佛也介绍过他们功德的一些菩萨。

   “尔时,净华宿王智佛告妙音菩萨”,妙音菩萨向净华宿王智佛请假,这个时候,净华宿王智佛就告诉他:行,你去吧,但是,“汝莫轻彼国,生下劣想”,你可千万不要小瞧释迦牟尼佛,不要生下劣之想,不要觉得这佛这么小,长得跟人一样的血肉之身在度这些众生,而且还有那么多的众生没度,而且就只在印度度,中国没去,其他国家也没去,不像我们这里全是菩萨。而且地球人看起来虽然每天打扮,实际上地下流的全是污浊的东西,身体里也是污浊的,完全是一个很秽浊污浊的众生世界。所以净华宿王智佛就告诫妙音菩萨,千万不要有这轻视的想法。“善男子,彼娑婆世界,高下不平,土石诸山,秽恶充满,佛身卑小,诸菩萨众,其形亦小”,净华宿王智佛说:善男子,在那个娑婆世界高低不平,不像真正的净土里,不会有高低不平,磕磕绊绊,“土石诸山”,那里的山都是岩石和土构成的,秽恶充满,脏东西到处都有,每个人都不干净。“佛身卑小”,虽然在我们眼里,佛身很庄严,但从净光庄严国的国土来看,释迦牟尼佛佛身卑劣矮小,只是比我们个子高点而已,和那些净土的人比起来,我们的佛必竟是血肉之身。因为佛在这个世界里就得跟这里的众生是一样的。从那个世界和这个世界直接对比,显然不是一个水平,所以就显得释迦牟尼佛佛身卑小,“诸菩萨众其形易小”,虽然是在开法华这样一个成佛的大会,这是成佛的必经之路,谁不到法华会上报到,想成佛就没门。法华圣会就是成佛的最后一站,一个总门,不管前面的路怎么转,最后归到这里才能进入成佛的殿堂。虽然在这样殊胜的法会,但来的诸菩萨众其形易小,他们的身形也是很小的,因为他们肯定也得示现成和周围的众生一个样,因为如果他们不变小点,往那里一站,一个脚指头就比房子还大,那就不合适了。实际上佛菩萨是没有固定样子的,想怎么变就怎么变,如果要变,不但马上能分身,而且身体比宇宙还大,但是他们是来示现在我们的娑婆世界,要随顺这里的众生的生活经验,众生看惯了什么样子,就得现什么样子。所以净华宿王智佛告诉妙音菩萨,行了,你去吧,但是不仅是嘴上答应不轻视,就是你的内心也千万不要有轻视怠慢之想,那是万万要不得的。

   那里的佛和菩萨都那么小,而“汝身四万二千由旬”,一由旬是好几十里,“我身六百八十万由旬,汝身第一端正,百千万福,光明殊妙,是故汝往,莫轻彼国。”你那么大,我比你还大,而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那么小,比起我们差远了,在地球上他们赞叹释迦牟尼佛庄严,但和我们这里还是没得比的。“妙音菩萨汝身第一庄正”,妙音菩萨比释迦牟尼佛还庄严,“百千万福,光明殊妙,是故汝往,莫轻彼国”,所以,你去是去,但不要轻视娑婆世界,不要轻视南阎浮提印度释迦牟尼佛弘法的道场,弘法的圣众。

   “妙音菩萨白其佛言,世尊,我今诣娑婆世界,皆是如来之力,如来神通游戏,如来功德智慧庄严,于是妙音菩萨不起于座,身不动摇,而入三昧”,佛嘱咐了一番,实际上凡是佛说出的人话都是让人听的,佛和菩萨根本没必要说这些话的。净华宿王智佛知道妙音菩萨不可能那么想,但是如果不说,我们现在的经上会有这段话吗?所以,这些东西是给我们凡夫留下的,说出来以后,总归有那么回事,就能够记录流传下来,让我们知道佛确实这么说过,菩萨也这么说过,其实是让我们凡夫获得启示。佛说话是说给凡人听的,说给未来的人听的。佛和菩萨之间没必要说,甚至包括那个涅磐的多宝如来,在多宝塔中从地而现,多宝如来和释迦牟尼佛相互问训,问好:你最近身体还好吗,度众生还顺利吗,身体有没有问题,你度众生度累了吗,度烦了吗?佛和佛见了面也说这些平凡的话。妙音菩萨从那个国土要来娑婆世界了,他不会有任何认为自己了不起的想法,他说:我能去娑婆世界,是如来之力,是如来的功德庄严、智慧庄严,如来既包括净华宿王智佛也包括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是释迦牟尼佛的光像探照灯一样照在他的身上,他就明白了,该去走一趟了,才向净华宿王智佛请假,随后他就该入定了。

   “而入三昧,以三昧力,于耆闍崛山,去法座不远,化作八万四千众宝莲花,阎浮檀金为茎,白银为叶,金刚为鬚,甄叔迦宝以为其台”。这个时候他入于三昧,入定了,化出很多莲花宝座,这个莲花也不是一般的莲花,极乐世界七宝庄…

《《妙法莲华经》之《妙音菩萨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智泉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