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事的诸恶人来来往往攀谈闲聊之骚扰,更何况说怨敌、女人等恶缘强烈贪嗔之劣境呢?虽然在此处开始可能会生起诸多分别念,但无论如何也只是犹如船上乌鸦29飞起一般,因无有散乱的违缘,所以缘等持的禅定自然而然会日日增上。在这殊胜悦意的环境森林中,白天无人往来,夜晚无有怨敌的伺机损恼。我应发愿:义无反顾地抛弃家庭、未来生计等。何时能够安住于如此寂静之处,该多好啊!如《入行论》云:“林中鸟兽树,不出刺耳声,伴彼心常乐,何时共安居?”
丁二(思维闲暇人身难得易灭故舍分别念)
本论云:虽获暇满难得珍宝身,
刹那无常死主来迎接,
当断种种散乱财束缚,
何时住于悦意寂静处。
释:虽然已获得了八闲暇十圆满,思维因、喻、数都表明极为难得胜过天人的珍宝人身,又有“此身行善即是解脱舟,此身造恶便是轮回锚”之说。但是,总的来说一切有为法之自性皆是无常,尤其是人生寿命空而无实,犹如闪电及陡坡之水流一般最终刹那也难以住留,都是无有恒常毁灭之法,所以保养身体无有任何实义。不久猛厉毁灭之缘死主阎罗王于呼吸间便前来迎接你,应当通过反反复复思维,以四种厌世修心等对治力断除魔障恶友等种种外缘及散乱自性的财富受用等束缚之绳,发愿何时能够住于悠然自得、舒心悦意的寂静神山、空谷岩洞处该多好啊!如是死亡之理,如《无常语》中说:“如断源水池,无增唯减少,众亦入死道、谁信骤然寿?”又《解忧书》云:“地上或天间,有生然不死,此事汝岂见?岂闻或生疑?”《入行论》亦云:“乃至未趋于,四人掮吾体,当赴静林中。”
丙二(观修正行)分三:丁一、生起一切解脱道之首出离心;丁二、对佛子共同之圣道菩提心生起欢喜;丁三、宣说修持捷径果乘密道之理。
丁一(生起一切解脱道之首出离心)
本论云:世间散漫显现暂时乐,
黑白因果乃为无欺理,
见此三有六城皆痛苦,
何时能生无伪出离心。
释:思维亲友、房屋、经商、饮食等琐事世间中瞬间的欢乐都是散漫放逸的显现,幼稚无知的凡夫心前一切暂时的安乐只是刹那存在而已,若享受则如食毒一般,了知此理后不应贪执。后世所受的苦乐依靠何者产生呢?即十不善黑业、十善白业。总的、分别的因果规律乃为无欺因果之道理,甚至也包括世人共同承认的正见。所有众生皆造恶业则定会感受痛苦,见到此三有六道城中无论生于何处皆是痛苦,但愿何时能够在自相续中生起无伪清净的出离心。《三摩地王经》云:“谁舍犹如火炭坑,亦弃所爱子与妻,以恐怖心而出家,不难获得胜菩提。”又云:“何人数俱胝劫中,承侍恒河沙数佛,不如生起出离心,真正出家更殊胜。”大持明者班玛班扎说:“见由无明业惑所产生,三界犹如炽燃之火坑,以出离心持一解脱戒,功德之本乃第一要道。”
丁二(对佛子共同之圣道菩提心生起欢喜)分二:戊一、联系因果窍诀圆满意乐加行之真实发心;戊二、
圆满前行修心及共同修学二资学处。
戊一(联系因果窍诀圆满意乐加行之真实发心)
本论云:无始以恩养育诸有情,
皆为大慈大悲之对境,
意行圆满珍宝菩提心,
其以恒敬生心真欢喜。
释:遍知佛亦无法照见、无法授记之对境,无始以来不只一次而是反复以大恩养育我们、遍满虚空界的诸有情于多生累劫中当慈母时,好的饮食先给我吃,好的衣服先给我穿,极为慈爱、备加关怀。他们皆为欲其具足安乐大慈心及愿其远离痛苦的大悲心之利乐对境。修习(四无量)未圆满之前一直作为所缘境。发殊胜菩提心、行二利之意乐与行六度之加行圆满的佛子是佛教之中流砥柱。总之,如理趋入愿行学处的任何菩萨都是不观待其它乘便可获得佛的一切功德,因此称为珍宝菩提心,其以通过不断修学的恒常性精进及猛厉发心的恭敬性精进,则使自相续中所生起的菩提心增上,对此内心中真是欢喜不已。当舍弃劣心之理,如《圣者如幻等持经》云:“为利诸众生,若发菩提心,将供养具足,三十二相佛。”又“菩提心如何,佛说妙法中,无更胜供养,亦无更胜德。”
戊二(圆满前行修心及共同修学二资学处)
本论云:独自安住无人寂静处,
以无偏心供施轮涅客,
一心修持无实幻化义,
以无贪作供施真想望。
释:若想如理修学菩提心学处,则应独自一人安住于顺缘善妙、外境无人的山谷、无有愦闹的寂静之处,远离友伴、城邑,安坐于舒适的座垫上,以对亲怨无有偏袒之心将执为我自己的身体、受用、善根上供诸佛、下施轮回一切众生,以此殊胜希有方便宴请轮回涅槃的大贵客,此为世俗有缘福德资粮。一心一意修持现有轮涅诸法本来无生之自性无实本基之实相远离一切戏论幻化八喻所立的实相密义。以对显现无有微尘许贪执之垢心,并护持实相赤裸之无现入定,证悟轮涅等性之心作供施,此三轮无缘(即三轮体空)之供施即是胜义无缘智慧资粮。内心中真地十分想望积累这二种资粮。修学菩萨行需迅速积二资之理,如《学集论》云:“吾身及受用、三世诸善根,施与诸有情,护持净增长。”又《入行论》云:“身体及受用、三世一切善,为成众生利,无吝作布施。”
丁三(宣说修持捷径果乘密道之理)分三:戊一、恭敬依止引道者上师之特法;戊二、守护捷径密乘灌顶所获誓言之功德;戊三、宣说即生一切有漏法解脱于法界之顶乘密义。
戊一(恭敬依止引道者上师之特法)
本论云:恩德胜佛具相上师尊,
了知三宝总集之本体,
当以坚信潜心作祈祷,
获得意传证悟乃特法。
释:末法时期的众生无有亲眼面见诸佛、亲耳聆听佛语的缘份,而上师不是为了名闻利养,而是以悲悯之心为浊世众生传授如百川汇于桥下般的深道顶乘极要精华窍诀,开示即生便可获得解脱之善道。所以从恩德方面来讲已胜过佛陀的具有经论中所说法相的殊胜上师尊,我们应毫无怀疑地深深了知其身为僧众、语为圣法、意为佛陀之自性即三宝总集之本体,之后应当舍弃一切,以坚定不移的信心潜心猛厉作祈祷,使自己获得如海持明上师的传家之宝秘密精华意传智慧,使上师所证悟实相的智慧融入于自相续,此乃大密金刚乘胜过其它乘之特法。密乘中唯依上师便可圆满一切要道,般若乘不知所有加持源于上师,密乘中说佛的加持也直接通过上师获得。如颂云:“当知胜义俱生智,唯依积资净障力,具证上师之加持,依止他法诚愚痴。”
戊二(守护捷径密乘灌顶所获誓言之功德)
本论云:近道密宗入门即灌顶,
受持彼者之根誓言故,
纵遇命难亦应诚守护,
则生证相德芽不困难。
释:善缘利根者要趋入如魔术般解脱之近道密宗,首先必须获得不可缺少之入门即灌顶,通过能成熟之方便四灌顶,清净四障,修持四道便可成熟四身。灌顶有基道果或因道果三种,乃至自相续现前双运身之前不会虚耗受持彼者(灌顶)之命根根本及支分誓言。是故我们纵遇命难亦不能舍弃,而应深刻思维其珍贵难得,诚心诚意毫不拖延地守护誓言,其功德则必将犹如值遇因缘湿润良田之种子一般,自相续中很快生长出证悟验相四持明之功德苗芽并不困难,因此不可延误守持誓言。如《集密续》中说:“犹如依良田,所播之种子,将成熟果实,维持生命也。如是一切法,根本誓言故,成熟菩提果,紧持善命根。”
戊三(宣说即生一切有漏法解脱于法界之顶乘密义)分二:己一、总说无上三续之密义;己二、分说大圆满阿底约嘎特法之功德及劝修根除迷现。
己一(总说无上三续之密义)
本论云:对治执著分别生圆道,
无贪觉空无别佛密意,
证悟自解之信解道顶,
若具此等必定最后有。
释:对治自相续执著器情之分别念的方法,将能依所依之器情观为刹土本尊是殊胜世俗谛生起次第,以对治能取所取之方便使业风进入中脉,任运自成七胜本体之因是殊胜胜义谛圆满次第,如此无误殊胜生圆道即是玛哈约嘎;不贪执平庸之能取所取,于无贪觉空无二无别之实相或法界与智慧双运自然本智、任运自成之自性大乐菩提心之坛城中自然安住于佛陀之密意中,此乃阿努约嘎;本基清净之实相即本体空性为法身、自性光明为报身、大悲周遍为化身,证悟无缘三相及一方便后,如理修道决定可现见本面(见),获得定解(修),证悟自解脱之信念(果),不需取舍之本来实相即是一切诸乘解脱道之最极顶,此乃窍诀阿底约嘎。无论是上中下何等根基之人,若具足或证悟此等道理则必定会超越散漫、迷乱、无知,其心决定安住于佛的密意中从而断除胎城,犹如大鹏之卵于蛋中圆翅30一定是最后有者。此句说明作者依照全知上师(无垢光)之论典而了达顶乘密意。如《金刚萨埵意境续》中说:“生次玛哈乃诸法之基,圆次阿努及诸法之道,大圆阿底乃是诸法之果。”
己二(分说大圆满阿底约嘎特法之功德及劝修根除迷现)
本论云:如今六道众生五毒山,
其余之法难以毁灭之,
若持证悟大圆金刚钻,
即能摧毁世间诸大山。
释:如今果期教法已隐没,因此很难证悟实相。浊世人寿接近十岁时,因六毒(五毒加吝啬共六毒)显现为地狱等的六道众生,对于烦恼浊之力强盛的五毒自现坏聚见大山王,以其余不了义的因果乘之佛法极难以摧毁灭尽,不能迅速对治调伏之。不仅法是大圆满,而且人也是已了达大圆满者,则尽管法器愚笨但若持有稳固信心,或者当今时代宁提派处于胜解行时之缘,虽无究竟广闻然有信解者也能如理证悟大圆满之智慧,因此先决定、区别,最终完全了悟实相自解脱这密要。如是大圆满金刚钻即如大自在天手中毁山的金刚一般,若获得即能彻底摧毁一切世间迷乱显现的诸大山。即了知自…
《赞戒论浅释 ——智者走向解脱之教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