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之《妙音菩薩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智泉法師)

  講經系列(之一)

  《妙法蓮華經》之

  (2009年九月二十叁日)

   《妙法蓮華經》共分七卷、二十八品,這次講第二十四品《妙音菩薩品》。

   除了大家熟知的西方極樂世界,還有很多其他的佛國。但是一說到淨土,人們馬上就只會想到阿彌陀佛的淨土。實際上不僅是佛,菩薩也有淨土。菩薩也有千百億分身。在他們的分身當中,其中有一部分是示現法王身份成立了淨土的。淨土就是指沒有叁惡道的覺者的世界,淨土裏不敢保證沒有凡夫,但是起碼大家可以享受很多樂,沒有那麼多苦。

   淨土有很多種,有一些淨土沒有凡夫,這樣的淨土叫報身淨土。報身淨土一般要求要開了悟以後才能去的,要證悟了法性或者叫證悟了空性,破了有相,然後才能去到報身淨土,對智慧功德的要求更高一些。也可以這麼說,每一位佛菩薩都有很多淨土,我們所熟知的西方淨土含有九品蓮花,九品蓮花裏面化生出的是還沒有開悟的衆生。

   很多法是釋迦牟尼佛在人間講的,包括《阿彌陀經》,沒有人問,釋迦牟尼佛就講了;《觀無量壽經》是釋迦牟尼佛在皇宮裏對皇後韋提希夫人講的;還有《無量壽經》,這些經是對娑婆世界南閻浮提的衆生講的。因此佛介紹的這個西方淨土九品蓮花裏面的衆生,和我們現在的水平比較接近,都是尚未開悟的凡夫。其實阿彌陀佛還建立的有很多淨土,在有些淨土裏面是沒有凡夫的,全部是已經證得無生法忍的聖位菩薩。其實,每一位佛菩薩都有很多淨土。單就西方極樂世界本身也可以說,就是典型的多功能淨土,即同時涵蓋著“常寂光淨土”、“實報莊嚴淨土”、“方便有余淨土”和“凡聖同居淨土”,爲初級的往生衆生乃至叁乘的聖賢,提供著既能保持相對獨立,又能彼此互相溝通的無限美妙的空間。

   其他淨土中的佛在開法會的時候,也會經常提到並介紹我們這裏的釋迦牟尼佛。其他的佛介紹娑婆世界裏的釋迦牟尼佛的弘法事迹時,那裏所有的菩薩也都有法眼,他們同時能看到娑婆世界和釋迦牟尼佛。他們了解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後,所在的國土是如此汙穢不堪,衆生品性魚龍混雜,包括自然環境,一直到人心、人的果報,方方面面純屬六道輪回裏面的五濁惡世。

   釋迦牟尼佛給一些修行人,包括菩薩、羅漢授記以後,會告訴他們,他們將來的佛國是如何莊嚴,他們佛國的名字是什麼,成佛以後佛號是什麼,要經過幾期法會,要度多少人,壽命是多少,這個叫“授記”。多數情況下示現成佛的國土,會像我們知道的西方淨土一樣,是一個絕對清淨的只有覺悟者的清淨家園,在淨土裏面全應該是修行人。而我們尊敬的釋迦牟尼佛的難能可貴之處就在于,他完全是在人世的凡間、在六道輪回裏面示現成佛,和我們生活在一起。

   佛菩薩都有千百億分身分布在無量無邊的各個世界中,其中有一些所示現的是法王身,即教主的身份。所謂如來就是如如而來、如如而去,並非真來也並非真去,示現成佛,以最高覺者的資格來弘揚佛法,可以說是種種示現表相當中的法王相。在《普門品》裏,觀音菩薩叁十二應,其中有一個,應以佛身得度者,我即示現佛身而爲說法,就是說他們可以示現成佛的樣子爲衆生說法。因爲衆生習慣上,特別是一些初學的還沒有對般若法理有深刻了解的人,特別會認爲佛就應該是、也只能是叁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所以佛菩薩在千變萬化中也示現出以法王相弘法成道的過程,這樣也是爲了給某個世間的後人留下一個教法,甚至是留下一個宗教,讓他們有一個可以瞻禮,接受教化的形式。

   示現成法王相很莊嚴的樣子,是每個佛菩薩千百億分身中的任務之一,當大規模的修道因緣成熟的時候,修行人覺悟層次也夠的時候,佛和菩薩摩诃薩就會示現出法王相。但是作爲學佛多年的佛弟子不能認爲佛就只是這個樣子。我們可以這麼想,二千五百年前,本師釋迦牟尼佛在印度示現成道的時候,同時他也有無數的分身分布在十方世界的各個地方和角落裏,包括在叁惡道裏,甚至像地藏菩薩一樣在地獄裏,同時度著其他的衆生。在其它的世界裏,佛跟那裏的衆生長得是一樣的,並不見得是一個莊嚴的、好看的衆生,可能比他周圍的衆生長得還差、還難看。所以佛示現在各個世界裏,以各種機會隨順當時的那個因緣,該怎麼示現就怎麼示現。這種法王相作爲一種特殊的示現,是聚集了很多衆生的慧根和善緣,滿足了很多衆生想要追隨佛,緊隨佛的左右,聆聽佛的教法的願望。

   佛身邊的阿羅漢弟子們,都是在前世就曾作過釋迦牟尼佛的弟子,甚至早在釋迦牟尼佛還沒成佛時就發了大願:我要追隨師父,一直到他示現成道涅磐的那一世,他出現在哪個時間,哪個地點,我也要投胎在那個時候,投胎在他的附近,有機會能夠遇見他。佛身邊跟著的成千上萬個羅漢,基本上都是這麼來的。

   佛示現法王相是凡世間的一個大因緣,什麼大因緣呢?就是有那麼多緊隨他左右的人都有成道解脫的因緣。不僅僅是從表面上看,跟著佛幾十年至少能種下殊勝的人天善福,甚至短短幾十年就能成道。其實除了佛的加持力大外,另一方面還說明這些跟隨的修行人,在前世所積聚的修行的曆程也是由來已久了,就只差最後關口那麼一下,只欠東風了。或者說他們在前世已經證悟了二果叁果,即二果斯陀含,叁果阿那含,就差四果未達標了。因此釋迦牟尼佛在印度示現成佛的時候,爲什麼那麼多的弟子跟著他出家以後,短則幾個月,長則幾年就修成了阿羅漢果?這是何等的殊勝啊!一方面是說明佛的加持力大,一方面他們在前世也積累得差不了多少了,他們同樣也是乘願而來,一定要在釋迦牟尼佛示現投胎的時候、地方,也投胎在那個時候,那個地方。當然投胎在一家,那不太現實,起碼是投胎在一個地區,如今看來,確實如此,他們基本上都投胎在了古印度,古印度還有幾十個小國家,佛巡徊講法的時候他們都有緣得遇,隨後出家成道。所以在凡間有佛和菩薩摩诃薩示現法王相,弘法度衆,利澤千秋,是在凡界裏的一個無比巨大的因緣。

   當然,有這個大因緣出現時,不是說修行人的數量一定大。那我們看是現在學佛的人多,還是那個時候學佛的人多?現在的佛弟子有幾個億了,那個時候有多少?佛弘法四、五十年,頂多地球上只有幾十萬人獲沾法益,幾十萬在那個時候已經不少了,但比起現在的幾個億,還是少得可憐。所以大因緣不是說人多,而是說這裏面確實能夠真正悟道成道的多。佛法教給人的就是探索掌握一切真相,證悟這種真相,就會有掌握主宰命運的能力,這樣才叫修成了。但是很多人持一管之見,沒有把這個基本認識想明白,每天都在念:清淨法身辟廬遮那佛,圓滿報身廬舍那佛,千百億分身釋迦牟尼佛,總以爲這個就是釋迦牟尼佛,那個就是阿彌陀佛,先不從《金剛經》談般若的角度理解無相的道理,單從有相來說,佛也是千百億分身的。他在這裏示現的是法王的樣子,就像凡間至高無上的國王,而在教法裏他示現的是法王的樣子,實際上同時在無數的世界,佛還示現著無數其它的樣子,這是從橫的空間世界的角度來說的。

   從縱的時間的過去未來來說,二千多年前都已經叫五濁惡世了,把現在叫七濁八濁也不過分。佛現在在哪裏,難道是佛忙得顧不上我們了?可是于一塵中有塵數佛,在無限小的空間裏就有無數的佛,而且一個佛也可以分身無數,不是定額定量的。不是像一個企業裏固定的有一千人、一萬人,佛也是只能分一千個身、一萬個身出來,不是的!佛可以無限地分。那我們現在這個世界佛都去哪裏了,是佛忘了,還是佛度累了,或是度人度煩了,所以不來了?顯然不是。佛是隨衆生因緣的。我們學佛的得自己反省一下,爲什麼這個世界真正的佛菩薩那麼少了。有一句話叫末法時代,賢聖隱匿,並不是佛菩薩不來了。在幾百乃至一千多年來,漢族地區很多寺院裏面經常有聖人的示現。有些僧人在寺院裏住了一輩子,竟然沒人知道他就是聖人,這些高僧做著很平常的事情。包括天王殿裏的大肚彌勒,也是來自于中國佛教的典故,而不是來自于印度,而是來自于中國的漢地。曾經有一個胖和尚,瘋瘋顛顛的,甚至寺院也不重視他,瞧不起他,更別說社會上了,等到他要離開這個世間時,人們才知道他原來是彌勒佛的化身。可是我們想想看,真彌勒來了以後,爲什麼不像釋迦牟尼佛那樣廣開法筵,每天開法會多度人呢?佛要度人,往往是要把人度開悟成道的,當然現在顯然沒有這樣的因緣了。一千年前都沒有,何況如今。我們大家現在學的佛法都是些簡單的基礎知識,對真正修行的皮毛都未觸及。這些基礎知識讓一般學佛人互相去講就可以了。現在的社會有各種現代化的工具,幹什麼都方便多了,但同時也看到人們學佛學得都很膚淺,一萬個學佛人裏面不見得有一個真正能悟道,所以我們不能怪佛菩薩不慈悲。即使在古時候,佛菩薩真身來了甚至都會被寺院裏還在修行的出家人所誤解,何況在俗世中生活著,沒有接觸佛法的人們。

   五臺山有兩個白塔,一個是大白塔,一個是文殊發塔。文殊發塔的典故就是有一次文殊來了,示現成了一個路過的流浪老太太,領著一個小孩去寺院討飯吃。討了幾次以後,寺院裏的僧人就開始娴她煩,要轟他走。文殊真正到了面前人們都不認識,可見,只是高境界的人知道低的人,低境界的人不知道高的人,因爲低境界的心靈穿透不了對方的心靈。真正有了境界的就有穿透力,是不需要言語就能知道更多的。所以真正的聖人來了以後,凡夫不認識,他們以相同的血肉之軀示現,和凡夫生活在一起。很多人在開光的時候看見雲裏霧端顯了一個什麼佛像,高興得不得了,覺得那個就是佛菩薩,其實那不算什麼真佛菩薩。開法會的時候天人聚集,示現瑞相是很普遍的現象,沒有什麼稀奇的,叁界六道是通的。真正的佛菩薩度衆生,不僅僅是只結一個…

《《妙法蓮華經》之《妙音菩薩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智泉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