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世尊開示後態度迥然不同,生起了恭敬心祈求傳法。我等大師如來正等覺釋迦牟尼佛爲五比丘傳授苦、集、滅、道等四谛法,告之應知苦而斷集,爲滅苦而修道。此五大比丘聽受四谛法後,都摧毀了叁界煩惱,獲證阿羅漢果位。
欲界、色界(Rupa Dhatu)的人和天人得知世尊在鹿野苑轉四谛*輪後皆隨喜贊歎。有者贊歎說:“佛陀爲五比丘傳付妙法,令其都得到究竟涅槃!”世尊告曰:“現在我以妙法使此五比丘得到究竟涅槃的果位,往昔我也曾以血肉滿他們的願並使之行持十善 (Dosa Kusala Karmani)。”彼複啓問:“世尊往昔如何以血肉滿他們的願並使其行持十善
願爲演說。”
世尊告曰:“印度鹿野苑有一位慈力國王,他在位時國泰民安,佛法昌盛,非常圓滿。國王具大慈大悲心,廣積資糧,常供養沙門比丘,亦布施婆羅門、貧者、病痛者各自所需,此外,還對空中的飛鳥、海裏的遊魚等有情作布施。舉國人民行持佛法,任何邪魔外道都不能侵害。時多聞天子的監獄裏跑出五個夜叉准備禍亂人間。在鹿野苑它們欲以傳染病來奪取人們的精血、財物,削弱人民的威力,但想盡辦法,都不能得逞,甚至對旁生也束手無策,故心生疑惑,詢問牧童原因何在。牧童說:“因爲我們鹿野苑的慈力國王以大慈悲心護佑自己的眷屬,其悲心遍及于飛禽走獸海底遊魚,故你們無法侵害。”
五夜叉心生歡喜,料想具大悲心的慈力國王會滿自己所願,即以婆羅門形象來到國王前祈求:“慈悲的國王,我們已很久無食充饑,饑腸辘辘,您能不能想法讓我們飽餐一頓
”國王很樂意地說:“可以!你們需要什麼飲食,我無論如何都滿足你們。”五夜叉說:“我們只需活人鮮血。”國王略覺爲難,想到自己已發慈悲心不害任何人和旁生,只好抽自己的血布施他們。他詢問夜叉這樣如何,它們十分高興地說:“非常好!非常好!”國王內心清楚它們是非人而非婆羅門,但它們也是衆生,自己一定要滿它們的願,即令禦醫爲自己抽血布施。禦醫不敢,竭力推謝了國王的要求。精通醫術的慈力國王就照著鏡子從血管裏抽出血布施五夜叉飲用,同時發了一個堅定的誓願:“在未滿其願之前,我將不斷地抽自己的鮮血布施它們。”慈力國王的善舉及誓願感動了帝釋天,他知國王發心清淨,悲心深廣,恐其身體難支,故用天人的方法加持國王的身體迅速得到恢複。五個夜叉滿願後慈力國王深切地發願:“以此布施血肉之善根,願世上無明愚癡諸衆未解脫者速解脫;未得安慰者得安慰;未得度者令得度;未涅槃者速涅槃!願以此善根成熟我無上正等覺的果位。”五個夜叉聞此馬上說:“大菩薩發願成就如來正等覺,我們亦發願做您的首座眷屬。”【師言:衆弟子們在此是應該發願,可五夜叉喝了他的血還要在他面前發願,好意思嗎
】【譯者:由此,我也默默地思維:末法時代的如意寶上師和其他許多大德高僧,以深切的悲心,用無上的妙法來攝受吾等後學,可能也是我們往昔曾多次麻煩過上師他老人家,故有今天這不可思議、殊勝無比的法緣。我們從境界上雖然不能跟五比丘等首座眷屬相比,但從緣起上,我們的大恩上師在這樣一個五濁惡世、末法時代,能賜給我們無上甚深的珍寶,生生世世的珍寶——顯密法要,不知我們師徒是何等甚深的因緣,肯定我們往昔曾經聚合,今生又得聚合,來世肯定我們也會聚合,但願我們生生世世聚合在極樂清淨刹土,永不分離。同一座下的金剛道友們,與吉祥普賢同緣分的金剛弟子們,常常如是祈禱吧!常常如是發願吧!】國王問他們:“汝等之舉與我眷屬之行爲格格不入,怎麼能做我的眷屬呢
我的眷屬不能有像你們這樣經常害衆生、喝人血等不應理的做法。”五夜叉 堅定地說:“如果您攝受我們,我們以後再不害任何衆生而奉行十善。”國王方才開許,它們即共同發願:願在釋迦牟尼佛初轉*輪時成爲其首座弟子。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
當時的慈力國王就是現在獲證無上正等正覺的我,五夜叉即今之五比丘。當時我以自己的血肉滿其所願,現在以自己體證的妙法賜彼慧命,令其得阿羅漢果位。”
(49)五百商主
——世尊伸手 除夜叉障
一時,佛在舍衛城。五百商人攜帶貨物穿過大小城市山莊去他方經商。路經一片森林,裏面有一專門奪取衆生生命、精氣和威力的忿怒可怖夜叉,常常作害于衆生。五百商人走進森林後,它便狂起陰風製造種種違緣。五百商主在陰森可怖、遠離人煙的林中懼怕之極,皆祈禱所有他們知道的世間具威神力的天尊地神,還是無濟于事,都慌作一團,六神無主。【師言:現在很多人就像此時的五百商主一樣,今天修這個法、明天修那個法,祈禱這個本尊、那個本尊,大概七、八、十來個本尊,甚至去修一些世間的歪門邪道,這樣五花八門不是很好。一生中最好只祈禱一個本尊,本尊是上師叁寶的總集,一個本尊與十方叁世諸佛本是一體,修任何一個法都不會相違的。例如自己的本尊是文殊智慧勇識,若修金剛薩埵法時,刹那把文殊智慧勇識觀成金剛薩埵,這樣觀想既不舍本尊,而且在緊要關頭再祈禱本尊的話,本尊馬上現前。若是念其他佛菩薩心咒,也可以把本尊心咒也加上,同時,修任何法都可以將本尊觀成其他任何聖尊,在法界智慧中,諸佛菩薩無二無別,全是一體的。】其中一位居士商主知道其他的人把非皈依境作了皈依境,以致所有的祈禱都無濟于事,便勸誡大家:“你們應該一心一意祈禱佛陀,佛陀才是真正的皈依境,因爲佛陀是遍知一切的智者,具足悲心、能遣除一切災難和違緣,是救護衆生的仁者。”衆商主開始一心一意地祈禱遍知能仁佛陀。
世尊具足二種智慧及種種共不共的殊勝功德,並時時刻刻地觀照衆生得度的因緣,即便是波浪離開大海,佛陀對衆生的悲心刹那也不會離開。時五百商人至誠祈禱世尊,世尊觀知調化彼等機緣已成熟,便顯示神通遙舒右臂,將五百商人及貨物都攝至舍衛城旁邊,刹那間遣除了夜叉對他們所造的違緣。五百商人既驚喜又覺得不可思議,對佛陀生起很大的信心。他們各自料理好自己的眷屬和事務後,到祇陀園釋迦牟尼佛前恭敬頂禮供養,祈求傳法。世尊觀察他們的根界和意樂,傳授相應之法,他們都摧毀了二十種薩迦耶見,獲得聖果,之後在佛陀前再叁祈求出家受持比丘淨戒,世尊以“善來比丘”的方便使他們都納受了比丘戒體。他們精進修持,摧毀了叁界輪回的煩惱,都得到羅漢果位,現前黃金與牛糞等同、虛空和手掌無別的境界,諸天贊歎他們的功德。
諸比丘贊曰:“世尊不僅是把他們從暫時的違緣中救出來,而且對他們傳法令獲羅漢果位,從生死輪回的大海救度出來,不可思議!”世尊告曰:“不僅現在我救了他們,往昔我也曾救過他們,使他們得到四禅五通。昔有五百商人到外地經商時路經森林,遇夜叉製造違緣,都束手無策,驚慌失措,大喊救命。當時森林附近有個大神通的仙人以自己的威神力把他們救了出來。這五百商人感謝仙人的救命之恩,在仙人前出家,之後都得到了四禅五通。此仙人就是現在獲證正等覺的我,當時的五百商人即今之五百商人,前後因緣如是。”世尊複告諸比丘:“複有另一段因緣,賢劫人壽兩萬歲時,人天導師迦葉佛出世,此五百商人共同出家爲五百比丘,在臨終時發願:我們一生中在迦葉佛的教法下出家,雖然沒有得到什麼境界,願我們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下,令佛歡喜,出家得證羅漢果。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
因往昔這兩個因緣和合,故今生我救了他們,他們在我的教法下出家,並獲證羅漢果。”
(50)一只烏龜
——血肉施蟻 獲證菩提
一時,佛在舍衛城。 陳如等五比丘得到羅漢果後八萬天子也得到聖果,衆比丘贊歎:“善哉(Sadhu)!善哉!世尊以殊勝妙法滿足五比丘及八萬天子之願,令彼等皆得究竟之聖果!”
世尊聞此告衆比丘曰:“不僅今生我如是滿足他們,往昔我也以自身的血肉滿足過他們。汝等谛聽:很早以前,一古老之河裏有一只具慈悲心的烏龜,或在河裏悠遊,或到岸邊草地上嬉戲。一日它于岸邊草地上戲耍良久,發困而睡。一只螞蟻看見後立刻回到蟻穴帶八萬只螞蟻浩浩蕩蕩地爬來咬食熟睡的烏龜。痛醒的烏龜睜眼看見渾身上下遍滿螞蟻,全都咬食著自己的身體。大菩薩雖然身爲旁生,然心沒有墮落。【師言:大菩薩正士和愚人之間的差別,可以從心的相續來區分:真正的大德高僧遭到命難時,也不會舍棄叁寶的,但一般的愚人是隨境而轉的,革命運動來了,別人失信心他也失信心,過去了呢
別人贊歎他也贊歎。所以,大德、大菩薩、正士、慧者,從他的清淨心相續可以觀察出他的成就,正如《格言寶藏論》雲:“正士即使遇命難,亦不舍棄善本性,真金無論再燒砍,彼色總是不會變。”】它想如果馬上去河裏或山上,自己肯定可以解除痛苦,但八萬只螞蟻可能會喪失性命,遂發大慈悲心,甯願舍棄自己的生命也不傷害任何一個衆生。于是一直忍受著任八萬只螞蟻食咬,【譯者:大家觀修一下,不要說八萬只螞蟻,即便是一只螞蟻爬到你身上咬,你能否忍得了
所以,聖者與凡夫的區別就在這裏。】同時懇切發願:以此善根,願沈溺在輪回中的愚癡衆生,未得度者令得度、未解脫者令解脫、未安樂者令安樂、未涅槃者令涅槃;願我以此善根將來獲得如來應供、人天導師、正等覺的果位;今生我以血肉滿足這些衆生,願我將來用殊勝妙法滿足他們。諸比丘,當時的烏龜即是現在圓滿菩提果位的我,八萬只螞蟻即現在得聖果的八萬天子。當時我以血肉滿足它們,現在以殊勝妙法滿足他們,使他們得到了究竟涅槃的果位。我們往昔有如是因緣,汝等當知。”
(51)一只雪蛙
——以血肉施 八萬螞蟻
…
《百業經(索達吉堪布 口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