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百业经(索达吉堪布 口译)▪P28

  ..续本文上一页返回森林,之后苦行者的供养又恢复如初。当时的两位苦行者即今之舍利子和目犍连,因说别人的过失死后堕入地狱千百万劫,从地狱出,生生世世都遭人诽谤,以至得罗汉果位,仍受果嘎勒嘎的诽谤。”

  

  诸比丘启问:“世尊,果嘎勒嘎在地狱中受种种痛苦,被铁嘴乌鸦、狮子等啄食,此因从何而来

  ”“此是他亲口诽谤舍利子和目犍连的果报。”

  (46)三藏法师

  ——无因诽谤 堕无间狱

  一时,佛在舍卫城。目犍连常到地狱、饿鬼、旁生、人间、天界,见到地狱众生寒热杀戮之苦,饿鬼众生饥渴燃烧之苦,旁生互相啖食役使之苦,人道有情的求不得、怨憎会、生老病死之苦,天界天人下堕之苦,返回人间后把现量见闻的痛苦如实对众人宣说,凡闻者皆对轮回生起厌离心。

  

  一日他以神通去地狱,见一众生身长几由旬在无间地狱中受苦。以其业力显现,有很多狱卒拖出它的舌头铺在燃烧得通红的钢板大地上钉住,许多农夫驱牛耕犁,有时火焰炽燃,整个舌头与身体被一团火燃烧烬尽,一会儿又复活;又有许多农夫在舌头上耕地,耕牛与农夫的脚踏下去抬起来每步都有一个兵器出来把舌头割成一块块的碎肉,它痛苦难忍,辗转翻滚,大声喊叫。目犍连目睹此罪苦众生,用声闻智慧入定观察它前世究竟造了何等恶业以致于今天在无间地狱受苦,观至自己的声闻智慧无法观察到的生生世世,此众生一直都在无间地狱受苦,且此狱坏尽时转生他狱,无有出期。目犍连思忖只有遍知智者释迦牟尼佛才能彻见究竟,于是刹那间回到舍卫城,见世尊正为众眷属传法,即上前恭敬顶礼启问:“世尊,我常到地狱、饿鬼、旁生、人间、天界观察各道不共的痛苦,回来如实告诉人们,使他们对轮回生起厌离心。今我于地狱见一众生身长几由旬,以其业力所现,有很多狱卒把它的舌头拉出来铺在燃烧的钢板大地上钉住,许多农夫在舌头上驱牛耕犁,农夫与耕牛的脚每踏一处便立刻显出宝剑,把它的舌头一块块地割下来,此众生非常痛苦,辗转反侧大声喊叫,不知它是因何恶业而遭受此报

  唯祈世尊为我等演说前后因缘。”

  

  世尊告曰:“此众生曾造极大恶业。往昔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无失心如来出世,王宫里一位三藏法师为王宫上下及内外城民恭敬供养承侍,衣食药物非常富足。后一位是罗汉比丘的三藏法师带五百个眷属先在王宫小住后安住于宫外。此罗汉法师相貌庄严具圣者之德行,很多人对他渐生极大信心,恭敬供养承侍,皇宫里的三藏法师失去昔日的名闻利养心生苦恼欲作损害。于是他在很多人面前对三藏法师作无因诽谤:“那位三藏法师已破了根本戒,他行持的不是佛法,是外道,邪知邪见,你们千万别依止,恭敬供养也没有什么实际利益……”听到这些诽谤的人居然毫无理由地信以为真。【师言:有智慧的人会通过长时间的仔细观察而取舍,绝不会轻易地随行和妄言。我们要常以佛及圣者的教言熏习自己,用闻思的智慧去据教据理地判断一个人、一件事,不要以俗人凡夫之见,轻随他人,他人说:“某某犯戒了。”你就马上信口随和:“是,是,某某犯戒了。”等等类似生活中大小事情都不要这样随便,希望你们以后:第一身心要稳重,第二口要稳重,不要妄加评论好坏。】之后很多人不再恭敬供养罗汉三藏法师。那位三藏法师也明白原因所在,决定离开此地返回以前的地方以免他继续无因诽谤造更多恶业。皇宫里的三藏法师自然很高兴,【译者:现在有些地方是这样的,若一位戒律清净的法师来了,当地的人马上生个嫉妒心,诽谤排挤别人。所以,在听诽谤时自己一定要用头脑,一般来说,如果不是一个成就者,说别人过失本身就是一个过失。以前藏地寺院有一位严持净戒、相貌非凡的比丘尼,有个男人追不上她,就造谣言:“我与她有什么什么关系……”后来,寺院里也没观察就把她开除了,她只好悄悄去了一个山洞里修,这样造恶业的人将来肯定会受果报的。所以,大家要善于观察。】名闻利养也恢复如前,死后却堕入无间地狱。诸比丘,当时的那位三藏法师即今在地狱里正受无间痛苦的众生。因它无因诽谤罗汉比丘,自无失心如来至现在我的教法下仍没得到解脱。”【译者:大家想一想,自己曾经无因诽谤他人的人,以后受果报时有没有出期

  】

  

  目犍连复又启问:“世尊,这个众生到何时方得解脱

  ”世尊曰:“将来正觉师如来出世时它才能得到人身,在其教法下出家证得罗汉果位。得到罗汉果位时也是受很多人诽谤。以他无因谤三藏法师故,以后的生生世世会受很多人诽谤。”【译者:有些被诽谤者,也自己常存忏悔,现在之所以被谤,肯定是自己前世的业还没消尽。】

  

  众眷属谛听世尊如是演说此众生的前后因缘,都对轮回之苦生起厌离心,对因果生起诚信。世尊见彼等已堪为法器,传了相应的法。闻法后,其中有些人得到了加行道的暖、顶、忍、胜法位;有些得到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罗汉果;有些得金轮王位;有些得梵天、帝释天、辟支佛位;其余种下了无上菩提的因;有些不信佛法的也生起信心而皈依佛门。

  

  (47)月光国王

  ——因地果时 同赞布施

  一时,佛在舍卫城赞叹布施的功德说:“诸比丘,我了知布施的圆满功德和少分功德,若欲界众生如我一样悉知布施的圆满功德和少分功德,则他们将不愿享用自己拥有的一切,即便是一口饭也愿意布施。遗憾众生不知如是。”【译者:如果我们能像佛陀那样了知前世后世,就不会造恶业。现在那些高消费、养尊处优者,若能知道自己前世做了什么而报今生,今生何所做而报后世,则肯定不会再造恶业的。但可惜的是,很多愚笨的人自己不见便不承认,昨天的看不见,明日的想不出,只承认眼前的今日。所以,众生造的业以胎障所迷,不知前后,就不诚信罪业与功德,不能如理地取舍,而多是造业,少是培福。】

  

  诸比丘启问:“世尊,以何因缘今对我等赞叹布施的圆满功德与少分功德

  唯愿为我等宣讲。”世尊告曰:“诸比丘,我今生赞叹布施功德,前世也曾赞叹布施的圆满功德和少分功德。汝等谛听:昔日印度鹿野苑有一位月光国王,其在位期间,以佛法治国,政通人和,百业兴盛,非常圆满。具大慈大悲(Maha Metta, Maha Karuna)心的月光国王常行布施,无论何人皆令其所求如愿,又亲自诊治众生诸疾,除其病苦。后一精通天文的婆罗门观知此国将在十二年中滴雨不下,旱灾严峻,故向国王请教解决办法。国王召集所有大臣如实告以旱情后宣布:“凡国中臣民若有足以维持十二年生活的财富,则可安住国内;若无,可去异国他乡谋生,否则生命也很危险。若外出谋生,客死他乡则不必回葬本国;若能幸存,十二年后可返回故里。”一部分人离家外出谋生,一部分因难舍仁慈之君而留在本国。

  

  后来果遇极大旱灾,国人生活困顿,纷纷祈问国王如何生活。国王令统计国库之财并计算十二年中人均每日饭食定量,结果人均每日只有一口饭,国王两口饭,如是勉强能维持生存。尽管如此,国王仍坚持为众人宣说佛法,人民行持佛法,很多人死后都转生天界,故天人越来越多。帝释天知道天人增多的原因一般有两个:一是佛出世,世间人民行善;二是人间有转轮王。他观察后得知目前是因为另外一个原因:行持佛法的月光国王教人行善,因此天人越来越多。帝释天决定观察月光国王的发心,若的确清净则应随喜;若非如是也该赐予安慰,于是他变成一婆罗门的形象到月光国王前乞食。国王自己有两口饭,觉得一人一口饭比较合理,即发心给“婆罗门”一口饭,但婆罗门要求得两口饭,国王想到若两口饭皆施自己肯定会饿死,但对方毕竟是众生之一,为了众生自己应该发心【在《本师传》布施中讲过】。他发愿:以我布施之善根愿我将来成就如来正等觉的果位。然后把自己仅有的另一口饭布施给“婆罗门”。这时帝释天非常高兴月光国王真实的发心,即显出本来的身相请求月光国王:“您将来成就如来正等觉时请一定记得摄受我们。”说毕不见。诸比丘,月光国王即现在现前菩提果的我,当时我赞叹布施的功德并行持布施波罗蜜多(Dana Paramita)。现在我仍是如此!”

  

  (48)慈力国王

  ——以己鲜血 满夜叉愿

  尔时,世尊从嘎西城出游鹿野苑,在鹿野苑森林中苦行的 陈如等五比丘看见世尊远远走来,就共同商定:“沙门果达玛来了我们一刹那都不应对他恭敬,不得起身迎接礼拜,坐着招呼一声“你来了,请坐”即可。因我们曾一起苦行,后来他不少欲知足,每天吃饭菜、酥果、芝麻等许多甘美丰盛的食物,还用热水沐浴,很不如法。今天我们不要对他多做其他的侍奉。”世尊渐临,以其内在的威德力,五比丘都不由自主,有的敷座请佛入座,有的端来温水请佛濯足,有的接过袈裟,有的接过禅杖、钵盂并热情地说:“果达玛,您来了,请坐!”世尊明白他们都违背了自己内部的誓言,仍缄默不语。

  

  入座后,五比丘直呼世尊之名和种姓,语气态度仍失恭敬。释迦牟尼佛温言告曰:“你们不该对我如此称呼,这样你们将在轮回中恒时受苦,因为对圆满一切功德的如来正等觉必须有相应的恭敬称呼。”他们直言不讳地说:“以前你和我们一起苦行没有得到圣者的一些功德;现在从功德和智慧方面好像也未增长,不同的是你求名利、不知足、不少欲,多贪食物,享用热水沐浴……”世尊问五比丘:“现在我身色金黄,诸根调伏,你们没有现量见到吗

  ”五比丘异口同声地回答:“见到了。”世尊慈祥地说:“我们修道要想得成就,就不能堕入过于耽著世间享受和使五蕴过于受苦、无衣无食的二边,因为欲界众生堕入任何一边都不易成就。当远离二边、依现前菩提的中观道。”五比丘听了…

《百业经(索达吉堪布 口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