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事师法五十颂▪P2

  ..续本文上一页

  以最胜信日三时,献花中围而合掌,

  头顶接足为作礼,开演上师当敬事。

  中围即坛城,应每日三时献花于开演佛法精要的金刚上师面前的坛城中,然后以清净深广的信心合掌、头面礼足。

  庚二、(特殊开许处):

  师或在家新出家,为避世间讥毁故,

  以持禁戒心作礼,面前所置正法等。

  如果自己已出家,而自己所依止的上师是一位在家居士,或自己已受比丘戒,而上师虽出家未受比丘戒,或戒腊比自己小,则又该如何呢?为了免去形式上与小乘戒的冲突,以及为避免他人诽谤,同时不失对上师的诚敬,应在上师面前陈设经书、佛像等等,以身礼经书、佛像等,而心礼自己的上师。若没有上述所避之处,则应直接恭敬顶礼上师。法王仁波切曾特地指出,作上师者至少必须具有居士戒,否则无有作上师的资格。

  若献座位若起立,作事业等诸敬事,

  有禁戒者普应作,唯离拜及非妙业。

  然除上述礼拜以及洗足等应有回避之处外,其余如献座、起立、供养等事皆应实行。对此《胜乐金刚上释》、《时轮金刚无垢光释》依照续典对此作了明确的论述。可能部分人会提出疑问,《毗奈耶经》中已说过,比丘所应顶礼之处只有佛与戒腊高于己者,这样密乘与小乘不是相违了吗?其实,这一疑问可用提婆(圣天)菩萨《思择焰》中的依据来解释,《思择焰》依教证论证了出家人也可礼在家菩萨,依此理,故出家人亦可礼在家上师,为重毗奈耶故,而于极应回避之处善作回避。又《时轮金刚无垢光释》从毗奈耶可令正法长久住世故应深生尊重的角度指出:若有比丘形相的金刚上师,不宜再依止在家的金刚上师。

  己三、(观察所恭敬境及能依之人)又分二:庚一、上师与弟子应互相观察因缘;庚二、观察后应取舍之法。

  庚一、(上师与弟子应互相观察因缘):

  上师及与其弟子,同等失坏于誓句,

  勤勇轨范及弟子,最初应互相观察。

  在结成密乘的师徒关系之前,如果不经谨慎观察,将来上师与弟子极有可能违反两者之间的金刚誓言。观察的方法是,上师观察弟子是否属与密乘相应的法器,弟子则观察所依者是否具足一个金刚上师所必须具备的法相。《金刚鬘续》也说明了互相观察的必要性:狮子乳不可盛在一般土制容器内,否则容器会破裂,狮乳撒地;同样,密法也不应随便传付于非法器(否则双方毁)。按正式的规矩,上师应观察弟子六年,否则,若弟子实际上不是法器,则虽受誓言也不能守,必将破戒,如此上师则犯了泄密的过失。

  庚二、(观察后应取舍之法)分二:辛一、应舍之相;辛二、应取之相。

  辛一、(应舍之相):

  具慧弟子不应从,无有悲愍而忿毒,

  贡高贪著不守护,自矜而伐为上师。

  即什么样的人不能依止为上师呢?重要的有这样七个方面,随具其一,都不堪作为上师:

  1、无有悲愍,即不具大慈大悲心,不堪作大乘善知识;2、忿,即有上品嗔心;3、毒,即喜欢以身、语损恼他人,如惯以恶意嘲讽、讥笑等,或锱铢必较,对他人的怨气久久不能释怀者;4、贡高,即具有上品我慢;5、贪著,即贪执一切财物;6、不守护,即三门不注重护持戒行;7、自矜而伐,即因自己稍有功德就喜欢自吹自擂。

  辛二、(应取之相):

  坚牢调伏具足慧,具忍正直无谄曲,

  了知咒与续加行,具足悲愍解诸论。

  毕竟晓了十真性,善巧绘造中围业,

  了知宣说咒加行,其心专一根调伏。

  根据萨迦派的祖师根嘎酿波的《大幻化网疏》,“坚牢”指善护其身,即身稳重之义;“调伏”指善护于语,即常能观察自己的语言之意;“具足慧”是具上品智慧。“具忍正直无谄曲”指善护其意,“忍”是对他人的侵害、常人难行处及甚深法都能安忍;“正直”指能对一切有情发起并增上清净殊胜的菩提心;“无谄曲”指对于过失能及时警觉,而不起现行,并且不假装为有德行之人,这是指身口意三业。“了知咒与续加行”指上师必须精通以咒力与药力成办息、增、怀、诛等事业的能力;“具足悲愍”指于诸有情起极大悲心,欲使其离苦得乐;“解诸论”指于十明学处通达,也就是说要精通显密教法,特别是对内明的经律论三藏,若不全部精通也应概略了知三藏精要总义。

  “十真性”详见于《金刚藏庄严续》,有内外二种十真性。内十真性:1、修法回遮:如修忿怒十种明王遣除魔障(十大明王是:①焰摩;②无敌;③马头;④甘露漩;⑤大欲;⑥兰帐;⑦大力;⑧不动;⑨顶髻转轮;⑩地下金刚)。2、佩戴回遮:如绘忿怒本尊像或书写咒语等,并将之佩戴身上;3、秘密灌顶;4、智慧灌顶;(上二是指已真正得到了宝瓶、秘密、智慧、句义四灌顶)5、离合仪轨:指使怨敌与他的护法等分离;6、供食:指精通十五种供养护法食子的做法;7、金刚诵:指上师能精通意念诵,出声诵,以及其它念诵等法门;8、修降伏仪轨:指得了灌顶,并且成就了誓言,戒律清净,在按仪轨所说修持了十八个月后,仍未得到成就时,具备以金刚橛来对本尊作降伏的能力;9、善住:精通开光仪轨;10、修中围:指先观起坛城,作供赞后自己再契入坛城,如是后再为他人灌顶或作密宗所说的种种事业的能力。

  外十真性:1、中围:指上师能依眼根可见的坛城,或内心本具的本性坛城作诸佛事;2、等持:指上师应有观修本尊的修法及应具初、中、后行的修法定力;3、契印:指上师有依自己的手印印持本尊的能力。即不离本尊手印,已得本尊印持,手印与本尊无别;4、姿势:指上师要精通诸本尊的伸足、手印等种种身形姿势;5、坐式:指金刚跏趺;6、念诵;7、护摩(火供);8、供养;9、修事业:指上师必须精通灌顶、传法等时的修护轮,召请本尊从自性刹土中来融入自心,并作诵咒、观想等事业;10、收摄:修法完毕要回向时,念赞词与供养咒后,送本尊回归净刹(有些送有些不送,根据个人在后得时有无执著而定)。这两类十真性,对于外三部(事部、行部、瑜伽部)与无上续部的上师要求各不同,外三续侧重于外十真性的条件,无上续部上师侧重于内十真性。

  “善巧绘造中围业”指精通于用线、颜色等等绘造种种影像坛城;“其心专一”指上师对大小乘以及对密法有甚深的信解,专一坚固;“根调伏”指依正知正念善护根门,善于对治诸散乱境。

  宗喀巴大师又在他的《事师法五十颂释--圆满弟子欲求论》中把上说的种种作上师的条件总结为五项:1、对一切众生具有大悲心;2、对大乘正道有坚定的正见;3、精通显密教法;4、有摄受弟子的大善巧方便;5、善护三门,诸根调伏。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五条,尤其对于已犯根本戒的,切不可前去依止。

  从古至今,印度与藏地的大成就者多外现小乘声闻形相,内修秘密金刚乘。《时轮金刚灌顶品疏》等密典中讲了在不同的金刚上师中,以比丘上师为上,沙弥上师次之,在家上师为下,但在家上师若已获大成就则又另当别论。

  若未有圆满具相的上师又该如何?《胜义近事续》指出:在末法时代,众生之心刚强难调,上师示现之相功过相杂,很难找到一位功德圆满者,如是则应找功多过少的上师依止。

  关于密乘弟子所应具备的条件,在《大幻化网》第一品中举出了四条:1、喜欢善法;2、喜欢修行;3、恒常恭敬上师;4、相续中喜欢供赞本尊。至于无悲愍心,又忿恨恶毒以及与上述四条根本相背的人,不能摄收为弟子。

  戊二、(广说依止之法)分二:己一、远离不敬;己二、修恭敬之法。

  己一分四:庚一、远离轻毁;庚二、远离恼触师心;庚三、宣说不现见的谤师过患;庚四、小结。

  庚一分二:辛一、总说过患;辛二、分说过患。

  辛一、(总说过患):

  于彼同等怙主想,既为弟子若轻毁,

  即名轻毁一切佛,是故恒常当得苦。

  如果已确立了上师弟子的密乘誓言关系,弟子即应将金刚上师视同怙主佛陀。这时弟子若轻毁怙主金刚上师,即有等同轻毁十方三世诸佛之罪,必当感受大苦。所谓轻毁,即诽谤上师犯戒、懈怠、愚痴等等;即使见到上师显现有不如法事,也应观为这是上师的示现,如此方对修法有所助益。这里的上师,非仅指灌顶上师,还包括传授密续、窍诀等的一切金刚上师。至于轻毁金刚上师即是轻毁一切佛,是因为金刚上师即是诸佛的总相,是诸佛的化身,且诸佛也悉皆恭敬供养上师之故。又供养上师即如同供养十方佛,故轻毁上师也同轻毁十方佛。

  辛二、(分说过患):

  若有轻毁轨范师,便由疫气伤害病,

  鬼魅炽燃或诸毒,增上愚痴而命终。

  王法火难或毒蛇,水或空行或盗贼,

  鬼魅邪引所杀害,从此堕入那落迦。

  前七句说明轻毁上师的现世果报,后一句指出来世果报。“疫气”是指“炽燃”以外的种种传染病,“伤害”指遭受猛兽的伤害,“病”指除疫气与炽燃以外的病,“鬼魅”指天龙鬼魅等,“炽燃”指过了一天一夜即无法治愈之大热病,“毒”指用多种毒物和合而成之毒物。轻毁上师的人,因其强大的恶业,经常不由自主地遭遇上述苦缘,并且日渐愚痴至郁郁而死;又常常不由自主地遭受王法刑罚、毒蛇噬咬、饿鬼吞啖、盗贼抢掠等种种横死因缘;或丧命水火。现世中感受种种痛苦报应,死后又堕入大地狱受苦,这在《金刚鬘续》及《胜德续》中有明说。

  庚二、(远离恼触师心):

  普于一切轨范师,何时不应恼触心,

  若由愚痴而现行,那落迦中受煎逼。

  身为弟子,不论在何时何地都不应扰乱上师之心,否则因此业具足极大力量之故,后必受极重之那落迦(地狱)苦报。虽依显宗《般若八千颂大疏》等经论中说,一切恶业可依四力忏除清净,但此仅局限于显教所说的重罪,密宗中…

《事师法五十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