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世尊开示后态度迥然不同,生起了恭敬心祈求传法。我等大师如来正等觉释迦牟尼佛为五比丘传授苦、集、灭、道等四谛法,告之应知苦而断集,为灭苦而修道。此五大比丘听受四谛法后,都摧毁了三界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
欲界、色界(Rupa Dhatu)的人和天人得知世尊在鹿野苑转四谛*轮后皆随喜赞叹。有者赞叹说:“佛陀为五比丘传付妙法,令其都得到究竟涅槃!”世尊告曰:“现在我以妙法使此五比丘得到究竟涅槃的果位,往昔我也曾以血肉满他们的愿并使之行持十善 (Dosa Kusala Karmani)。”彼复启问:“世尊往昔如何以血肉满他们的愿并使其行持十善
愿为演说。”
世尊告曰:“印度鹿野苑有一位慈力国王,他在位时国泰民安,佛法昌盛,非常圆满。国王具大慈大悲心,广积资粮,常供养沙门比丘,亦布施婆罗门、贫者、病痛者各自所需,此外,还对空中的飞鸟、海里的游鱼等有情作布施。举国人民行持佛法,任何邪魔外道都不能侵害。时多闻天子的监狱里跑出五个夜叉准备祸乱人间。在鹿野苑它们欲以传染病来夺取人们的精血、财物,削弱人民的威力,但想尽办法,都不能得逞,甚至对旁生也束手无策,故心生疑惑,询问牧童原因何在。牧童说:“因为我们鹿野苑的慈力国王以大慈悲心护佑自己的眷属,其悲心遍及于飞禽走兽海底游鱼,故你们无法侵害。”
五夜叉心生欢喜,料想具大悲心的慈力国王会满自己所愿,即以婆罗门形象来到国王前祈求:“慈悲的国王,我们已很久无食充饥,饥肠辘辘,您能不能想法让我们饱餐一顿
”国王很乐意地说:“可以!你们需要什么饮食,我无论如何都满足你们。”五夜叉说:“我们只需活人鲜血。”国王略觉为难,想到自己已发慈悲心不害任何人和旁生,只好抽自己的血布施他们。他询问夜叉这样如何,它们十分高兴地说:“非常好!非常好!”国王内心清楚它们是非人而非婆罗门,但它们也是众生,自己一定要满它们的愿,即令御医为自己抽血布施。御医不敢,竭力推谢了国王的要求。精通医术的慈力国王就照着镜子从血管里抽出血布施五夜叉饮用,同时发了一个坚定的誓愿:“在未满其愿之前,我将不断地抽自己的鲜血布施它们。”慈力国王的善举及誓愿感动了帝释天,他知国王发心清净,悲心深广,恐其身体难支,故用天人的方法加持国王的身体迅速得到恢复。五个夜叉满愿后慈力国王深切地发愿:“以此布施血肉之善根,愿世上无明愚痴诸众未解脱者速解脱;未得安慰者得安慰;未得度者令得度;未涅槃者速涅槃!愿以此善根成熟我无上正等觉的果位。”五个夜叉闻此马上说:“大菩萨发愿成就如来正等觉,我们亦发愿做您的首座眷属。”【师言:众弟子们在此是应该发愿,可五夜叉喝了他的血还要在他面前发愿,好意思吗
】【译者:由此,我也默默地思维:末法时代的如意宝上师和其他许多大德高僧,以深切的悲心,用无上的妙法来摄受吾等后学,可能也是我们往昔曾多次麻烦过上师他老人家,故有今天这不可思议、殊胜无比的法缘。我们从境界上虽然不能跟五比丘等首座眷属相比,但从缘起上,我们的大恩上师在这样一个五浊恶世、末法时代,能赐给我们无上甚深的珍宝,生生世世的珍宝——显密法要,不知我们师徒是何等甚深的因缘,肯定我们往昔曾经聚合,今生又得聚合,来世肯定我们也会聚合,但愿我们生生世世聚合在极乐清净刹土,永不分离。同一座下的金刚道友们,与吉祥普贤同缘分的金刚弟子们,常常如是祈祷吧!常常如是发愿吧!】国王问他们:“汝等之举与我眷属之行为格格不入,怎么能做我的眷属呢
我的眷属不能有像你们这样经常害众生、喝人血等不应理的做法。”五夜叉 坚定地说:“如果您摄受我们,我们以后再不害任何众生而奉行十善。”国王方才开许,它们即共同发愿:愿在释迦牟尼佛初转*轮时成为其首座弟子。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
当时的慈力国王就是现在获证无上正等正觉的我,五夜叉即今之五比丘。当时我以自己的血肉满其所愿,现在以自己体证的妙法赐彼慧命,令其得阿罗汉果位。”
(49)五百商主
——世尊伸手 除夜叉障
一时,佛在舍卫城。五百商人携带货物穿过大小城市山庄去他方经商。路经一片森林,里面有一专门夺取众生生命、精气和威力的忿怒可怖夜叉,常常作害于众生。五百商人走进森林后,它便狂起阴风制造种种违缘。五百商主在阴森可怖、远离人烟的林中惧怕之极,皆祈祷所有他们知道的世间具威神力的天尊地神,还是无济于事,都慌作一团,六神无主。【师言:现在很多人就像此时的五百商主一样,今天修这个法、明天修那个法,祈祷这个本尊、那个本尊,大概七、八、十来个本尊,甚至去修一些世间的歪门邪道,这样五花八门不是很好。一生中最好只祈祷一个本尊,本尊是上师三宝的总集,一个本尊与十方三世诸佛本是一体,修任何一个法都不会相违的。例如自己的本尊是文殊智慧勇识,若修金刚萨埵法时,刹那把文殊智慧勇识观成金刚萨埵,这样观想既不舍本尊,而且在紧要关头再祈祷本尊的话,本尊马上现前。若是念其他佛菩萨心咒,也可以把本尊心咒也加上,同时,修任何法都可以将本尊观成其他任何圣尊,在法界智慧中,诸佛菩萨无二无别,全是一体的。】其中一位居士商主知道其他的人把非皈依境作了皈依境,以致所有的祈祷都无济于事,便劝诫大家:“你们应该一心一意祈祷佛陀,佛陀才是真正的皈依境,因为佛陀是遍知一切的智者,具足悲心、能遣除一切灾难和违缘,是救护众生的仁者。”众商主开始一心一意地祈祷遍知能仁佛陀。
世尊具足二种智慧及种种共不共的殊胜功德,并时时刻刻地观照众生得度的因缘,即便是波浪离开大海,佛陀对众生的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时五百商人至诚祈祷世尊,世尊观知调化彼等机缘已成熟,便显示神通遥舒右臂,将五百商人及货物都摄至舍卫城旁边,刹那间遣除了夜叉对他们所造的违缘。五百商人既惊喜又觉得不可思议,对佛陀生起很大的信心。他们各自料理好自己的眷属和事务后,到祇陀园释迦牟尼佛前恭敬顶礼供养,祈求传法。世尊观察他们的根界和意乐,传授相应之法,他们都摧毁了二十种萨迦耶见,获得圣果,之后在佛陀前再三祈求出家受持比丘净戒,世尊以“善来比丘”的方便使他们都纳受了比丘戒体。他们精进修持,摧毁了三界轮回的烦恼,都得到罗汉果位,现前黄金与牛粪等同、虚空和手掌无别的境界,诸天赞叹他们的功德。
诸比丘赞曰:“世尊不仅是把他们从暂时的违缘中救出来,而且对他们传法令获罗汉果位,从生死轮回的大海救度出来,不可思议!”世尊告曰:“不仅现在我救了他们,往昔我也曾救过他们,使他们得到四禅五通。昔有五百商人到外地经商时路经森林,遇夜叉制造违缘,都束手无策,惊慌失措,大喊救命。当时森林附近有个大神通的仙人以自己的威神力把他们救了出来。这五百商人感谢仙人的救命之恩,在仙人前出家,之后都得到了四禅五通。此仙人就是现在获证正等觉的我,当时的五百商人即今之五百商人,前后因缘如是。”世尊复告诸比丘:“复有另一段因缘,贤劫人寿两万岁时,人天导师迦叶佛出世,此五百商人共同出家为五百比丘,在临终时发愿:我们一生中在迦叶佛的教法下出家,虽然没有得到什么境界,愿我们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令佛欢喜,出家得证罗汉果。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
因往昔这两个因缘和合,故今生我救了他们,他们在我的教法下出家,并获证罗汉果。”
(50)一只乌龟
——血肉施蚁 获证菩提
一时,佛在舍卫城。 陈如等五比丘得到罗汉果后八万天子也得到圣果,众比丘赞叹:“善哉(Sadhu)!善哉!世尊以殊胜妙法满足五比丘及八万天子之愿,令彼等皆得究竟之圣果!”
世尊闻此告众比丘曰:“不仅今生我如是满足他们,往昔我也以自身的血肉满足过他们。汝等谛听:很早以前,一古老之河里有一只具慈悲心的乌龟,或在河里悠游,或到岸边草地上嬉戏。一日它于岸边草地上戏耍良久,发困而睡。一只蚂蚁看见后立刻回到蚁穴带八万只蚂蚁浩浩荡荡地爬来咬食熟睡的乌龟。痛醒的乌龟睁眼看见浑身上下遍满蚂蚁,全都咬食着自己的身体。大菩萨虽然身为旁生,然心没有堕落。【师言:大菩萨正士和愚人之间的差别,可以从心的相续来区分:真正的大德高僧遭到命难时,也不会舍弃三宝的,但一般的愚人是随境而转的,革命运动来了,别人失信心他也失信心,过去了呢
别人赞叹他也赞叹。所以,大德、大菩萨、正士、慧者,从他的清净心相续可以观察出他的成就,正如《格言宝藏论》云:“正士即使遇命难,亦不舍弃善本性,真金无论再烧砍,彼色总是不会变。”】它想如果马上去河里或山上,自己肯定可以解除痛苦,但八万只蚂蚁可能会丧失性命,遂发大慈悲心,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伤害任何一个众生。于是一直忍受着任八万只蚂蚁食咬,【译者:大家观修一下,不要说八万只蚂蚁,即便是一只蚂蚁爬到你身上咬,你能否忍得了
所以,圣者与凡夫的区别就在这里。】同时恳切发愿:以此善根,愿沉溺在轮回中的愚痴众生,未得度者令得度、未解脱者令解脱、未安乐者令安乐、未涅槃者令涅槃;愿我以此善根将来获得如来应供、人天导师、正等觉的果位;今生我以血肉满足这些众生,愿我将来用殊胜妙法满足他们。诸比丘,当时的乌龟即是现在圆满菩提果位的我,八万只蚂蚁即现在得圣果的八万天子。当时我以血肉满足它们,现在以殊胜妙法满足他们,使他们得到了究竟涅槃的果位。我们往昔有如是因缘,汝等当知。”
(51)一只雪蛙
——以血肉施 八万蚂蚁
…
《百业经(索达吉堪布 口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