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经系列(之一)
《妙法莲华经》之
(2009年九月二十三日)
《妙法莲华经》共分七卷、二十八品,这次讲第二十四品《妙音菩萨品》。
除了大家熟知的西方极乐世界,还有很多其他的佛国。但是一说到净土,人们马上就只会想到阿弥陀佛的净土。实际上不仅是佛,菩萨也有净土。菩萨也有千百亿分身。在他们的分身当中,其中有一部分是示现法王身份成立了净土的。净土就是指没有三恶道的觉者的世界,净土里不敢保证没有凡夫,但是起码大家可以享受很多乐,没有那么多苦。
净土有很多种,有一些净土没有凡夫,这样的净土叫报身净土。报身净土一般要求要开了悟以后才能去的,要证悟了法性或者叫证悟了空性,破了有相,然后才能去到报身净土,对智慧功德的要求更高一些。也可以这么说,每一位佛菩萨都有很多净土,我们所熟知的西方净土含有九品莲花,九品莲花里面化生出的是还没有开悟的众生。
很多法是释迦牟尼佛在人间讲的,包括《阿弥陀经》,没有人问,释迦牟尼佛就讲了;《观无量寿经》是释迦牟尼佛在皇宫里对皇后韦提希夫人讲的;还有《无量寿经》,这些经是对娑婆世界南阎浮提的众生讲的。因此佛介绍的这个西方净土九品莲花里面的众生,和我们现在的水平比较接近,都是尚未开悟的凡夫。其实阿弥陀佛还建立的有很多净土,在有些净土里面是没有凡夫的,全部是已经证得无生法忍的圣位菩萨。其实,每一位佛菩萨都有很多净土。单就西方极乐世界本身也可以说,就是典型的多功能净土,即同时涵盖着“常寂光净土”、“实报庄严净土”、“方便有余净土”和“凡圣同居净土”,为初级的往生众生乃至三乘的圣贤,提供着既能保持相对独立,又能彼此互相沟通的无限美妙的空间。
其他净土中的佛在开法会的时候,也会经常提到并介绍我们这里的释迦牟尼佛。其他的佛介绍娑婆世界里的释迦牟尼佛的弘法事迹时,那里所有的菩萨也都有法眼,他们同时能看到娑婆世界和释迦牟尼佛。他们了解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所在的国土是如此污秽不堪,众生品性鱼龙混杂,包括自然环境,一直到人心、人的果报,方方面面纯属六道轮回里面的五浊恶世。
释迦牟尼佛给一些修行人,包括菩萨、罗汉授记以后,会告诉他们,他们将来的佛国是如何庄严,他们佛国的名字是什么,成佛以后佛号是什么,要经过几期法会,要度多少人,寿命是多少,这个叫“授记”。多数情况下示现成佛的国土,会像我们知道的西方净土一样,是一个绝对清净的只有觉悟者的清净家园,在净土里面全应该是修行人。而我们尊敬的释迦牟尼佛的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他完全是在人世的凡间、在六道轮回里面示现成佛,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佛菩萨都有千百亿分身分布在无量无边的各个世界中,其中有一些所示现的是法王身,即教主的身份。所谓如来就是如如而来、如如而去,并非真来也并非真去,示现成佛,以最高觉者的资格来弘扬佛法,可以说是种种示现表相当中的法王相。在《普门品》里,观音菩萨三十二应,其中有一个,应以佛身得度者,我即示现佛身而为说法,就是说他们可以示现成佛的样子为众生说法。因为众生习惯上,特别是一些初学的还没有对般若法理有深刻了解的人,特别会认为佛就应该是、也只能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所以佛菩萨在千变万化中也示现出以法王相弘法成道的过程,这样也是为了给某个世间的后人留下一个教法,甚至是留下一个宗教,让他们有一个可以瞻礼,接受教化的形式。
示现成法王相很庄严的样子,是每个佛菩萨千百亿分身中的任务之一,当大规模的修道因缘成熟的时候,修行人觉悟层次也够的时候,佛和菩萨摩诃萨就会示现出法王相。但是作为学佛多年的佛弟子不能认为佛就只是这个样子。我们可以这么想,二千五百年前,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印度示现成道的时候,同时他也有无数的分身分布在十方世界的各个地方和角落里,包括在三恶道里,甚至像地藏菩萨一样在地狱里,同时度着其他的众生。在其它的世界里,佛跟那里的众生长得是一样的,并不见得是一个庄严的、好看的众生,可能比他周围的众生长得还差、还难看。所以佛示现在各个世界里,以各种机会随顺当时的那个因缘,该怎么示现就怎么示现。这种法王相作为一种特殊的示现,是聚集了很多众生的慧根和善缘,满足了很多众生想要追随佛,紧随佛的左右,聆听佛的教法的愿望。
佛身边的阿罗汉弟子们,都是在前世就曾作过释迦牟尼佛的弟子,甚至早在释迦牟尼佛还没成佛时就发了大愿:我要追随师父,一直到他示现成道涅磐的那一世,他出现在哪个时间,哪个地点,我也要投胎在那个时候,投胎在他的附近,有机会能够遇见他。佛身边跟着的成千上万个罗汉,基本上都是这么来的。
佛示现法王相是凡世间的一个大因缘,什么大因缘呢?就是有那么多紧随他左右的人都有成道解脱的因缘。不仅仅是从表面上看,跟着佛几十年至少能种下殊胜的人天善福,甚至短短几十年就能成道。其实除了佛的加持力大外,另一方面还说明这些跟随的修行人,在前世所积聚的修行的历程也是由来已久了,就只差最后关口那么一下,只欠东风了。或者说他们在前世已经证悟了二果三果,即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就差四果未达标了。因此释迦牟尼佛在印度示现成佛的时候,为什么那么多的弟子跟着他出家以后,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就修成了阿罗汉果?这是何等的殊胜啊!一方面是说明佛的加持力大,一方面他们在前世也积累得差不了多少了,他们同样也是乘愿而来,一定要在释迦牟尼佛示现投胎的时候、地方,也投胎在那个时候,那个地方。当然投胎在一家,那不太现实,起码是投胎在一个地区,如今看来,确实如此,他们基本上都投胎在了古印度,古印度还有几十个小国家,佛巡徊讲法的时候他们都有缘得遇,随后出家成道。所以在凡间有佛和菩萨摩诃萨示现法王相,弘法度众,利泽千秋,是在凡界里的一个无比巨大的因缘。
当然,有这个大因缘出现时,不是说修行人的数量一定大。那我们看是现在学佛的人多,还是那个时候学佛的人多?现在的佛弟子有几个亿了,那个时候有多少?佛弘法四、五十年,顶多地球上只有几十万人获沾法益,几十万在那个时候已经不少了,但比起现在的几个亿,还是少得可怜。所以大因缘不是说人多,而是说这里面确实能够真正悟道成道的多。佛法教给人的就是探索掌握一切真相,证悟这种真相,就会有掌握主宰命运的能力,这样才叫修成了。但是很多人持一管之见,没有把这个基本认识想明白,每天都在念:清净法身辟庐遮那佛,圆满报身庐舍那佛,千百亿分身释迦牟尼佛,总以为这个就是释迦牟尼佛,那个就是阿弥陀佛,先不从《金刚经》谈般若的角度理解无相的道理,单从有相来说,佛也是千百亿分身的。他在这里示现的是法王的样子,就像凡间至高无上的国王,而在教法里他示现的是法王的样子,实际上同时在无数的世界,佛还示现着无数其它的样子,这是从横的空间世界的角度来说的。
从纵的时间的过去未来来说,二千多年前都已经叫五浊恶世了,把现在叫七浊八浊也不过分。佛现在在哪里,难道是佛忙得顾不上我们了?可是于一尘中有尘数佛,在无限小的空间里就有无数的佛,而且一个佛也可以分身无数,不是定额定量的。不是像一个企业里固定的有一千人、一万人,佛也是只能分一千个身、一万个身出来,不是的!佛可以无限地分。那我们现在这个世界佛都去哪里了,是佛忘了,还是佛度累了,或是度人度烦了,所以不来了?显然不是。佛是随众生因缘的。我们学佛的得自己反省一下,为什么这个世界真正的佛菩萨那么少了。有一句话叫末法时代,贤圣隐匿,并不是佛菩萨不来了。在几百乃至一千多年来,汉族地区很多寺院里面经常有圣人的示现。有些僧人在寺院里住了一辈子,竟然没人知道他就是圣人,这些高僧做着很平常的事情。包括天王殿里的大肚弥勒,也是来自于中国佛教的典故,而不是来自于印度,而是来自于中国的汉地。曾经有一个胖和尚,疯疯颠颠的,甚至寺院也不重视他,瞧不起他,更别说社会上了,等到他要离开这个世间时,人们才知道他原来是弥勒佛的化身。可是我们想想看,真弥勒来了以后,为什么不像释迦牟尼佛那样广开法筵,每天开法会多度人呢?佛要度人,往往是要把人度开悟成道的,当然现在显然没有这样的因缘了。一千年前都没有,何况如今。我们大家现在学的佛法都是些简单的基础知识,对真正修行的皮毛都未触及。这些基础知识让一般学佛人互相去讲就可以了。现在的社会有各种现代化的工具,干什么都方便多了,但同时也看到人们学佛学得都很肤浅,一万个学佛人里面不见得有一个真正能悟道,所以我们不能怪佛菩萨不慈悲。即使在古时候,佛菩萨真身来了甚至都会被寺院里还在修行的出家人所误解,何况在俗世中生活着,没有接触佛法的人们。
五台山有两个白塔,一个是大白塔,一个是文殊发塔。文殊发塔的典故就是有一次文殊来了,示现成了一个路过的流浪老太太,领着一个小孩去寺院讨饭吃。讨了几次以后,寺院里的僧人就开始娴她烦,要轰他走。文殊真正到了面前人们都不认识,可见,只是高境界的人知道低的人,低境界的人不知道高的人,因为低境界的心灵穿透不了对方的心灵。真正有了境界的就有穿透力,是不需要言语就能知道更多的。所以真正的圣人来了以后,凡夫不认识,他们以相同的血肉之躯示现,和凡夫生活在一起。很多人在开光的时候看见云里雾端显了一个什么佛像,高兴得不得了,觉得那个就是佛菩萨,其实那不算什么真佛菩萨。开法会的时候天人聚集,示现瑞相是很普遍的现象,没有什么稀奇的,三界六道是通的。真正的佛菩萨度众生,不仅仅是只结一个…
《《妙法莲华经》之《妙音菩萨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智泉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