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之《妙音菩薩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智泉法師)▪P8

  ..續本文上一頁敬、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一定福不唐捐。我們所做的每一點付出,每一點貢獻,都會記錄到善因善果裏,都會在將來獲得福氣。“是故衆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複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于汝意雲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否”,如果有一個人供養了其他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恒河我們不了解,我們就說中國的黃河,一條黃河有多少沙子已經是不可數不可數,不可知不可知了。如果是六十二億,跟地球上的人口差不多的那麼多條黃河,這麼多黃河裏的沙子作爲一個數字,你有機會親近供養那麼多的真菩薩,所得的福氣大得已經沒邊了。這裏說的可都是供養真菩薩啊,不是塑的雕的菩薩像。

   “無盡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複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釋迦牟尼佛說,如果一個人盡形壽終生竭盡所能供養了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和他于一刹那間禮敬、供養觀世音菩薩的福氣是一樣多的,這兩種福氣是劃等號的。 “于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我們給孩子起名字,這個名字往往是有一定寓意的,希望將來能怎麼樣。而菩薩的名字是倒過來的,是指菩薩能做到什麼樣的情況,就叫怎樣的名字。觀音菩薩能做到在任何情況下,救衆生于水深火熱之中,而且是一刹那之間就做到了,這有點像《阿彌陀經》,先讓大家知道有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如何之好,然後告訴大家要稱念阿彌陀佛的名字,稱念阿彌陀佛的名字就能夠消除很多的業障,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裏講只要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字,就能夠消除很多的災難,爲什麼?觀音菩薩功德非常之大,和長期供養其他六十二億的菩薩的功德可以劃等號。沒學佛的人經常念的可不是觀世音菩薩的名字,而是老天爺保佑啊,或者說“我的媽”呀,“我的天”呐。當然孝心孝道也是很重要的,有的人父母不在了,就會說“願您老在天之靈保佑我,保佑我們兄弟姐妹前途無礙,逢凶化吉”,現實當中有很多這種情況,長輩不在了,希望長輩的在天之靈來保佑。在古代,還有希望列祖列宗在天之靈保佑的。社會上一般請人幫忙,肯定對方在某一方面比我們要強,或有我們所沒有的某種條件、某種關系,我們才會想到請他幫忙。如果讓世俗人也能相信,念念一個名字就能得到幫助,那他聽了肯定會嗤之以鼻的,還會反過來教育我們,不要迷信得走火入魔了,人得靠自己啊。不過想想也是,在社會人和人之間的幫助,不論有無情感基礎和信任與否,都得有權利、經濟、社會關系等條件比我好,我才依賴于你,求你幫忙。如果僅僅是念一個凡人的名字就能實現幫我們,在人類的現實當中的確是不存在的。

   爲了獲得幸福,我們每天都在努力著,積極創造各種好的因緣出來。甚至每個人從小就開始上學,爲將來做准備。社會需要我們具備什麼、改變什麼,我們就去具備什麼、改變什麼,並展開一個長期儲存、學習和改變的過程,包括人自己觀念和性格的改變,以求適應社會,形成良性的互動,實現利益價值的最大化。如果我們某一種習慣不好,走向社會後,大家誰也看不慣,導致工作不順利、不開心,最終導致前途處處是障礙。如果我們聰明一點,就會主動讓自己改變,改掉自己的習慣,來順應社會。所以我們人和人之間、人和社會之間,都是有形的互動,存在了什麼問題,我們就去用身口意解決這些問題。但一說到那種看不見、摸不著的保佑,在民間往往就會理解成有血緣關系的先人不在了,曆代宗親不在了,讓他們的魂魄來保佑自己,他們能保佑嗎?也許他們過得還不如咱們呢。所以這裏要說,不是隨便一個名字就有用的,但只要念觀世音菩薩的名字,就能獲得幫助。社會上好多人不理解咱們學佛人,以爲念佛菩薩的名字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事,形同沒有。在他們的眼界裏,佛菩薩即使存在,也不過就是一些另類奇異的人,也必須符合、不能超越我們人的世界的經驗法則。

   空性中幻化出的因緣積聚著、重複著,但已不是簡單地再複製一遍。一切事物發生的落腳處,最終是歸結到給予我們一種心靈感受的體驗。比如,你打坐時,看見咱們在唐朝有緣相知相遇,那麼你第二天就換上唐裝,要求我也換上唐裝,咱們必須以唐裝見面,再續前緣,有這麼傻的事嗎?再續前緣時,一定會又綜合了其它很多的因緣,但讓我們體驗的主體心理曆程會像人的骨骼一樣,保持相對的穩定性。這種穩定性同樣是來自更多更深的因緣組合的結果,于此同期,其它的因緣在心靈感受上扮演著輔助的角色。一切圍繞著心靈感受而展開,不是穿得和前世一樣,長得和前世一樣,才能再續前緣,也不是回到前世發生事的地點才能再續前緣,這些輔助條件不需要一樣,也不會重複得完全一樣。而是帶給我們心靈上的感受,悲歡離合、愛恨情仇,包括很多心靈上的性格特質,被延續保留著。

   佛菩薩竟然能以一個名字就對我們發生作用,一方面是我們念著他,形成了溝通,即保持了因緣能量疏導的暢通。當然還要看是帶著一種試一試的態度,還是完全的一心一意,一心皈命,乃至全部生命壓到這個信心上去。信心與信心也是很不同的啊!另一方面更說明佛菩薩確實有真力量。佛菩薩本身儲存了無量的功德,蘊藏著巨大的力量,不是在變魔術,搞障眼法。

   有些人說佛菩薩就是佛菩薩,就該有力量來保佑我們,我們就應該得到保護。但佛菩薩的力量是積累來的、修來的,他們生生世世做了那麼多對的事,怎麼就不說呢?他們甯舍生命、甯舍一切地去修煉,做各種各樣改變自我,普度衆生的難行之行,這些怎麼不計算一下呢?他們做了那麼多的菩薩行,求智慧之行,慈悲利衆之行,這些既成事實的因緣會消失嗎?不會。這些因緣就形成了一種力量。所以佛菩薩才能簡單到隨衆生的想念就能加持我們,只要我們和佛菩薩保持溝通,他們的加持力就會流入到我們的生命裏,影響我們生命因緣的組合。可以這麼來說,因緣的改變本來是很容易的事情,可是我們生活在犯著共同錯誤的人群之中,習慣著彼此的習慣,自然著彼此的自然,人類的經驗嚴重障礙著我們和佛菩薩的溝通。

   觀世音菩薩爲什麼叫觀世音,不是我們希望他觀音,而是他就能觀音,所以叫觀音。因爲觀音菩薩做到了,只要我們誠心念他,那麼他肯定有力量救我們。菩薩不會說我只能救一百個人,你是那第一百零一個,我已經沒有辦法救你了,不會的,就是一萬個人他也能同時救,所以觀世音菩薩也叫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其實又何止千手千眼。我們贊歎觀世音菩薩神通之力、威神之力,巍巍如是,除了佛,誰也看不透觀世音菩薩的力量有多麼廣大。甚至我們說觀世音菩薩就是古佛再來,所謂“過去正法明如來,現前觀世音菩薩”。菩薩摩诃薩和佛到了一定境界,從在六道輪回裏對衆生的示現上,已經是不分彼此了,佛可以示現菩薩的樣子,菩薩摩诃薩也可以示現佛的法王相。也許有人說,示現佛的樣子是不是不恭敬佛?我們這個觀念是錯的。很多人老是認爲佛是某一個樣子,其實那並不是真佛,佛哪來的樣子啊?難道忘了《金剛經》言,“以色相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凡夫才有固定的樣子嘛,凡夫的樣子是沿著業力形成的。凡夫有所做、有所爲,因緣業果就與之相對應。不同的時間段中,業力分批分量地釋放出來,在每一段投胎後的生命之中,形成一個固定的樣子,或是人類、或是牛馬、魚蟲、鳥獸,除了人間之外,還有天堂、地獄,如果是人,那麼是男是女,又長得什麼樣子,看起來是父母的遺傳,其實不是,而是被業力定格到長什麼樣子,定格到會遇到什麼。當然業力也不是固定的,是自己堆積的生命信息排下來的。觀世音菩薩能同時現身出現在很多地方,絕不是像我們這樣,因先前形成的固有的業力,而形成一種相對固定的樣子。他示現各種各樣的樣子,是超出受業力驅使和被迫輪回的一種大自在變化。那麼他在隨著什麼變化?在隨著度衆生的因緣變化,哪裏因緣成熟了,他就示現合適的樣子去救度他。這裏面,不排除各種各樣人的樣子、鬼的樣子、動物的樣子,甚至佛的樣子,什麼樣子都可以在所示現。

   這就是對無盡意菩薩提的問題,觀音爲什麼叫觀音,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意思,他之所以叫觀世音,就是因爲他真地能觀衆生的因緣和心聲,能夠隨時救度衆生,他做到了。剛才我們分析了觀世音菩薩爲什麼做到了,就是和其他的佛一樣,因爲生生世世在難行能行地,用了達生命真相的智慧普度衆生。所以在《阿彌陀經》裏,可以看到每一段在說極樂世界種種殊勝莊嚴的時候,緊跟著都說,“是故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或者,“是故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用了“成就”二字。這和阿彌陀佛當初的願是一致的,如果衆生在他的這四十八個願中想求一個願,而又得不到,實現不了,那麼他是不會成佛的。換句話說,他一直在不斷儲存功德和力量,他在不懈地修。所以觀世音菩薩也在儲存這個力量,如果儲存得不夠,就給不了你,或者能給你卻給不了他,或者能夠給得了一百個,如果需要的人數增加到一萬個、十萬個、一百萬個,自己力量有限,就分不出去了,沒得給了。

   極樂國土中,從九品蓮裏的衆生到羅漢、到菩薩,全都無量無邊的,而且十方世界無數的衆生都被阿彌陀佛關照著。阿彌陀佛的力量是無限的。不像一般的光,只能照幾米遠,再遠就照不清楚了,如果光再強一點,又能照遠一點。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他們的光是徹照十方所有世界的,無論什麼地方都能同時到達,無論多少人求都能同時滿足。如果達不到這樣的效果,阿彌陀佛說得就很幹脆,如果衆生不能獲這四十八願,我就不成佛…

《《妙法蓮華經》之《妙音菩薩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智泉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