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之《妙音菩萨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智泉法师)▪P8

  ..续本文上一页敬、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一定福不唐捐。我们所做的每一点付出,每一点贡献,都会记录到善因善果里,都会在将来获得福气。“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否”,如果有一个人供养了其他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恒河我们不了解,我们就说中国的黄河,一条黄河有多少沙子已经是不可数不可数,不可知不可知了。如果是六十二亿,跟地球上的人口差不多的那么多条黄河,这么多黄河里的沙子作为一个数字,你有机会亲近供养那么多的真菩萨,所得的福气大得已经没边了。这里说的可都是供养真菩萨啊,不是塑的雕的菩萨像。

   “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释迦牟尼佛说,如果一个人尽形寿终生竭尽所能供养了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和他于一刹那间礼敬、供养观世音菩萨的福气是一样多的,这两种福气是划等号的。 “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我们给孩子起名字,这个名字往往是有一定寓意的,希望将来能怎么样。而菩萨的名字是倒过来的,是指菩萨能做到什么样的情况,就叫怎样的名字。观音菩萨能做到在任何情况下,救众生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且是一刹那之间就做到了,这有点像《阿弥陀经》,先让大家知道有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如何之好,然后告诉大家要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字,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字就能够消除很多的业障,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里讲只要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字,就能够消除很多的灾难,为什么?观音菩萨功德非常之大,和长期供养其他六十二亿的菩萨的功德可以划等号。没学佛的人经常念的可不是观世音菩萨的名字,而是老天爷保佑啊,或者说“我的妈”呀,“我的天”呐。当然孝心孝道也是很重要的,有的人父母不在了,就会说“愿您老在天之灵保佑我,保佑我们兄弟姐妹前途无碍,逢凶化吉”,现实当中有很多这种情况,长辈不在了,希望长辈的在天之灵来保佑。在古代,还有希望列祖列宗在天之灵保佑的。社会上一般请人帮忙,肯定对方在某一方面比我们要强,或有我们所没有的某种条件、某种关系,我们才会想到请他帮忙。如果让世俗人也能相信,念念一个名字就能得到帮助,那他听了肯定会嗤之以鼻的,还会反过来教育我们,不要迷信得走火入魔了,人得靠自己啊。不过想想也是,在社会人和人之间的帮助,不论有无情感基础和信任与否,都得有权利、经济、社会关系等条件比我好,我才依赖于你,求你帮忙。如果仅仅是念一个凡人的名字就能实现帮我们,在人类的现实当中的确是不存在的。

   为了获得幸福,我们每天都在努力着,积极创造各种好的因缘出来。甚至每个人从小就开始上学,为将来做准备。社会需要我们具备什么、改变什么,我们就去具备什么、改变什么,并展开一个长期储存、学习和改变的过程,包括人自己观念和性格的改变,以求适应社会,形成良性的互动,实现利益价值的最大化。如果我们某一种习惯不好,走向社会后,大家谁也看不惯,导致工作不顺利、不开心,最终导致前途处处是障碍。如果我们聪明一点,就会主动让自己改变,改掉自己的习惯,来顺应社会。所以我们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都是有形的互动,存在了什么问题,我们就去用身口意解决这些问题。但一说到那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保佑,在民间往往就会理解成有血缘关系的先人不在了,历代宗亲不在了,让他们的魂魄来保佑自己,他们能保佑吗?也许他们过得还不如咱们呢。所以这里要说,不是随便一个名字就有用的,但只要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字,就能获得帮助。社会上好多人不理解咱们学佛人,以为念佛菩萨的名字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事,形同没有。在他们的眼界里,佛菩萨即使存在,也不过就是一些另类奇异的人,也必须符合、不能超越我们人的世界的经验法则。

   空性中幻化出的因缘积聚着、重复着,但已不是简单地再复制一遍。一切事物发生的落脚处,最终是归结到给予我们一种心灵感受的体验。比如,你打坐时,看见咱们在唐朝有缘相知相遇,那么你第二天就换上唐装,要求我也换上唐装,咱们必须以唐装见面,再续前缘,有这么傻的事吗?再续前缘时,一定会又综合了其它很多的因缘,但让我们体验的主体心理历程会像人的骨骼一样,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同样是来自更多更深的因缘组合的结果,于此同期,其它的因缘在心灵感受上扮演着辅助的角色。一切围绕着心灵感受而展开,不是穿得和前世一样,长得和前世一样,才能再续前缘,也不是回到前世发生事的地点才能再续前缘,这些辅助条件不需要一样,也不会重复得完全一样。而是带给我们心灵上的感受,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包括很多心灵上的性格特质,被延续保留着。

   佛菩萨竟然能以一个名字就对我们发生作用,一方面是我们念着他,形成了沟通,即保持了因缘能量疏导的畅通。当然还要看是带着一种试一试的态度,还是完全的一心一意,一心皈命,乃至全部生命压到这个信心上去。信心与信心也是很不同的啊!另一方面更说明佛菩萨确实有真力量。佛菩萨本身储存了无量的功德,蕴藏着巨大的力量,不是在变魔术,搞障眼法。

   有些人说佛菩萨就是佛菩萨,就该有力量来保佑我们,我们就应该得到保护。但佛菩萨的力量是积累来的、修来的,他们生生世世做了那么多对的事,怎么就不说呢?他们宁舍生命、宁舍一切地去修炼,做各种各样改变自我,普度众生的难行之行,这些怎么不计算一下呢?他们做了那么多的菩萨行,求智慧之行,慈悲利众之行,这些既成事实的因缘会消失吗?不会。这些因缘就形成了一种力量。所以佛菩萨才能简单到随众生的想念就能加持我们,只要我们和佛菩萨保持沟通,他们的加持力就会流入到我们的生命里,影响我们生命因缘的组合。可以这么来说,因缘的改变本来是很容易的事情,可是我们生活在犯着共同错误的人群之中,习惯着彼此的习惯,自然着彼此的自然,人类的经验严重障碍着我们和佛菩萨的沟通。

   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叫观世音,不是我们希望他观音,而是他就能观音,所以叫观音。因为观音菩萨做到了,只要我们诚心念他,那么他肯定有力量救我们。菩萨不会说我只能救一百个人,你是那第一百零一个,我已经没有办法救你了,不会的,就是一万个人他也能同时救,所以观世音菩萨也叫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其实又何止千手千眼。我们赞叹观世音菩萨神通之力、威神之力,巍巍如是,除了佛,谁也看不透观世音菩萨的力量有多么广大。甚至我们说观世音菩萨就是古佛再来,所谓“过去正法明如来,现前观世音菩萨”。菩萨摩诃萨和佛到了一定境界,从在六道轮回里对众生的示现上,已经是不分彼此了,佛可以示现菩萨的样子,菩萨摩诃萨也可以示现佛的法王相。也许有人说,示现佛的样子是不是不恭敬佛?我们这个观念是错的。很多人老是认为佛是某一个样子,其实那并不是真佛,佛哪来的样子啊?难道忘了《金刚经》言,“以色相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凡夫才有固定的样子嘛,凡夫的样子是沿着业力形成的。凡夫有所做、有所为,因缘业果就与之相对应。不同的时间段中,业力分批分量地释放出来,在每一段投胎后的生命之中,形成一个固定的样子,或是人类、或是牛马、鱼虫、鸟兽,除了人间之外,还有天堂、地狱,如果是人,那么是男是女,又长得什么样子,看起来是父母的遗传,其实不是,而是被业力定格到长什么样子,定格到会遇到什么。当然业力也不是固定的,是自己堆积的生命信息排下来的。观世音菩萨能同时现身出现在很多地方,绝不是像我们这样,因先前形成的固有的业力,而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样子。他示现各种各样的样子,是超出受业力驱使和被迫轮回的一种大自在变化。那么他在随着什么变化?在随着度众生的因缘变化,哪里因缘成熟了,他就示现合适的样子去救度他。这里面,不排除各种各样人的样子、鬼的样子、动物的样子,甚至佛的样子,什么样子都可以在所示现。

   这就是对无尽意菩萨提的问题,观音为什么叫观音,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意思,他之所以叫观世音,就是因为他真地能观众生的因缘和心声,能够随时救度众生,他做到了。刚才我们分析了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做到了,就是和其他的佛一样,因为生生世世在难行能行地,用了达生命真相的智慧普度众生。所以在《阿弥陀经》里,可以看到每一段在说极乐世界种种殊胜庄严的时候,紧跟着都说,“是故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或者,“是故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用了“成就”二字。这和阿弥陀佛当初的愿是一致的,如果众生在他的这四十八个愿中想求一个愿,而又得不到,实现不了,那么他是不会成佛的。换句话说,他一直在不断储存功德和力量,他在不懈地修。所以观世音菩萨也在储存这个力量,如果储存得不够,就给不了你,或者能给你却给不了他,或者能够给得了一百个,如果需要的人数增加到一万个、十万个、一百万个,自己力量有限,就分不出去了,没得给了。

   极乐国土中,从九品莲里的众生到罗汉、到菩萨,全都无量无边的,而且十方世界无数的众生都被阿弥陀佛关照着。阿弥陀佛的力量是无限的。不像一般的光,只能照几米远,再远就照不清楚了,如果光再强一点,又能照远一点。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他们的光是彻照十方所有世界的,无论什么地方都能同时到达,无论多少人求都能同时满足。如果达不到这样的效果,阿弥陀佛说得就很干脆,如果众生不能获这四十八愿,我就不成佛…

《《妙法莲华经》之《妙音菩萨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智泉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